㈠ 中原的經濟
中原經濟區(CPER)是以鄭汴洛都市區為核心、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地處中國中心地帶,全國主體功能區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地理位置重要、交通發達、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2011年國慶前夕,建設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2012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原經濟區規劃》,建設中原經濟區擁有了綱領性文件。
戰略定位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全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範區,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中原經濟區范圍包括河南全省17個地級市,11個省直轄縣市及山東、河北、安徽、山西12個地級市,3個區、縣,總面積約28.9萬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底,總人口約1.5億人,GDP約6萬億元,經濟總量僅次於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國第四位。
中原經濟區是中國首個內陸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經濟區,於2012年批准設立,是中國新一輪改革的重要標志。 中原經濟區按照「核心帶動、軸帶發展、節點提升、對接周邊」的原則,形成放射狀、網路化空間開發格局。
●核心帶動:提升鄭州交通樞紐、商務、物流、金融等服務功能,推進鄭(州)汴(開封)洛(洛陽)一體化發展,建設鄭(州)洛(陽)工業走廊,增強引領區域發展的核心帶動能力。
●軸帶發展:依託亞歐大陸橋通道,壯大沿隴海發展軸;依託京廣通道,拓展縱向發展軸;依託東北西南向、東南西北向運輸通道,培育新的發展軸,形成「米」字形重點開發地帶。
●節點提升:逐步擴大軸帶節點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推進錯位發展,提升輻射能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對接周邊:加強對外聯系通道建設,促進與毗鄰地區融合發展,密切與周邊經濟區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中原經濟區包括河南全省、山東西南部、河北南部、安徽西北部和山西東南部共5省30個地級市、10個省直轄縣級市(縣)及3個縣區。
河南省:鄭州、開封、洛陽、南陽、安陽、商丘、新鄉、平頂山、許昌、焦作、周口、信陽、駐馬店、鶴壁、濮陽、漯河、三門峽、濟源、鞏義、永城、鄧州、汝州、長垣、蘭考、固始、鹿邑、滑縣、新蔡
山東省:聊城、菏澤、泰安東平縣
河北省:邢台、邯鄲
安徽省:淮北、宿州、蚌埠、亳州、阜陽、淮南潘集區及鳳台縣
山西省:運城、晉城、長治
㈡ 長垣在河南能排第幾
全省鄉鎮綜合實力排名第18名,新鄉市排名第3位
魏庄鎮位庄位於河南省新鄉市長垣縣城南偏東5公里處,距新鄉、開封、濮陽、菏澤均不足百公里,瀕臨106國道,308省道,新荷鐵路,是長垣縣副中心鎮,1996年實現撤鄉建鎮。
魏庄鎮國土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230畝,轄25個行政村,總人口48817人。鎮區建成面積6.5平方公里,鎮區人口21583人,城鎮化水平41%。被國家發改委認定為第一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被省政府命名為河南省百強特色鄉鎮;全省鄉鎮綜合實力排名第18名,新鄉市排名第3位;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園區";被新鄉市委、市政府授予"起重機械工業園區先進單位";連年榮獲新鄉市委、市政府"發展民營經濟一等獎"。
魏庄鎮產業特色鮮明。魏庄鎮堅持樹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特色經濟觀念,用全局思維的觀念來審視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選准自己發展的"坐標"。現已形成起重機械、建築機械、汽車配件、綠色食品加工四大支柱產業。擁有個體、私營股份制企業1200多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14家,涌現出衛華集團、豫中起重集團、中原起重機械有限公司、河南重工集團、長遠集團、宇華起重設備、發達起重、永強起重、等一批龍頭企業。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達35家,尤其境內的起重產業,歷經20多年的發展,現已形成整機生產、零配件加工及經銷企業560餘家,日產單、雙梁起重機100多台(套),起重機械配件產品1500多台(套),年使用鋼材60多萬噸,其中100噸以下起重機銷售佔全國市場份額的60%以上。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起重機械生產基地,享有"中國起重第一鎮"之美譽。
魏庄鎮建設日新月異。近年來,魏庄鎮先後投入近3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新修道路10條;新增通訊光纜4公里;鋪設排水管網35公里;新建35千伏變電站1座;亮化工程立足於一路一景,各主要道路安裝有風格迥異的路燈、景觀燈近千盞,燈箱200個,燈塔4座,跨路拱形燈架30座。一個基礎設施完善、社會管理有序、環境整潔優美、生活舒適健康的現代化小城鎮已顯露雛形。
魏庄鎮農業產業化程度高。堅持以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重點扶持涉農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鎮優質麥種植面積達到60%以上,發展優質果林600餘畝、優質蔬菜500餘畝;魏庄鎮堅持把涉農龍頭企業的培育作為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的關鍵來抓,其中重點扶持的新鄉市長遠實業集團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已被國家農業部、發改委等八部委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其主導產品含蔬菜保鮮面項目已被列為國家星火計劃項目。該集團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基地內12000多農戶開展規模種植,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社會化生產鏈條,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㈢ 長垣的人經濟實力怎樣為什麼
裝備製造業,比較適合長垣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無污染,附加值也高.農業只能作為長垣經濟一小部分.如果長垣放棄起重優勢而與其它地方硬拼農業,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長垣都不佔優勢.
