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科技水平的現狀是什麼
我國的科學技術確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很大。
根據瑞士洛桑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年度報告和聯合國發展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對世界主要國家科技實力評價進行的綜合研究認為,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居中游水平,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前列,但與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
2017-2022年科學技術類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從話題中深層地滲透出,在中國科技發展的背後隱藏的另外一種潛在問題,那就是雖然現在中國科技發展迅猛,但是仍和發達國家有著很大差距。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技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國科技水平與新型工業化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異,綜合國際上有關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在49個國家中,居於28位,處於中等偏下水平。
(1)科技經濟實力怎麼樣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由於各國的稟賦有差異,資源存在約束,因此在各個領域的投資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發展實踐表明,世界各國R&D(研究與開發)投資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重點投資最有希望在國際競爭中領先的產業部門,特別是能夠產生重大技術突破、進而獲得產業發展帶動作用的部門。
例如美國在制定國家R&D投資政策時,其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通訊設備,航空與航天,計算機與軟體,電子元件,科學儀器,新型材料這七個產業之中。
我國也應該在制定科技創新政策時有選擇性地支持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特別是關繫到國家未來發展的高技術行業和戰略行業。
2. 建國初期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水平怎麼樣
經濟就不說了,科技方面,民國時期的大學生90%以上是文科生,每年畢業的理工類大學生只有幾百人。如果不是有一批留學生歸國,我們要搞科技連最基本的人才都湊不起來。
這種教育結構是高度殖民地化的,現在的香港就是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是文科。日據時期的台灣也基本沒有培養理工方面的人才,日本人修個水壩,台灣人竟然給日本工程師立碑。
直到後來高等教育調整,為我們培養了海量的理工人才,搞科技才有了基礎。
3. 建國初期,我國的經濟和科學技術水平怎麼樣
建國初期我國的經濟和科學技術水平都非常落後,但是我國有一批優秀的科學家,艱苦奮斗,自力更生,使我國的經濟騰飛科技創新。
4. 從什麼依據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
科學技術成就。
中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靠的不是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而是堅持自主技術創新。我們要能夠引領核心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的發展。以前中國只是世界科技革命的跟跑者,還沒有做過引領者,中國何時可以引領新一輪世界技術革命,何時才可以被稱為科技強國。技術要為國民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和一大批世界級品牌。「我們要能夠對全球的先進技術設備做出自己的貢獻,不能光是買進來,我們還要能夠賣出去,讓全世界欣賞中國的儀器設備。
5. 中國現在的科技實力如何
科技部近日提交中國科技實力報告詳細披露中國科技實力的「明細清單」———
中國科技實力到底如何?圍繞這個問題,社會上存在不同的看法。科技部有關方面經過調研,近日提交了中國科技實力報告。
如果將報告中的一系列數據排列下來,就是一份衡量中國科技實力的「明細清單」———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人力資源大國。
目前,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為3500萬人,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中國研究開發人員總量為142萬人,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2位。
科技投入規模不斷增長,投入強度持續提高,已經成為全球研發投入的一支重要力量。2006年,全社會科技支出經費總額4500億元,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3003.1億元,居世界第5位;研究開發投入強度達到1.42%。
■初步具備支撐科技發展基礎條件
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基地達到同類國際實驗室裝備水平,形成了包括研究實驗基地、大型科學儀器、自然科技資源、科學數據、科技文獻等較完備的科技基礎條件體系,部分領域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已建成覆蓋全國的信息通信基礎網路,網路規模、網路技術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06年底,中國電話用戶8.3億,移動用戶4.8億,均居世界第一;上網人數1.37億,上網計算機數5940萬台,寬頻接入量3530萬台,均居世界第二。
近年來中國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國內發明專利年申請量連續三年超過國外申請量,其中商標、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4位。
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中國國際論文總數的世界排名已由1991年的第15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在三大國際檢索系統(指SCI,EI,ISTP)論文總數中佔7%,進入世界第二方陣,與英國、德國、日本相當。在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取得了大量自主知識產權,涌現了載人航天、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准以及先進國防武器裝備等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
■企業成技術創新主要力量
民營科技企業由20年前的7000多家發展為2006年的150595家,已成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生力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先鋒隊。企業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數量迅速增加,以企業為主開發的重大技術成果不斷涌現,電子通信、電力設備、新能源、交通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創新型企業。
