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在我國的經濟特區是什麼意思

在我國的經濟特區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9-03 04:34:46

A. 經濟特區是什麼意思

經濟上推行特別放寬的政策,讓發展經濟有更多自由。

B. 經濟特區是什麼意思

從特徵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外部資金、特別是外國資金進行開發建設的特殊經濟區域;從功能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窗口、排頭兵和試驗場。這既是對經濟特區特殊政策、特殊體制、特殊發展道路的概括和總結,也是對經濟特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實際作用的概括和總結。

C. 我國的五個經濟特區是哪五個

我國的經濟特區風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

1、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廣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定位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2、珠海於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 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並明確珠海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1953年建縣,1979年建市,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享有全國人大賦予的地方立法權。

3、汕頭是全國主要港口城市、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海外華僑及港澳台同胞500多萬人,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汕頭港於1860年開埠,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海濱鄒魯、美食之鄉」美稱,享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範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文具生產基地。

4、廈門於1980年10月7日,批復設立經濟特區,廈門先後獲批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即「新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已成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5、海南於1988年4月13日,從廣東省劃出,獨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正式成立。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3)在我國的經濟特區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

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創辦經濟特區,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根據鄧小平的倡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順應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發展的新趨勢,在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為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重大步驟。

參考資料

網路—經濟特區

網路—深圳

網路—珠海

網路—汕頭

網路—廈門

網路—海南

D. 經濟特區的特是指什麼

經濟特區的「特」指「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管理方法」。我國共有七個經濟特區,分別是廣東省的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汕頭經濟特區,福建的廈門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喀什經濟特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

經濟特區是中國特有的稱謂,是經濟性特區的一類,是在改革開放後為了集中和有效地利用外國資金及技術到本國進行生產,發展貿易,繁榮經濟而設置的交通條件比較優越的特別地區,在這個地區推行對外開放政策和優惠制度,是吸收外國投資、實現國際經濟合作的一種方式。

1979年4月30日,鄧小平提出創建經濟特區。1980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命名「經濟特區」。1980年8月26日,我國正式設立經濟特區,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決定,批准國務院提出的決定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廈門建立經濟特區。目前又新增了重慶的兩江新區、舟山新區和上海的浦東新區等,其實質含義都是經濟特區類型。

E. 我國的經濟特區是指

五大經濟特區

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

F. 我國經濟特區的特是指什麼

經濟特區的特指特殊經濟政策和經濟體制。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

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6)在我國的經濟特區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經濟特區的發展優勢和發展經驗

5個經濟特區持續快速發展,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體制改革不斷釋放發展活力,同時也是堅持開放型經濟模式、依靠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國際化水平的結果。

40年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在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和創新投入等方面始終走在全國前列,為培育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作出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經驗。

對外貿易支撐經濟增長。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揮比較優勢,擴大對外貿易規模,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為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強大動力。經濟特區在對外貿易領域長期保持優勢地位。

海關統計結果顯示,1978—2017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5個經濟特區的進出口貿易額由不到2億美元擴大到5500億美元左右,佔全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從0.4%提高到約13.5%。2017年,5個經濟特區的外貿依存度平均達到約103.6%,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倍。

由於經濟特區普遍屬於沿海港口城市或地區,進出口貨物除了本地生產使用的商品,還包括部分中轉貨物(這也是其外貿依存度偏高的原因之一),而不論是本地生產使用還是中轉貨物,

都需要本地加工和服務配套,所產生的大量港口和金融、運輸、倉儲、通關、貨運代理、商務服務需求成為拉動當地經濟與就業增長的重要因素。

利用外資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和國際化進程。長期以來,經濟特區依託對外開放優勢和良好營商環境成為跨國公司青睞的投資目的地,每年利用外資都保持在全國一成以上的規模。外資在地區經濟中的融入程度也在不斷加深。

2017年,5個經濟特區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資金相對於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2.76%,大大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顯示了經濟特區在吸收國際資本要素、提升地區經濟國際化水平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

