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有企業在中國占的比例有多大
企業的改制面達到51.0%。其中,已改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比例為13.5%,已改為有限責任公司的佔28.6%,已改為國有獨資公司的佔8.9%,正在進行改制的佔20.7%,尚未改制的佔28.3%。
從國有企業公司化改革的實踐來看,由於各企業的內部條件、行業特徵以及所處的外部環境不同,推進公司制改革的程度也不同。存在四類情況:第一,有30.5%的企業選擇的是整體改制。這類企業一般是自身的經營狀況比較好,當地的相關配套改革措施和政策能跟上,具備了整體改制的必要條件。第二,有31.7%的企業正在推進整體改制。這類企業還包括已經完成了局部改制後,又進行二次整體改制的企業。第三,有15.8%的企業選擇是已完成局部改制。這類企業通常是不具備整體改制的條件,但擁有一定量的優良資產或有效資源,將這部分資源單獨拿出來進行重組整合,成立新的公司制企業,剩餘的無效資產、債務、富裕的人員留在存續公司。第四,還有17.1%的企業目前正在推進局部改制。
以上統計顯示,國有大型企業尚未進行改制的比例仍有近一半,下一步推進國有大型企業改制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而艱巨。國有大型企業採取局部改制是受當時改制條件所限而不得已的選擇,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和外部配套環境的改善,下一步應大力推進整體改制。
⑵ 2018年國有企業總產值佔GDP的百分之多少
2019年11月2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國家統計局關於修訂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的公告》。修訂後主要結果為: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19281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18972億元,增幅為2.1%。修訂後的第一產業增加值為64745億元,比重為7.0%;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64835億元,比重為39.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489701億元,比重為53.3%。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8-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中國當前國有經濟占所有制比重是多少
1、資本:公私經濟(二、三產業)所佔比重分別為:53%與47%;
2、就業人員:公私經濟(二、三產業)所佔比重分別為:39%與61%;
3、國內生產總值:公私經濟所佔比重分別為:39%與61%。
拓展資料:
國有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成分。國有經濟是又稱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產投資舉辦的企業,也包括實行企業化經營,國家不再核撥經費或核撥部分經費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經營性活動的社會團體,以及上述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金投資舉辦的企業。
在體量增長的同時,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從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並正向服務業主導型經濟轉變。 1952年,我國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為51%、20.9%、28.2%。在優先發展工業戰略帶動下,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迅速提高,1978年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變為28.2%、47.9%、23.9%。 近年來,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201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上升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1953年至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8.4%,其中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10.7%,分別快於同期GDP年均增速0.2和0.9個百分點。
影響:
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關繫到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體現在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引導和帶動上。
黨的十六大強調,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
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
國有經濟控制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是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的根本要求,也是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客觀需要。
⑷ 中國國有經濟佔GDP的比重是多少
近年來,隨著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力度加大,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取得了重要進展。從產業領域看,十八大以來,國有經濟在第一產業所佔的比重均在1%以下;國有經濟更多是布局在第二、三產業。其中,第二產業國有企業資產總額佔全部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的32%左右,且自2013年以來一直表現出緩慢收縮的趨勢;而第三產業國有企業戶數佔全部國有企業戶數的比重約在64%左右,且呈逐年遞增的發展態勢。
⑸ 一個國的國債佔GDP的佔比多少最好多了少了是不是都不好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國債是由中央政府發行,以國家財力和國家聲譽為擔保的債券。它是金融市場上安全性最好、信譽度最高、風險最低的金融產品。一直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因此,一個穩定繁榮的國債市場,不僅可以為國家提供一個相對固定的融資場所,及時籌集所需資金,滿足政府財政支出的需要,還可以為投資者的理財提供便利。一個國的國債佔GDP的佔比多少最好,沒有一個固定的標准。對於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標准,很多的歐元區國家制定的警戒線是90%,有一些亞洲地區一般認為不應該超過70% 。
⑹ 中國國有經濟佔全國經濟總量的比例是多少
在體量增長的同時,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從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並正向服務業主導型經濟轉變。
1952年,我國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為51%、20.9%、28.2%。在優先發展工業戰略帶動下,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迅速提高,1978年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變為28.2%、47.9%、23.9%。
近年來,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201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上升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1953年至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8.4%,其中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10.7%,分別快於同期GDP年均增速0.2和0.9個百分點。
(6)國有經濟佔比多少最好擴展閱讀:
影響:
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關繫到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體現在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引導和帶動上。
黨的十六大強調,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
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
國有經濟控制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是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的根本要求,也是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客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