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林下經濟的具體操作
發展林下經濟是個系統工程,林草、林葯、林牧、林禽……形式多樣、內容復雜,最重要的是科學選擇具體操作的突破口。
首先是加強部門溝通與合作,注重規劃引導。
沒有合作,單憑林業一家之力,要說發展好林下經濟,只能是紙上談兵;沒有規劃,要想發展好林下經濟,也只能是瞎子摸象。因此,必須將發展林下經濟與林業產業化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循環經濟、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內容融合在一起。
其次是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經濟效益。
一是大力發展林下種植。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發展種植業,因地制宜開發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葯等模式。比如說林花模式。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不僅僅滿足於吃,還在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花卉、園藝、苗木就派上用場了,而且賣價好。台灣花卉產業做得很大,我們已經從政府部門的層面加強了與台灣花卉產業的對接。在林下種植耐陰性的花卉和觀賞植物,發展前景是很廣闊的。
二是大力發展林下養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間發展立體養殖,大力發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
三是大力發展森林旅遊。充分發揮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生態良好的優勢,合理利用森林景觀、自然環境和林下產品資源,發展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康復療養等產業,大力發展森林旅遊。四是大力發展林下產品經營加工,拉長林下經濟產業鏈,發揮集群作用,提高經濟效益。
第三是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
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建立林權交易中心和林產品專業市場,大力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推進森林保險,拓寬融資渠道,支持林下經濟發展。按照性質不變、渠道多樣、捆綁使用的原則,發展林下經濟與農業綜合開發、經濟結構調整、畜牧養殖、扶貧開發、科技推廣等項目,在資金使用上完全可以有機結合起來。
第四是加強技術服務,提高產品質量。
積極搭建企業、農民與高校、科研院所、技術推廣單位之間的合作平台;積極引進和推廣適宜林間種植、養殖的新品種、新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建立林下產品產前、產中、產後的技術服務體系。嚴格實行標准化生產,確保林下經濟產品質量。
第五是建立銷售網路,培育龍頭企業。
集中力量,引進和培育有實力、講誠信、影響力大、輻射力強的企業,並通過龍頭企業輻射帶動,採取「龍頭企業+基地+大戶+農戶」等模式,引導農戶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社組織,建立市場銷售網路。抓緊建設一批連片規模1000畝以上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
林下經濟生產相對分散、利益主體較多,積極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中介服務機構,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經營者適應市場的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林下經濟產業化、組織化程度。
❷ 發展林下經濟有哪些成功經驗及主要做法
1、首先要是選擇非轉基因的樹種,不能種植速生或者轉基因的樹種。
2、東北是肥沃的黑土地,絕對要保住,不能種植速生林之類的,就ok了
3、記住發展不能只種速生林和非轉基因,不然會導致土地板結、地區乾旱的。
兄弟我覺得種點小蘑菇挺好的
❸ 我在昆明晉寧縣承包大約8000畝林地,主要種植核桃,還想搞林下經濟種植,大俠們請幫我出出主意,怎麼弄
這么大的面積搞核桃栽植,產業方向是沒問題的,但是應該非常謹慎的應對。有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1、對於選擇的核桃園地進行切實的論證,判斷是否適合核桃栽植或者適合哪個品種生長;
2、投資應該以核桃為主,林下養殖水到渠成,不要過於分散精力;
3、不要過度投資,林果產業一個很大的忌諱就是投資過度、資金鏈斷裂;
4、苗木選擇需要慎之又慎,現在核桃苗木市場異常混亂,主要表現在對某個品種誇大其詞片面宣傳、假的嫁接苗充斥市場、嫁接苗品種混雜等情況同時存在;
5、選擇「早實核桃」優先發展,結果早、豐產快,可以盡早回收投資;
6、逐年發展、逐步推進,切記遍地開花、財力精力投入不集中,盡量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從土壤環境比較好的地塊開始,容易盡早回收投資並且增加信心。
現在制約核桃產業發展的一大障礙就是很難找到成方連片的大面積土地,你有這么大的山地,本身就等於取得了先機,只要穩步發展,產業前景是非常好的。
另外提個建議,與其把精力分散到林下養殖,不如延長產業鏈,把精力、財力投入到比如核桃精包裝、核桃油、核桃仁、核桃露等深加工項目上。
一己之見,僅供參考。
某些相關內容,可參考我的博客。
❹ 林下經濟如何打造
林下經濟是藉助林地的生態環境,利用林地資源,在林冠下開展林、農、牧等多種項目的復合經營。
