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部門有哪些
經濟部門有哪些
問題一:什麼是經濟部門?產業的分類(即國民經濟部門分類)
又稱國民經濟部門分類。按照一定的原則對經濟活動進行分解和組合而形成的多層次的產業概念。由於研究問題的角度不同,產業分類也不一樣,目前常見的分類有:
(1)聯合國產業分類法
又稱聯合國標准產業分類法,是聯合國為了統一世界各國產業分類而制定的標准產業分類法。它把國民經濟分為十個部門:農林漁獵;礦業;製造業;電力、煤氣、供水;建築業;批發、零售、旅館、飯店;運輸、儲運、通訊;金融、保險、不動產;政府、社會與個人服務;其他經濟活動。每個部門下面分成若干小項,再將小項分解為若干細項,大、中、小、細共四級,並對各項都規定了統計編碼。這種產業分類將全部經濟活動不遺漏地給以分割,並使之規范化。基於這種分類法所作的統計有很高的可比性。聯合國產業分類法的顯著特點是和三次產業分類法保持著穩定的聯系,其分類的大項,可以很容易地組合為三部分,從而同三次分類法相一致。
(2)三次產業分類法
把全部經濟活動劃分為第一次產業、第二次產業和第三次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兩名詞最早流行於20世紀20年代的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當時把農業、畜牧業、漁業、林業和礦業稱為「第一產業」,把製造業稱為「第二產業」。1935年紐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阿倫?格?費爾希提出了第三產業的概念。1940年英國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科林?克拉克在其著作《經濟進步的條件》中運用三次產業分類法,研究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變化之間的規律,把全部經濟活動劃分為第一次產業、第二次產業和第三次產業。由於研究產業結構的角度和目的多種多樣,各國對三次產業的劃分不完全一致,歸納起來有三種分類辦法:(1)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分類辦法。第一產業包括農業、畜牧業、漁業、林業、礦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運輸業;第三產業包括商業、金融和保險、不動產、個人服務業。(2)日本1947年《經濟白皮書》的分類辦法。第一產業包括林業、漁業、水產養殖業;第二產業是製造業、包括礦業、製造業、建築業、電力、煤氣、自來水、運輸業和通訊;第三產業指服務業,包括質量、金融、不動產、個人服務、商業、家務、職業服務、政府和國防。在我國第一產業指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等;第二產業指工業(含礦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建築業等);第三產業則指商業、服務業、郵電通訊業、金融保險業及科研、文教、衛生等鼎業。另外,現已出現第四產業的說法。
所謂第四產業,即對傳統產業通常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基礎上產生出來的某些新興產業的概括稱謂。它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對產業結構的一種劃分。主要包括:設計和生產電子、計算機軟體的部門,應用微電腦、光導纖維、激光、遺傳工程等新技術部門,以及高度電子化和自動化的產業部門等。
(3)資源密集產業分類法
亦稱資源集約度產業分類法。在產業結構分析中,根據不同的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對資源依賴程度的差異,劃分產業的一種分類方法,這種分類法把產業大致分為:
①資源密集型產業。亦稱土地密集型產業。在生產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較多的土地等自然資源才能進行生產的產業。土地資源作為一種生產要素泛指各種自然資源,包括土地、原始森林、江河湖海和各種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是人類進行生產活動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和自然基礎。與土地資源關系最為密切的是農礦業、包括種植業、林牧漁業、採掘業等。
②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生產要素的配合比例中,勞動力投入比重較高的產業。是對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而言的。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出現勞動密集型和資金技術密集型兩種不同的產......餘下全文>>
問題二:政府部門有哪些?分別有什麼經濟職能?政府部門如下:
1.組成部門:
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交部、財政部、國防部、公安部、教育部、文化部、信息產業部、司法部、人事部、國家安全部、科學技術部、衛生部、建設部、交通部、鐵道部、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監察部、民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經濟職能只有幾個擁有,不是都有的、
問題三:經濟管理部門包括哪些部門中國中央政府部門中,屬於經濟管理部門的有:財政部、計劃委員會、經濟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稅務總局。地方省、地、縣級政府中對口設置這些部門。
問題四:政府部門包括哪些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實行首長負責制。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委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地方各級政府實行省長、市長、縣長、區長、鄉長、鎮長負責制。國務院共設置29個部、委、行、署,1個辦公廳,15個直屬機構和6個辦事機構。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設有50多個行政機構,除辦公機構以外,其他行政機構大體可以歸納一下四類:
1。政治與行政綜合管理機構如監查、民政、公安、司法、國家安全、外事、人事、編制、民族事務、宗教事務、僑務、機關事務等廳、局、委員會或辦公室。
2。財政經濟綜合管理機構如計劃、經濟、外貿等委員會,審計、財政、勞動、稅務、統計、物質、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等廳、局。
3。財政經濟專業管理機構如冶金、化工、機械工業、機電工業、紡織工業、物資、農業、林業、水利、糧食、商業、工商行政等廳、局、委員會。
4。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管理機構如科學技術、體育運動、計劃生育委員會、教育(高等教育)、衛生、文化、廣播電視、電影、新聞出版等廳、局、委員會。
地級市人民政府(1950年規定):設立民政、公安、財政、建設、文教、衛生、勞動等局、處、科、並財經委員會和人民監查委員會等。
縣級人民政府:(1)直屬工作部門包括計委、經委、農委、科委、體委、民政、財政、公安、勞動、教育、稅務、工商、衛生、交通、工業等局或科。
(2)直屬辦事機構包括政府辦公室、財貿辦公室、外事辦公室、計劃生育辦公室、人防辦公室、林業(或漁業、畜牧業)辦公室等。
(3)其他直屬機構包括各銀行支行、保險公司支公司、電力局、郵電局、外貿局、氣象站以及供銷社等。還設有市政管理所需要的工作機構。
鄉級人民政府:(1)直屬辦公機構包括鄉(鎮)政府辦公室、工交財貿辦公室、農村辦公室、民政司法辦公室、文教衛生辦公室、計劃生育辦公室、城鎮規劃建設與管理辦公室。
(2)企事業機構包括縣政府設在鄉鎮的農技站、經管站、廣播站、學校、衛生院等。
(3)雙重領導機構如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稅務所、財政所、糧管所、信用社、農業銀行營業所等。
問題五:我國政府中哪些部門主管經濟?我國的經濟管理部門有:計劃經濟委員會,發川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局),統計部(局),及地方對口的下屬部門。
問題六:經濟口的單位有哪些人民銀行、地稅局、國稅局、財政局、發改委、建設部、工信部、商務部、外管局等
問題七:中國政府都有哪些部門?各自的職能?1、外交部
外交部成立於1954年9月,是政府的外交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內主管外交事務的組成部門,負責處理政府與世界其他國家政府及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外交事務。
2、國防部
國防部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決議設立的。主要負責國防建設方面的具體工作。國防部的各項工作,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和總後勤部分別辦理。
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成立於1952年。作為國務院的職能機構,是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的宏觀調控部門。國家發改委的前身是國家計劃委員會,
4、教育部
教育部主管教育事業和語言文字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教育部現有19個內設司、局,「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也設在其中。另外,教育部還直接管理15個教育類社會團體和組織。
5、科學技術部