㈣ 長垣是幾線城市2021
屬於三線城市。
長垣市,河南省轄縣級市,新鄉市代管,位於豫東北地區,總面積105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長垣市下轄5個街道、11鎮、2鄉,常住人口90.54萬人,城鎮人口52.17萬人。
2019年,撤銷長垣縣,設立縣級長垣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長濟高速、大慶—廣州高速公路、濟東高速公路、新菏鐵路、省道308線、213線穿境而過。
長垣市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縣城、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全國科普示範區、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榮譽稱號:
2021年9月,長垣市入選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2021年10月16日,長垣市入選首批河南省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實踐創新示範縣。
㈤ 長垣是新鄉市最有錢的縣嗎
差不多,新鄉就長垣和新鄉縣最有錢了
㈥ 長垣在國內都被稱為什麼之鄉
長垣在國內都被稱中國廚師之鄉和河南省書法之鄉。
長垣市,河南省轄縣級市,新鄉市代管, 位於豫東北地區,介於東經114°29'—114°59'、北緯34°59'—35°23'之間,總面積105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長垣市下轄5個街道、11鎮、2鄉, 總人口90.5萬人(截止2020年11月)。 市政府駐蒲西街道人民路368號。
地形地貌:
長垣市系黃河流域沖積平原的一部分。東臨黃河、境內無山。地勢平緩,為豫北平原地區。但太行余脈伸向縣境。境內中部有臨黃堤,將全市分成東西兩大片,堤東為臨黃區,堤西為背黃區。臨黃區屬天然文岩渠水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從東南向西北傾斜。堤西背黃區屬金堤河水系。地勢比較平坦,個別地段有緩坡現象。
㈦ 新鄉市長垣縣的發展前景
長垣縣地處中原,東臨黃河,居鄭州、新鄉、濮陽、開封、菏澤等城市群中心。全縣國土面積1051平方公里,耕地86萬畝,人口80萬,轄1個省級工業園區、6鎮8鄉4個辦事處、599個行政村,是國家糧食生產基地縣和綠色農業示範區,是中國中部經濟百強縣和國家級衛生縣城。 長垣縣因「縣有防垣」而得名。是「中國廚師之鄉」、「中國防腐蝕之都」、「中國起重機械之鄉」
全縣經濟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現已形成起重機械、醫療器械、建築、防腐、烹飪、綠色食品、苗木花卉七大特色產業,起重機械、醫療器械、商貿輕工、新城工業四個產業聚集區正在建設之中。
200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7﹒9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4億元,增長7﹒4%;第二產業增加值18﹒2億元,增長24﹒9%;第三產業增加值18﹒3億元,增長13﹒4%。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億元,增長15﹒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4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51元。
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縣限額以上企業實現利潤5077萬元,增長40%;起重行業完成銷售收入32億元,醫用衛材行業完成20億元。起重機械工業園區一期工程建成,入園企業達95個。全年投資千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80個,其中亞泰公司彩印生產線、宏遠公司起重機擴建生產線等21個項目竣工投產,衛華集團年產2﹒9萬噸集裝箱起重機、飄安集團年產9000噸EPA新型醫用衛材等投資超億元的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年發放醫療補助金1100萬元。加大社會保障工作力度,發放「低保」金558萬元,「兩金」發放率達到10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積極開展扶貧救困工作,開倉借糧76萬公斤,發放各種救災資金598萬元,動員社會捐款17萬元,較好地解決了受災群眾的生產和基本生活需求。中小學布局調整全面推進,超額完成了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任務,新建中小學校舍面積8﹒3萬平方米。全年申報科技項目20個,其中列入國家級項目2個;推廣轉化科技成果20項,申報專利23項。
衛華起重機有限公司入選中國機械行業500強2004年8月,長垣縣魏庄鎮龍頭企業———河南省衛華起重機有限公司入選中國機械行業500強,排名第478位,是河南省起重行業惟一入選的企業。
