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數字經濟庫副院長是什麼

數字經濟庫副院長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04 06:45:49

❶ 數字經濟智庫是什麼單位

數字經濟智庫是研究院。數字經濟智庫數字經濟研究院在2018年4月成立,致力於積極落實國家戰略部署,更好地推動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數字經濟智庫單位特點

數字經濟智庫將在新零售研究電子商務研究,新經濟平台建設研究等領域下大力氣,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學術支撐,與此同時數字經濟智庫也將重點推出應用性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務數字中國創新發展,為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獻計獻策。

數字經濟智庫致力於積極落實國家戰略部署,更好地推動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數字經濟智庫由原商務部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出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擔任研究院相關負責人。

❷ 數字經濟是什麼意思通俗例子

「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應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以政務微信為例,目前基本形成了部委政府、地方各級部門所組成的微信公眾號應用體系,實現了公安、旅遊、食葯監、黨政、交通、教育、醫療、人保、司法、外貿等政府職能全覆蓋。在很多政務民生領域,通過微信送達民生服務成為常態。
數字經濟還積極拓展生活領域,形成便民服務新業態。水電氣繳費讓用戶足不出戶享受指尖生活繳費;餐飲、家政、物流、教育、醫療、旅遊、酒店、停車、社區等多領域合作形成智慧解決方案,發展O2O服務新模式。

❸ 請問數字經濟是什麼概念呢

數字經濟時代是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一種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農業經濟的基礎要素是土地,工業經濟的基礎要素是機器,而數字經濟的基礎要素就是大數據。

大數據作為一種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是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國家治理能力的「富礦」。國家高度重視的「新基建」戰略布局中,大數據中心的建立,也是希望助力牢固信息化「地基」建設,推動數據要素參與到更多價值的創造和分配,保障高質量的社會發展。

網路零售有更低的運營成本和更高的運行效率,對一個零售企業來說,庫存周轉天數和賬期是衡量一個企業運行效率的最重要的2個指標,網路零售商在這2個指標上的的表現遠遠高於線下零售店。網路零售有線下實體店難以比擬的優勢,如海量的貨櫃,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等。

數字化品類發展,經歷從標准化商品到非標准化產品的發展路徑。早期網路零售多數是以標准化商品起步,如圖書、酒水,但是非標准化商品、個性化商品有很大的機會,如生鮮電商,標准化很低,流通的損耗很大,同時生鮮是一個高頻的消費,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但目前,我國大數據管理尚無針對公共數據管理規范的諸多現實痛點。

例如:l多個政務部門、行業企業之間數據標准不統一,數據介面錯綜復雜,導致公共數據共享開放仍未深入展開,涉及公共服務、城市管理信息的共享,更是難以實現。

l我國大數據信息的社會化共享水平還有待提高,共享開放管理尚未形成閉環,政企、行業和民眾之間,信息公開仍有很多壁壘,阻礙了社會服務效率的提升和數據經濟的深化發展。

進一步推動大數據信息社會化共享,是發展高效便捷的社會生活,把握更多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的關鍵舉措。鑒於上述問題和痛點,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2020年兩會上建議從以下幾方面推動公共數據的社會化共享:

一、成立數據治理委員會,推動大數據共享體系建設

二、建立「公共數據社會化共享」管理平台

三、完善技術和管理規范,保障數據共享的安全可控

四、界定明確的數據共享屬性和共享權益,實現數據確權流通

五、建立公共數據社會化共享的通識教育

隨著科技革命的高速發展,數字經濟已經進入從技術探索到產業應用的階段,數字經濟強調培養學員的復合能力,是經濟學、數據科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的結合,是一種跨界培養,是「思辨+管理+賦能」相結合的具體實踐。

UCA—DDE項目旨在締造數字科技獨角獸,成就數字經濟領軍者,培養擁有商業資源同時具有影響力的業界翹楚,提高企業的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入學標准

#未具備以上條件的管理工作經驗者,請想考項目辦公室提交補充附加材料特殊申請

如果您對DDE項目感興趣,歡迎私信了解獲取更多詳情~~~~

❹ 數字經濟指的是什麼

❺ 數字經濟有哪幾個維度、包涵哪幾層含義

「「數字經濟」這個名詞出現於20世紀90年代,首次出現是在美國學者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於1996年所著的《數字經濟:網路智能時代的前景與風險》中,但「數字經濟」在學術界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