主要工作是研究提出科技發展的宏觀戰略和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法規;研究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研究確定科技發展的重大布局和優先領域;推動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研究提出科技體制改革的方針、政策和措施;推動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科技創新體制和科技創新機制;指導部門、地方科技體制改革。
6、工業和信息化部
主要負責擬訂實施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准;監測工業行業日常運行;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管理通信業;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等。
7、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國家民委承擔著執行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研究民族理論,展開民族工作和民族教育。監督實施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設,監督辦理少數民族權益保障事宜。
8、公安部
公安部是國務院主管全國公安工作的職能部門。各省、自治區設公安廳,直轄市設公安局;各市(地、自治州、盟)設公安局(處);市轄區設公安分局,接受上級公安機關直接領導;各縣(市、旗)設公安局,分別接受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領導。縣(市、區、旗)公安局下設公安派出所,由縣(市、區、旗)公安機關直接領導和管理。
9、國家安全部
國家安全部,反間諜機關和政治保衛機關。1983年7月由原中共中央調查部(整體)、公安部政治保衛局以及中共中央統戰部的部分單位、國防科工委的部分單位合並而成。國家安全部雖然也參與國內安全事務,卻可能是中國政府最大和最活躍的外交、情報機構。國家安全部的總部設在北京。由於國家安全部的特殊性,不設對外官方網站,不公開副部長、部務委員名單。
10、監察部
監察部是行使《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授予行政監察權力的國務院監察機關,是國務院組成部門之一。1993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決定,監察部與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機關合署辦公,機構列入國務院序列,編制列入中共中央直屬機構。
11、民政部
民政部成立於1978年,其基本職能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改善優撫救濟對象的生活、促進國防建設、移風易俗、建立新型的社會主義人際關系的功能。
12、司法部
職能和任務主要有12項:監督和指導全國監獄執行刑罰、改造罪犯的工作,監督和指導全國勞動教養工作;制定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和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和檢查各地區、各行業的依法治理工作,指導對外法制宣傳工作,管理法制報刊;監督和指導全國的律師工作和法律顧問工作,管理社會法律服務機構和在華設立的外國(境外)律師機構
13、財政部......餘下全文>>
問題八:跟經濟金融有關的政府部門有哪些?這就龔了:
財政局、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銀監局、地稅局、國稅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局……一些地方政府還有專門的金融辦公室
問題九:企業的經濟類型有哪些?企業的經濟類型有9種:
1、國有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集體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公民集體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組成部分。
3、私營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公民私人所有、以僱傭勞動為基礎的一種經濟類型。
4、個體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勞動者個人所有,以個體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歸勞動者個人佔有和支配的一種經濟類型。
5、聯營經濟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共同投資組成新的經濟實體的一種經濟類型。
6、股份制經濟是指全部注冊資本由全體股東共同出資,並以股份形式投資舉辦企業而形成的一種經濟類型。
7、外商投資經濟常指國外投資者根據我國有關涉外經濟的法律、法規,以合資、合作或獨資的形式在大陸境內開辦企業而形成的一種經濟類型。
