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贛州什麼時候可以發展成二線城市
贛州作為江西南大門,優勢在於毗鄰廣東福建等沿海城市。加上森林和礦產優勢,完全可以作為江西省的試驗特區。在政策上放開,在資金上扶持,加速竹木和鎢稀產品的深度規模開發利用。並引進世界五百強企業進駐贛州,吸引更多外出打工的各路人才返鄉創業。不出十年,贛州進入二線城市不是夢。
就贛州的發展前景,能否成為二線城市,略舉一下個人淺見。贛州地處江西的南大門。我們來先看一下江西,北有長江,東南部與浙江、福建、廣東接壤,地理位置還是比較優越的。人家都說江西發展看贛州,贛州發展起來了,江西也就發展起來了,因為江西在中部墊底,贛州又在江西墊底。其實江西是有深厚的 歷史 底蘊和文化底蘊的。你比如象北宋王安石變法,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抗倭名將鄧子龍,以及東晉詩人陶淵明,唐宋八大家中的歐陽修、王安石,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八大山人,還有象抗日名將李烈鈞,北伐名將劉峙,以及創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方誌敏等無數的仁人志士,可就是在近幾十年落伍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們從國家層面來說,共和國第一槍、革命搖籃和原中央蘇區都在江西,在這里,江西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可以說是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最大的犧牲,特別是贛州,跟隨長征的佔了極大一部分,可到長征結束後剩下的寥寥無幾,由此可見一斑。可到頭來得到的結論仍然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當然,這里的革命指的是經濟建設而言了)。由於戰爭影響,體弱多病的贛州卻沒有家長和後生的照顧,也就只能自生自滅了。要知道,沒有國家、江西的大環境,贛州是成不了什麼氣候的。在最近的幾十年中,贛州乃至江西都一直是朝中無人,國家很多項目,比如鐵路、高鐵等都巧妙地繞開了江西,成了後來的所謂高速、高鐵窪地等等,就是後來有建,但也總是比人家漫了一拍或半拍。其次是人才外流現象嚴重,江西出了那麼多人才,卻沒有一所象樣的大學,985一所都沒有,211也才南昌大學一所,而且還是後來合並的,高考錄取分數線也比大部分省份偏高,這與江西是極不相稱的,故建議把第一槍南昌陸軍學院改為南昌軍事學院,綜合性軍事院校,增設綜合性大學985、211贛州大學、紅都大學,把井岡山大學改為綜合性大學,採取引進人才優惠措施,大力吸引高 科技 人才,防止人才流失。我相信,通過國家政策的傾斜和勤勞、朴實、智慧的江西人民,一定能夠厚積薄發、奮起直追,趕上和超過全國很多其他省份,實現彎道超車。第三,贛州地大物博,不好管理。贛州有十八個區縣,有紅色故都、客家搖籃、世界橙鄉和稀土王國之稱,除非劃為國家直轄市,否則就要劃為幾個地區來管理。打個比方,國家拔款,5個區縣的一個地區與18個區縣的地區一樣多,這公平嗎?贛州本來就叫「家中有礦"(礦產資源豐富),可大部分歸為國有,而拿回到贛州地方上搞建設的資金卻非常有限。第四,江西人歷來喜歡窩里斗,而贛州本來就是在江西墊底,雞寵子裡面啄雞也就只有被啄的份了。第五,贛州基礎差、底子薄,除了傢具、臍橙等,大部分區縣缺乏支柱性產業,務農的人佔大多數,基本上還是打工經濟,靠出門打工掙錢,所以一定要轉移到集中精力抓工業的路子上來,完善基礎設施,大力引進人才,招商引資,向深加工和附加值高的產業邁進。最後,還要進行城區擴張,把贛南大道修到大余,把上猶劃進來設為 旅遊 區,信豐地勢平坦,基礎也較好,也可設為區,這樣比較好開發,只有這樣,人口和面積才能達到特大城市的標准。當然,好風憑借力,在政策爭取到後,還是要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否則就要在全國同步小康的目標中拖全國人和江西人的後腿了。從目前來看,整個贛州地區都是存在房價偏高而工資偏低的問題,這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景是背道而馳的。未來的路還有很長要走。
影響地區發展的根本因素在於政策規劃、產業優勢和合理的產業結構。另外交通,科教文衛也起到共同促進城市發展的作用。
按照國內媒體的榜單,贛州的城市定位在三線城市第13名。前面還有49個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在經濟規模方面,2019年3474個億,雖然看著不少,問題是贛州將近1千萬常住人口,占江西1/4的面積,18個區縣共同創造。
人均GDP更是僅有3.54萬元,這樣一來便可看出,贛州的經濟發展質明顯不強。經濟質量不強,隨之而來的是城市競爭力和綜合實力顯然也不會太高。
以第一 財經 商業榜單中的二線城市為例,居末的揚州、海口、紹興等,都不是現時的贛州可比的。揚州2019年5850個億的經濟總量,人均高達12.8萬元,比贛州高出9萬余元。海口雖然經濟不咋的,奈何人家是省會城市,又是自貿區試點,擁有政策和規劃,又有發達的海空網路。這種優勢是贛州比不了的啊。
縱觀上榜的30個二線城市,要麼是發達的沿海地級市,要麼是集各種厚愛於一身的省會城市。作為一個內地人口流出大市,想要突圍何其之難!
