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磁縣經濟開發區如何升級

磁縣經濟開發區如何升級

發布時間:2022-09-03 09:35:05

㈠ 如何對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需要轉變企業服務方式有力支撐區域發展,可以開展以下工作:
1、建立企業服務專人負責制度,讓企業服務專職化、常態化。讓開發區的每個人都發揮服務專員作用,與企業建立24小時不間斷熱線,每周深入企業走訪,為轄區內企業提供精細化、差別化、點對點服務,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好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和訴求,全力支持企業發展壯大。
2、協調當地銀行選派善於服務、精通業務、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常駐管委專職服務企業和項目建設,逐戶走訪轄區內企業,及時跟進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需求問題,暢通政企銀三方溝通渠道,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綜合金融服務。
3、對轄區內重點稅源企業實行「一對一」幫扶,及時送達最新稅收優惠政策,快速辦理退稅手續,為企業減輕資金壓力。

㈡ 省級開發區如果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原來這些企業編制的員工,可以順勢轉為事業編制或者其他什麼的嗎

企業、事業單位身份編織不會變,最可能的是提高公務員的職級。不過開發區好像只是經濟政策變好點而已。

㈢ 如何破解發展瓶頸,加快推進我區跨越發展

近年來,###經濟開發區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提檔、 擴容、升級」和「擴大規模、完善配套、提升檔次」工作要求, 以建設國家級開發區為目標,以建設「西部新城區」為抓手, 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以爭先進位為第一目標,以招才引智 為第一要務,以轉型升級為第一主線,開發區建設取得了長足 進步,已逐步成為我市經濟增長的核心增長點。但隨著區域經 濟競爭形勢的日益激烈,開發區在加速發展與要素市場短缺之 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已經成為制約開發區經濟發展壯大的瓶頸, 為此,我區採取了許多措施,促進開發區發展,取得了不錯的 成績,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目前開發區經濟發展現狀 江蘇###經濟開發區於####年啟動建設,####年#月##日, 經省政府批准,升格為省級開發區,連續兩年蟬聯「長三角最 具投資價值開發區」。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平方公里,分為「一 區兩園一帶」,即中心區、錫沂工業園、生物化工產業園、新戴 運河產業帶。按照前瞻性、高起點的理念,園區累計投入建設 資金##多億元,建成「一級道路」標準的主次幹道##公里,綠 化面積###萬平方米,建成區面積達到##平方公里。區內配套設 施齊全,達到了「七通一平」。 近年來,開發區圍繞「調結構、促轉型、謀發展」這一主線,以整合、擴容、轉型為契機,著力推動轉型升級,綜合實 力不斷增強。####年實現業務總收入###.#億元,比####年同期 增長###.#%;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億元,同比增長##.#%; 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億元,同比增長##.#%;財政總 收入##.#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萬元,同比分別增 加###.#%、###.#%。####年共引進招商引資項目###個,協議投 資額###億元,其中工業項目##個,三產服務業項目##個。#### 年全區進出口總額為#####萬美元,同比增長##.##%。全年到賬 外資####萬美元,創造了全市、全區到賬外資規模的新記錄。 ####年共竣工項目##個,完成投資額##.##億元,主要有嘉泰化 工一期、利民化工嘧霉胺和漢菱生化等項目。目前在建和即將 開工項目##個,總投資近###億元,有投資##億元的新華宏鋼鐵、 投資##多億元的必康新醫葯、投資##億元的徐州港馬港港頭作 業區、投資##億元的藍豐離子膜燒鹼及硫磺制酸項目、投資## 億元新光機械鑄造項目、投資##億元的中紡工業園、投資#.# 億元的容納光伏等項目。 開發區牢固樹立「環境立區」的發展理念,努力打造「尊 商、親商、愛商、安商、扶商」的服務環境。積極借鑒國內先 進園區經驗,大力構建「公開、公正、公平」和透明規范的法 制化環境,初步建立起與市場經濟和國際慣例接軌的管理體系 和制度。####年通過了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連續七年運 行良好,####年又成功建立了職業健康與安全體系,成為蘇北第一家建立ISO####\#####、GB#####三項管理體系的園區。構 建了自動化OA 系統及行政審批網上運行平台,持之以恆地實施 了授權代辦、保姆式服務和「一卡通」、「綠卡清」制度,以及 優惠政策當月兌現等規章制度,建立了項目審批「一條龍」服 務、項目建設全方位服務和投產企業終身化服務的全方位服務 體系,形成了讓投資創業者滿意舒心的軟環境。 