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地帶的界限
區域的劃分是隨經濟發展水平,政策傾向的變化而變化的;
目前,國家統計局的對東中西部劃分的解釋還是按照2003年發布的標准:
http://www.stats.gov.cn/tjzs/tjcs/t20030812_97125.htm
分析中經常提到的東、中、西部地區是怎樣劃分的?
我國大陸區域經濟的產生,應該說是依據其經濟發展水平與地理位置相結合長期演變而形成的,我國大陸區域整體上可劃分為三大經濟地區(地帶)。三大經濟地區由於自然條件與資源狀況的不同,因而有著各自的發展特點。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為129.4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全部國土面積的13.5%
。
東部地區背負大陸,面臨海洋,地勢平緩,有良好的農業生成條件,水產品、石油、鐵礦、鹽等資源豐富,這一地區由於開發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勞動者的文化素質較高,技術力量較強,工農業基礎雄厚,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龍頭作用。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自治區;面積為281.8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全部國土面積的29.3%
。中部地區位於內陸,北有高原,南有丘陵,眾多平原分布其中,屬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和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佔有全國80%的煤炭儲量,重工業基礎較好,地理上承東啟西。
西部地區包括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9個省、自治區;面積為541.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56.4%
。西部地區幅員遼闊,地勢較高,地形復雜,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間,大部分地區高寒、缺水,不利於農作物生長。因開發歷史較晚,經濟發展和技術管理水平與東、中部差距較大,但國土面積大,礦產資源豐富,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② 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經濟地帶的范圍
東部:遼寧北京河北山東天津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這幾個省都是沿海省份,地形平坦,氣候濕潤,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教育資源好,大學集中,科技先進,交通便利,。其中北部有京津唐,滬寧杭,珠三角三大經濟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比重合理,像北京上海廣州已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中部:有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六省。其中幾個省有如下特點:河南地形平坦氣候濕潤灌溉方便是我國的糧食主產區,人口稠密,可發展勞動密集形產業,如紡織業;交通便利(鄭州京九線上的大站)。山西是我國的資源大省,主產煤。湖北位於長江中下游,處於我國正中部,地理位置優越,東連上海西接西部地區(水路)南到廣州北達北京(京九線),工業發達。
西部:就是西部大開發中劃分的14 個省市。西部地區面積廣大,人口稀少,資源豐富,是最幾年才開發的。
最好找一下中學地理方面的資料,那裡面有地圖,介紹的詳細,有專題。
③ 西部經濟帶有幾個省市經濟區
西部經濟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陝西、甘肅、寧夏、新疆、西藏、青海等10個!
④ 中國的東、西、中部三大經濟地帶的分界線是什麼
1、東部沿海地帶(包括遼寧、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2、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個省、自治區)。
3、西部地帶(包括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為編制地區國民經濟長期發展規劃,制定國土開發與整治規劃、地區布局和地區經濟發展政策服務。劃分經濟地帶為世界許多國家所採用。中國「七五」計劃(1986~1990年)提出,按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結合的原則,於是將全國劃分為三大經濟地帶。
(4)西部經濟帶有哪些省份沿海擴展閱讀:
中國三大經濟地帶的劃分,可以充分發揮各帶優勢,進行科學地域分工,實現各部門、各地區、各層次的生產布局的有機聯系,求得整個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使各地明確各自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經濟技術特點。
便於國家對各地經濟規劃進行分類指導;可以推動橫向經濟聯系,促進地區分工合作、聯系,利於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各地共同繁榮。
⑤ 中國有哪三大經濟地帶
遼寧北京河北山東天津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這幾個省都是沿海省份,地形平坦,氣候濕潤,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教育資源好,大學集中,科技先進,交通便利,。其中北部有京津唐,滬寧杭,珠三角三大經濟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比重合理,像北京上海廣州已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中部:有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六省。其中幾個省有如下特點:河南地形平坦氣候濕潤灌溉方便是我國的糧食主產區,人口稠密,可發展勞動密集形產業,如紡織業;交通便利(鄭州京九線上的大站)。山西是我國的資源大省,主產煤。湖北位於長江中下游,處於我國正中部,地理位置優越,東連上海西接西部地區(水路)南到廣州北達北京(京九線),工業發達。
⑥ 中國西部包括哪些省份
現在常提到的西部地區,是指我國相對沿海一帶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除了沿海那幾個經濟發展快的地區,其它省份都叫西部地區。目前我國經濟相對發展快速的地區有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北京,遼寧和山東部分沿海城市,其它地方都可以稱西部地區。
如果是按照地理位置劃分,西部地區就是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四川、雲南、貴州、重慶
⑦ 屬於我國西部地區的有那幾個省份
西部地區一共包括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分別是:
陝西省、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以及重慶市。
中國西部地區位於東亞大陸西部,包括中國的西南地區與西北地區,地域遼闊,除四川盆地和關中平原等少數精華部分外,人口較稀少。
中國的西部民族眾多、有44種少數民族,是中國少數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在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包括: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等。
⑧ 急!西部包括有哪幾個省
我國的西部是東經110度以西的廣大內陸地區。包括川、渝、雲、貴、黔、桂、陝、甘、寧、新、青、內蒙、鄂、湘。另外,東部是沿海省份;中部是東經110度以東但不沿海的省份。特別是廣西,雖沿海,但劃入大西南區。
⑨ 西部地區包括哪些省份
西部地區包括:甘肅省、四川省、陝西省、雲南省、貴州省等省份。
1、甘肅省,一般指甘肅。甘肅,簡稱「甘」或「隴」,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蘭州市。位於中國西北地區,東通陝西,西達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寧夏、內蒙古,西北端與蒙古接壤。
2、四川省,簡稱川或蜀,是中國23個省之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西南地區內陸,地處長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古蜀文明發祥地,全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出現地。
3、陝西省,簡稱「陝」或「秦」,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西安,位於中國內陸腹地,黃河中游,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古。
4、雲南省,簡稱雲或滇,中國23個省之一,位於西南地區,省會昆明。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
5、貴州省,簡稱「黔」或「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貴陽,地處中國西南內陸地區腹地。是中國西南地區交通樞紐,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
⑩ 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四大經濟區、地理區劃,各包含什麼省劃分依據是什麼
按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結合的原則,
東部沿海地帶(包括遼寧、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個省、自治區),
西部地帶(包括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
(1)東、中部地帶「熱」「冷」差異很大,對宏觀調控的承受能力及反應能力也存在很大差異。盡管中國政府針對不同的地區實施了差別性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承受能力的差異使得中部地帶對政府宏觀政策的反應要明顯大於東部地帶。
中部地帶國有經濟比重相對較高,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低,企業融資主要依賴國有銀行,不利沖擊對中部企業的影響遠比對東部企業大得多。
東部企業的市場融資渠道多,在緊縮情況下企業融資的調整能力較強。中部企業基本依賴國家資金,一遇緊縮便易發生資金斷檔、生產經營難以為繼。
當宏觀緊縮剛使東部經濟從過熱狀態冷卻下來的時候,中部經濟卻已從正常增長陷入停滯衰退;而調控措施一放鬆,又會出現東部經濟再度趨熱及通貨膨脹進一步蔓延。宏觀調控緊不得,松不得,可調整的空間很小。
宏觀緊縮常常未達到預期效果便中途放鬆,有時不是出於兼顧經濟適度增長的考慮,而是迫於中部企業經營危機的壓力。
宏觀調控在這種情況下放棄緊縮,不是「軟著陸」過程中「緊」「松」搭配的主動調整,而是地區貧富差異及「熱」「冷」差異壓力下的被迫應急措施。
三個經濟地帶指東部,中部,西部三個,這個的劃分基本和地域上的東中西部的劃分一致。
四大經濟區:分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部。
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這些的劃分基本都是根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戰略等等來劃分的。
在東部地區,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步伐明顯加快,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仍然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區域。
在中部地區,「三個基地、一個樞紐」建設穩步推進,今年上半年,中部六省經濟增速穩居「四大板塊」之首。
在西部地區,優勢能源資源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成渝、關中、天水、環北部灣經濟區正成為西部地區三大「增長極」。
在東北地區,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加快推進,逐步走向統一市場的東北板塊經濟競爭優勢明顯提升。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外向型經濟一度受到嚴重影響,東部地區許多企業陷入海外訂單銳減、開工不足的困境。
現在的三大經濟帶是東部沿海地帶,中部地帶,西部地帶。
1、東部沿海地帶
東部沿海地帶包括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本帶經濟發展主要是加強傳統工業和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大力開拓新興產業,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和高檔消費品工業,使產品向高、精、尖、新方向發展。
東部地帶經濟總量在中國經濟總量中所佔份額巨大(1978-2004年東部地帶GDP在中國GDP總量中所佔的平均份額為54.9%),但其對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卻小於中部地帶。
2、中部地帶
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區。在中國的三大地帶中,中部地帶的經濟波動對中國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最大。
中部地帶國有經濟比重相對較高,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低,企業融資主要依賴國有銀行,不利沖擊對中部企業的影響遠比對東部企業大得多。
3、西部地帶
西部地帶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10個省、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