雖然近些年在交通和重點項目上有所突破,包括開辟了一條國際航線,建起了僅次於南昌的高鐵站,爭取到了贛深高鐵。然而弊端和劣勢並非一時的交通可以解決。產業仍以比較傳統和耗能的資源型行業為主,缺少優勢行業和新興產業。
贛州2018年進出口僅有400個億,財政收入265個億。無論是外貿還是財稅都處於較低水平,一是產業不行,二是產值和利潤不行。265個億要分給一千萬人18個區縣的城市搞建設促民生,當然是捉襟見肘了。
城市建設是用錢砸出來的,招商引資、優勢產業也是用資金、政策配套引進來的,人才?更是用錢吸引過來的。一個沒有政策優勢、沒有產業優勢,吸引不來人才,光有龐大人口基數的城市想要快速發展,談何容易!雖然近些年贛州的總量節節升高,但與此同時,別家的城市又何嘗不是如此?
所以,在我看來,贛州的發展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和省外其它城市相比,還有許多的不足。不要總想著什麼二線城市,一線城市,安安穩穩搞好目前的發展,加快交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市民保障水平,比明天成為二線城市更重要更實在。
與二線城市相比,差距較大,尚需時日。現狀如下:
一、二線城市標准。兩個「三」,城市連片建成區面積300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300萬以上,GDP5500億以上,人均1.5萬美元以上。
二、贛州現狀。贛州中心城區「五區」建成區面積為180平方公里左右,2018年,整個地區GDP為2807.2億元,五區常住人口合計230萬左右,人均3.3萬元。
三、差距較大。贛州四個指標與二線城市標准,就人口差距較小,其他三項差距蠻大。究其原因,有工業基礎薄弱,底子薄,交通不便,觀念問題,地理位置等。
個人對贛州發展滿懷期待,可以借蘇區振興、高鐵開通、資源豐富、環境優美等東風,憑借客家人敢打敢拼的性格,一定可以彎道超車,早日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
筆者認為,」贛州什麼時候能夠成為二線城市?「」這是個很寬泛而且籠統的問題,要准確地回答究竟是在什麼具體的年份、具體的時日能實現這個目標,基本上是沒有標準的答案的。
贛州人只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就好了。城區面積只有180平方公里,我們可以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前提下,視城市人口數量的增長而擴建;人口數量不夠,經濟總量不夠,人均GDP不夠,我們可以擼起袖子拚命干,只要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堅定不移地繼續開放、搞活,終有一天贛州會」水到渠成」的演變成為一座准二線城市的。
拿今天的贛州跟十年前的贛州相比,可以說是今非昔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拿十年後的贛州和今天的贛州相比,更會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在中國夢的引領下,這個城市的前景和未來是光明的,它的繁榮和強大也是可以預見的。所以說,在不久的將來,贛州必定會成為崛起於中國中部的二線城市的。
從國內媒體的評選來看,贛州是三線城市,那麼未來是否可以發展為二線城市?在我看來,可能性是有的,但不大。對比三線城市,發展比贛州好的城市有不少,比如湖州、鹽城、濰坊、洛陽、唐山等,它們尚且還不是二線城市,贛州更排不上號了。
縱觀二線城市,名額只有30個,這其中大部分都是省會城市,其它的都是經濟發達的地級強市,因此想要進入二線城市,也不是易事。
從GDP來看,2019年贛州為3474.34億元,雖然與二線城市的珠海差不多,但要知道,贛州是江西體量最大的城市,陸地面積約3.94萬平方公里,比我國的台灣省還要大,而常住人口850多萬,位居全省第一,因此人均GDP只有4萬元左右,發展水平是比較低的。而珠海是經濟特區,經濟非常發達,它的人口不到200萬,因此人均GDP超過18萬元,位居全國前五,成為二線城市也就不足為奇了。總的來說,贛州有成為二線城市的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提到贛州,最知名的就是它的稀土了,贛州資源豐富,尤其是它的鎢與稀土資源,儲量非常大,素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的美譽,是我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先進製造業基地。贛州已經形成從礦山開采、稀土分離、金屬冶煉、深加工及應用到貿易、科研的完整稀土產業體系,它的稀土產業在全國有著重要地位,但願這座城市未來發展越來越好!
贛州沒有產業支撐,高鐵通車後人口會被大面積吸走,吸到珠三角去了。因為贛州的高房價,低工資,工業不行。
贛州要成為二線城市不容易,最起碼要達到南昌現在的水平!現在贛州已形成大城市的框架,但這框架裡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贛州多向發達城市學習,不要一味強調自己什麼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優勢!贛州只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學習別人的長處,再加上國家扶持力度,一定在不久的將來一定進入二線城市!
