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空客在低碳經濟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空客在低碳經濟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發布時間:2022-09-03 09:17:33

『壹』 航空貨運有哪些優點和特點

優點:
(一)運送速度快
(二)破損率低、安全性好
(三)空間跨度大
(四)可節省生產企業的相關費用
缺點:
(一)運價比較高
(二)
載量有限
(三)易受天氣影響
隨著航空貨運業務的發展,航空貨運代理業應運而生。採用航空貨運形式進出口貨物,需要辦理一定的手續,如出口貨物在始發地交航空公司承運前的訂艙、儲存、制單、報關、交運等;進口貨物在目的地機場的航空公司或機場接貨、監管儲存、制單、報關、送貨及轉運等。航空公司一般不負責上述業務,由此,收、發貨人必須通過航空貨運代理公司辦理航空貨運業務,或自行向航空公司辦理航空貨運業務。
航空公司主要業務為飛行保障,它們受人力、物力等諸因素影響,難以直接面對眾多的客戶,處理航運前和航運後繁雜的服務項目,這就需要航空貨運代理公司為航空公司出口攬貨、組織貨源、出具運單、收取運費、進口疏港、報關報驗、送貨、中轉,使航空公司可集中精力,做好其自身業務,進一步開拓航空運輸。
航空貨運代理公司的工作是整個航空運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其服務功能為貨主及航空公司雙方均帶來方便和好處。隨著我國對外貿易近年來的大幅度增長,航空貨運代理業得以迅速發展。
航空貨運代理公司作為貨主和航空公司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一般具有兩種職能:
——為貨主提供服務的職能:代替貨主向航空公司辦理托運或提取貨物;
——航空公司的代理職能:部分貨代還代替航空公司接受貨物,出具航空公司的總運單和自己的分運單。
航空貨運代理公司大多對航空運輸環節和有關規章制度十分熟悉,並與各航空公司、機場、海關、商檢、衛檢、動植檢及其他運輸部門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具有代辦航空貨運的各種設施和必備條件。同時,各航空貨運代理公司在世界各地或有分支機構,或有代理網路,能夠及時聯絡,掌握貨物運輸的全過程,因此,委託航空貨運代理公司辦理進出口貨物運輸比較便利。

『貳』 近年來我國重點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經濟的好處有哪些呢

低碳經濟是一種經濟模式基於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它是繼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後人類社會的又一重大進步。低碳經濟的本質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潔能源的發展和綠色GDP的追求。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概念的轉換。

低碳經濟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已經很明顯。英國有很多“零碳”超市,通過提供自己的生物質發電機、建築節能、雨水循環利用等方式,營造低碳購物環境;倫敦南部的“貝丁頓零碳社區”更為著名。低碳設計在建築、生活等諸多方面已經成為標桿。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有一個“零碳館”的原型。

『叄』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有哪些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有以下幾點
1、減排空間大。中國目前的能耗強調和能源效率明顯偏低,通過結構調整、技術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徑,實現節能減排的餘地較大。
2、減排成本低。從國際上看,框架公約規定每噸減排成本超過 30美元,中國的成本大體在15美元。中國能源需求增長、符合減排條件的項目多、規模經濟效應明顯的特點,也有利於開展國際碳排放交易,吸引國際資金進入減排項目。目前中國清潔生產機制(CDM)項目達了 3637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CCM碳交易量國家。
3、技術合作潛力大。中國與發達國家在電力、交通、冶金、化工、建築等領域的節能技術及新能源技術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歐之間簽署的《中歐關於氣候變化的共同宣言》,美國發起的《亞太地區清潔發展與氣候新夥伴計劃》等多邊及雙邊公約和合作計劃都高度重視低碳技術的合作,發達國家承諾要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轉讓溫室氣體減排技術。
不明白的地方歡迎追問,如有幫助還望採納謝謝

『肆』 鐵路 航空 分別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鐵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作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鐵路在社會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居於骨乾地位。在世界鐵路180多年的發展進程中,既有長期壟斷陸路運輸的歷史,也經歷了由興盛滑入低潮的徘徊局面。今天,鐵路以其運能大、能耗低、佔地少、效率高、污染小、成本低、節能環保、安全性高、能源替代性好等相對優勢,被譽為「綠色交通工具」。
空運速度最快,但線路有限,成本也最高,主要用於重量較輕的小件物品和有保鮮時限的農副產品等輸送。