8、港澳台投資經濟是指港、澳、台地區投資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涉外經濟的法律、法規,以合資、合作或獨資的形式在大陸舉辦企業而形成的一種經濟類型。
9、其它經濟是指以上8種類型之外的其他經濟類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可能會出現新的經濟形式,或遇到不易劃清的,可列入其他經濟類型。
問題十:政府綜合經濟部門有哪些發展計劃委員會
經濟貿易委員會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門唬中國人民銀行
財政局
統計局
㈡ 宏觀經濟中的兩部門和三部門有什麼區別
1、研究宏觀經濟學時會分為兩部門經濟(家庭和企業)、三部門經濟(家庭、企業和政府)以及四部門經濟(家庭、企業、政府和外國),其中前兩者又稱國內經濟,後者又稱國際經濟。2、在研究國內經濟時,投資和儲蓄不受外國資金的影響;在研究國際經濟時,必須要考慮外國資金對本國的影響,所以宏觀經濟學的IS曲線要分類研究,它們的均衡表達式會稍有不同。但是基本的邏輯思想是一致的,即投資等於儲蓄。這三種IS曲線之間的區別在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有非常清晰和細致的介紹和解釋,我強烈建議你閱讀一下。3、國際金融的IS曲線就是國際經濟時的IS曲線,而宏觀經濟的IS曲線包含以上介紹的三種,所以是後者包括前者,前者只是後者的一種。
㈢ 初中地理中的經濟部門指什麼
一般初中就是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五業),工業,交通,商業,旅遊業等。
國民經濟分為十個部門:農林漁獵;礦業;製造業;電力、煤氣、供水;建築業;批發、零售、旅館、飯店;運輸、儲運、通訊;金融、保險、不動產;政府、社會與個人服務;其他經濟活動。每個部門下面分成若干小項,再將小項分解為若干細項,大、中、小、細共四級,並對各項都規定了統計編碼。這種產業分類將全部經濟活動不遺漏地給以分割,並使之規范化。基於這種分類法所作的統計有很高的可比性。聯合國產業分類法的顯著特點是和三次產業分類法保持著穩定的聯系,其分類的大項,可以很容易地組合為三部分,從而同三次分類法相一致。
㈣ 什麼是經濟部門
產業的分類(即國民經濟部門分類)
又稱國民經濟部門分類。按照一定的原則對經濟活動進行分解和組合而形成的多層次的產業概念。由於研究問題的角度不同,產業分類也不一樣,目前常見的分類有:
(1)聯合國產業分類法
又稱聯合國標准產業分類法,是聯合國為了統一世界各國產業分類而制定的標准產業分類法。它把國民經濟分為十個部門:農林漁獵;礦業;製造業;電力、煤氣、供水;建築業;批發、零售、旅館、飯店;運輸、儲運、通訊;金融、保險、不動產;政府、社會與個人服務;其他經濟活動。每個部門下面分成若干小項,再將小項分解為若干細項,大、中、小、細共四級,並對各項都規定了統計編碼。這種產業分類將全部經濟活動不遺漏地給以分割,並使之規范化。基於這種分類法所作的統計有很高的可比性。聯合國產業分類法的顯著特點是和三次產業分類法保持著穩定的聯系,其分類的大項,可以很容易地組合為三部分,從而同三次分類法相一致。
(2)三次產業分類法
把全部經濟活動劃分為第一次產業、第二次產業和第三次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兩名詞最早流行於20世紀20年代的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當時把農業、畜牧業、漁業、林業和礦業稱為「第一產業」,把製造業稱為「第二產業」。1935年紐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阿倫·格·費爾希提出了第三產業的概念。1940年英國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科林·克拉克在其著作《經濟進步的條件》中運用三次產業分類法,研究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變化之間的規律,把全部經濟活動劃分為第一次產業、第二次產業和第三次產業。由於研究產業結構的角度和目的多種多樣,各國對三次產業的劃分不完全一致,歸納起來有三種分類辦法:(1)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分類辦法。第一產業包括農業、畜牧業、漁業、林業、礦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運輸業;第三產業包括商業、金融和保險、不動產、個人服務業。(2)日本1947年《經濟白皮書》的分類辦法。第一產業包括林業、漁業、水產養殖業;第二產業是製造業、包括礦業、製造業、建築業、電力、煤氣、自來水、運輸業和通訊;第三產業指服務業,包括質量、金融、不動產、個人服務、商業、家務、職業服務、政府和國防。在我國第一產業指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等;第二產業指工業(含礦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建築業等);第三產業則指商業、服務業、郵電通訊業、金融保險業及科研、文教、衛生等行業。另外,現已出現第四產業的說法。
