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做到循環經濟
更為長遠的舉措則是建立強有力的政策保障機制。廢品回收涉及面廣,如果只停留在單純行業監管層面,並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有必要從更高層面對其加強監管,要加快廢舊商品回收法規建設,將廢舊商品回收處理納入法制化軌道。回收處理企業應該理順成本分攤機制。由於行業缺乏統一監管,成本負擔往往全部轉移到廢品拆解處理企業身上,這樣的話,無疑會降低處理企業的積極性。正如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固體廢物污染控制研究所研究員李麗所言,按照國際成熟經驗,包括銷售者、處理、利用各個環節的企業都應該平均分擔商品廢棄後的處理成本。政策上應該加強對廢品回收企業「小、散、亂」格局的治理。小企業大量存在導致的問題,一是回收渠道被佔用,二是帶來的環境二次污染問題嚴重。對此,有專家建議,在每個城市設立專門的開發園區,將區域內從事廢品回收的企業統一納入園區管理,區內統一污水處理、垃圾焚燒、垃圾填埋,杜絕二次污染。
㈡ 除了用可降解塑料,我們如何更好地管理世界上的塑料廢物
對於一些塑料垃圾來說,確實存在回收利用的價值,所以通過二次回收二次加工的處理,也可以避免塑料污染。所以正是因為如此,為了保護地區環境,那麼這種情況下更應該減少對不可分解的塑料利用,可以通過使用可降解的塑料進行替代,避免塑料垃圾,同時對於需要塑料廢物來說,可以選擇填充掩埋二次加工回收的方式進行處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來看待問題。
其實目前來說對於自然界中的一種塑料垃圾,一些微生物也可以正常的分解,所以正是因為如此,最有效的方式是對於一些塑料垃圾進行特定回收,而且針對部分的難易有二次加工利用的塑料垃圾,進行填充化處理,這種情況下能夠減少對土地的利用,而且能夠更好的處理生活中的飼料垃圾,避免塑料污染。
㈢ 有哪些方法可以將垃圾循環利用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
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
廚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葯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有專家說,垃圾是地球上唯一在增長的資源,也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我們也常說要「變廢為寶」。但是如果沒有各種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應用技術,垃圾還是垃圾,從來也不會自動成為「寶」。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垃圾生產能源和回收再利用技術得到迅速發展。1噸廢玻璃經機械化工藝處理後可生產出2萬只啤酒瓶或相當於1個藍球場面積的窗玻璃;廢塑料經回收利用後,可以變成原油,再從中提煉出柴油、汽油;約占城市生活垃圾總量65%-70%的廚余、果皮垃圾則可動用生化技術和專門的機器「吃進」,利用微生物發酵原理,在24小時內就可將垃圾就地變成顆粒型或粉狀的肥料或飼料,供公共綠地使用或供市民家庭養花。
垃圾中可利用部分成為循環再生資源後,剩下的廢物如何最終處置?怎樣防止二次污染,讓垃圾壽終正寢、安靜無害地進入「墳墓」?這些問題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先進工藝的採用而逐步得到解答。
焚燒是一種城市垃圾的高溫處理工藝,在850-1000攝氏度的焚燒爐爐膛內,垃圾通過燃燒,其中的化學活性成分被充分氧化,留下的無機組分成為熔渣被排出,在此過程中垃圾的體積得到縮減,其易腐的性質得到了充分的改變。一般而言,垃圾在焚燒時將依次經歷脫水、脫氣、起燃、燃燒、熄火等幾個步驟。
利用微生物降解城市有機固體廢物的方法稱為生物處理法,一般又稱堆肥法。根據處理過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對氧氣要求的不同,有機廢物處理可分為好氧堆肥法(高溫堆肥)和厭氧堆肥法兩種。
城市生活垃圾中因含有一定量的有機質,經自然界廣泛分布、種類繁多的微生物作用,通過生物化學變化,能將不穩定的有機物轉化為較穩定的腐殖質。城市垃圾製成堆肥,實際是一種古老而實用的方法,也是我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傳統處理和利用城市垃圾的方式。
土地填埋是從傳統的堆放和填地處理發展起來的一項城市生活垃圾最終處理技術,其實質是將垃圾鋪成一定厚度的薄層,加以壓實,並覆蓋土壤。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後,其中的有機易生物降解物質在厭氧條件下產生大量的甲烷氣體,將其收集後,可用於發電或供熱,使廢物得以資源化利用,同時又可避免過度積聚帶來的潛在危害。
五小隊介紹的是: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前景。