『伍』 我國目前發展低碳經濟的阻礙和措施 有哪些

1.政治環境方面的劣勢: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地方主義仍然在局部地區政府中存在,尤其是不發達地區政府。不排除個別地方政府為了片面發展經濟而不重視節能減排,阻礙低碳經濟的發展。
2.經濟環境方面的劣勢: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加速期,處於工業化初期,經濟轉型任重道遠;而西方發達國家正處於後工業化時期,第三產業比重占絕對優勢。構成我國國民經濟最大成分的是第二產業,這既是我國優勢,同時也是劣勢所在。優勢在於未來低碳經濟市場廣闊,劣勢首先在於我國工業發展水平遠低於發達國家,萬元GDP所需能耗是發達國家的四到五倍,若達到發達國家目前水平,還要投入大量資金與技術,減排義務任重而道遠;其次,這些高能耗高排放企業吸納了大量勞動力就業,上繳了大量賦稅。一旦企業轉型失敗,會給我國帶來難以預料的影響。再者,我國工業企業存在著規模較小,重復建設問題,由於規模經濟的原因,也使我國工業能耗較高,減排任務較重。
3.社會、法律、文化方面的劣勢:目前,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主義法制還不成熟,對於高能耗、高排放的污染企業尚無專門有效的法律來約束;同時,社會輿論雖然支持低碳產業與低碳經濟的發展,但對於低能耗、低碳的宣傳力度仍然欠缺,從大批富裕階層很少購買小排量汽車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
4.技術環境方面的劣勢:盡管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9年我國已經是第二經濟大國,但我國仍屬於發展中大國,現有的技術水平特別是新能源技術、節能技術等低碳技術仍然落後於發達國家。再者,西方發達國家在對我國低碳技術轉讓中存在漫天要價的問題,盡管哥本哈根會議上西方發達國家口頭上作出一定讓步,但能否兌現還未可知。

『陸』 鐵路運輸與航空運輸想必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鐵路運輸的優勢:鐵路運輸能力強,載客和載貨量極大,車次較多,成本較航空低廉,另外運輸范圍明顯超過航空.因為很多小地方沒有機場和直通航班,但卻都有火車站,甚至火車可以通往某個村鎮.這都是航空不能比擬的.
劣勢:速度較航空慢,尤其是貨運速度.服務態度相對較差.

『柒』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劣勢有多選

挑戰之一: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加快推進的中國,正處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長階段,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不可能停止;長期貧窮落後的中國,以全面小康為追求,致力於改善和提高13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帶來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高碳」特徵突出的「發展排放」,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大制約。怎樣既確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又不重復西方發達國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發展的老路,是中國必須面對的難題。
挑戰之二:「富煤、少氣、缺油」的資源條件,決定了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低碳能源資源的選擇有限。電力中,水電佔比只有20%左右,火電佔比達77%以上,「高碳」占絕對的統治地位。據計算,每燃燒一噸煤炭會產生4.12噸的二氧化碳氣體,比石油和天然氣每噸多30%和70%,而據估算,未來20年中國能源部門電力投資將達1.8萬億美元。火電的大規模發展對環境的威脅,不可忽視。
挑戰之三:中國經濟的主體是第二產業,這決定了能源消費的主要部門是工業,而工業生產技術水平落後,又加重了中國經濟的高碳特徵。資料顯示,1993—2005年,中國工業能源消費年均增長5.8%,工業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約70%。採掘、鋼鐵、建材水泥、電力等高耗能工業行業,2005年能源消費量佔了工業能源消費的64.4%。調整經濟結構,提升工業生產技術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個重大課題。
挑戰之四: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由「高碳」向「低碳」轉變的最大制約,是整體科技水平落後,技術研發能力有限。盡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規定,發達國家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轉讓,但實際情況與之相去甚遠,中國不得不主要依靠商業渠道引進。據估計,以2006年的GDP計算,中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年需資金250億美元。這樣一個巨額投入,顯然是尚不富裕的發展中中國的沉重負擔。

『捌』 我國航空航天業的優勢和劣勢有哪些

2004珠海航展高峰論壇主題演講——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兩年一度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第五次迎來了各方賓朋。首先,我代表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對各位出席本次高峰論壇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在此,我願就中國航空航天業的發展作一個簡要的介紹和展望。