園區擁有的行政服務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農化產品 檢測中心、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平台積極聯合眾多金融機構、 科研院所、專業團隊,為園區提供專業高效的金融、智力、孵 化支持。目前,區內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家,省、市級高 新技術企業##家,省創新型企業##家;區內企業已與國內外## 多家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的產、學、研關系,設立了# 個企業院士工作站,#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家省級博 士後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和##家省、徐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 心,萃聚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 項目。####年,開發區被省有關部門和徐州市政府授予「省區 域性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省兩化融合試驗區」、「省統計達 標開發區」和「徐州市科技人才高地」等稱號,成為東隴海地 區科技研發孵化的高地和技術創新體系的主要區域。 二、開發區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瓶頸要素 #.規劃瓶頸。一是在開發區建設之初由於缺乏科學的發展 規劃,部分規劃缺乏科學性,導致有些規劃缺乏土地承載可能,空間有限;二是部分規劃之間不協調。有的規劃與城市建設總 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相銜接,部門配套設施建設缺乏 共構意識和共建行動。 #.土地瓶頸。近年來,國家嚴格控制土地供應「閘門」, 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較多的困難和問題,雖然我市採取多種措 施來保證項目用地,但是相對於快速發展的區域經濟,土地後 備資源不足,會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制約園區的經濟發展。 #.環境瓶頸。多年來,開發區一直是以生物化工為主打產 業,產值和銷售均佔到開發區總產值和總銷售的一半以上,為 我區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也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的環 保壓力。 #.資金瓶頸。建設資金是園區建設的根本保障,也是長期 以來困擾園區建設發展的重大難題之一。資金的短缺直接影響 著開發區經濟的投入、改革的深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各項社 會事業的發展,導致了各行業、各領域、各部門出現了諸多困 難,由於資金的緊缺遲遲不能到位,許多基礎設施項目都實施 不了,嚴重影響開發區的招商引資和投資環境。如中心區的部 分道路,破損嚴重,影響貨物運輸,企業拉運原材料的車輛有 的要繞道行駛,極大增加了運輸成本。如何突破資金緊缺的瓶 頸,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人力要素瓶頸。隨著開發區產業經濟快速發展,對各類 人才需求量持續增長,需求層次不斷提高,需求程度日益緊迫,一方面用功短缺成為制約園區產業,特別是化工產業和紡織服 裝行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高素質人才的短缺成為制 約企業科技創新的又一瓶頸。 #.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滯後瓶頸。近年來,隨著開發區經濟 的快速發展,許多企業抓住市場的有利時機,積極擴大生產規 模或者招商引資落戶我區,為我區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也由此造成了原有的供電、供水、供汽管道不能滿足企業發 展需求,如何破解此項難題,擴大企業生產規模,提高企業整 體競爭力,成為考驗開發區各部門工作的又一難題。 二、採取的措施 (一)科學規劃,構築發展平台。 近年來,針對以往規劃不夠科學、合理,開發區通過認真 調查研究,並根據整體發展遵循和城市建設有機組合的原則, 統籌生產力布局和加強區域聯系的原則,集約利用資源和保護 生態環境的原則,結合開發區實際,做深做細開發區的規劃修 編工作,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構築科 學完善的發展平台。一是針對中心區的化工企業過多,且較為 靠近市區,給城市的環境保護,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也不利於 開展節能減排。因此開發區將中心區內的部分化工企業與#### 年底之前,整體搬遷到唐店化工園區。搬遷完成後,將有利於 企業開展節能減排,有利於農用化工企業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 有利於企業之間進行優勢互補,實現重點產業集聚發展。二是根據開發區的實際,我們積極打造新材料與高分子產業園,並 與####年經省商務廳批准,獲批為省級特色產業園。####年該 特色產業園實現產值XXX 億元,產業集聚效應初顯。三是根據 園區整體規劃,我們積極開始打造新戴運河產業帶,相信不久 的將來,這一產業帶必將成為我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突破土地瓶頸,促進園區產業結構轉型和經濟發展。 