林下經濟是近年來崛起的朝陽產業和新興產業,在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生態建設、推動綠色發展等方面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❺ 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摘要 包括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菜模式、林草模式、林菌模式、林葯模式、林油模式、林糧模式。林禽模式是在速生林下種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長的雜草,在周邊地區圍欄,養殖柴雞、鵝等家禽。林菜模式是林木與蔬菜間作種植,是一種經濟效益較高的模式。林葯模式是利用林間空地間種金銀花、白芍、板藍根等葯材。
❻ 林下經濟怎樣申請政府扶持怎樣和農業科研機構合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都意識到了經濟發展多樣化的有利之處,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能讓經濟順利發展,創造出非常可觀的經濟利益,同時還能夠保障環境的健康發展。不同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帶給不同的地區的利益是不同的,同時我們應該也能夠看到,在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採取更多的措施不僅能夠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能夠保障環境的健康發展。政府對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是非常支持的,同時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很多人對林下經濟的興趣非常大,但是卻不知道怎麼實行,也沒有申請政府幫助的想法,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科研合作是進行林下經濟的必要條件,有這個想法的經濟發展實體可以向相關的農業大學或者相關的院校的的專業院系進行人才招攬,並且在平時的經營當中可以邀請相關機構的科研人員進行知道,達到在實踐中前進。
❼ 現在大力提倡發展林下經濟,林下經濟包括哪些方面
林下經濟包括林下種植、水產養殖、採集和森林旅遊包括林下和林內產業以及林上產業。林下經濟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農業生產領域出現的一個新事物,集體林地承包到戶,農民充分利用林地,不採伐致富。砍伐樹木,科學管理林地。是一種生態農業模式,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陰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三維復合生產經營,使農林牧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協調發展。
要知道的是森林是最經濟的碳吸收器。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形成碳匯。林業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加強森林經營和森林植被恢復、批準的減排量掛牌出售、通過購買碳減排量控制碳排放的企業或單位等措施,提高森林碳儲存能力。在抵消其工業碳排放的過程中,通俗的解釋是好空氣是為錢而賣的,工業的發展必須相應地購買碳排放權。
❽ 生態農業發展中的林下經濟前景
生態農業發展中的林下經濟前景
導語:林下經濟的發展關乎著我國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並具有較為廣闊的前景,但是需要將其特殊社會功能與發展空間進行充分地發揮與拓展,並突顯優質的都市服務特色。
摘要: 我國城市化的進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地加快,從而使城市居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得到提升,此時,都市生態農業這種新型模式則誕生於城市綠地生態。要想使我國農業符合新型現代化道路的發展方向,首先應發展都市生態農業。都市生態農業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是林下經濟,該發展模式不僅能夠將農業的多種功能進行有效地拓展,而且能夠將林業生態環境與林下空間進行充分地利用,並使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等多重效益得以實現。在都市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林下經濟有著較為廣闊的前景,但是需要實施相應對策,才能將其特殊作用進行充分地發揮,從而使都市生態農業的健康發展得到有效保障。
關鍵詞:都市生態農業;林下經濟;前景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信息化、工業化的迅速發展導致溫室氣體增加、生態環境惡化,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隨著以上社會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生態危機等發展障礙。面對新形勢,我國現代農業最根本措施是利用發展方式與技術將農業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進行實現,並將農業發展層次與實力進行提升。因此,改變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式,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都市生態農業發展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該模式能夠促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而都市生態農業的重要形式之一為林下經濟。