新中國成立55年來,在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中國航空航天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航空工業研製生產了數十型、萬余架各類飛機,並出口了數百架飛機和眾多配套的發動機、機載設備及生產線;一個專業門類比較齊全,科研、試驗、生產手段基本配套的航空工業體系已經形成;以新支線飛機為突破口,支線飛機、通用飛機、直升機、航空發動機等研製生產邁出了新步伐。中國航天工業成功研製開發了包括科學試驗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在內的多種應用衛星,成功研製了12種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進行了81次發射,將中國的61顆衛星、5艘飛船和30顆國外衛星送入了太空;特別是去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和回收,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獨立掌握空間技術的大國之一,在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領域也進行了積極探索,為人類航天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與此同時,我們培養造就了一支業務精湛、素質優良、敢打硬仗的科技人才隊伍,在長時期不懈奮斗中形成的「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作為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已經並將繼續對中國社會先進文化的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進入新世紀,中國步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到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比2000年翻兩番,人均GDP將超過3000美元左右——這對有著十幾億人口且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說,將是一個既雄偉壯觀又切實可行的重要跨越。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航空航天業正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政府始終把航空航天科技作為帶動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戰略高技術之一,始終把航空航天產業作為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性產業之一。可以預見:在未來的二十年,中國的航空航天業必將為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插上更加有力的翅膀,必將為中華民族完成新時期的歷史任務,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增添更加強勁的助推器。

中國政府支持和鼓勵中國航空工業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改革創新,加快發展。我們將繼續實施以支線飛機起步的發展規劃,按照國際標准和市場化運作模式,努力推進支線飛機形成支柱產品;適應社會對通用航空的需求和空管改革的需要,加快推進通用飛機、輕型民用直升機的產業化步伐,加快新機型、新技術開發;進一步擴大民用飛機及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出口;鼓勵企業按專業化、規模化方向不斷擴大國外航空零部件轉包生產和風險承包業務,積極融入國際航空工業大循環;我們還將結合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積極開展大型飛機工程的論證工作。

中國政府支持和鼓勵中國航天事業的科技進步和產業化發展。積極推進應用衛星從「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形成氣象衛星、資源衛星、海洋衛星、環境與災害監測小衛星群等應用衛星系列,建立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以「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公用平台」為依託,研製新一代通信廣播衛星、音頻/視頻直播衛星。研製「無毒、無污染、高可靠、大推力」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全面提高中國運載火箭的整體水平和能力。繼續發展空間科學,開展深空探測,支持建立空間科學探測衛星系列和空間環境保障體系。我們將按計劃完成世人矚目的繞月探測工程,同時開展月球探測二、三期工程論證,積極推進載人航天的後續工作。

中國航空航天業將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進一步開闊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拓展發展空間。一是堅持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立足市場需求和未來發展需要,統籌考慮飛機、發動機、機載設備發展,統籌考慮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發展,推動航空航天業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二是堅持強化基礎,自主創新。重視基礎研究和預先研究,重視提高產業科技水平和製造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是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和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進程,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參與航空航天業建設;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機遇,進一步拓展國際合作領域,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四是堅持以人為本,實施人才戰略。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航空航天人才,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投身航空航天事業,使中國航空航天業成為英才薈萃、人才輩出的行業,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航空航天業取得的成就,是中國航空航天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結果,也得益於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中國航空航天業開創新的輝煌,需要依靠中國航空航天人團結拼搏、開拓創新,也離不開國際合作與交流。當今世界,是充滿競爭的時代,更是需要合作、講求共贏的時代。中國將始終奉行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在遵守國家外交政策和已簽署的國際條約的前提下,積極開展航空航天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和企業與許多國家的政府和企業之間在航空航天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通過合作,彼此之間增進了了解,加強了聯系,建立了友誼,實現了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有的項目被譽為國際合作的範例。我們將一如既往,積極推動航空航天業的國際合作,為航空航天事業的跨越發展,為航空航天技術造福人類而不懈努力。

女士們,先生們:在航空航天人的眼裡,我們共同生活的星球只是一個小小的「地球村」。我們有著共同的家園,我們應進一步加強聯系與交流,共同探索宇宙的奧秘。讓我們共同攜手,抓住機遇,積極開展航空航天業全方位、多形式、寬領域的合作與交流,為共同推進世界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不斷作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玖』 低碳經濟的核心和實質