近年來,隨著開發區的招商引資和建設迅速發展,開發區用 地需求量明顯增大,用地需求與用地計劃的矛盾越來越大。為 保障項目用地和建設需要,我們努力准著力點,突破關鍵點。 一是堅持保重點的原則,把有限的用地指標用在引進高科技項 目以及能夠促進開發區產業結構轉型的項目上,並積極向省市 國土部門爭取農轉用計劃指標和優惠政策。二是積極做好建設 用地指標臵換、農用地整理指標折抵文章,努力增加全區規劃 建設用地指標。三是清理收回閑臵土地,凡是在規定的時間不 進行開發的由開發區管委會依法收回、統一儲備、統一定價後 以招標、拍賣等形式出讓。四是是合理規劃,引導部分企業想 集聚區集中,促開發區「省」地。近年來,開發區按照「布局 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的原則,進一步細化功能劃分, 完善基礎設施,將原來建設在開發區的化工企業統一搬遷到唐 店化工集聚區,形成集聚發展。同時,出台優惠政策,鼓勵和 引導工業項目大力發展多層標准廠房。 (三)破解環保瓶頸,促進開發區產業結構轉型。###經濟開發區新一輪的發展,必須緊緊圍繞"發展新產業 ",按照"發展為先、生態為大"的總體要求,根據市委、市政府 實施的「藍天、綠水、祥雲」三大工程,繼續實施"園區興業、 工業興區"戰略,全面發展新產業,展現新面貌,因此,只有全 面推進環境整治、促進產業調整,營造良好的環境,轉變機關 作風,提高服務質量,才能克服發展中的瓶頸,迎接新產業的 轉移,加快###經濟開發區的科學發展。 一是嚴把新上項目審批關,以環境保護優化產業發展。 根據###經濟開發區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我們從源頭上優化產 業發展,從嚴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對那些國家明令淘汰、禁 止建設、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批;對於環境污 染嚴重,產品質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 能達標排放的項目,一律不批;對於環境質量不能滿足開發區 發展要求,一律不批,堅決杜絕已被淘汰的項目以技術改造、 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等名義恢復生產。二是大力扶持符合產業規 劃的項目,對那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特別是新材料、新技術、 新能源等產業要簡化審批程序,加快審批速度,使這些項目減 少審批時間,盡快進行開工建設,早日進行生產,達產達效。 三是加快推動產業集聚,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保工程建 設是我區近幾年污染減排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們將中 心區的部分化工企業整體搬遷到唐店化工園區,以方便污染源 的整體治理,減少治污成本。同時在唐店化工園區建設#家大型的污水處理廠並完善排污管網鋪設,擴大污水的收集范圍,提 高活生生污水的處理率,最大發揮現有污水處理廠的減排效益。 (四)破解資金瓶頸,促進開發區經濟快速發展。 面對新的財政金融形勢和區域跨越發展的要求,開發區以 建立健全籌融資體系為抓手,以潛心研究政策為切入點,以突 破資金瓶頸為目標,全力爭資融資借資引資,推動全區經濟和 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一是完善體系,精心組織策應爭取。積極 研究省市各項扶持政策措施和投資計劃,吃透精神,明確主攻 方向,力爭將我區基礎設施建設、高效循環產業、交通工程、 企業技改創新及環境治理等項目納入上級投資計劃。督促並指 導相關部門熟悉投資政策和項目投資指南,篩選頗具特色、符 合區情、爭資前景看好的項目,為爭取上級扶持資金奠定基礎。 二是積極與銀行加強溝通,擴增信貸投放總量。按照金融機構支 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進一步激勵金融機構支持我區 經濟發展,力爭今年各銀行金融機構對我區貸款規模保持上年 整體水平。三是定期組織銀企交流,擴大對企業信貸投放總量。 今年很多中小企業都存在融資難題,為了幫助企業緩解困境, 開發區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主動介入,一方面對轄區內企業的 經營管理現狀及信譽包括持續發展能力進行全面的了解、掌握, 並加快落實項目土地證辦理,為企業提供融資條件;另一方面 積極發揮橋梁、紐帶的作用,加強與銀行方面的溝通、聯系, 並篩選出一批經濟能力強、經營狀況好、發展前景大、有貸款需求的企業,推薦給銀行,促進銀行與企業的合作。今年以來, 我們積極聯系工商銀行徐州支行、浦發銀行徐州支行等銀行進 行銀企對接,開發區技術開發總公司、江蘇藍豐生化股份有限 公司、江蘇花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區內#家企業與工商銀行 ###支行當場簽署合作協議,意向授信#.#億元。同時根據《市 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中小企業金融顧問制度的意見》(新 政發�6�7####�6�8##號)的文件精神,我們積極聯系市各家銀行的 金融顧問與區內企業進行包掛對接,使銀行及時了解各企業不 同的資金需求,通過此項工作的開展一方面使銀行了解了企業 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銀行也了解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有 效降低了放貸風險。 (五)破解人力資源瓶頸,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後勁 和開發區產業結構提檔升級。 近年來,隨著我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區內一些企業存在 著用工難的問題,部分企業不得不放棄部分訂單,從而導致一 些市場不能很好的進行開拓。面對用工緊缺的難題,開發區黨 工委、管委會廣辟門路,幫助企業破解招工荒。一是開發區充 分利用園區現有的人才網路,每月調度區內企業的用工情況, 將企業反饋上來的用工需求放到開發區的人才網路上,保證了 求職者第一時間了解區內企業的用工需求,並取得了良好的成 績。二是區黨群辦積極與市人社局溝通,舉辦多次人才招聘會, 10 幫助企業與求職者進行近距離溝通,使得求職者了解各企業的 各項福利政策以及人才培養體制。今年年初以來,我區已聯合 人社局舉辦了#次人才招聘會,幫助區內企業招聘了近####名職 工。三是積極幫助企業與高等院校開展校企對接,幫助企業與 高等院校簽訂用工職業技能培訓。多年來,徐州工程職業技術 學院與我區企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共同開展科研課題研究、 技術研發、學生實習實訓指導等工作,協助徐州工業職業技術 學院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促進校企共同發展,更 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四是為積極幫助企業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近年來,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企業科技創新工作,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 園區的戰略目標,以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中心,以體制機制創新 為保障,以企業研發平台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創建、人才引進 以及專利創造與應用為抓手,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園區企 業科技投入穩步增長,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創新體系和體制機 制更加完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實現了從 技術跟隨到技術引領的跨越,從而推動了開發區轉型升級、創 新發展。截至目前,開發區累計獲得中國名牌產品#個、中國馳 名商標#個、國家免檢產品#個、江蘇省名牌產品#個、徐州市名 牌產品##個,全區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家, #家企業 榮獲江蘇省質量誠信企業,##家企業被評為徐州質量管理先進 企業,已有##家企業通過 IS#####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些成 11 績的取得為開發區的轉型升級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我區一方面聯合市科技局在我區舉辦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 培訓班,區內###多家企業分管科技創新的負責人定期參加培 訓,使區內企業充分了解科技創新企業對發展的重要性;另一 方面我區充分利用####年獲批的省級區域性博士後創新實踐基 地,積極聘請相關高學歷人才到我區開展科研工作,幫助企業 解決長期未能解決的技術難題。 (六)破解園區配套設施滯後瓶頸,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提高企業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開發區經濟的快速發展,開發區相關的配套 設施建設滯後,如企業的用水、用電和用汽問題,在一定程度 上制約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為解決相關瓶頸,我們採取 了以下幾項措施:一是積極協調供電部門加快園區的供電線路 的架設,將原有的##KV 供電線路改為##KV 供電線路,優先保證 新建企業能夠盡快投產。從####年截至目前,新建供電線路XX 公里,完成了墨發線、墨工線、墨升線等線路改造工作,協助 供電部門在開發區建設化工配網及卓窯配網,完成了部分廠區 內##KV 線路改造,投資##億元的新華宏鋼廠內##KV、##kv 線路 改造、門前##KV 線路延伸改造等工作,及時保證了各企業生產 用電要求。二是針對區內化工、紡織等用水大戶產業的實際情 況,聯合市水利局開展區內企業用水實際情況調研摸底工作, 了解區內企業用水實際情況和水費上繳情況。並根據####年第 12 ##號政府會議紀要精神,將水資源獎勵獎返給區內符合水資源 獎返條件的企業,以鼓勵區內企業積極開展節水、節能的技術 改造;三是開展區內企業小鍋爐的清理工作,實行集中供熱, 減少企業生產成本。根據開發區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為研究 解決經濟開發區中心區及唐店化工園區集中用熱問題、推動集 中供熱的開展,我們立即組織人員、並從通新、陽光抽調技術 人員成立調研小組,針對區內用熱需求重新開展調研,實地了 解企業的供熱情況,為我區今後的集中供熱工作創造了良好的 條件。