不太可能,因為沒有這樣的人文環境。
10000年
2. 贛州為什麼那麼窮
轉自公號地球知識局 歡迎關注雖然2016年贛州GDP以2194.34億元,居於江西省第二,但是在854萬龐大人口基數下,其人均GDP卻居於江西省倒數第一。
贛州發展的相對落後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長期交通落後和封閉地理環境阻礙了經濟的外向聯系。
1996年京九鐵路通車前,贛州無一寸鐵路。2006年贛州通往福建的贛龍鐵路(單線)才建成通車。贛州經大余至廣州的贛韶鐵路(單線)2015年才修好。
贛州雖說毗鄰珠三角、閩東南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交通建設滯後卻讓這種優勢淪為紙上談兵。新建線路的低標准似乎也很難滿足贛州重新崛起的需要。
在民俗方面,明明是客家土樓等客家風情旅遊最密集的地區,遊客的聚焦點卻被隔壁福建龍岩和廣東梅州搶去。
3. 以贛州的發展潛力,什麼時候可以發展成二線城市
在我看來,贛州的發展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和省外其它城市相比,還有許多的不足。不要總想著什麼二線城市,一線城市,安安穩穩搞好目前的發展,加快交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市民保障水平,比明天成為二線城市更重要更實在。
4. 江西贛州好嗎
江西贛州好;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贛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為主,章江、貢江在贛州合流為贛江。總面積39379.64平方千米。2020年6月轄3個市轄區、13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贛州市常住人口為8970014人。
地形地貌
贛州市群山環繞,斷陷盆地貫穿於贛州市,以山地、丘陵、盆地為主。其中丘陵面積24053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61%;贛州市山地總面積8620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21.89%;兼有50個大小不等的紅壤盆地,面積6706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的17%。
贛州市四周有武夷山、雩山、諸廣山及南嶺的九連山、大庾嶺等,眾多的山脈及其餘脈,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勢。贛州市海拔高度平均在300~500米之間,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義、上猶與湖南省桂東3縣交界處的齊雲山鼎鍋寨海拔2061米為最高峰,贛縣湖江鎮張屋村海拔82米為最低處。
5. 贛州怎麼樣什麼時候可以發展成二線城市
贛州,常住人口870萬。有稀土王國、世界鎢都、客家搖籃、江南宋城的稱謂,稀土、鎢、臍橙、家居產業在世界擁有一定程度的話語權,近七年經濟飛速發展。在這七年之中,贛州的經濟總量將眾多曾經強大的地級市超過,比如:九江、柳州、珠海、中山。這個高增速,有贛州的原基數低的原因,也有贛州處在脫貧的因素,抵消來看,增速非常有質量。十年前,贛州的城市人口50萬,現在已經達到200萬,十年時間翻四倍。不要用過去的眼光去看待未來的贛州,不要用現在的認知去看待未來贛州的發展。
六、高教
贛州有高校9所,在校大學生11萬人,江西理工大學全國排名237位。贛州高校實力在省內僅次於南昌,在三線城市中也是排名比較靠前的。
七、城市財力
2019年贛州GDP全國百強市穩步推進,贛州還需加油!贛州的城市財力在三線城市中屬於中等偏上,經濟發展質量不錯。
八、城建水平
近年,贛州的城建出現了飛躍性發展,短短四五年就舊貌換新顏,高樓林立、道路寬闊、綠化美觀,沿江大道更是美不勝收,夜景也非常可觀,在三線城市中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城建綜合評定A級,僅次於柳州、蕪湖等少數三線城市。
九、發展趨勢
贛州近年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已經成為中國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贛州近年在城市經營上越發出色,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環境越來越好,地鐵也正在建設中,贛州越來越有大城市的氣質,城市活力越來越強。不出意外,贛州未來十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十、未來展望
贛州目前已經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個人預計到2030年贛州GDP全國排名可以挺進到50左右,城區人口達到300萬左右,成為贛湘閩粵交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商業、金融、交通中心,成為中國重要的新興城市。
2030年前贛州的重點任務:1、繼續吸引周邊人口,擴大城市規模,使市區人口達到300-400萬之間;2、全力推進高鐵建設,早日形成米字形高鐵樞紐,解決贛州的發展短板;3、推進贛湘閩粵區域經濟合作,打造區域經濟中心,爭取讓華中南城市群成為國家戰略;4、大力發展工業,提高產業層次,調整產業結構。
不管是城市人口,還是經濟總量,贛州一定會在強二線的基礎上,沖擊並成為二線城市!贛州的地理區位具有戰略意義,決定了它未來的無限潛力,抓住十年機會,將贛州打造成南中國最重要的新興經濟強市,並非不可能!贛州未來是否具備沖刺二線城市的實力?