我國對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視程度已越來越高。1999年11月12日至13日,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區域生態經濟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包裝協會等還在京聯合組織召開了首屆「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態勢與對策學術研討會」。
城市生活垃圾問題一向是人們無法迴避又令政策部門頗為頭痛的問題。那麼,有沒有辦法既可以減少政府投資又可以變廢為寶呢?垃圾處理的產業化,也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不錯方法。垃圾產業在國外是非常賺錢的行業。我國的廣州市早在1996年已著手推進垃圾處理的產業化,目前正在迅速發展,並大大領先於全國絕大部分城市。預計至2010年廣州城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將全面走向市場化。目前,廣州正計劃興建生活垃圾回收處理中心,將垃圾分類收集、科學分解和再生利用工廠連成一體。垃圾產業的興起告訴人們:垃圾不是一文不值的東西,而是資源、財富、寶藏。
要想使城市生活垃圾在數量上得到控制,就必須先改變人們的一些舊的生活習慣。例如,近年來城市生活垃圾的增加很大一部分來自廢棄包裝物的增加。對此,國外許多國家均制定專門的法律條文進行限制,並提出了「零包裝」的概念。「零包裝」並不是不要包裝,而是簡化、減少包裝,同時使用可利用、可降解的包裝材料。有關專家指出,根據國外一些先進管理經驗和我國的現狀,制定包裝管理辦法已勢在必行。比如,調整稅收政策來提倡簡裝,限制過度包裝。另外,通過「產品責任」立法等措施強化企業的環保意識,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產生量。德國的《循環經濟和垃圾管理法》中關於「產品責任」的規定就是很好的借鑒
㈣ 如何做到循環經濟呢
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循環經濟是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為重點,通過調整結構、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等措施,大幅度減少資源消耗、降低廢物排放、提高資源生產率,促進資源利用由資源-產品-廢物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期間應著力抓好以下重點工作:大力推進節約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工業、交通運輸、建築、商用和民用節能。推進農業節水灌溉,加大高耗水行業節水技改造,支持海水、再生水、苦鹹水、礦井水利用,推廣先進的節水設備和器具。加強重點行業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行產品生態設計和使用再利用材料,提高金屬材料利用率,推進木材節約代用,大力發展散裝水泥,嚴格工程建設中材料消耗核算,限制過度包裝。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生產和消費中產生的各種廢物。加強資源開采管理,提高礦產資源回採率和綜合回收率,加強煤層氣等共伴生礦的綜合開發利用,推進礦產資源深加工。推進鋼鐵、有色、煤炭、電力、化工、建材釀造等廢物產生量大、污染重的行業廢渣、廢水、廢氣綜合利用,大力普及農村沼氣,推廣秸稈綜合利用。第三,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從生產和服務的源頭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要重點抓好高耗能、重污染行業及重點流域、重大工程污染預防;支持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逐步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的轉變。
㈤ 廢塑料回收率一直不高,想要提高回收率,怎麼做最合適
回收肯定是一個有用的過程,如果現代社會要實現幾乎完全的可持續性,那麼回收可能是必要的過程。然而,這並不完美 - 正如Ensivo所指出的,回收利用並非對所有類型的材料都有效。某些金屬,如鋁,可以很容易地熔化並重新使用,只損耗很少的材料。
如果你在午餐盒和飲料瓶等塑料製品中看到藍色「back」標准,恭喜你使用了易於回收和再利用的塑料製品,這將提高塑料廢物的回收率,減少塑料廢物對環境的影響。隨著易於回收和再利用的塑料產品logo(以下簡稱「雙易標識」)的正式開放,更多的塑料廢物將返回回收系統,並有助於發展循環塑料經濟。
具有良好回收價值的包裝材料的獨特解決方案打破了僵局,包括在某些應用中更換各種復合材料。與多層復合材料相比,單材料塑料包裝消費後不需要去除材料,可回收價格正在發展,塑料產品消費量逐年增加,導致塑料廢棄物防治問題日益突出。絕大多數職工是農村剩餘勞動力,其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同時,由於技術限制,回收塑料顆粒的質量難以保證,初級和低級產品仍占很大比例,應用領域有限,特別是優質產品的空間狹窄。
㈥ 舊塑料瓶是怎樣循環利用