㈣ 我國哪些城市的高新區被升級為「國家級」,具體包括哪些

正式升級

根據媒體的報道來看,在最新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河北張家口經濟開發區等13個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中,國務院同意將十三個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十三個省級開發區分別是河北張家口經濟開發區、江蘇無錫惠山經濟開發區、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安徽合肥易山經濟開發區、山東滕州經濟開發區、湖北棗陽經濟開發區、湖北漢川經濟開發區、湖南永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湖南邵陽經濟開發區、廣東揭東經濟開發區、廣西北海工業園區、四川成都青白江經濟開發區、四川雅安經濟開發區等,將它們重新定名為張家口經濟技術開發區、無錫惠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滕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棗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等。

㈤ 山東省省級開發區擴區升級條件是那個文件

一、擴區升級的基本情況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原名南京新港工業區,成立於1992年,1993年經江蘇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0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面積23平方公里。2009年1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對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了管理體制改革,將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棲霞區實施一體化管理,整體託管了棲霞經濟開發區、龍潭物流園、三江口工業園和仙林高科技產業園等4個園區,組建了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發展空間拓展到100平方公里。2010年,全區生產總值330.13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以來年均增長27.49%,「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3.21%;財政收入61.29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以來年均增長23.46%,「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7.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1.48億元,比上年增長36.12 %,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以來年均增長42.80%,「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8.98%;工業總產值148億元,比上年增長13.55%,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以來年均增長30.48%,「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0.35%;工業增加值298.21億元,比上年增長25.84%,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以來年均增長27.83%,「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3.11%;平均每畝工業用地投資強度60萬美元,每平方公里工業用地實現工業產值超過200億元。
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1993年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中國西部地區設立最早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面積9.6平方公里。2001年重慶市在北部新區設置了83.7平方公里的拓展區,委託開發區負責管理。2010年7月,重慶市委、市政府將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拓展到重慶主城核心之一的南岸茶園新區,拓展區域面積為59平方公里,同時,又將原委託開發的北部新區劃歸兩江新區管理。2010年,以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區和南岸茶園新區為統計范圍,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8億元,工業總產值達465億元。由於原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北部新區劃歸兩江新區管理,其數據無法納入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統計,對新委託管理的南岸茶園新區,南岸區又未對其單獨統計,因此,其他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空缺。
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998年貴州省委明確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為遵義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縣級派出機構,2003年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遵義市匯川區,是貴州省第88個縣級行政區,管轄面積703平方公里,轄6鎮3個街道,2010年經國務院批准同意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遵義市匯川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員」的運行機制,既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一個縣級行政區。2010年,全區生產總值112.1億元,比上年增長27.27%,批准為省級開發區以來年均增長15%,「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8.8%;財政收入9.1億元,比上年增長22.97%,批准為省級開發區以來年均增長20%,「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0.5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比上年增長25.72%,批准為省級開發區以來年均增長25.7%,「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0.41%;工業總產值55.07億元,比上年增長16.30%,准為省級開發區以來年均增長17.64%,「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2.9%;工業增加值51.04億元,比上年增長16.4%,批准為省級開發區以來年均增長18%,「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7.91%;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單位產出率1593.17萬元。
凱里經濟開發區。凱里經濟開發區成立於2000年,同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65.43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25.8平方公里,轄8村和一社區,是貴州省較為年輕的省級經濟開發區。2010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8.03億元,建區以來年均增長25.9%,「十一五」年均增長38.1%;財政總收入完成2億元,建區以來年均增長47%,「十一五」年均增長55.8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23億元,建區以來年均增長56.9%, 「十一五」年均增長27.5%;工業總產值完成11.59億元,建區以來年均增長26.3%,「十一五」年均增長61.25%;工業增加值完成2.03億元,建區以來年均增長23.3%,「十一五」年均增長35.4%。
二、擴區升級的主要做法
1、擴大開發面積。比如2009年1月,南京市委、市政府確定採取託管的方式,將棲霞區行政區域內的棲霞經濟開發區、龍潭物流園、三江口工業園和仙林高科技產業園等4個園區,委託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開發面積拓展到100平方公里,形成現在的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又如2010年7月,重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拓展到重慶主城核心之一的南岸區,委託南岸區管理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拓展區域面積為59平方公里。