6. 贛州為什麼突然就發展了
贛州突然就發展了是因為贛州區位優勢明顯,承接了海西經濟區和珠三角經濟區的產業轉移,近幾年贛州享受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吸引了格力、萬達等大公司來贛州投資,促進了贛州經濟發展,贛州自身的產業優勢一贛州的新能源稀土,南康的傢俱等,以上幾點使得贛州經濟發展迅速。
贛州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贛州市位於中國華東江西省南部,地處贛江上游,處於東南沿海地區向中部內地延伸的過渡地帶,是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贛州東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龍岩市,南至廣東省梅州市、河源市、韶關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連江西省吉安市和撫州市。
地形地貌,贛州市群山環繞,斷陷盆地貫穿於贛州市,以山地、丘陵、盆地為主。其中丘陵面積24053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61%,贛州市山地總面積8620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21.89%,兼有50個大小不等的紅壤盆地,面積6706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的17%。
氣候,贛州市地處中亞熱帶南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冬夏季風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酷暑和嚴寒流時間短、無霜期長等氣候特徵,贛州市總降水量平均為1318.9毫米,比歷年同期少1.8成,屬偏少年份。
7. 贛州哪個縣發展最好
不包括市轄區和功能區,龍南縣發展水平最高。
贛州市經濟欠發達地區。即使在江西這個經濟欠發達省份,贛州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是排在後面的。2018年贛州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2429元,相當於全省平均水平的68%,全國平均水平的50%。
一個地方發展得好不好,最核心的就是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上去了,基礎設施、教育、文化、醫療也會隨之發展企業。怎麼衡量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怎麼樣呢?稅收收入是一個相對客觀的數據。一般來說,在稅率相同的情況下,誰的經濟發展的好,他的稅收收入也就更高。
我們對贛州15個市縣2019年1-4月稅收收入做個排名。
1.瑞金市4.96億元,
2.信豐縣4.21億元,
3.龍南縣3.87億元,
4.於都縣3.80億元,
5.大余縣2.91億元,
6.興國縣2.77億元,
7.尋烏縣2.21億元,
8.寧都縣2.20億元,
9.崇義縣2.16億元,
10.定南縣1.88億元,
11.石城縣1.86億元,
12.會昌縣1.788億元,
13.安遠縣1.783億元,
14.上猶縣1.74億元,
15.全南縣1.67億元。
對比可以看出,瑞金、信豐、龍南是贛州15個市縣中稅收收入排名前三位的。其中瑞金市最高接近5億元,已經超過了3個市轄區中的贛縣區(贛縣區1-4稅收收入4.17億元)。
但是要對比發展水平程度,龍南縣還是要高於瑞金和信豐的。因為龍南的人口遠遠少於瑞金和信豐縣。2018年龍南縣人口只有34萬左右,而瑞金和信豐都超過了70萬,後兩者是前者的2倍還多,但稅收收入卻不及人家2倍。
龍南縣經濟發展主要是依託該縣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江西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前身為江西龍南工業園區,始建於2000年7月,2006年3月8日升級為升省級工業園,2009年2月13日更名為江西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3月,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8. 江西的南昌與贛州市,論城市魅力,誰更吸引你
若只是講城市魅力,贛州要明顯高於南昌。
我是一個在南昌上班的贛州人。對於這個話題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如果單純講城市的魅力,贛州會毫無疑問的壓過南昌。一說到南昌,很多外地人,對它幾乎沒有好的印象。外地人一說到南昌,就會脫口而出「南昌guizi」這個詞。它的出處已經無法考證,但確定的是這不是一個好詞。
南昌這座城市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不友好。外地人都知道,南昌火車站很亂。一出站台,就有很多開出租的,開旅館的圍著你,「去哪裡?」「住旅館波?」。七嘴八舌,聽的不勝其煩!
老城區——尤其是西湖區和東湖區特別臟。街道狹窄,人口擁擠,給城市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而南昌又是一個不善於市政的管理的城市,因此居民的垃圾、菜市場的爛菜,館子店的油污哪裡都是。印象最深的就是西湖區的系馬樁,一到傍晚那個油煙味真是讓人熏得受不了。那裡是我見過南昌最臟的一條街。
南昌給我的第二印象就是當地人很不守秩序。這是也是外地人對南昌普遍的印象。紅綠燈的人行道上總是擠滿了電動摩托車,行人只能」見縫插針」走人行道過去。就是在我老家——一個小縣城,摩托車也不會霸佔人行橫道,讓路人走不了。
說說贛州。拋開感情因素,我認為贛州整個城市非常干凈。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觀點,甚至很多南昌人到贛州出差,都會覺得贛州特別干凈。新區就不用說,就是老城區的八一四大道、文明大道、紅旗大道、文清路這樣人口密集的路段也非常干凈。「干凈」,可以說外是外地人對贛州的一致評價。
另外,贛州是客家人的聚集地。而客家人又是一個特別好客而淳樸的人群。所以你如果到贛州做客的話,尤其是農村地區,能感受到非常熱烈的熱情洋溢的氣息。
說實話,贛州經濟上遠遠不如南昌發達,老百姓的收入也沒有南昌高。但是論城市魅力,贛州真的要高於南昌。
最後在末尾附上一首辛棄疾寫的《書江西造口壁》,他寫的就是今天的贛州郁孤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聲聞鷓鴣。
沒有可比性,贛州還屬於老區,貧困地區,城市風貌還原始著,還沒睡醒!