一般大多數舊塑料瓶和廢舊的塑料都是有很大的利用價值,例如用來做包裝材料、日用品、工業用品和家居用品等。
也可以回收做衣服,因為塑料瓶的非常重要的主材料一般是PP(聚丙烯)和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而PET就是製作衣服面料的最重要原材料之一。
而用PET做成的瓶子回收之後是可以做成包裝片材、吸塑盒、包裝扎帶、化纖紡絲、棉花、絛綸布料、土工濾網等。
而大量用在食品包裝的塑料製品是有三種之多分別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
其實短時間內用塑料製品來盛裝食用油,是對人體的健康是無妨礙的。如果是用它們來長期盛裝食油,會大大的污染食品,從而是造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所以可以知道塑料瓶是方便攜帶和不怕摔而且還具有耐酸耐鹼特性、生產方便,也利於回收。但是愛護環境還是要少用塑料製品。
㈦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如何實現循環經濟(農業呢)
循環經濟包括清潔生產(工業)和生態農業。
一、循環經濟與傳統經濟
傳統經濟是「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直線過程,創造的財富越多,消耗的資源和產生的廢棄物就 越多,對環境資源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
循環經濟則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因此,循環經濟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模式的根本變革。其基本特徵是:
在資源開采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
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提倡綠色消費。
一句話,傳統經濟是消耗資源,產生污染。循環經濟盡量做到全環節的無污染,循環利用。
二、實現的三條技術路徑
(一)資源的高效利用。
資源效率的提高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制度創新,提高資源的利用水平和單位要素的產出率。
1、在農業生產領域,一是通過探索高效的生產方式,集約利用土地、節約利用水資源和能源等。如推廣套種、間種等高效栽培技術和混養高效養殖技術,引進或培育高產優質種子種苗和養殖品種,實施設施化、規模化和標准化農業生產,都能夠提高單位土地、水面的產出水平。通過優化多種水源利用方案,改善溝渠等輸水系統,改進灌溉方式和挖掘農藝節水等措施,實現種植節水。通過發展集約化節水型養殖,實現養殖業節水。二是改善土地、水體等資源的品質,提高農業資源的持續力和承載力。通過秸稈還田、測土配方科學施肥等先進實用手段,改善土壤有機質以及氮、磷、鉀元素等農作物高效生長所需條件,改良土壤肥力。利用酸鹼中和原理和先進技術改造沿海的鹽鹼地,或種植特效作物對鹽鹼地進行長期土壤改良,提高鹽鹼地的可種植性。控制農葯用量,嚴禁高毒農葯,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膜,推廣可降解農膜,減少其對土壤的侵蝕;畜禽養殖排泄物採取生態化處理,減少其對水體污染。適時調整放養密度和品種、合理投餌與施肥,防止養殖水域和灘塗的水質與塗質惡化。減少使用抗生素等葯物,保證農作物產品和畜禽產品滿足健康標准。
2、在工業生產領域,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主要體現在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資源的綜合利用等方面,是通過一系列的「高」與「低」、「新」與「舊」的替代、替換來實現的,圍繞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過高效管理和生產技術替代低效管理和生產技術、高質能源替代低質能源、高性能設備替代低性能設備、高功能材料替代低功能材料,高層工業建築替代低層工業建築等來促進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圍繞資源的合理利用,在一些生產環節用余熱利用、中水回用,零部件和設備修理和再製造,以及廢金屬、廢塑料、廢紙張、廢橡膠等可再生資源替代原生資源、再生材料替代原生材料等資源化利用等以「低」替「高」、「舊」代「新」的合理替代,實現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
3、在生活消費領域,提倡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推廣節能、節水用具。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不是要削減必要的生活消費,而是要克服浪費資源的不良行為,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二)資源的循環利用。