2、理順管理體制。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由棲霞區區委書記兼任,管委會主任由棲霞區區長兼任,開發區的工作重點是抓經濟建設,社會管理工作主要由棲霞區負責,開發區與棲霞區在利益分配上實行「存量不變,增量分成」;重慶市南岸區區委書記兼任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南岸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兼任開發區工委副書記,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兼任南岸區區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委員列席南岸區區委常委會,管委會主任、副主任列席南岸區政府常務會,開發區范圍內的經濟發展由開發區負責,社會事務由南岸區負責,規劃、國土、質監、工商、稅務等部門由重慶市委派,實行垂直領導、直接管理;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遵義市匯川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員」的運行機制,行使管理社會事務和經濟發展的職能。凱里經濟開發區推行兩年一次全員聘用和崗位交流、末位淘汰制度,中層以下幹部實行競爭上崗,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聘部門主要負責人,部門主要負責人聘部門副職,部門負責人聘科長,科長聘工作人員。
3、合理規劃布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港片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完全按照產業園區標准規劃建設,實現了集中供熱、管道供氣、污水集中處理,開發區東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醫葯食品、裝備製造、環保新能源和現代服務業。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理布局了以特種船舶、精密數控機床、特種車輛等裝備製造產業和手機、物聯網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的產業集群,選擇性地發展醫葯製造、環保技術等新興產業,形成了茶園、長江、東港三大工業組團。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建設全省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為載體,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汽車製造、家用電器、電子信息、新型建材、新能源等產業,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主導,建設現代商貿區,以建設城市副中心為核心,打造現代化新城區。凱里經濟開發區大力實施「削峰填谷」和「七通一平」工程,在基礎設施點、線、面整體推進上力求突破,為企業入駐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4、強化政策支撐。比如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根據授權行使市級人民政府行政審批、經濟協調與管理職能,還爭取到規劃、土地、財政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又如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生產性企業出口產品產值達到當年產值50%以上的年度,免徵地方所得稅;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科技企業的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和技術承包所取得的收入,免徵所得稅;企事業單位有償轉讓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所有權或使用權,取得的技術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生產性企業的項目建設用地,在土地使用權出讓價格上享受一定優惠,其中屬於資金、技術密集型項目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可在土地使用權出讓價格上享受更多的優惠;企業的建設規費,原則上按國家和市定標准減半徵收,其中特殊項目經批准可享受更多的優惠;高新技術企業和新辦的科技企業,從投產年度起,兩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兩年後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生產性企業出口產品產值達到當年產值70%以上的年度,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外省市來開發區投資符合產業導向的企業或項目,可參照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執行;利用產地自然資源,生產場地在開發區外,總裝、銷售、注冊納稅在開發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可享受開發區的優惠政策;引薦項目成功或促成外地資金進入開發區舉辦生產性企業的組織或個人,可得到管委會的獎勵;進入開發區標准廠房的企業,根據投產後實現稅收情況給予租金優惠,租金收取標准按企業租賃的建築面積及年度繳納稅金額度計收。
5、搭建融資平台。比如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公司化運作,成立南京新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還成立了注冊資本2億元的東區開發公司,全面承擔東區的開發建設任務,開發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於公司的融資。又如凱里經濟開發區通過財政注入資金組建開發區城投公司,以爭取國家貼息貸款和國家開發銀行貸款,積極開展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
6、突出招商引資。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區以來,累計引進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外資項目,投資總額達到9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9億美元。區內有世界500強投資企業44家,投資超億元的內資企業39家。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採取走出去的方法,通過舉辦招商引資活動,大力開展招商洽談,目前,區內已匯聚了香港和記黃埔、嘉陵—本田、長安鈴木、長安福特、愛立信、可口可樂、頂益集團等40餘家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企業。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建區以來,引進各類項目9 46個,規模以上企業達到65家,到位資金161億元,江南航天、貴州海爾、遵義卷煙、茅台啤酒、長征電氣、天義電工、貴州珍酒等骨幹企業入駐開發區。凱里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面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資責任制,實施任務分解、倒逼責任,推行全員招商責任制,將招商引資任務層層分解,層層落實,把招商引資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幹部考察任用的主要依據,已成功引進中昊電子有限公司、黃帝車輛凈化器有限公司(中德合資)、中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著名高新技術企業。
三、擴區升級的經驗
擴區升級是方向。開發區通過一段時期的開發,原審批開發面積已經開發完畢,重新申請增加開發面積又非常困難,象這樣一些基礎條件較好,政策支持有力,具備發展條件的開發區,採取委託管理的方式,擴大開發面積,是解決發展空間不足的一條成功路子。
理順體制是關鍵。開發區與所在地行政區政府職能交叉、管理體制不暢、發展速度明顯放慢、發展形式面臨嚴峻考驗的情況下,要走出困境,加快發展步伐,實現跨越發展,理順管理體制是關鍵。
科學規劃是先導。開發區普遍存在委託管理面積大,審批開發面積小,要在有限的空間產生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形成城市特色鮮明、產業布局合理、設施功能互補的整體格局,必須規劃先行、科學規劃。
招商引資是重點。開發區的工作重點是發展經濟,經濟要發展,關鍵要有項目來支撐,項目要落戶,主要通過招商引資,特別是需要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企業入駐開發區。
政策優惠是保障。除國家、省賦予開發區的優惠政策外,上級政府需要賦予開發區比同級行政區更多的優惠政策,對上級擁有可公開、可下放的許可權,盡可能下放給開發區行使,暫不宜下放的許可權,也可在開發區「先行先試」,讓開發區享有更多的優惠政策和更大的自主權。
基礎設施是支撐。成立由開發區控股的投資公司,融資承擔區內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資金來源不足的問題。通過實施「削峰填谷」、「七通一平」、「九通一平」工程,在基礎設施點、線、面整體推進上取得突破,為企業入駐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調研組成員:韋國民 李錦洪 詹丹志 黃 宏 劉榮靜 徐 鴻 梁文粉)