我是贛州人,2003至2007都在南昌,那時候南昌有點臟亂差,紅谷灘還在開發,南昌人比較彪悍,脾氣暴躁,容易罵人和動手,特別對外地人,但不代表他們不善良!可能南昌天氣原因吧!我愛人是南昌的,後來才知道,他們本地人講話的語氣就是這樣!每年都去,發展從2010左右開始,南昌在衛生和城市規劃上有了空前的變化,再也不是以前那個臟亂差的省會了!城市更大了,有地鐵了!人更多了!我自己在贛州生活,這么多年見證了贛州的發展,到是說的不好聽點,我們贛州除了房價和消費發展超快,其他的不叫發展,應該叫追趕,我們還是很落後的,那些講贛州要超南昌的基本沒出過遠門,我感覺贛州20年都難追趕南昌,你發展,人家也沒閑著!贛州建了這么多樓,空的,高樓一般就是酒店,沒什麼大企業,中小企業租個寫字樓都夠嗆!租不起啊!一般一兩年就倒閉!大部分人還是的去深圳廣州打工,很多在贛州本地的,一個月的工資養活自己都是一個問題,工資低,消費高!可以拿深圳龍崗來比,贛州的消費超龍崗,收入少很多!再這樣發展下去,贛州連個宜居城市都不是了!
我認為贛州市能發展的很好,做強交通,必須要做到,每個縣城可以通高速路,同時建設四通八達的快速城市軌道網,增加城市人員流動的頻繁率,消費大力提升自然水到渠成,物流流動,吸引有規模的企業入駐各個鄉鎮城市,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多措並舉,增加城市的吸引力,投資興業, 旅遊 ,經商。增強城市的軟實力和硬實力,打造江西三個超大城市,南昌,贛州,九江。
首先兩個城市我都很喜歡,南昌英雄城,八一起義打響革命的第一槍,贛州革命老區,長征的起點。我是江西人,我為江西感到驕傲與自豪。論城市魅力肯定南昌更勝一籌了!
贛州市與南昌市肯定不好比,畢竟南昌是省會城市。但不在南昌生活的贛州人肯定會認為贛州市好。贛州市現在發展的很好,三江六岸依水而建,雖然沒有南昌城市規模大,但也很精緻很美麗,特別是進出城能達到快捷方便,超過全省任何一個城市。沿江建設的行人棧道自行車道是贛州一景,一年四季早晚都行人如梭。是非常利於全民 健康 的民生工程。
首先,寫此貼的一定是寧都人;
第二、贛州在人文素質、氣候(地理優勢)、綠化和衛生等方面好過南昌,贛州是宜居城市;
三、南昌是江西省會城市,利用其本身的政治和經濟權利,硬體設施等綜合實力超過贛州; 作為省會城市,在素質和生態環境確實要不斷提高和改善,帶頭發展經濟,杜絕官本位思想,聽取民意,多爭取中央政策扶持,增強省會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增加江西人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我覺得贛州可以借鑒一下長沙的發展模式,打造一個 美食 之城, 旅遊 之城, 娛樂 之城,高新技術之城。大力引進互聯網企業,高端製造行業,而不是引進污染企業,步別人後塵。
都是大美中國,大美江西!何必來分化江西呢!請不要拿這種話題來黑江西了!我江西哪都好,哪都美!
要問中國城市哪家強?我就看中國城市大比拼
我是中國城市大比拼我來回答
眾所周知,南昌與贛州市都是江西省的重要城市,雖然南昌市作為全省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旅遊 吸引力別具特色,但是作為江西的重要的二哥,贛州市也是不負眾望,別有一番風味。我們看看哪個城市更吸引你呢?
首先來看南昌市,今年第一季度的GDP總量為1295.82億元,增速達到了11.53個百分點,南昌市的風景如何呢?它是我國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據資料顯示,南昌製造了新中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批海防導彈、第一輛摩托車、拖拉機,是重要的製造中心。除此之外,南昌市的風景也是別具特色,著名的景點有滕王閣、百花洲、以及具有 歷史 意義的八一廣場等。
再來看贛州市,今年第一季度的GDP總量為680.15億元,增速達到了10.15個百分點,贛州市的風景如何呢?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是紅色 旅遊 的目的地,著名景點有通天岩、八境台、郁孤台、贛州古城牆、客家圍屋、 白鷺古村等。你對於這兩個城市了解多少呢?
9. 你看好贛州未來的發展走向嗎
九江,九江在2017年中,經濟總量排在整個江西省的第三位。雖然人均GDP依舊不如省會南昌與整個江西最富裕的城市新余市。但是,在整個江西省中還是非常不錯的。九江也是一個有名的歷史文化古城。並且還是我國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所以,他擁有最好的發展基礎。其經濟總量也一直在上升。你覺得在這兩個城市當中,誰的發展潛力最好呢?你更看好哪座城市成為江西省的第三大城市呢?