200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9.4億元,增長16.6%。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8.2億元、52.6億元、38.6億元,分別增長5.4%、27.6%、9.2%。財政收入4億元,增長2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8億元,增長23.3%。扣除物價因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5元,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5965元,增長18.7%。各項存款余額97.2億元,較年初增長26.1%;各項貸款余額56.2億元,較年初增長1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2.7億元,增長38.6%。全年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176個,完成投資41.6億元。再次躋身「中國中部經濟百強縣」。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7.8億元,增長35%;實現利潤9.5億元,增長39%。工業跨越工程取得良好開端,9家市定企業全年實施項目23個,完成投資13億元。優勢產業實力進一步壯大,起重產業集群入選「中國產業集群品牌50強」,「衛華」商標和「飄安」牌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衛華牌起重機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組織申報專利252件,推廣轉化科技成果18項,被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百強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65家,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30家,其中超20億元的1家,超10億元的2家。起重機械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增長28.2%;醫療器械及衛生材料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增長16.7%。實施「質量興縣、工業強縣、科技創新」戰略,深入開展「企業管理年」活動,培育上市後備企業6家,其中克瑞集團已進入上市輔導期。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新技術產品7項。組織申報國家級科技項目3項。被評為河南省知識產權優勢區域縣。
全縣經濟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現已形成起重機械、醫療器械、建築、防腐、烹飪、綠色食品、苗木花卉七大特色產業,起重機械、醫療器械、商貿輕工、新城工業四個產業聚集區正在建設之中。
起重機械行業
擁有整機生產企業199家,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48家,衛華集團年銷售收入達到65.4億元。國家級職業技能鑒定所1個,省級技術研發中心1個。配套生產企業800餘家,4萬多人從業,產品達10大系列200多個型號,正向大噸位、智能化、系列化方向發展,50噸以下起重機銷量佔全國市場份額的70%,部分企業產品已成功打開國際市場,出口東南亞、歐洲、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年實現銷售收入78億元。2006年,該縣承辦了「中國重機協會橋式起重機分會全體會員大會」和「河南長垣起重裝備產業集群發展研討會」。
㈧ 中國河南省哪幾個市最好
最近十年,經濟發展綜合排名,僅供參考:
1、鄭州(中國交通樞紐;省會,集萬千優勢於一城)
2、許昌(長期保持高速發展,十二五期間,GDP增速排名第一;縣域經濟強市;民營經濟河南第一;城市宜居指數數一數二,並且還在快速建設中,尤其是許昌水系的建設)
3、洛陽(中華神都、旅遊名城;軍工重鎮;豫西交通樞紐;城市規模和鄭州比肩,商業繁榮)
4、新鄭(河南縣域經濟發展質量最好的縣級市,尤其是鄭州航空港的建設,將會把新鄭鑄就成河南第一縣級市)
5、濟源(重工業城市;資源豐富,人均GDP河南第一,但未來同樣要面臨轉型升級;環境優美,城市基礎設施比較好;多項經濟、文化指標均在省內前列)
6、鶴壁(主城區淇濱區,近年來經濟發展神速;在自然環境上,是豫北幾個地級市中僅有的一顆明珠)
7、新鄉(豫北交通中心;旅遊資源主要集中在輝縣;工業重鎮,有些軍工廠;54集團軍駐地;經濟質量整體處於河南省中等偏上水平。城鎮化和臨近鄭州等原因將會帶動新鄉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
8、漯河(改革開放後新設的城市,食品名城;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很好)
9、焦作(很多風景區;重工業城市,有沒落的產業,也有大批的朝陽產業;多數經濟指標處於河南前五,發展勢頭較好)