1都市生態農業發展
就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趨勢而言,由於現在都市經濟的增長方式為擠壓式,因此未來環境的治理與修復成本均會不斷地升高。有許多實踐證明,都市農業的發展方向只能是發展都市生態農業。發展都市生態農業能夠加快我國各地都市的生態農業的發展速度,並能夠同時獲得生態、社會以及經濟等多重效益,還能為生態農業與現代都市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
2林下經濟的含義與作用
2.1什麼是林下經濟我國的林下經濟興起於21世紀初,目前,林下經濟已經成為我國都市生態農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林下經濟能夠將林業生態資源與林下空間進行充分地利用,並對農林牧產品的綜合開發、觀光旅遊、養殖、林下種植等進行大力地發展,從而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與生態等綜合效益。在都市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都市生態區與近郊區能夠將林業產業生態的優勢進行充分地發揮,並加速林下經濟開發的發展。近年來,林下經濟不斷地得到國內外專家的重視,在國外,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相對較早的國家如德國,該國高度重視都市農業的生態發展,並以“森林城市”作為發展目標;國內如天津、上海以及北京等大城市也加入了發展都市生態農業的行列中,如今,北京已將林下經濟作為能夠使農民增收、促進首都生態發展的重要經濟發展模式。
2.2林下經濟的作用
林下經濟能夠將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等多重效益進行同步實現。近幾年,國務院出台了將林下經濟發展進行加快的相關意見,以便能夠更好地加快林下經濟的發展速度,並使其多重效益得到充分地發揮。林下經濟不僅能夠使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等多重效益得到發揮,而且還能夠使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有效地保護,並使農民的收入得到增加。
3林下經濟的發展模式的選擇與對策
3.1發展模式的選擇
由於都市林下經濟具有特殊的.社會功能與發展空間等客觀環境因素,因此,在選擇林下經濟的發展模式時,應對以上特殊的客觀因素進行充分地考慮。林下經濟的發展模式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第一,對城市需求必須進行服從,發展模式必須服務於都市的現代化發展,並將都市林業的空間地位進行突顯;同時將服務業、工業、林業、農業等多個產業進行聯動,將林下經濟的都市服務功能進行最大限度地開拓。第二,由於林下經濟能夠將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與相關服務、技術的領先發展等進行維持,並具有修復保護環境、防止城市污染等功能,因此,在選擇發展模式時,應將城市旅遊休息市場的優勢進行充分地發揮,並將林下旅遊、休閑體驗等林下經濟項目進行重點地發展。
3.2對策
第一,加大投資力度。能夠將我國現代農業的生態化發展得到實現的重要決策是加大對農業的資金投入。由於林業經濟是產出與投入均相對較高的產業之一,若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相應的效益與規模則難以產生。因此應加大對林下經濟的投資力度,並對農民發展林下經濟進行鼓勵與支持,同時將生產水平進行提高,並對農民保護林業的生態環境以及積極發展林下經濟的態度進行充分地調動,從而使林下經濟的產業集群得以形成。第二,因地制宜,注重個性化培育。發展林下經濟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才能使林下經濟的特色發展得以實現。第三,建設林下經濟技術體系。林下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如何將技進行突破,只有將技術進行創新,才能使林木與其他生物的綜合效益得到充分發揮,並使林下經濟高產出的現象得到維持。
4結語
總而言之,林下經濟的發展關乎著我國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並具有較為廣闊的前景,但是需要將其特殊社會功能與發展空間進行充分地發揮與拓展,並突顯優質的都市服務特色,同時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與對策,才能將林下經濟的優勢進行發揮,並使都市生態農業的健康發展得到有效保障。
;❾ 林下經濟2021年政策
法律分析: 在不對現有森林、林木造成破壞的前提下,鼓勵各地優先在商品林、核桃等退耕還林地中發展林下經濟,以充分發揮林地生產潛力,提高林地綜合效益,進一步科學布局林下種植、養殖、採集、休閑等產業的區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條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 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❿ 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有哪些,種植作物有哪些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