10. 怎樣評價江西贛州和廣東韶關的綜合實力
雖說韶關屬於廣東省,而贛州屬於江西省,廣東是發達省份而江西是落後省份。
不過,韶關的實力還有省內的地位,比贛州差太遠了!就是贛州的綜合實力,遠超韶關。贛州是江西省第一大市,900多萬人口,4萬平方公里!而韶關,在廣東只是一座微不足道的普通地級市。
本來改革開放初,韶關的實力、效益都遠勝贛州。那時候贛州只是一座地區駐地的縣級市,城市建設未成氣候,也拿不出什麼像樣的產業。
不過贛州的進取心遠勝韶關,贛州一方面爭取扶貧開發的政策在贛州大辦產業園區,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成為中國內陸第一個地處縣里的國家級開發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贛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躋身國家級。而韶關,任何的國家級開發區都沒有。
贛州的發展,依靠本地的特色經濟,有色金屬和稀土的優勢,打造贛州經濟板塊。而韶關,只是放著豐富的資源去珠三角打工,本地企業接二連三地倒閉下馬。韶關對贛州的優勢迅速消失。
今天,贛州的綜合實力已經遠超韶關!
城市規模和城市建設,贛州遠超韶關。鐵路地位,贛州也開始趕超韶關。民航機場的韶關沒有,而贛州黃金機場是江西第二大機場。贛州已經有江西理工大學,贛南師范大學,贛州醫學院等幾所本科院校,而韶關只有韶關學院一所三流學院。
最核心的,人民的富裕程度,贛州也已經趕超韶關。贛州900萬人口銀行存款近4700億,而韶關350萬人口,銀行存款1700億!雖然表面的GDP韶關人均超越贛州,但是實際的富裕程度,贛州領先於韶關。
更重要的是潛力和前景,贛州也遠勝韶關!
總面積3.9萬平方千米。下轄3個區(章貢區、贛縣區、南康區)、14個縣(大余、上猶、崇義、信豐、定南、全南、安遠、寧都、於都、興國、會昌、石城、尋烏)、1個縣級市(龍南)1個省直管縣級市(瑞金)。2020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985.1萬人。地區生產總值:3645.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4.06萬。
總面積1.85萬平方千米。下轄3個區(湞江區、武江區、曲江區)、4個縣(仁化、始興、翁源、新豐)、1個自治縣(乳源)、1個縣級市(樂昌)、1個省財政直管縣級市(南雄)。2020年末,全市戶籍人口336.6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353.4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4.74萬。
韶、贛、郴三地稱:紅三角地區,由於三市都屬紅色砂頁岩山區的「丹霞地形」,同時也是革命老區,故被稱為「紅三角」地區
論富裕度韶關富過贛州,論城市規模贛州發展比韶關好。
郴州、韶關、贛州三個城市雖然各屬湖南、廣東、江西三省,但是三個城市彼此相鄰,又同屬五嶺山脈地區,歷來有相互比拼,相互競爭的傳統。
郴州市位於湖南省東南部,東界江西贛州,南鄰廣東韶關,總面積1.9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70萬。有「林中之城,創享之都」的美譽,是國家優秀 旅遊 城市,為國家級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是湖南對接粵港澳的「南大門」。著名景點有東江湖、莽山國家森林公園、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等。
國家綠化模範城市郴州風景
韶關地處廣東省北部,與湖南省、江西省交界,是粵北地區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也是廣東省規劃發展的粵北區域中心城市。有「嶺南名郡」,「中國鋅都」,「有色金屬之鄉」,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總面積18218平方公里,總人口293萬。著名景點有丹霞山,南華寺,馬壩人遺址等。
韶關丹霞山風景
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擁有4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個綜合保稅區。總面積39379平方公里,總人口960萬。贛州是中國魅力城市之一,有著千里贛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紅色故都、世界橙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等美譽。著名景點有通天岩、八境台、郁孤台、贛州古城牆、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等。
紅色故都贛州新貌
三個城市大體概況初步了解,我們整理了郴州、韶關、贛州2016年各種GDP數據,進行對比,還是讓數據來說話吧!
第一局:城市GDP對比
贛州市2016年GDP2194億元,郴州市2190億元,韶關市1218億元。第一局贛州以4億元之微量超郴州排名第一,其中贛州、郴州還進入全國城市百強。
第二局:人均 GDP對比。郴州市46314元,韶關市41562元,贛州市25674元。這一局郴州突破4.5萬元大關遙遙領先。
第三局: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對比。我們參照的數據均出自當地政府工作報告。
贛州市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數據
郴州市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數據
韶關市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數據
通過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數據對比,我們得知:郴州市2.75萬元,贛州市2.70萬元,韶關市2.56萬元。第三局郴州市以0.05萬元的微弱優勢勝過贛州,排名第一。
為什麼5年之後,郴州市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會大幅超越韶關與贛州呢?這要得益於郴州市政府近年來對民生的高度重視與得力措施。我們相信,只要政府真正重視民生,採取有力措施改善民生,一定能讓老百姓富裕起來!