所謂第四產業,即對傳統產業通常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基礎上產生出來的某些新興產業的概括稱謂。它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對產業結構的一種劃分。主要包括:設計和生產電子、計算機軟體的部門,應用微電腦、光導纖維、激光、遺傳工程等新技術部門,以及高度電子化和自動化的產業部門等。
(3)資源密集產業分類法
亦稱資源集約度產業分類法。在產業結構分析中,根據不同的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對資源依賴程度的差異,劃分產業的一種分類方法,這種分類法把產業大致分為:
①資源密集型產業。亦稱土地密集型產業。在生產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較多的土地等自然資源才能進行生產的產業。土地資源作為一種生產要素泛指各種自然資源,包括土地、原始森林、江河湖海和各種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是人類進行生產活動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和自然基礎。與土地資源關系最為密切的是農礦業、包括種植業、林牧漁業、採掘業等。
②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生產要素的配合比例中,勞動力投入比重較高的產業。是對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而言的。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出現勞動密集型和資金技術密集型兩種不同的產業類型。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物化勞動消耗比重較低,活勞動消耗比重較高。
③資本密集型產業在生產要素的配合比例中,資本(資金)投入比重較高的產業。
④技術密集型產業又稱知識密集型產業。在生產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復雜先進而又尖端的科學技術才能進行生產的產業,或者在作為生產要素的勞動中知識密集程度高的產業。
(4)按產業是處於增長或衰退狀態
可將產業分為
①朝陽產業。隨著新技術革命的進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在開發新產品、開辟新市場的競爭中處於興盛狀態的產業部門。主要指目前正在迅速發展的新興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如微電子、激光、新材料、新能源、空間開發、海洋開發、衛星通訊、生物工程等產業部門。其特點是技術先進、知識密集、低能耗、高經濟效益。近年來,隨著各項新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范圍的擴大,朝陽工業對資本主義國家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促進了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國際分工的深化。由於這些產業的發展有如早上初升的太陽,蒸蒸日上,故形象地稱為「朝陽產業」。
②夕陽產業。隨著新技術革命的進展和社會需求變化,在開發創造新產品、開辟新市場的競爭中處於衰亡狀態的產業部門。它主要指發達國家的傳統基礎產業,如煤炭、紡織、鋼鐵、汽車、鐵路等。其特點:主要以簡單的電力機械原理為基礎、消耗大量能源,產生大量廢棄物和污染物,生產周期長,技術要求低,勞動作業重復,產品標准化,以及高度的集中控制。就世界范圍來看,由於新技術革命浪潮的沖擊,一些工業發達國家傳統產業正在明顯衰退,設備利用率低、生產能力過剩、就業人員減少。因此,人們形象地稱為「夕陽產業」。
㈤ 政治經濟學里,行業和部門有什麼區別,求科普!
行業一般是按產業分的,比如金融、汽車等等。部門一般分為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可以說是按所有之分的。
政治經濟學(英語:Political Economics)是經濟學科的總名稱,廣義地說,是研究一個社會生產、資本、流通、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的學科。
拓展資料:
政治經濟學的實踐性是政治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特性。是說政治經濟學在本質上是一門實踐的科學。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性,就是建立在它的實踐性的堅實基礎上的。
政治經濟學的階性是由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對象決定的。作為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生產關系,本質上就是人們的物質利益關系。生產關系及其經濟利益必然表現為群體利益的對立和差別。