通過構築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建立起生產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道,達到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向自然資源的索取,在與自然和諧循環中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1、在農業生產領域,農作物的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本身就要符合自然生態規律,通過先進技術實現有機耦合農業循環產業鏈,是遵循自然規律並按照經濟規律來組織有效的生產。包括:一是種植——飼料——養殖產業鏈。根據草本動物食性,充分發揮作物秸稈在養殖業中的天然飼料功能,構建種養鏈條;二是養殖——廢棄物——種植產業鏈。通過畜禽糞便的有機肥生產,將豬糞等養殖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和沼液,可向農田、果園、茶園等地的種植作物提供清潔高效的有機肥料;畜禽糞便發酵後的沼渣還可以用於蘑菇等特色蔬菜種植;三是養殖——廢棄物——養殖產業鏈。開展桑蠶糞便養魚、雞糞養貝類和魚類、豬糞發酵沼渣養蚯蚓等實用技術開發推廣,實現養殖業內部循環,有利於體現治污與資源節約雙重功效;四是生態兼容型種植——養殖產業鏈。在控制放養密度前提下,利用開放式種植空間,散養一些對作物無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產動物,有條件地構築「稻鴨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雞等種養兼容型產業鏈,可以促進種養兼得;五是廢棄物——能源或病蟲害防治產業鏈。畜禽糞便經過沼氣發酵,產生的沼氣可向農戶提供清潔的生活用能,用於照明、取暖、燒飯、儲糧保鮮、孵雞等方面,還可用於為農業生產提供二氧化碳氣肥、開展燈光誘蟲等用途。農作物廢棄秸稈也是形成生物質能源的重要原料,可以加以挖掘利用。
2、在工業生產領域,以生產集中區域為重點區域,以工業副產品、廢棄物、余熱余能、廢水等資源為載體,加強不同產業之間建立縱向、橫向產業鏈接,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再生利用。如圍繞能源,實施熱電聯產、區域集中供熱工程,開發余熱余能利用、有機廢棄物的能量回收,形成多種方式的能源梯級利用產業鏈;圍繞廢水,建設再生水製造和供水網路工程,合理組織廢水的串級使用,形成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產業鏈;圍繞廢舊物資和副產品,建立延伸產業鏈條,可再生資源的再生加工鏈條、廢棄物綜合利用鏈條以及設備和零部件的修復翻新加工鏈條,構築可再生、可利用資源的綜合利用鏈。在生活和服務業領域,重點是構建生活廢舊物質回收網路,充分發揮商貿服務業的流通功能,對生產生活中的二手產品、廢舊物資或廢棄物進行收集和回收,提高這些資源再回到生產環節的概率,促進資源的再利用或資源化。
(3)廢棄物的無害化排放。
通過對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減少生產和生活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農業生產領域,主要是通過推廣生態養殖方式,實行清潔養殖。運用沼氣發酵技術,對畜禽養殖產生的糞便進行處理,化害為利,生產製造沼氣和有機農肥;控制水產養殖用葯,推廣科學投餌,減少水產養殖造成的水體污染。探索生態互補型水產品養殖,加強畜禽飼料的無害化處理、疫情檢驗與防治;實施農業清潔生產,採取生物、物理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減少農葯的使用量,降低農作物的農葯殘留和土壤的農葯毒素的積累;採用可降解農用薄膜和實施農用薄膜回收,減少土地中的殘留。
在工業生產領域,推廣廢棄物排放減量化和清潔生產技術,應用燃煤鍋爐的除塵脫硫脫硝技術,工業廢油、廢水及有機固體的分解、生化處理、焚燒處理等無害化處理,大力降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氣、廢液和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擴大清潔能源的應用比例,降低能源生產和使用的有害物質排放。
在生活消費領域,提倡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費方式,培養垃圾分類的生活習慣。
附:高中地理課本豬——沼——田,那就是循環經濟在農業上的例子。
工業例子有一道題,葡萄生產葡萄酒,然後葡萄皮製葯。。。
㈧ 水,廢紙,塑料的再利用要注意什麼
要進行必要的消毒,一般廢棄物品都會帶有多種病毒
回收利用之前需要進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
這樣子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對人體的傷害
回收利用指從廢物中分離出來的有用物質經過物理或機械加工成為再利用的製品。
例如廢玻璃、廢金屬、廢電池、舊家電、閑置禮品等的回收利用。多指以將廢棄物加工利用或將個人或單位閑置物品回收再利用,以有償回收、無償回收等方式進行交易的二手物品。
回收利用可以很大程度的物盡其用,減少浪費,對生態環境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目前回收得比較多的是玻璃製品