郴州、韶關、贛州這三個唇齒相依的兄弟城市,比拼還遠未結束,誰領風騷待未來!
贛州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總面積達到了39379.64平方千米,人口大約八百多萬。贛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該地區林業資源豐富,稀有礦產資源豐富,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也是我國華南地區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性城市。
韶關得名於丹霞的韶石山,有廣東的北大門之稱。其地理與江西、湖南交界,毗鄰廣西,素有「三省通衢」之稱,韶關也是粵北地區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也是廣東省規劃發展的粵北區域中心城市。 韶關人均擁有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居全省地級以上市第一位,被譽為華南生物基因庫。韶關擁有「嶺南名郡」,「中國鋅都」,「有色金屬之鄉」,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韶關人口293萬,面積15925平方千米。
從以上資料說,兩個城市在面積與
人口上並不是一個等量級的城市。客觀評價,一個屬經濟強省廣東的欠發達地區。而另一個屬欠發達省江西人口與面積第一大的城市,兩者比較其實是半斤與八兩的。不過由於贛州不斷地擴充周邊的土地資源與人力資源,使得贛州在經濟總量與經濟增速上快速的上升,經濟總量比韶關大是無可厚非的。那麼韶關在2018年的生產總值為1343.91億元,增長了4.9%。而贛州的經濟總量為2807.24億元,增長了11.22%。(兩者比較不是一個等同關系,把廣東最差的四座城市雲浮市、汕尾市、河源市、潮州市合在一起,面積還沒贛州大。這樣更能直觀地說其問題了,也就是說經濟不能單看gdP總量的) 兩地的生活差距以及生活保障等差距並不明顯,基本上是半斤與八兩一個水平上的關系。不過韶關不屬於廣東的沿海地區,從經濟上並不是廣東的主攻方向。雖其 旅遊 資源豐富,地處廣東交通咽喉要塞的優勢。但經濟得不到國家與省的大力支持。反觀贛州,國家給予很大的照顧。尤其在交通樞紐上,它不僅僅是江西的地理中心,而且在全國交通網路系統中也是一個重要的樞紐站。那麼江西省也重點打造贛州這座城市,醫教文衛等在江西省也是重點扶持的,其稀土礦業更是國家寶貴的資源。因此這些年江西贛州發展的十分快速,並逐漸地趕超了許多沿海城市的發展速度。因此個人認為,贛州的人口與面積的優勢是韶關無法比擬的,經濟總量大也是明擺的,而在增速上的發展勢頭比韶關更勝一籌的。不過韶關素有珠三角的後花園之稱,打好 旅遊 休閑牌是韶關經濟的一張城市名片。那麼論綜合實力,當然非贛州莫屬了,而韶關吃虧在人力資源與產業政策的扶持上。從國家的城市發展與定位看,贛州也高出了韶關不少分數的。從省的定位看,廣東優先發展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的定位使韶關經濟處於不利的局面。那麼地處粵北山區韶關的路在何方呢?其實韶關手上也有一張王牌一一一那就是世界級的丹霞山地貌,這也是大自然留給世人的一份禮物(其實從民富角度上說,韶關並不是廣東最落後的地區,它也有它的優勢。只不過不是廣東沿海地帶,因此並非廣東主打的城市。而贛州卻不同,它是江西省重點發展的城市之一,這也許就是贛州最大的優勢所在)。
從各方面比起,兩個地方都不在一個層次上:
政治上因為其中央蘇區的特殊地位,得到國家的關注,自然也特別多,最重要的是因為有國家的大力扶持,國家層面上對中央蘇區、老區的扶持力度非常之大,直接帶動了當地的方方面面跨越式發展。是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示範區,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等。韶關雖然也是曾經的老區,作為廣東省委的舊址,北伐戰爭的前沿陣地,但是得到的關照要遠少於贛州。
經濟上贛州的經濟實力是遠遠超過廣東韶關的,贛州的傢具產業全國聞名,贛南臍橙,也是家喻戶曉,工業和農業上的巨大優勢是韶關無法比擬的,當然,韶關也曾經是廣東工業的核心城市,當然,那隻是過去過度依賴於資源的工業,以及五六十年代,為了將工業進行轉移分散,遠離沿海地帶和做的一些不符合市場規律的工業企業,目前能賺錢的基本都已經轉型,不能轉型的煤礦等都已經停止開采。
區位上韶關關地處廣東北部,扼守湘贛兩省入粵的交通要道,京廣線,京港澳,武深,樂廣等高速穿越而過,在建的丹霞機場也將在這幾年開通。看上去位置不錯,不過相比而言,贛州更有優勢,早就有了自己的機場,大廣高速,廈蓉高速,尋全高速,寧定高速等多條道路貫通東西南北,也是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全國性的綜合交通樞紐,相比之下,韶關至今沒有東西方向的高速。
資源上贛州和韶關都屬於山區丘陵地帶,地理位置接近,礦產資源都比較豐富,贛州的鎢礦,稀土礦,稀有金屬都是全國的重要產地。當然,韶關也有鉛鋅礦鈾礦,煤礦,有色金屬等。兩者不分上下。
競爭力所有的競爭最終都是人才的競爭,贛州人口接近900萬,韶關只有300多萬,贛州有江西理工,贛南師范,贛南醫學院,贛南 科技 學院等本科院校,韶關只有韶關大學一所本科院校。