您好!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並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以搶佔先機和產業制高點。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機遇和挑戰並存。現階段,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長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面臨巨大壓力。另一方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也為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來重要機遇。中國政府將以全面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大力推進低碳經濟發展等多重路徑,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加快實施低碳經濟模式,從國內角度看可以降低國內資源過度消耗和減少環境污染;從國際角度看,在經濟復甦進程中,圍繞碳排放交易標准和體系的博弈是主要經濟大國關注的焦點之一,為獲得一定相對優勢及避免未來出口貿易受阻,低碳經濟必將愈加受到政府重視。近年來,我國低碳領域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在2008年底政府4萬億的經濟激勵計劃中,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開發和能效提高為重點投資領域。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環境交易所及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相繼建立,2010年中國將啟動碳交易國內市場。

『拾』 中國如何發展低碳經濟

1.提高能源效率

在工業化階段,提高能源效率是減少碳排放最為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間非常大。比如說建築節能。在發達經濟體里,三分之一是建築物排放,三分之一是交通運輸排放,三分之一是工業排放。中國現在是工業排放量佔大頭,交通和建築類排放較小。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住房面積越來越大,住房品質越來越高,如果我們效仿歐洲的零排放建築,在建築節能這塊有很大潛力。

工業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間也非常大。由於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最先進的技術有,最落後的技術也有。像鋼鐵行業,中國有一些領先技術,例如大中型鋼鐵聯合企業噸鋼的綜合能耗水平比較低,但小煉鋼和落後技術則能耗高、排放多。這就意味著要加速淘汰落後產能。電力方面,中國現階段肯定離不開火電,那麼就要上大壓小,用超臨界、超超臨界發電機組,使單位度電的排放量降到最低。中國在鋼材、水泥、化工、機械等領域投資力度非常大,「十一五」規劃中提出淘汰小火電、小水泥、小造紙,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交通運輸領域,我們也有很多工作可做。航空交通耗費的燃油量比地面交通高很多:與低效率的小汽車相比,高出一倍以上;與大容量的公交,與高速鐵路相比,至少高出三倍、四倍。現在北京到上海的空客一小時一趟,將來高速鐵路要是建好了,每小時一趟,基本上就不需要飛機了,同樣便捷的服務,但排放量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2.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很豐富,雖然可再生能源成本較高,但相當一部分已經商業化。例如太陽能熱水器,農村的小沼氣,運用得很普遍;水電、部分發展較好的風電(如新疆塔里木的風電)等,也非常有競爭力;中國每年所利用的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能,摺合標煤約三億噸,如果每年的商品能源消費總量是30億噸,生物質能佔了10%。已經商業化的可再生能源,可以進一步推廣。

太陽能光伏發電、光熱發電兩種技術現在都在運行。歐洲有一項遠大的工程規劃,准備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上建大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站,然後建遠距離輸變電系統,把電力輸送到歐洲。中國有廣袤的戈壁灘,如果太陽能發電技術成熟,戈壁灘的開發前景將非常廣闊。現在我們就可以進行研發投入,做好前期准備。

交通領域,汽車不再只燒石油和液化天然氣,現在有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等。電動汽車時速可以達到150公里,最遠可以跑400公里,如果蓄電池性能再好一點、動力更強一點,競爭力就會更大。太陽能汽車、氫能燃料電池等技術也在研發中,如果成熟,我們的交通服務將實現很少的碳排放甚至是零排放。

除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有很多大文章可做,核能也很有前景。英國長期以來反對核能的聲音很強,現在為了搞低碳經濟,又把發展核能提到議事日程,准備進一步更新和新建核電站。美國也啟動了新的核能計劃。目前的核能利用,盡管在核廢料處置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相對來講它是經濟可行的;從安全的角度看,核電大國——法國就沒有發生過核事故。中國也在大力發展核電,原來是在沿海地區,現在延伸到了內地。但有一個問題,發展核電所需的鈾礦資源,中國比較缺乏。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和世界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我們可以通過國際協定,要求鈾礦資源豐富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中亞國家給中國提供鈾礦資源。

3.引導消費者行為

通過提高消費者的節能意識來加速低碳經濟建設進程,至關重要。為此,我們必須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

第一,二氧化碳對氣候變化有負面作用,是有環境成本的。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對它征稅。碳稅跟能源稅不一樣,征能源稅可能會打壓可再生能源,但如果我們加以區分,只對碳征稅,那麼就只會打壓高碳能源。高碳能源的比較收益降低,零碳或低碳能源的比較成本就降低了,市場競爭力也會增強。