經濟特區的實踐充分證明,放寬投資准入、積極利用外資,有利於倒逼國內營商環境改善,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管理和高端人才,有利於促進國內市場競爭、提升企業效率,有利於國內產業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創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經濟特區在高技術產業投資、人才集聚、研發機構集中布局和信息服務等方面的領先優勢,對技術創新產生了巨大促進效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涌現的許多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產品都是首先在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萌發,然後逐步在更大范圍復制、推廣並引領市場的。

經濟特區高度重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集中力量組織開展重大項目技術攻關,積極籌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鼓勵設立「雙創」示範基地、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載體,為創新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研發投入水平能夠較好反映一個地區對創新的重視程度,也是國際公認的創新能力評價標准之一。5個經濟特區的研發投入規模增長和相對水平長期保持全國領先。

2017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9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13%;珠海、廈門的這一比例也分別達到2.5%、3.11%,均明顯高於全國2.12%的平均水平。

G. 中國的四大經濟特區是什麼

中國的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這四個

H. 經濟特區的特指什麼

指它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如減免關稅等經濟上的優惠待遇,提供理想的投資環境和組織完善的領導管理體制,以及增加外資投入和外匯收益,藉此促進該國家的經濟發展。

經濟特區(英語:Special Economic Zone,簡稱SEZ),是指一種地理學概念,主要由國家政府為了吸引外資或國際跨國企業入駐而設立法律比本國更為寬松或具有優惠條件經濟發展的區域,除有省級經濟決策權外,還可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採取更為開放的政策。

(8)在我國的經濟特區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國家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還有自己的開發區之類的實行特殊經濟政策的區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經濟特區,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國家級名義而已。

我國經濟特區的主要特點

1、特區經濟發展的資金以利用外資為主;

2、特區經濟活動以市場調節為主;

3、對前來投資的客商給予特殊優惠和便利;

4、國家給特區較多經濟自主權。

I. 什麼是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的定義是什麼

一 經濟特區定義
經濟特區是在國內劃定一定范圍,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採取較國內其它地區更加開放和靈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區。在我國,是中國政府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並實行特殊政策的地區。在經濟特區內,對國外投資者在企業設備、原材料、元器件的進口和產品出口,公司所得稅稅率和減免,外匯結算和利潤的匯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屬隨員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續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
二 經濟特區的目的和作用
經濟特區的目的和作用可以概括為:
(1)擴大本國的對外貿易;
(2)引進更多的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
(3)增加就業機會,擴大社會就業;
(4)加快特定地區經濟發展與經濟開發的速度,形成新的產業結構和社會經濟結構,對全國(地區)經濟發展形成吸納和輻射作用
(5)獲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讓和出租收益。
三 經濟特區特點
中外經濟特區都具有下列特點:
①在國內劃出一定地區,一般選擇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有利於貨物流轉,節省費用,降低成本;
②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推行開放政策,並採用減免關稅辦法,吸引外資;
③為外商創造方便安全的投資環境(見國際投資法),訂立優惠條例和保障制度;
④產品以外銷為主;
⑤集中管理,特區行政管理機構有權制定因地因時制宜的特區管理條例;
⑥區內企業享有相當的自主權。

閱讀全文

與在我國的經濟特區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革命事業壯烈犧牲的人有哪些 瀏覽:432
如何引導企業更好的投資實體經濟 瀏覽:452
哪個地區的美女帥哥最多 瀏覽:899
和平區幸福里怎麼樣 瀏覽:474
愛情用古代字怎麼說 瀏覽:53
為什麼自學了婚姻還是經營不好 瀏覽:892
成都經濟環線大邑入口在哪裡 瀏覽:843
什麼電視劇好看愛情劇 瀏覽:989
什麼像美女的下面 瀏覽:797
一定會幸福的俄語怎麼說 瀏覽:438
生多少孩子比較幸福 瀏覽:526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是什麼 瀏覽:417
幸福指數論是什麼意思 瀏覽:267
健康碼lgG是什麼意思 瀏覽:106
事業編列印准考證在哪裡 瀏覽:929
對外經濟政策包括哪些 瀏覽:153
愛情這東西真的很奇妙是什麼歌 瀏覽:235
成都婚姻關系哪裡查 瀏覽:724
省編和事業編有什麼區別 瀏覽:384
妹妹和哥哥談愛情是什麼電視劇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