02、關於數字經濟的構成

「數字經濟」從2008年至今,其內涵不斷豐富,主體從消費互聯網延伸到產業互聯網,並隨著產業的跨界融合,數字經濟迎來了裂變式的發展階段。

「數字經濟」的構成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部分。

03、關於國家對於數字經濟的指引

「數字經濟」在我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3月,「數字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數字經濟」成為我國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產業升級的重大突破口。

中共中央明確提出: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國家發改委就數字經濟提出:從四方面促進數字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未具備以上條件的管理工作經驗者,請想考項目辦公室提交補充附加材料特殊申請

如果您對DDE項目感興趣,歡迎私信了解獲取更多詳情~~~~

❻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一文講透數字化的8個關鍵問題

「寧可轉型升級死,絕不因循守舊活」,這是廣聯達董事長刁志中振聾發聵的一句話。某種程度上,這代表了不少正在 探索 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家的真實心聲。


一場巨大的變革正在進行中:「數字化」「數字中國」被列為「十四五」規劃的核心之一,數字經濟席捲各行各業,新一輪的商業馬拉松槍聲已響起。無形的革新重塑著商業大環境,也賦予了我們豐富的想像空間。不論是數字化,還是數智化,成為疫情之後幾乎每家企業不得不做的必答題,也帶給企業家諸多困惑:企業是否一定要數字化轉型?究竟如何數字化轉型?難點和坑又是什麼?


本專題試圖拋磚引玉,展現數字化大潮中的一個剪影。我們特別邀請到行業專家安筱鵬,詳解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問題。我們更期待蓬勃涌現出優秀的管理樣本,有機會向世界輸出中國式的管理理念與聲音。


(註:本文原標題《一文講透數字化的8個關鍵問題》,節選自正和島《決策參考》四月刊。)


作 者:安筱鵬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


轉型的邏輯起點


今天人們講智能製造、工業4.0、工業互聯網等一系列概念,講數字化轉型,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是:轉型的邏輯起點是什麼?


智能是一個主體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的能力,這個主體可以是一個人、機器、設備、組織、企業等。 工業4.0、智能製造等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面對競爭環境和客戶需求的變化,企業如何適應?如何跟上?如何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這就是數字化轉型的邏輯起點。


在過去,消費者追求的更多是性價比、產品功能、耐用性等功能訴求;今天,年輕的消費者不僅僅關注功能性訴求,而且關注內容、服務、參與度、社交體驗、分享與交流等體驗訴求。 消費者的需求已變化,我們的供給能否跟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應對需求的快速變化,是疫情帶給我們的挑戰,也是數字化轉型必須解決的基本問題。未來十年,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是如何面對消費者主權的崛起。一百多年前,福特說:「不管消費者需要什麼,我生產的 汽車 都是黑色。」2019年,「雙11看中國」活動過程中,歐萊雅中國總裁說:「22年前進入中國時,美妝行業是千人一面,現在是一人千面。」 這就是我們今天面對的市場客戶需求發生的變化:個性化、場景化、實時化、互動化、內容化。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 數字化轉型及其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去滿足海量的、碎片化的、實時的、多場景的客戶需求。

數字化轉型的本質


業界關於企業數字化轉型有很多新的概念。有些時候新概念太多,也造成了「新概念霧霾」。我們需要一個「霧霾凈化器」;我們需要一個望遠鏡,能看到數字化轉型的全局;我們需要一個顯微鏡,能看到數字化轉型的細節;我們也需要一個CT機,能看到數字化轉型的本質。


對於企業家而言,面對疫情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數字化轉型要解決的問題, 本質是一個問題,即企業如何面對不確定性。


只有深刻認識不確定性,才能深刻理解數字化轉型的本質。不確定性源於信息約束條件下人們有限的認知能力,應對不確定性,是人類永恆的挑戰。 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在數據+演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構建企業新型競爭優勢。


關於企業數字化轉型,美國和德國都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新概念。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NIST)提出智能製造,認為智能製造解決三個基本問題:差異性更大的定製化服務,更小的生產批量,不可預知的供應鏈變更和中斷。 這三個問題歸結為一個問題,即一個企業如何面對不確定性,並做出實時響應。


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認為工業4.0的邏輯起點是適應競爭環境的快速變化。 數字化轉型的初心就是如何應對變化,市場變了、用戶變了、產品變了、技術變了,企業如何適應市場+用戶+產品+技術的快速變化。


