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中國近代經濟是怎麼發展的

中國近代經濟是怎麼發展的

發布時間:2022-09-03 01:58:49

①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發生怎樣的變化

一,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鴉片戰爭後,隨著外國商品的大量湧入,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二,近代工業的創辦。洋務運動過程中,洋務派引進了西方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創辦了一批近代工業。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業利潤的刺激和洋務運動的誘導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② 1840到1949與1949年至今的中國近現代經濟史的發展脈絡

1840年到1949年與1949年至今的中國近現代經濟史的發展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程。中國1840年至今的現代化歷程經歷了三條道路的轉化:

1、1840年1949年10月前,是中國「早期現代化」階段,以資本主義現代化為主體;

2、1949-1978年是「經典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帶有蘇聯的「經典」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的色彩:

3、1979年至今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在政治經濟方面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

(2)中國近代經濟是怎麼發展的擴展閱讀:


1949-1978年是「經典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中國走「經典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前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新中國的成立、民族獨立、推翻三座大山等)

20世紀5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建設道路出現的曲折史實:「大躍進」或人民公社化運動。

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轉化的標志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行改革開放。

20世紀90年代我國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現代化是各國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民族獨立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前提;應結合本國實際,走符合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③ 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要有具體年份)

1920~1936年間是舊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1936年前近代經濟是在不斷地發展,從1850~1936年間中國國民收入及人均國民收入都有所增長,1887~1914年為第一周期,上轉折點為1905年;1914~1936年為第二個周期,上轉折點為1931年.

④ 中國近代經濟發展過程

中國近代經濟從清朝末期基本成形,清王朝的資本主義經濟開始萌芽並緩慢發展,但是封建自然經濟仍主導,直到新中國成立,經濟發展都是處於緩慢階段,直到八五年的經濟的計劃體制的改革中國經濟步入正軌並發展!整個經濟發展過程其實具有一定復雜性!

⑤ 求 中國經濟發展近代史,越詳細越好,謝謝

近代

民國經濟史
中國民國時期,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長期處於各種予盾的激烈斗爭之中,社會經濟在動盪、曲折中緩慢前進。民國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曲折發展的歷程,各種經濟勢力此消彼長的現象,給我們以如下啟示:

第一,要使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得到順利發展,必須以國家的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為前提。近代中國歷史表明,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掠奪,對中國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使近代中國經濟的發展,處於十分緩慢的狀況。沒有一個政治上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的新中國,就不可能使中國經濟得到正常、健康的發展。

第二,民國經濟的歷史表明,在華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封建地主經濟、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是阻礙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在民國時期的中國,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控制了中國財政經濟命脈,他們利用政治上、經濟上的特權,瘋狂地掠奪中國的資源,並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行壓制、打擊。封建地主經濟佔有農村絕大部分土地,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造成農民生活困苦,農村經濟萎縮。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壟斷著中國主要經濟部門,對私人資本主義經濟進行排斥、打擊,阻礙了中國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第三,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民國時期曾得到發展,這表明代表著新的生產方式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民國社會經濟史的重要內容,是貫穿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線索。但是,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在外國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封建勢力的包圍打擊下,難以得到正常、自由的發展,最後走向衰落。歷史表明,要在中國實現資本主義是非常困難的,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第四,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建立符合中國歷史的發展,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前途是社會主義。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掠奪和封建勢力、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壓迫,阻礙了中國近代經濟的順利發展,因此,在中國人民進行爭取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的革命斗爭中,必須建立新的社會經濟形態來代替舊的社會經濟形態。由於中國社會經濟的落後性,不可能馬上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必須根據中國的國情,建立一種符合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並以發展生產力為主,為以後過渡到社會主義開辟道路的新的經濟形式,這種新的經濟形式就是新民主主義經濟,只有這種由多種經濟成分構成的特殊形式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才符合中國歷史發展的需要。而在新民主主義經濟中,由於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居於領導和支配地位,這就保證了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前途必將是社會主義。