㈥ 磁縣的最大產業支柱是什麼

2009年,磁縣圍繞「保增長、強投資、促轉型、惠民生」這條主線,以「幹部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動力,以重點項目為支撐,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擴大開放為先導,實施「對接大城區,建設新磁縣」戰略。2009年,該縣投資1000萬元的重點建設項目111個,總投資142億元,完成投資62.2億元,增長72.8%,竣工投產項目55個。其中,省重點項目5個,總投資19.88億元;市重點項目7個,總投資22.7億元。為磁縣經濟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搭建園區平台
2009年,磁縣按照「對接大城區、培育產業群、優化古城區、拓展新城區、開發邊湖區、保護生態區」的發展框架。突出抓好了「五大園區」的規劃和建設,並在原有園區規劃的基礎上,對林壇工業園區、煤化工園區、童裝商貿城、溢泉湖旅遊開發區、漳河生態產業園區進行了修訂,擴大了范圍,提升了品位。現已累計投資3億元,完成了園區20公里道路、通訊、供排水管網、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煤炭曾是磁縣的產業支柱,佔有重要位置。為改變「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狀況,該縣積極謀劃實施推進五大產業,搭建五大平台,強力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據介紹,該戰略將依託冀中能源集團、中化集團、河北裕泰集團等大企業大集團,推進煤化工及煤化工下游系列產品精細化深加工項目,提高煤炭資源的綜合加工能力,形成煤化工產業集群,打造中國北方煤化工產業聚集區。依託河北鋼鐵集團原材料優勢和冀中能源集團能源優勢,大力發展機械加工製造業。還將建設貨場區、聯檢區、物流區,形成煤炭、鋼鐵、汽車及零配件、葯品及紡織、服裝、糧油、建材等多項目、多內容的物流中心,打造中原地區現代物流通道和平台。
發展文化產業
磁縣積極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打造以磁州窯「民窯品牌」為代表,舉辦中國磁州窯文化藝術節,建設磁州窯永豐源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北朝歷史文化博物館、蘭陵王公園、天子冢公園,推出北朝歷史博物館精品陳列,開發《蘭陵王入陣曲》,使之成為磁縣重要慶典、重大活動特色表演曲目,打造中國北朝歷史文化名片;發揮「兩庫」、「三河」水資源優勢,結合滏陽河河道治理工程,實施引滏入城工程,建設滏陽河原生態景觀帶,沿中華大街南延、濱河大道兩岸建設萬畝荷田生態農業觀光帶,打造冀南魅力水城。
優化發展環境
為創造良好的項目建設環境,2009年,該縣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投資1.8億元和諧大道上跨107國道及京廣鐵路高跨橋建設,加強了縣城與溢泉湖度假村的連接;投資3.5億元的中華大街南延快速通道,完成了縣城與邯鄲主城區的對接。同時,日處理3萬噸的縣城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也正在施工,並對縣城區路網實施了建設、綠化改造。
該縣還結合幹部作風建設年活動,大力精簡了行政審批事項,目前共保留縣本級行政許可項目155項,清理簡化年檢事項12項,清理規范收費項目125項,保留89項,停收34項,取消2項。並進一步執行好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等制度。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磁縣經濟實力迅猛飛進。僅2011年,全部財政收入達到27億元,財政收入總量在全市排位第四,位居全省30強行列。截至今年9月份,磁縣全部財政收入達到23.3億元,比上年增長20.6%。