這次疫情是對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的一次檢閱, 應對疫情和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解決同一個問題:企業如何在不確定性的世界中進行決策。 疫情期間,良品鋪子、紅蜻蜓、林清軒等企業家們在逆境中找到突破口,體現了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要素,即意識+平台+工具+組織。


企業要有數字化轉型的意識,要樹立以消費者運營為核心的理念,樹立全渠道營銷、線上線下融合、數字驅動等新理念;企業能夠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在於業務雲化,在於搭建了數據中台、業務中台;企業還要有釘釘這樣的數字化工具;需要實現組織在線、協同在線,需要營造自組織涌現的機制。


一個所有組織都要思考的問題


面對不確定性,面對數字化轉型,所有的組織都要思考一個問題: 如何從工業時代的組織向數字時代的組織切換?


很多時候面對一個不斷變化的市場,企業按照原有的工作方式、思維方式操作,可能沒什麼錯,但是在一個高度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失誤將不可避免。基於確定性的組織行為慣性,是造成突發事件應對失誤的元兇。互聯網競爭策略中有一個關鍵:高頻打低頻。一個組織的常態與突發應對的區別在於:常態化的低頻決策機制適應不了突發事件中的高頻決策需求。


如何構建一個組織的高頻、多中心、短鏈路決策機制,是一個組織從工業時代向數字時代切換的必由之路。


數字經濟時代如何重建新的組織細胞?新組織涌現的背後是價值觀導向和利益導向,正如張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所說,絕大多數協同問題都不是態度問題,而是生產關系沒設計到位;要在一個扭麴生產環境下希望大家一起合作,本身就違反人性。


重新思考數字化轉型的動力


2003年,《哈佛商業評論》前主編尼格拉斯·卡爾在美國掀起一場大爭論。這場爭論的核心問題是IT技術對於提升企業競爭力到底有沒有用?這個問題每隔幾年就會冒出來。面對全球數字化基礎設施的重構,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數字化轉型的動力。


我們看到數據中台、業務中台、微服務組件、工業APP等背後,是我們認識數字化轉型的起點——首先是認知轉型。我們講「 科技 是第一生產力」「制度重於技術」,但最重要的是認知和理念。其次,我們今天對數字化轉型認知的區別不是願不願意擁抱變化,而是以多快的速度,以何種方式擁抱變化。我們是不是有長期思維,是不是相信年輕人,是不是有推動文化變革的決心?再者,數字化轉型是一場邊緣革命,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不在於做了什麼,重要的是比競爭對手多做了什麼、客戶真正感受到了什麼、構築了什麼樣的新型能力。


過去,在涉及數字化轉型的動力時,企業家們的思考角度是:數字化轉型的投入產出比有多高?有沒有風險?有多少風險?如果數字化項目的風險太高或產業不確定,就放緩投資的步伐。


我們今天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如果不轉型,損失是什麼?缺失數字化戰略時,風險是確定的,可以概括成以下五個方面:市場失焦、營銷失語、管理失衡、系統失靈、增長失速


數字化轉型的基本矛盾


企業家們在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面臨各種困惑和挑戰。


美國哈佛大學組織的調研認為數字化挑戰是遺留系統(52%)、信息/數據孤島(51%)、IT與業務線之間的合作不足(49%)、風險厭惡文化(47%)、變更管理能力(46%)、缺乏數字化的企業願景(39%)、缺乏人才/技能(38%)、預算不足(37%)、網路安全(34%)等。德國提出工業4.0,核心問題是三個集成(橫向集成、縱向集成、端到端集成)。而中國政府提出兩化(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核心挑戰是如何從單向應用。問題是,這些挑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面臨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把這個問題拋給數字化轉型:什麼是數字化轉型的基本矛盾?我 們認為是企業全局優化的需求和碎片化供給之間的矛盾。 企業數字化投入和收益之間不是一個平行線,數字化投入只有超越了集成的某個臨界點之後,收入才會呈現指數化增長。


《第五項修煉》說過一句話:「今天問題的產生,源自於昨天的解決方案。」回顧過去60年IT的發展史,可以看到它就是一個碎片化的供給史,這些解決方案都是為了解決一個點的問題。但是今天我們不僅僅需要點、線、面,還需要一個生態,這是我們今天在數字化轉型中所面臨的一個問題。