1、民國經濟概述

2、民國初期社會經濟的初步發展

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社會經濟的曲折發展

4、抗日戰爭時期的社會經濟

5、民國末期社會經濟的崩潰

中國經濟發展史-現代卷

1949--1957年的經濟發展與制度變遷

1、新中國建立時的經濟背景和發展條件

2、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

3、國民經濟的恢復

4、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

5、社會主義改造的提前完成

6、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和遺留的問題

1958--1978年的經濟發展與制度演變

1、「大躍進」及其嚴重後果

2、國民經濟的調整和恢復發展

3、「文革」時期國民經濟的艱難發展

4、徘徊中前進的國民經濟

1978--1998年的經濟發展與制度變革

1、經濟調整和開始改革開放

2、全面改革的實施和經濟高速增長中的曲折

3、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

4、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⑥ 中國近現代經濟,到底是怎麼發展變化的

第一,近代中國被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強行裹進西式近代化的浪潮中,西方的事務、制度、思想如潮水一樣湧入中國;
第二,經濟方面自洋務運動以後中國經濟近代化歷程開始,工業化會改變社會面貌的。
第三,政治方面變法維新運動促進了社會政治制度的變化,至少中國封建統治有所松動,政治制度的變革對於後來辛亥革命的促成是不可小視的。
第四,近代以來思想文化方面西方思潮的湧入,帶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思想觀念的變化必然帶來社會生活習俗方方面面的變化

⑦ 中國近代經濟發展史

一、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1.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侵入 鴉片戰爭後,列強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輸出商品,並在東南沿海地區創辦了一些船塢和工廠 這是中國境內最早的近代經濟成分。
2.自然經濟的解體 (1)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入侵。(2)表現:東南沿海一些地區「紡織」「耕織」分離,手工業者大批破產,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發展 (3)實質:中國逐漸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
3.洋務運動(官僚資本的產生)
(1)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科技,維護清朝統治。
(2)內容:①自強、求富—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②籌劃海防。③培養人才—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3)結果:甲午戰爭失敗,洋務運動破產。
(4)實質: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
(5)評價:積極作用:洋務派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興辦了一批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局限性:只學習西方的科技,不改變中國的制度。說明「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不可能使中國走向富強
二、民族工業的發展
1.晚清民族工業的興起 (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①自然經濟日益解體;外商企業刺激;洋務運動誘導。②概況: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投資創辦近代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2)初步發展(甲午戰爭後):①原因:甲午戰爭後,列強向中國輸出資本,進一步破壞中國自然經濟;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困難,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②影響: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發起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倡導實業救國論
2.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民國初期的短暫春天:①原因:辛亥革命影響;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促進;實業救國思潮影響;一戰的影響。②特點: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區);部門不平衡(輕工業發展迅速);短暫。③影響:為新文化運動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提供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 (2)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曲折發展:①1927—1936年較快發展,國民政府基本實現全國統一,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推出一些有利於發展的經濟和政治措施,民族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 ②抗日戰爭時期遭受沉重打擊 (淪陷區日軍的吞並、擠壓;國統區的戰時體制;官僚資本的壓榨等因素影響)③抗戰勝利後走向萎縮;民族工業陷入絕境。(美國商品排擠、官僚資本擠壓、苛捐雜稅、通貨膨脹等因素)④新中國成立後獲得新生,三大改造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一部分
3.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
(1)中國近代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民族資本主義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多重壓迫。(2)國內政局和國際環境 (3)政府的政策措施。(4)民族資本主義自身因素:民族資本的獨立性與依賴性,民族資產階級的進步性與局限性等。
4.民族資本主義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引進先進的生產方式,代表近代經濟發展方向,有利於經濟的近代化。(2)為資產階級維新變法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提供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的逐漸發展使無產階級隊伍逐步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階級基礎 (3)民族資產階級倡導的立憲改良、民主共和、民主科學等主張,既推動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發展,也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4)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多重擠壓,始終未獲得獨立發展,沒能成長為中國經濟的主導成分。