揭示生產關系的本質、矛盾和運動規律,直接涉及不同社會群體的切身利益。所以,經濟學家從不同的立場和觀點出發,對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關系,有不同的認識和解釋。由於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材料的這種特殊性,從不存在超階的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的人文性,除了表現為某種階級性之外,也可以表現為一定的國度性。理論經濟學人文性的另一種內涵,便是以人為本,表現為對人類的終極關懷。借用學術界公認的「高雅文藝」與「通俗文藝」的說法,理論經濟學屬於經濟科學中的「高雅學科」。其人文性應大大高於一般的應用經濟學,才能代表著一個國家經濟思維的成就。
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中,產權作為財產權利有如下規定:
第一,所有權表現為在一定經濟關系中的個體或團體對生產條件的排他的佔有或歸屬關系。人對物的這種意志關系,最初可能是作為一種習慣和傳統被人們自覺遵守和維護,之後,在財產沖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從而作為一種權利保護起來。
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財產僅僅是有意識地把生產條件看作是自己所有這樣一種關系(對於單個的人來說)。「私有財產的真正基礎,即佔有,是一個事實,是不可解釋的事實,而不是權利。只是由於社會賦予實際佔有以法律的規定,實際佔有才具有合法佔有的性質,才具有私有財產的性質。」
第二,財產權利關系的實質是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馬克思不否認所有權中體現的人與物的關系,而是要從這種人與物的關系中揭示出人與人的關系。財產權利,只能在一定的經濟關系中才存在;離開了人與人的關系,把財產看作單個人的權利,如同「把語言看作單個人的產物」一樣荒謬。
第三,產權對財產主體有實現利益的要求。財產主體必須作為財產的承擔者,通過一定的經濟交往過程,使財產的權和利得以實現。產權在實現過程中規定主體在經濟交往中的行為和權利界限。這種權利規定著財產人格化主體在經濟交往中的行為和目的以及行為方式。
㈥ 經濟上的獨立生產部門是什麼意思
經濟上獨立的生產部門,是指有專款專用的部門,不需要另行撥款,通常是一個公司的特殊部門。如公司的開發部,國家的科研部。簡單的說,你要搞一項研發,事先給了你充足的資金,直到成功為止。
㈦ 宏觀經濟學兩部門是什麼意思
兩部門中,只有居民和廠商,I=S,即投資等於儲蓄
三部門經濟中,還加上政府,I=S+T-G即投資等於儲蓄加稅收減政府投資
㈧ 宏觀經濟學中二部門三部門四部門指的是什麼 ~
二部門經濟:
假設所分析的經濟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對外貿易,只有家戶部門(居民戶)和企業部門(廠商)。消費行為和儲蓄行為都發生在家戶部門,生產和投資行為都發生在企業部門。還假定企業投資是自發的或外生的,即不隨利率和產量而變動。這樣簡單的經濟關系稱為二部門經濟。
三部門經濟:
三部門經濟是指由廠商、居民戶與政府這三種經濟單位所組成的經濟。在這種經濟中相比二部門經濟,增加了政府部門,但仍假設不存在國外部門,即沒有與外國進行進出口貿易。
四部門經濟:
四部門經濟是指由廠商、居民戶、政府和國外部門這四種經濟單位所組成的經濟。在四部門經濟中,增加了國外部門,即增加了本國與國外部門的進出口貿易,本國居民通過進口與國外部門發生聯系,本國廠商通過出口與國外部門發生聯系。
經濟公式:
1、在兩部門經濟中,均衡的國民收入是投資和儲蓄相等時的國民收入,Y=C+I。當假定消費函數C=α+βy ,則均衡收入公式是 y=(α+i)(1-β) . 將投資作為利率的函數,即i=e-dr,此時均衡收入公式變為y=(α+e-dr)(1-β).
2、在三部門經濟中,均衡的國民收入的決定公式:Y=C+I+G。
3、在四部門經濟中,均衡的國民收入的決定公式:Y=C+I+G+NX (NX為凈出口,NX=X-M)
國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
從支出的角度:國內生產總值Y=C+I;從收入的角度:國民收入Y=C+S
→→→C+I=Y=C+S
→→→儲蓄-投資恆等:I=S;[總收入=總支出=總產出(GDP)]
2、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
從支出的角度:國內生產總值Y=C+I+G;從收入的角度:國民收入Y=C+S+T(T表示政府凈收入)
→→→C+I+G=Y=C+S+T
→→→儲蓄-投資恆等:I+G=S+T,即I=S+(T-G);[(T-G)表示政府儲蓄]
3、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
從支出的角度:Y=C+I+G+(X-M);從收入的角度:Y=C+S+T+K
C+I+G+(X-M)=Y=C+S+T+K
儲蓄-投資恆等:I+G+(Ⅹ-M)=S+T+K,即I=S+(T-G)+(M-X+K);投資和總儲蓄(私人、政府和國外)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