從企業數字化到數智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不是一個新課題。從技術長周期的視角來看企業轉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從數字化轉型階段到數智化轉型階段。數字化是一個業務數據化的過程,中國企業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經歷了傳統軟體安裝期和消費者在線化兩個階段。 當前,企業正進入數智化轉型新階段,基礎設施雲化、中台化、移動化推動企業從業務數據化向數據業務化轉型,從單輪驅動向雙輪驅動轉型,並最終實現全鏈路數智化。


階段一:IT化階段

關鍵詞:安裝


企業通過安裝辦公自動化(OA)、企業資源管理(ERP)、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等各類信息化軟體,構建單點業務環節信息系統,全面優化企業的研發、生產、經營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為進一步深入開展數字化轉型打下堅實基礎。


階段二:在線化階段

關鍵詞:在線


互聯網普及對於商業世界帶來的革命性變化,意味著商業系統進入了新時代——在線時代,商業世界實現大尺度、多場景業務閉環優化。伴隨著3G、4G、5G等移動互聯網及物聯網技術的迭代,電子商務、社交網路、移動支付、網路約車等新業務涌現,推動著消費者在線,以及店鋪、商品、組織、管理、服務的在線化。


階段三:雲端化階段

關鍵詞:重構


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5G、數字孿生等為代表的智能技術群落正在構建新商業基礎設施,未來5 10年將是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安裝」和服務交付期。IT基礎設施及企業應用軟體加速雲化,一批雲原生技術持續涌現。數據中台、業務中台、AIoT中台建設步伐加快,消除數據孤島並促進數據業務化,推動企業內部資源與能力共享。


階段四:雙輪驅動階段

關鍵詞:運營


伴隨著企業傳統IT基礎設施雲端化、AIoT化、中台化、移動化,企業不斷打通線上與線下、內部與外部、消費端與供給端數據,基於消費端數據運營,以消費端數據智能重構供給端的品牌、營銷、研發、渠道、製造等供給體系和價值鏈體系,構建人、貨、場全要素運營體系。


階段五:全鏈路數字化階段

關鍵詞:創新


以消費者運營為核心,實現消費端與供給端全要素、全場景、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智能,建立企業智能運營和決策體系,持續推動企業產品創新、業務創新、組織創新,構建強大的新競爭優勢。簡言之,如果說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基於IT技術、架構和PC端,那麼企業數智化轉型則是基於DT技術、架構和移動端。數字化的核心是業務數據化,數智化的核心則是數據業務化。從數字化到數智化是一次新型數字商業基礎設施的重構、遷移和切換,是以消費者運營為核心的數字商業生態重構。


數字化的終極版圖


可以設想一下,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後,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是什麼?或者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數字化的終極版圖是什麼?從未來看現在,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工業軟體等技術,都是未來數字化終極版圖的一個碎片 ,ICT技術發展及應用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把這個碎片化的模塊拼成一幅完整版圖的過程,我們都是拼圖人。


10年前,馬斯克發表了一篇文章:Why the US Can Beat China: The Facts about SpaceX Costs。今天,馬斯克的SpaceX將火箭每公斤的發射成本降到了20年前的1/7。今天,飛機、高鐵、 汽車 、坦克等復雜裝備的研製周期相當於20年前的一半,這是因為人類 社會 認識客觀世界的方法論已從「觀察+抽象+數學」的理論推理、「假設+實驗+歸納」的實驗驗證,走向基於數字孿生的「模擬擇優」。


未來的世界是數字孿生世界,就是在比特的汪洋中重構原子的運行軌道,這將驅動賽博空間的數字孿生無限逼近真實物理空間,基於「物理實體+數字孿生」的資源優化配置將成為數字經濟的基本形態。


數字孿生世界的意義在於,在比特的世界中構建物質世界的運行框架和體系,構建人類 社會 大規模協作新體系。 這一進程將從原子、器件、整機、建築、城市到地球,從基因、細胞、器官、人體到生物世界,從數字孿生的心臟、數字孿生的飛機、數字孿生的建築到數字孿生的城市。我們都走在構造數字孿生世界的大道上,數字孿生將把企業帶上向零成本試錯之路。


企業思維的三個轉變


面對數字化轉型大變革,企業如何轉型?企業思維需要實現三個轉變:

1. 以不變應萬變,到以持續優化的策略應對各種不確定性。企業需要以數據+演算法的策略應對不確定性,需要摒棄冗餘思維、靜態思維,走向精準思維、動態思維。

2. 以增量革命構建新型能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就是要把軟體、設備、流程優化、管理變革最終都轉化為企業的新型能力。這是數字化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3. 從產品製造商到客戶運營商,製造企業應成為一個工業產品提供者,通過產品與客戶建立一種「強關系」,能成為24小時在線,了解、預測、滿足客戶需求的「客戶運營商」。


今天,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不是因為喜歡變化,而是不得不做的一場轉型。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家們要做的是對於新事物不排斥、不盲從,主動擁抱數字化新大陸。

❼ 數字經濟的通俗解釋

數字經濟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
除了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數字經濟的發展還對改善民生、增進社會福祉的作用巨大。世界經濟論壇對34個經合組織成員國的調查顯示,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個點,能夠促使經合組織幸福指數上升約1.3點。例如,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通過一系列創新,能為民眾提供一體化、整合性的大量創新服務。
以政務微信為例,目前基本形成了部委政府、地方各級部門所組成的微信公眾號應用體系,實現了公安、旅遊、食葯監、黨政、交通、教育、醫療、人保、司法、外貿等政府職能全覆蓋。在很多政務民生領域,通過微信送達民生服務成為常態。
數字經濟還積極拓展生活領域,形成便民服務新業態。水電氣繳費讓用戶足不出戶享受指尖生活繳費;餐飲、家政、物流、教育、醫療、旅遊、酒店、停車、社區等多領域合作形成智慧解決方案,發展O2O服務新模式。
不懂數字經濟?你將成為新時代的「新文盲」
勞動者們在享受數字經濟的利好的同時,也在遭受它所帶來的雙重技能挑戰——數字技能和專業技能。但是,各國普遍存在數字技術人才不足的現象,40%的公司表示難以找到他們需要的數據分析人才。所以,具有較高的數字素養成為勞動者在就業市場勝出的重要因素。
對消費者而言,若不具備基本的數字素養,將無法正確地運用信息和數字化產品、服務,最終成為數字時代的「文盲」。所以數字素養被聯合國認為是數字時代的基本人權,是與聽、說、讀、寫同等重要的基本能力。提高數字素養既有利於數字消費,也有利於數字生產,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和重要基礎之一。
數字經濟的四個難題
盡管數字經濟已是大勢所趨,但是它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有待克服的障礙。
1. 數字鴻溝問題依然嚴重
目前,全球仍有40億人不能上網,各國都普遍存在數字技能不足的情況。歐盟2014年的統計表明,高達47%的歐盟人口缺乏足夠的「數字能力」,而發展中國家此類問題更加嚴重。
2.數字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據互聯網監控公司Arbor Networks的數據,2011年至2014年短短三年內,全球DDoS攻擊量增加了30倍以上。一項研究估計,每年各種網路犯罪、攻擊對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高達 4000億美元。金融領域、能源行業成為重災區。
其中,物聯網將軟體和硬體融合為一體,無法通過簡單的升級、修改、置換等方式應對風險挑戰。許多智能設備的開發商都是小型創業公司,沒有提供復雜安全功能的資源或經驗,有可能隨時遭遇滅頂之災。

❽ 什麼叫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包括哪些行業

經濟學里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在技術層麵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5G通信等。
什麼叫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包括哪些行業

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 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
數字經濟在應用層面的典型代表是「新零售」和「新製造」等。
數字經濟的基本特徵包括快捷性、高滲透性、自我膨脹性、邊際效益遞增性、外部經濟性、可持續性、直接性。

❾ 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網路基礎設施建方面。

光纖寬頻用戶加速推進,截至去年底,我國光纜總長度達4358萬公里,4G網路覆蓋持續擴大,4G用戶總數達到11.7億戶,全年凈增1.69億戶,5G核心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取得突破,IPv6規模部署提速。

二、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方面。

一批基礎性、戰略性的基礎資料庫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中央和國家機關62個部門、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接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

三、就業新空間方面。

數字經濟下,新模式新業態孕育而生,帶動配套服務業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靈活就業機會。

(9)數字經濟庫副院長是什麼擴展閱讀:

數字經濟是新時代全球產業競爭的制高點,積極布局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主要國家的共同選擇,全球數字經濟正在以超出預測的速度呈指數比例地擴張。主要國家依靠數字經濟搶佔全球競爭制高點的態勢更加明顯:

一、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11萬億美元,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3.8萬億美元,日本為2.3萬億美元,英國為1.43萬億美元。

二、數字經濟比重不斷提升。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為59.2%,英國為54.5%,日本為45.9%,中國為30.1%。

三、數字經濟發展速度高於GDP增速。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6.8%,同期GDP增速為1.6%,日本數字經濟增速為5.5%,同期GDP增速為0.9%,英國數字經濟增速為5.4%,同期GDP增速為2%,中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16.6%,顯著高於同期GDP6.7%的增速。

❿ 數字經濟的什麼是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時代是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一種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農業經濟的基礎要素是土地,工業經濟的基礎要素是機器,而數字經濟的基礎要素就是大數據。

大數據作為一種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是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國家治理能力的「富礦」。國家高度重視的「新基建」戰略布局中,大數據中心的建立,也是希望助力牢固信息化「地基」建設,推動數據要素參與到更多價值的創造和分配,保障高質量的社會發展。

網路零售有更低的運營成本和更高的運行效率,對一個零售企業來說,庫存周轉天數和賬期是衡量一個企業運行效率的最重要的2個指標,網路零售商在這2個指標上的的表現遠遠高於線下零售店。網路零售有線下實體店難以比擬的優勢,如海量的貨櫃,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等。

數字化品類發展,經歷從標准化商品到非標准化產品的發展路徑。早期網路零售多數是以標准化商品起步,如圖書、酒水,但是非標准化商品、個性化商品有很大的機會,如生鮮電商,標准化很低,流通的損耗很大,同時生鮮是一個高頻的消費,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但目前,我國大數據管理尚無針對公共數據管理規范的諸多現實痛點。

例如:l多個政務部門、行業企業之間數據標准不統一,數據介面錯綜復雜,導致公共數據共享開放仍未深入展開,涉及公共服務、城市管理信息的共享,更是難以實現。

l我國大數據信息的社會化共享水平還有待提高,共享開放管理尚未形成閉環,政企、行業和民眾之間,信息公開仍有很多壁壘,阻礙了社會服務效率的提升和數據經濟的深化發展。

進一步推動大數據信息社會化共享,是發展高效便捷的社會生活,把握更多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的關鍵舉措。鑒於上述問題和痛點,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2020年兩會上建議從以下幾方面推動公共數據的社會化共享:

一、成立數據治理委員會,推動大數據共享體系建設

二、建立「公共數據社會化共享」管理平台

三、完善技術和管理規范,保障數據共享的安全可控

四、界定明確的數據共享屬性和共享權益,實現數據確權流通

五、建立公共數據社會化共享的通識教育

隨著科技革命的高速發展,數字經濟已經進入從技術探索到產業應用的階段,數字經濟強調培養學員的復合能力,是經濟學、數據科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的結合,是一種跨界培養,是「思辨+管理+賦能」相結合的具體實踐。

UCA—DDE項目旨在締造數字科技獨角獸,成就數字經濟領軍者,培養擁有商業資源同時具有影響力的業界翹楚,提高企業的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入學標准

#未具備以上條件的管理工作經驗者,請想考項目辦公室提交補充附加材料特殊申請

如果您對DDE項目感興趣,歡迎私信了解獲取更多詳情~~~~

閱讀全文

與數字經濟庫副院長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地區的美女帥哥最多 瀏覽:899
和平區幸福里怎麼樣 瀏覽:474
愛情用古代字怎麼說 瀏覽:53
為什麼自學了婚姻還是經營不好 瀏覽:892
成都經濟環線大邑入口在哪裡 瀏覽:843
什麼電視劇好看愛情劇 瀏覽:989
什麼像美女的下面 瀏覽:797
一定會幸福的俄語怎麼說 瀏覽:438
生多少孩子比較幸福 瀏覽:526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是什麼 瀏覽:417
幸福指數論是什麼意思 瀏覽:267
健康碼lgG是什麼意思 瀏覽:106
事業編列印准考證在哪裡 瀏覽:929
對外經濟政策包括哪些 瀏覽:153
愛情這東西真的很奇妙是什麼歌 瀏覽:235
成都婚姻關系哪裡查 瀏覽:724
省編和事業編有什麼區別 瀏覽:384
妹妹和哥哥談愛情是什麼電視劇 瀏覽:604
女的兔男的龍婚姻怎麼樣 瀏覽:689
熬過去是故事熬不過去是什麼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