西歐國家玻璃容器的平均回收率已達30.5%,歐盟各成員國計劃2~3年內將各種廢舊玻璃的回收量增加1倍。
對這「措施據初步估算可節約石油2500萬升,節約原料200萬噸,節省垃圾處理費2000萬馬克 (摺合1180.4萬美元),還能使垃圾中的廢棄玻璃量減少20%。
㈨ 塑料廢品危機加劇,我們該如何讓回收業可持續發展
幾年來,塑料廢品危機不斷加劇加深。我們已知道它的存在,但大多數人都袖手旁觀,眼看著情況愈演愈烈。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相關人士已經開始聚集起來,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嘗試解決這個復雜的挑戰。十五年前我還在可口可樂公司從事環境工作的時候就已經加入了對這個議題的討論。當時,人們正對太平洋垃圾帶的話題爭論不休,而這垃圾帶現在的面積可能已經達到德克薩斯州的兩倍了。但除此之外,我們幾乎一無所知。
一些業內人士開始擔心問題的規模過大,並開始尋求更多能為我們指明解決方法的科學和數據。快進到2012年,美國國家生態學分析與綜合研究中心(NCEAS)的一個工作小組首次把相關領域前沿的科學家聚到一起,進一步研究現存科學。這一舉動代表了關於我們如何理解這個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的一個轉折點。NCEAS小組的其中一篇論文列出了一些垃圾主產國——往海洋中排放垃圾最多的國家——並聚焦了我們可以優先運用資源處理該危機的地方。
海洋保護協會隨後發布了一篇頗具開創性的報告《阻止海浪》(Stemming the Tide),該報告指出關注這些國家的垃圾管理情況將會是阻止每年八百萬公噸塑料流入海洋最有效的舉措之一。那麼重要的問題來了,我們該去哪裡找足夠的資源來解決這一問題呢?這些國家有巨大的基礎設施需求,而目前投入解決垃圾回收問題的新方案的資金又非常少。
我們在Circulate Capital的任務就是通過投資在南亞和東南亞(SSEA,該領域現在生產了45%的海洋塑料垃圾的)發展的營利性企業,促使數十億美元的投資進入該項目。通過證明該投資的經濟回報性,我們相信能使更多的公共和私人機構投資者來一起處理這一挑戰。
當我們開始投資塑料污染解決方案並邀請其他投資者加入時,也不能忘記科學和數據,以優先考慮資金和它們潛在的影響。所以我們只找那些解決方案具有可擴展性和可復制性的公司。在今年三月我們剛出版的《投資指南》中,我們列出了從收集到集中再到回收各個環節的顛覆者,它們需要經濟資本來擴大規模,還列出了一系列影響整個塑料價值鏈的因素,來幫助投資者評估機會,並在南亞東南亞地區部署資產。
該指南是首個關於在南亞東南亞地區市政廢物管理和回收基礎設施部門投資機會的指南,這兩個部門是Circulate Capital和海洋保護協會認為解決辦法最多,也最有可能擴大規模的。它列出了一系列影響整個塑料價值鏈的因素,來幫助投資者評估機會,並在南亞東南亞地區部署資產。
僅投資一些像這樣的公司還不夠。我們現在並沒有足夠多可以擴大規模的選擇。除了解決這個問題所需要的經濟資本,我們還需要人力資本和創新支持。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在2018年9月發布的由Circulate Capital和SecondMuse支持的孵化園網路改變這一現狀。孵化園網路利用慈善公共基金和技術協助來支持並發展公共非營利實體,以實行新方法並創造能支持大量機構資本投入的能力。
解決塑料垃圾危機並不簡單,且沒有迅速有效的方法。該挑戰需要生態系統的調整來彌補海洋中的塑料污染傷害——形成循環經濟,把舊塑料變成新的,可重復使用的資源。但我們相信,我們開始的這一過程會證明對資源再生部門的投資最終會帶來經濟回報,完全改變整個系統,並開始解決海洋塑料的問題。
㈩ 什麼叫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就是把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使二者互相促進的經濟活動形式。它要求在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按照物質能量層級利用的原理,把自然、經濟、社會和環境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統籌考慮,立足於生態,著眼於經濟。
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和實現途徑,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理論基礎
(1)哲學和生態學基礎——人與自然關系的變化;哲學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
(2)經濟學基礎——稀缺性(資源稀缺有價);外部性(污染的負外部性);自然資源和環境價值。
(3)工程學基礎——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礦物加工工程等等。
(4)熱力學基礎——熱力學第一定律(物質不滅);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程會強:關於循環經濟發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