㈦ 邯鄲經濟開發區范圍

邯鄲經濟開發區於2000年9月經河北省政府批准設立,區域規劃面積19.1平方公里。 依託邯鄲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全區引入法國聖戈班、西門子、美的集團、中船重工、新興際華等六十多家世界500強企業, 累計培育了國家863計劃項目5個,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1個,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10個,國家星火計劃項目3個,各類科技成果和國家專利200餘項。
邯鄲市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京廣鐵路、邯濟鐵路、邯長鐵路、邯黃鐵路、京廣高鐵縱橫交錯,中原第二大鐵路編組站、邯鄲國際陸港坐落,106國道、107國道、309國道、京珠高速、青蘭高速、邯大高速形成雙十字交叉,邯鄲機場百萬人次吞吐能力的樞紐機場擴建已完成。隨著邯黃鐵路完工,與黃驊港、京唐港聯系更為快捷。
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邯鄲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定名為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開發區的政策,成為河北省第六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2001年2月啟動建設,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6年實現擴區調整。轄區總面積204平方公里,託管16個社區及尚璧鎮、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4個鄉鎮,總人口30萬。多年來,經開區先後建設了國家火炬計劃邯鄲新材料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軍民結合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省新型功能材料戰略性產業示範基地、河北省雙創示範基地等14個國家和省級發展平台。2019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170億元,全部財政收入18億元。
經開區堅持擴大開放,堅定不移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批全球500強和領軍企業先後在區內投資建廠,全區聚集各類企業3000餘家,規模以上企業60餘家,形成了高端白色家電、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兩高兩新」四大主導產業。

㈧ 把開發區升級成行政區如何

這得需要國務院來批准,並且全國這樣的開發區多了去了,都單獨成立行政區劃太復雜太亂,本來開發區成立之初就是為了拉動經濟的,實行一些優惠政策,現在這個任務完成的差不多了,實際上現在高層偏向回歸,開發區和福山區還可能再合並。

㈨ 如何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

做好開發區工作的五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優化開發區形態和布局。堅持以產業發展為主,科學規劃功能布局,繼續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首要任務。國家級開發區要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園區,省級開發區要成為區域經濟增長極。
二是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優化,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推動實現綠色發展,提升基礎設施水平。
三是全面深化開發區體制改革。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完善開發區管理體制。促進整合優化發展,鼓勵區位相鄰、相近的開發區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實行統一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將能夠下放的經濟管理許可權下放給開發區。加強投資促進工作,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探索多元化的開發區運營模式,支持開發區開發運營企業專業化發展。
四是完善開發區土地利用機制。對發展較好、用地集約的開發區,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時給予適度傾斜。嚴格開發區土地利用管理,推動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是完善開發區管理制度。加強開發區發展的規劃指導,強化環境、資源、安全監管。完善評價考核制度、審批程序和公告制度,建立動態管理機制。開發區設立、擴區和升級要按照規定的標准和程序進行。

㈩ 請問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經濟發展局干什麼的

1、全稱是發展規劃局,是對開發區進行招商引資,然後全程跟蹤並服務的一種服務機構,還行,工作雜,要求服務質量,上下受氣

2、個人感覺,還是事業單位好,進了企業掙的沒這多

3、合同我倒不清楚,不過你可以隨機應變,一般不會是什麼大問題,勞動合同這類的吧。

閱讀全文

與磁縣經濟開發區如何升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引導企業更好的投資實體經濟 瀏覽:452
哪個地區的美女帥哥最多 瀏覽:899
和平區幸福里怎麼樣 瀏覽:474
愛情用古代字怎麼說 瀏覽:53
為什麼自學了婚姻還是經營不好 瀏覽:892
成都經濟環線大邑入口在哪裡 瀏覽:843
什麼電視劇好看愛情劇 瀏覽:989
什麼像美女的下面 瀏覽:797
一定會幸福的俄語怎麼說 瀏覽:438
生多少孩子比較幸福 瀏覽:526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是什麼 瀏覽:417
幸福指數論是什麼意思 瀏覽:267
健康碼lgG是什麼意思 瀏覽:106
事業編列印准考證在哪裡 瀏覽:929
對外經濟政策包括哪些 瀏覽:153
愛情這東西真的很奇妙是什麼歌 瀏覽:235
成都婚姻關系哪裡查 瀏覽:724
省編和事業編有什麼區別 瀏覽:384
妹妹和哥哥談愛情是什麼電視劇 瀏覽:604
女的兔男的龍婚姻怎麼樣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