當然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流失,因為珠三角的虹吸效應,韶關本地的人優秀人才基本上都被吸引到珠三角地區,造成本地人才的大量流失, 這一點在粵東西北山區欠發達地區非常普遍,造成廣東地區發展不平衡現象更加嚴重。 相對於浙江、江蘇的全面發展,廣東這方面確實需要好好學習。而贛州作為副省級中心大城市,各方面發展都相對均衡,人才也不會流動太遠,有利於本地的長期穩定發展。
國家十四五規劃已經提出支持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我們的目標都是促進均衡發展,實現共同富裕,雖然韶關在各方面基本都落後於贛州,但是時代總在進步, 歷史 的車輪也在滾滾向前,落後就要向先進學習,大家一起進步,共同富裕的目標終究會實現。
謝謝你的邀請,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我們來分清兩個地市的地理位置。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位於江西省最南端,而韶關位於廣東省北部。江西和廣東是接壤的。自然而然,地理位置上兩者是接壤的位置。這一帶都是丘陵山地為主,所以地勢因素影響著兩地的經濟發展。
但是隨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逐漸重視,加之高鐵,航空,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季度加大,兩地的發展可以說是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目前贛州獲得中央政府的扶持,《關於振興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若干意見》的出台和其他扶持文件的出台以來,贛州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經濟發展以西部大開發政策的為典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產業不斷合理發展,但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韶關作為中國經濟最強省份的廣東一地市,由於前幾年的一些發展不足,經濟在全省落後,但是隨著中央和廣東的扶持,現在經濟也開始向上發展,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要論兩者實力誰更強,單論經濟總量來說,是贛州大於韶光的,但是贛州人口多於後者,且面積大於韶光,所以這就導致贛州的人均GDP很低,所以要論兩者,應該是總體不相上下的,有些地方你好,有些地方他好,但是堅信兩個地方的發展騰飛都將越來越好!
江西的贛州屬於江西省的南大門,而廣東省的韶關市則屬於廣東省的北大門,兩個城市相鄰。而且在戰爭時代,兩個城市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在解放初期,廣東省有很多重工業都搬遷到韶關,在那個時期,韶關的綜合實力是比贛州要強的。
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後,韶關錯失了很多次的機遇,綜合經濟實力不斷的下降,從廣東省的一線城市逐漸下降到廣東省的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現在的韶關只是屬於廣東省的貧窮落後的城市之一。
而反觀江西的贛州,在改革開放之後不斷的進步,如果以目前的經濟實力對比的話,江西的贛州市是比廣東省的韶關要優勝的,這是客觀的事實,我也是一位韶關人。但是祖籍是在江西贛州,兩個城市互相對比,我是有比較深刻的體會的。
目前對於韶關來說是以 旅遊 為主的一個城市。雖然現在韶關也在大力發展自己的輕工業和重工業,但是現在的工業經濟實力韶關還是暫時比不上贛州。而且從大學的科研能力來說,韶關學院還是比不上位於贛州的江西理工大學。所以在從目前來說,韶關已經屬於追趕者的地位,希望韶關以後能夠轉變自己的發展思路,發展的更好更快。
你們這樣比都是瞎扯淡!如果真的要比,韶關、郴州市、贛州的人除了在本市范圍內從業外,一律禁止外出務工,才會比出真結果!人口多的城市,無非房地產發展的快,另外一點是稅收政策也有很大的關系。比如在郴州,學校飯堂采購都要打稅,而韶關不打。礦產碎石郴州半路設有稅卡,而韶關沒有,故郴州贛州佔地大及人口優勢,稅收渠道又多,故經濟總量當然比韶關大。如光論工業實力,郴州、贛州根本無法和韶關比!不信到這三個城市轉轉,數數有多少企業就知道了!
贛州在江西第二大城市,土地面積第一大,人口逼近千萬,全國文明城市,北邊發展不清楚,太大了,看看贛南幾個縣的發展就知道,贛州不再是以前的窮贛州了,這幾年發展的特別快
總體來說,贛州和韶關沒有可比性。首先,韶關和贛州總面積,總人口相差懸殊!
但從經濟發展方面,個人去過韶關的多個縣。縣域經濟方面,贛州有幾個縣發展強勁,韶關目前還沒有哪個縣可以對比。贛州的南康、贛縣、於都、龍南、信豐等。
還有就是市區經濟,可能會相差不遠。但城市建設方面,贛州會領先好多,比如高層建設,城區面積,航空,市內高架等,贛州都領先。
所以,總結,贛州會更有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