⑧ 求詳細解答:從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

(1)形成:①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受外商企業和洋務企業(或官辦企業)的刺激而產生。②洋務派為「自強」而開辦軍事工業,為「求富」興辦一批近代民用企業。③鴉片戰爭後,外國人在通商口岸開辦船塢和工廠,形成了外商企業。說明:外商企業在中國占據優勢地位。(2)最明顯的變化:商辦企業(或民族企業)超過官辦企業,發展迅速。主要原因:甲午戰爭後民族危機的刺激(或戊戌變法的影響);收回利權運動;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發展實業的法令,這些都激發了民族資產階級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
(3)趨勢:持續增長,進入20世紀後增長更快。影響: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五四運動爆發,中國共產黨成立,國民黨召開一大,國共合作、國民大革命開始;經濟上出現了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思想上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4)特點:①農業和手工業是中國近代經濟的主體,中國經濟落後。②中國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提供原料,中國經濟具有半殖民地經濟的特點。③中國近代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

⑨ 中國近代經濟史的過程

從中國被迫打開國門到新中國建立之前,有過三次起飛嘗試。第一次是洋務運動,第二次是民國初年的工業化浪潮,第三次是30年代國民政府推行的改革。

(1)洋務運動

中國直到19世紀40年代都是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專制主義國家政權和自然經濟狀況都不允許商品經濟有發展潛能。中國最早的工業化努力,是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的,19世紀50—90年代,中國建立了第一批近代工業。

中國第一批近代工業,主要是由國家投資興辦的軍事工業或與軍事工業相關的工業,工廠的管理採取的是在市場沒有發育情況下的封建管理模式。

19世紀70年代中葉起,他們開始採取「官辦」、「官商合辦」、「官督商辦」等方式創辦民用工業。弱小的民營工業既受到來自外國資本的競爭,也受到中國官僚資本的壓迫,處境艱難。甲午戰爭後,中國民營工業的發展開始突破困境。

1894年,洋務運動在甲午戰爭的炮聲中宣告失敗。它產生了中國第一批近代工業,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工業化嘗試。洋務派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影響了中國近百年的歷史進程。

(2)民國初年的工業發展

中國近代工業化的第二次嘗試是在民國初期。

背景:(1)新建的共和政府主張工商業自由,頒布了一系列鼓勵工商業發展的法令,進行了經濟法規的初步建設。

(2)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無暇顧及東方,商品輸出銳減,同時,還增加了對各種戰略物資的需求,中國工業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

這個時期,伴隨著列強的入侵和它們獲得在中國投資投廠的權利,中國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城鄉經濟向著半殖民地化進一步發展。農業經濟適應列強的需要向商品農業發展,而封建土地關系依然保存。工業的發展受到社會動盪、市場不完備的影響,官僚資本雖然比民族資本強大,但卻缺乏活力,民營工業在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的夾縫中生存。中國的基本經濟狀況並沒有改變。

(3)20世紀30年代的工業化

中國工業化的第三次嘗試發生在1927—1937年。這時由於消滅了軍閥割據,國家初步統一,國民政府開始著手經濟建設問題:

第一,爭取關稅自主。

第二,健全金融體系,統一改革幣制。

第三,組織工業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閱讀全文

與中國近代經濟是怎麼發展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飽得故事屋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344
西廂記源於唐代元稹的哪個故事 瀏覽:155
手機幸福卡怎麼取消 瀏覽:60
物業如何發展經濟 瀏覽:285
美女為什麼笑得這么可愛 瀏覽:795
夜鶯講什麼故事 瀏覽:803
夫妻的婚姻如何保持良好的關系 瀏覽:146
自相矛盾是一件什麼體裁故事 瀏覽:319
如何避免眼睛健康 瀏覽:511
愛情中隔閡是什麼 瀏覽:543
經濟學中rs表示什麼 瀏覽:186
鎮政府事業編人員如何改制 瀏覽:788
虎男猴女婚姻會克什麼 瀏覽:17
健康保險價格多少 瀏覽:98
有哪些愛情養成游戲 瀏覽:454
廈門人叫美女叫什麼 瀏覽:992
長春大學哪個美女多 瀏覽:153
大連人美女哪裡最多 瀏覽:770
廣西健康碼怎麼弄場所碼 瀏覽:823
為革命事業壯烈犧牲的人有哪些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