高技術產業規模在世界范圍內已處於較高水平。目前,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總產值達到34367億元,對全部製造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為15.5%。
■科技支撐能力明顯提高
近年來,中國在基礎工業、加工製造業以及新興產業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的攻克,有力地支撐了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設。在主要糧棉等大宗作物科研上取得了一批重大技術突破,產生了超級雜交稻、雜交玉米、轉基因抗蟲棉等一批重大農業技術成果,為農業增產增收和糧食安全奠定了基礎。在能源領域,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設備、大型水電設備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取得重要進展,為調整能源結構和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礎。
人口與醫療衛生科技進步極大地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人口控制與優生優育的技術進步,為實現人口再生產從「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心腦血管病、腫瘤等重大疾病,以及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控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部分領域進入世界前列
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高水平的國際科技合作格局已經形成。目前,中國已與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與其中的100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合作協定。中國參與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人類肝臟蛋白質組等國際大科學、大工程計劃。迄今為止,中國已參加了大約350個國際科技組織,有206位科學家在國際科技組織中出任各級領導職位。
「近五年來,中國科技發展的基礎條件和環境日益改善,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部分領域進入世界前列,整體上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迅速提高。」科技部調研室負責人說,「科技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了良好基礎。」
6. 我們中國的科技屬於什麼水平
中國科技發展正在從跟跑進入「跟跑、並跑和領跑並存」的時代,進步和落後同在,成就與短板並存。對於中國科技創新能力,人們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保持「定力」十分重要。
在基礎科學領域,「天眼」、上海光源、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裝置等重大科研基礎設施投入使用,為世界級科研奠定了基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多光子糾纏等研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在技術領域,載人航天、深地探測、超級計算等產業關鍵技術迅速發展成熟,一些大成果、大工程讓人耳熟能詳;即時通信、移動支付、無人超市等創新應用方面,中國科技企業、產品和服務更是讓世界矚目。
目前中國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一些關鍵領域創新能力短板明顯。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曾歸納過:科技創新能力總體不強,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高端科技產出比例偏低,產業核心技術、源頭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性改變。
(6)科技經濟實力怎麼樣擴展閱讀
傳統的世界科技產業競爭
第一類,是美國占據壟斷地位的。
最典型的,就是晶元和操作系統這一硬一軟兩大產業。
晶元和操作系統是兩個非常核心的產業,我們應該下定決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攻克這兩個核心產業。
第二類,是多國競爭,中國作為一個重要跟隨者的。
這樣的領域有很多,例如機械、石油、航運、飛機、手機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競爭的多國當中並不一定都包含美國。因此,你如果是一個美國人,你也會很有危機感的,並不是像許多外人感覺的那樣,全面領先,穩坐釣魚台。
第三類,是多國競爭,中國作為領先者的。
這樣的領域還不是特別多,但是已經有了一些,例如通信、高鐵、港口機械、民用無人機、數字安防。作為一個後發國家,這是中國的巨大成功。我們對於中國的信心,很大部分就來自這些成功的經驗。
第四類,是雙頭格局,一般是中美兩國遠遠高於其他國家。
典型的例子有兩個,互聯網和人工智慧。這兩個都是普遍被認為對於未來非常重要,最有想像空間的,值得我們仔細分析。
7. 我國科技實力如何
中國的科技水平怎麼樣
我國目前在科技研發支出排名中僅次於美國,2016年美國的科技支出約5100億美元,排在世界第一,我國的科研投入約2300億美元,緊跟其後。並且我國在科技領域的投入正在以每年約20%的速度在快速增長,以這個速度計算到2025年前後我國在科技領域的投入就將超過美國。
在發展科技的人才培養方面,我國目前在高等教育方面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差距還是十分明顯的,美國有43所世界一百強大學,英國和德國加起來有24所,中國的世界一百強大學只有五所,這份排名還是根據教學實力進行的排名,如果按照科研實力進行排名,那麼中國的世界百強大學只有清華和北大兩所,與美國的差距十分明顯。
近些年我國的專利申請量也發展迅速,2016年我國的專利申請量為126萬份,排在世界第一,美國和日本分別以52萬和46萬排在第二三位,但是我國的專利有效授權量只有32萬,轉化率只有25%,而美國的有效授權量有28萬,日本有29萬,轉化率達到了54%和63%。這也意味著在將專利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我們還做的不夠好,也意味著大多數的專利都沒有實際作用。
目前,中美都是全世界經濟最為活躍的國家,一個是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國的科技實力都在進步,目前我國雖然在科學技術領域的成果斐然,但是也不能忽視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差距。
8. 中國的科技水平怎麼樣
中國軍用的科技因為砸錢和投入多,實力強,水平一流,和美帝有一拼。民用的科技實力處於世界一般水平。很多商用的科技很多被歐美日壟斷。科技商業化轉移成果低。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需要底蘊積累的中國與國外有差距,比如發動機製造,汽車工業,材料工業,數控機床等,但二戰後興起的新科技比如太空探索技術,量子技術,生物科技,核能技術,高鐵,超算,電力輸送技術,以及激光技術,反衛星試驗等說處於領先地位也一點不為過,此外還有些不為人知的高科技。
科技的發展畢竟需要時間,中國底蘊畢竟比較薄弱,目前能有這樣的水平也已經很不錯了。
9. 中國科技實力有多強
其實不怎麼強,只不過是在個別的領域達到了國際上頂尖的水平,在很多方面的技術、科技實力是很差的。在航天、計算機、生物方面很強。 在機械,化工技術方面很差。經濟總量,世界第二。 軍事實力,世界第三。 人均收入,世界第132位。唱贊歌的話可以這么說,但是說實話的話答案是否定的,雖然中國經濟總量現在到達了前十,但是平均下來就差的很遠了,所以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前面的發達國家幾十個。至於說科技和軍事那就更不用說了,只能說是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