10、中牟(緊鄰鄭州東區,區位優勢無城可比;處於黃泛區,歷史上底子很弱,但近年來工業發展迅速,並且速度還在上升)
11、濮陽(近年來城市擴展非常快,經濟逐漸由准中等城市發展成為豫北一極)
12、長垣(全國最大的起重機基地;經濟上,在新鄉下轄排第一)
13、商丘(豫東重鎮,豫皖魯區域中心城市;未來的高鐵樞紐;近年來發展速度很快,但是下屬縣城及農村仍比較貧窮)
14、鞏義(工業強市,縣域經濟排名河南第一;鄭洛中間,交通便利;人文旅遊資源豐富)
15、周口(地處黃泛區核心,歷史的傷害至今仍困擾著這個城市;人口多,工業基礎薄弱;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但屬於補償式增長;勞動力成本低廉、富足,有利地吸引了一大批省外企業的進駐)
16、三門峽(重工業城市,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移民城市,城市人口素養較高,但近年來GDP增速排名靠後)
17、信陽(旅遊名城,非常宜居;京廣線、寧西線在此交匯,未來還將建設民航機場,交通便利;地處大別山,物產豐富;市區經濟發展比較快,但下轄縣經濟發展非常落後,勞務輸出大市)
18、長葛(工業新興強市,民營經濟發展活躍,後勁十足;處於鄭許城市帶上,交通優勢明顯)
19、登封(旅遊名城;經濟活躍;潛力巨大)
20、滎陽(工業基礎強;交通區位好;潛力與中牟、新鄭一樣大)
除了以上城市,還有一些發展較快、較好,比較適宜居住,城建比較好的城市,比如沁陽、偃師、永城、駐馬店驛城區、南陽、禹州、蘭考、新密、鄧州、欒川、滑縣、輝縣、孟州、西峽、博愛、伊川、固始、鹿邑、汝州、新安等等。
㈨ 河南十大省直管縣,省直管縣什麼意思與地級市什麼關系
省直管縣(市),顧名思義,就是由省政府直接管轄的縣、縣級市的簡稱,河南省總共有10座。
1.鞏義市:位於嵩山北麓,西距古都洛陽市76公里,浮戲山雪花洞、青龍山慈雲寺、康百萬庄園、杜甫故里、北宋皇陵等。
2.汝州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北靠巍巍嵩山,風穴寺、怪坡、汝瓷博物館、汝州學宮、漢唐皇家神湯溫泉等。
3.鄧州市: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稱,花洲書院,陶岔渠首樞紐工程,鄧州編外雷鋒團展覽館,習氏宗祠
4.永城市:於河南省最東部,處於豫、皖、蘇、魯四省接合部,芒碭山、造律台、漢梁王墓群、崇法寺塔、陳官莊烈士陵園、日月湖。
5.蘭考縣:位於九曲黃河最後一道彎,焦裕祿紀念園、黃河灣風景區、焦桐五彩園、劉峴紀念館、張良墓。
6.滑縣:位於河南省北部,與濮陽、安陽、鶴壁、新鄉接壤,隋唐大運河、張家遺址、瓦崗寨、明福寺塔、歐陽書院、千翠湖。
7.長垣縣:位於豫東北地區,居鄭州、新鄉、安陽、濮陽、開封、菏澤等城市群中心,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8.固始縣:位於河南省東南端,豫皖兩省交界處,西九華山、安山、華陽湖、妙高寺、陳氏將軍祠、根親文化公園。
9.鹿邑縣:位於河南省東部、豫皖交界處,太清宮、明道宮、升仙台、日軍侵華遺址、虞姬墓等
10.新蔡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劉鄧大軍渡河處、孔廟、大呂書院。
第一是這些試點縣普遍都處於原來所在的地級市的邊緣位置,距離原來地級市中心比較遠,地級市中心的經濟輻射作用難以覆蓋到;
第二是所選試點縣普遍都是人口較多且面積較大的市縣,有的試點縣的人口和面積綜合規模甚至相當於原來所在地級市所轄區的總和。這兩點因素才是選擇試點縣的標准。
省直管縣從2018年元月1日起,結束省直管,重新由原屬地級市管轄。
㈩ 偃師市在河南省內的經濟排名是多少
2007年河南省縣域經濟排序 排名 縣(市)1 鞏義市2 滎陽市3 新鄭市4 新密市5 義馬市6 登封市7 偃師市8 欒川縣9 沁陽市10 新安縣11 長葛市12 孟州市13 舞鋼市14 新鄉縣15 澠池縣16 禹州市17 中牟縣18 博愛縣19 林州市20 靈寶市21 永城市22 安陽縣23 伊川縣24 武陟縣25 修武縣26 溫 縣27 淇 縣28 許昌縣29 西峽縣30 汝州市31 輝縣市32 湯陰縣33 鎮平縣34 鄢陵縣35 襄城縣36 濮陽縣37 長垣縣38 寶豐縣39 孟津縣40 桐柏縣41 陝 縣42 項城市43 鄧州市44 汝陽縣45 新野縣46 鹿邑縣47 唐河縣48 尉氏縣49 羅山縣50 宜陽縣51 遂平縣52 新 縣53 臨潁縣54 滑 縣55 衛輝市56 淅川縣57 獲嘉縣58 西平縣59 潢川縣60 確山縣61 洛寧縣62 固始縣63 沈丘縣64 嵩 縣65 息 縣66 郟 縣67 光山縣68 平輿縣69 葉 縣70 浚 縣71 虞城縣72 延津縣73 商城縣74 內鄉縣75 淮濱縣76 魯山縣77 鄲城縣78 泌陽縣79 原陽縣80 夏邑縣81 民權縣 〓82 方城縣83 西華縣84 上蔡縣85 南召縣86 清豐縣87 舞陽縣88 范 縣89 南樂縣90 扶溝縣91 通許縣92 開封縣93 寧陵縣94 盧氏縣95 封丘縣96 柘城縣97 汝南縣98 內黃縣99 睢 縣100 正陽縣101 商水縣102 太康縣103 蘭考縣104 台前縣105 杞 縣106 淮陽縣107 社旗縣108 新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