中國現在征碳稅的條件應該是成熟的。我們說條件不成熟,主要是兩個原因。一,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沒有承諾減排。如果我們國內征碳稅,和國際政策似乎有矛盾。但實際上這一點我們是完全可以避開的,我們可以不叫碳稅,而叫可枯竭資源稅。因為我們本來就有資源稅,而化石能源是可枯竭資源,那麼征一個可枯竭資源稅,實質上就等於碳稅。原因之二,要徵收碳稅就需要相應的技術、信息、統計資料,一般認為我們現在還不具備這種統計條件。實際上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因為碳只是在煤炭、石油、天然氣里才有,這三項能源都是進入了市場的,統計起來應該非常簡單。至於我們是在生產這一端來徵收,還是在消費這一端來徵收,都可以。所以,徵收碳稅並不是原則上不可行,而是技術操作層面的問題。

第二,我們應該有相應的政策補貼。所有技術的研發、運用,都會經歷從高成本到低成本的轉化過程,如果我們給予補貼,就會加速降低成本的過程。對一些暫時不具備商業競爭力,而社會成本又比較低的能源和技術進行補貼,會使它們更迅速地成長,走向市場競爭。

第三,要提高研發投入。很多低碳能源技術、產品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開發,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和企業商業化的投入,可以雙管齊下。

第四,對於消費者行為,要有相應的經濟政策措施對奢侈浪費加以限制。幾年以前我提出過一種設想,叫能源消費累進稅制(或者叫碳排放累進稅制)。我們的碳排放空間是有限的,而每個人的基本消費需求也是有限的,因而可以給每個人一定的碳排放量,超出之後就得交稅,超得越多稅率就越高,跟我們的所得稅一樣。這樣既兼顧了基本需求的滿足,又可以使消費者行為更理性化,降低奢侈浪費的部分。要強調的是,能源消費稅應是累進稅率,而不能是統一稅率。統一稅率只會打壓窮人,鼓勵富人消費。

第五,要對公共消費加以控制。中國的公共消費浪費特別多,在高速公路上跑的小汽車多數是公車;辦公大樓里,空調用電等浪費也很多。在一些發達國家,非常注重公共消費的低碳化,部長也乘坐公共交通。所以,政府可以率先垂範。

第六,國外在低碳社區、低碳城市等領域有很多先進經驗,我們完全可以借鑒,開展國際合作。

除了以上三個方面,發展低碳經濟還有其他一些可以努力的空間。如碳捕獲與埋存技術,雖然用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現在還不具備經濟可行性——因為它耗能特別高,但作為一種技術選擇,我們可以繼續研發,使這種技術將來具有商業可行性,這是戰略投資。而且碳捕獲與埋存技術在有些領域是商業可行、能夠產生收益的,例如用它來提高石油採收率。一些發達國家在進行三次採油時,把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加以液化,注入到地底下把油驅趕出來。中國大慶、勝利油田也涉及到二次、三次採油,完全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我們還可以利用國際貿易來發展低碳經濟。每個國家的資源稟賦、清潔能源的比重和成本都不一樣,碳生產率相對較高的產品我們可以出口,碳生產率較低的產品則可以進口。像礦石,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比我們國內采礦的成本低多了。

總之,低碳經濟不是時髦的概念,可以落實到現實的行動。要通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消費方式的轉型、能源結構的轉型、能源效率的提高,使中國向低碳經濟、低碳社會邁進——只有低碳社會才是可持續的社會。

閱讀全文

與空客在低碳經濟有哪些優勢和劣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大學哪個美女多 瀏覽:144
大連人美女哪裡最多 瀏覽:761
廣西健康碼怎麼弄場所碼 瀏覽:820
為革命事業壯烈犧牲的人有哪些 瀏覽:432
如何引導企業更好的投資實體經濟 瀏覽:452
哪個地區的美女帥哥最多 瀏覽:899
和平區幸福里怎麼樣 瀏覽:474
愛情用古代字怎麼說 瀏覽:53
為什麼自學了婚姻還是經營不好 瀏覽:892
成都經濟環線大邑入口在哪裡 瀏覽:843
什麼電視劇好看愛情劇 瀏覽:989
什麼像美女的下面 瀏覽:797
一定會幸福的俄語怎麼說 瀏覽:438
生多少孩子比較幸福 瀏覽:526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是什麼 瀏覽:417
幸福指數論是什麼意思 瀏覽:267
健康碼lgG是什麼意思 瀏覽:106
事業編列印准考證在哪裡 瀏覽:929
對外經濟政策包括哪些 瀏覽:153
愛情這東西真的很奇妙是什麼歌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