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商品經濟如何

商品經濟如何

發布時間:2022-09-02 22:54:10

『壹』 商品經濟的概念是什麼

商品經濟是指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經濟形式、以生產商品為特徵的經濟關系,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商品經濟是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形式,它與自熱經濟既相互結合又相互排斥,但是不能說自然經濟就是沒有商品交換的。

商品經濟最早產生於第二次社會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並進一步擴大,在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出現了商品經濟的重要媒介——商人。

當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商品之間的交換主要由市場調配時,這種社會化,由市場進行資源調配的商品經濟就是市場經濟。

使用價值:

商品經濟以直接的物物交換為特徵,是原始部落之間發生經濟聯系的形式。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小商品經濟階段。它包括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處於從屬地位的商品經濟。其經濟是在狹小規模的范圍內以貨幣為交換媒介,以滿足私人利益需要為目的,交換的目的是獲取對自己有用的使用價值。

『貳』 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及其內容

基本規律是商品二因素、勞動二重性和商品價值量。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價值與價值。

2、勞動二重性: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

3、商品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力的關系。商品價值量與勞動復雜程度的關系。

商品經濟,「自然經濟」的對立物,是商品的生產、交換、出售的總和。商品經濟是指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經濟形式,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商品經濟最早產生於第二次社會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並進一步擴大,在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出現了商品經濟的重要媒介——商人。

(2)商品經濟如何擴展閱讀:

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存在有兩個一般條件:一是社會分工;第二,生產資料和產品由不同的物質利益所擁有。

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產的一般基礎。生產資料和產品屬於不同的物質利益,這是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條件。這一決定性條件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伴隨著家庭和私有制的出現而出現,並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從事不同產品生產的不同產權主體之間進行需求交換的唯一可接受的方式就是等價交換。這樣,產品就表現為商品,商品交換就發生了。

商品經濟生產和發展的兩個基本條件都與社會生產力有關,並最終會隨著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而自行消失。因此,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是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根本經濟原因。

『叄』 商品經濟是什麼

『肆』 商品經濟的本質是什麼

商品經濟的本質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商品經濟最早產生於第二次社會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並進一步擴大,在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出現了商品經濟的重要媒介——商人。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商品之間的交換主要由市場調配時,這種社會化自由市場進行資源調配的商品經濟就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

商品經濟與自然經濟不同的特徵:

1、商品經濟本質上是交換經濟。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和消費資料的全部或大部分都要通過市場交換來獲得,商品生產者以追求價值為目的,並通過市場交換來實現。

2、商品經濟是開放型經濟。商品經濟以社會分工為基礎,強調生產過程中的分工與協作。

3、商品經濟是開拓進取型經濟。商品生產者為追求更多的經濟利益並在優勝劣汰的競爭。

『伍』 商品經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商品經濟經歷了簡單商品經濟和發達商品經濟兩個發展階段。

什麼是商品經濟:

商品經濟 ,"自然經濟"的對立物,是商品的生產、交換、出售的總和。商品經濟是指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經濟形式,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商品經濟最早產生於第二次社會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並進一步擴大,在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出現了商品經濟的重要媒介--商人。

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商品之間的交換主要由市場調配時,這種社會化,由市場進行資源調配的商品經濟就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

商品經濟經歷的兩個階段:

1、簡單商品經濟。簡單商品經濟是以生產資料的個體所有制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簡單商品經濟存在於多種社會形態中,但從未處於支配地位。

2、發達商品經濟。有商品經濟就有市場。但有商品經濟和市場,不等於就是市場經濟。作為市場經濟,它應是覆蓋全社會的,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或主導作用。

因此,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當商品經濟發展為市場經濟時,商品經濟也就發展到發達商品經濟階段。

在歷史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之後,有了社會化大生產,商品經濟關系普遍化,才有了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市場經濟體制條件,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是經過幾百年時間逐漸發展起來的。

由於資本主義經濟是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商品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細胞;商品包含的矛盾,隱藏著資本主義經濟一切矛盾的萌芽;商品關系是資本主義社會量、最普遍的關系。

所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分析商品開始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陸』 商品經濟的概念

商品經濟 ,「自然經濟」的對立物,是商品的生產、交換、出售的總和。商品經濟是指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經濟形式,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商品經濟最早產生於第二次社會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並進一步擴大,在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出現了商品經濟的重要媒介——商人。當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商品之間的交換主要由市場調配時,這種社會化,由市場進行資源調配的商品經濟就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

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一般條件有兩個:一是社會分工;二是生產資料和產品屬於不同的物質利益主體所有。

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產的一般基礎。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初期,曾有過的三次社會大分工,使生產具有單一性,生產的單一性與需求的多樣性發生了矛盾,為了解決矛盾,互通有無成為必要。但社會分工並不能決定相互交換的產品必須採取商品形式,因而也不能決定商品經濟的存在。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條件,是生產資料和產品屬於不同的物質利益主體所有。這個決定性條件是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家庭和私有制的出現而產生並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從事不同產品生產的不同財產權利主體,為了維護各自的經濟利益,在互通有無時,惟一能夠接受的方式,就是等價交換,這樣,產品便表現為商品,產生了商品交換。

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兩個基本條件是同社會生產力相聯系而產生和發展的,最終也將會隨著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而歸於自行消亡。所以,社會生產力的一定發展水平是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最終經濟原因。

商品經濟作為自然經濟的對應物,具有與自然經濟不同的特徵:

第一,商品經濟本質上是交換經濟。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和消費資料的全部或大部分都要通過市場交換來獲得,商品生產者以追求價值為目的,並通過市場交換來實現。

第二,商品經濟是開放型經濟。商品經濟以社會分工為基礎,強調生產過程中的分工與協作,人與人之間、商品生產者之間以及生產單位之間的經濟聯系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日益緊密,范圍也日益擴大。

第三,商品經濟是開拓進取型經濟。商品生產者為追求更多的經濟利益並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必然競相改進技術或採取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追求經濟利益的內在動力和市場競爭的外在壓力,不斷激發著商品生產者的開拓進取和創新精神。

第四,商品經濟以擴大再生產為特徵。商品生產者為了獲得更多的價值實現和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必然不斷增加投入、改進技術和改善經營管理,從而使生產規模不斷擴大。

『柒』 商品經濟如何轉換市場經濟矛盾分析法

摘要 商品經濟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稱。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作用的經濟。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區別

閱讀全文

與商品經濟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廂記源於唐代元稹的哪個故事 瀏覽:155
手機幸福卡怎麼取消 瀏覽:60
物業如何發展經濟 瀏覽:285
美女為什麼笑得這么可愛 瀏覽:795
夜鶯講什麼故事 瀏覽:803
夫妻的婚姻如何保持良好的關系 瀏覽:146
自相矛盾是一件什麼體裁故事 瀏覽:319
如何避免眼睛健康 瀏覽:511
愛情中隔閡是什麼 瀏覽:543
經濟學中rs表示什麼 瀏覽:186
鎮政府事業編人員如何改制 瀏覽:788
虎男猴女婚姻會克什麼 瀏覽:16
健康保險價格多少 瀏覽:97
有哪些愛情養成游戲 瀏覽:454
廈門人叫美女叫什麼 瀏覽:991
長春大學哪個美女多 瀏覽:153
大連人美女哪裡最多 瀏覽:769
廣西健康碼怎麼弄場所碼 瀏覽:822
為革命事業壯烈犧牲的人有哪些 瀏覽:439
如何引導企業更好的投資實體經濟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