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經濟受政策的影響
一般而言,國家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是調控宏觀經濟的重要工具。財政政策即政府通過變動稅收和政府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與國民收入的政策。貨幣政策指政府通過中央銀行變動貨幣供給量,影響利率與國民收入的政策。還有匯率的變動的政策,這對於經濟師外向型主導的中國是十分重要的,會對沿海大批出口企業產生巨大影響。但是在調控房地產方面,中央左一個國十條,右一個國十八條,房地產行業仍未降溫,說明中央在調控房地產行業收效甚微。
2. 影響政府收入規模的主要因素包括
現行高中政治教材上的觀點是兩個因素。
一是基礎性因素,即經濟發展水平,簡單地說,就是經濟規模。
二是國家制定的分配政策。
【拓展資料】
(1)經濟發展水平。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其財政收入規模的決定性因素。只有經濟水平提高,才能使財政收入的總額增大,而在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的情況下,財政收入規模的擴大將很難實現。從世界各國的實際情況看,發達國家財政收入的絕對規模和相對規模均高於發展中國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這一影響因素的決定性作用。
(2)收入分配政策。國民收入的分配對象主要是政府、企業和個人,這些部門各自分配到的數額是由分配政策所決定的。如果政府集中得較多,財政收入規模自然就會較大;如果分配政策向企業和個人傾斜,則政府財政收入的規模就會相對較小。
(3)經濟體制類型。一個國家的經濟體制類型直接制約著政府財力的集中程度,從而對財政收入的規模產生影響。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況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其財政集中度要高於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這就使得其財政收入規模相對較大。
(4)價格因素。在經濟高漲、存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財政收入規模受價格因素的影響,會比實際規模有所增大;在經濟蕭條、通貨膨脹率為負值也就是存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財政收入規模同樣受價格因素的影響,會比實際規模有所縮小。當然,價格因素主要是影響財政收入的絕對規模,而對相對規模則沒有什麼影響。
對於國家所籌集的收入,傳統經濟學是用「財政收入」或「國家收入」等概念來表述的。自從西方經濟學被引進以後,公共財政和政府收入的理念被廣泛接受。政府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收入是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來的以貨幣表現的一定量的社會產品價值,其中主要是剩餘產品的價值,它是政府從事一切活動的物質前提。
3. 高一政治: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1、經濟發展水平對國家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二者是根與葉的關系、源與流的關系。促進經濟的發展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根本途徑。
2、財政收入還受分配政策的制約。在社會財富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財富過多,會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不利於企業生產的擴大,最終將對財政收入的增加產生不利的影響。
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將直接影響國家職能的有效發揮,尤其會降低財政對經濟發展支持和調控的力度,最終也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和個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國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財政收入的建議:
1、財政政策合理化,進一步支持經濟。
財政和經濟互為表裡,經濟是財政的根基,沒有健康經濟的水平,財政就難以作為。所以在研究財政發展時,應當首要考慮的是如何運用好財政政策,促進經濟發展,這是解決財政問題的根本途徑。
2、進一步地改革並完善稅制。
其一是完善流轉稅體系,堅持從生產型增值稅轉向消費型增值稅的改革方向,以抵免部分企業購置設備的投資,激發企業的資本輸出。其二是強化來自個人方面的國家稅收,伴隨著居民個人收人的增長和國民收人分配格局的轉變,個人所得稅會逐漸變成有較強發展潛力的稅種。
3、在規范政府分配行為方面大刀闊斧的進行整改。
全面地清理整頓各級政府下設行政管理部門和機構的各種收費以及其設立的各項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的主要策略,在財政管理部門統一調配下,堅決地取消各部門自收自支的不合理行為。
4. 政府財政政策對國民收入有哪些影響如何調節
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政策工具:政府支出是指整個國家中各級政府支出的總和,由具體的支出項目構成,主要可以分為政府購買和政府轉移支付兩類。政府購買是指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如購買軍需品、機關公用品、政府雇員報酬、公共項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屬於政府購買。政府購買支出是決定國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規模直接關繫到社會總需求的增減。購買支出對整個社會總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調節作用。政府轉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會福利保險、貧困救濟和補助等方面的支出。轉移支付不能算作國民收入的組成部分,它所做的僅僅是通過政府將收入在不同社會成員之間進行轉移和重新分配。
再看政府的收入。稅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按照法律預先規定的標准,強制的、無償的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與政府購買支出、轉移支付一樣,稅收同樣具有乘數效應,即稅收的變動對國民收入的變動具有倍增作用。當政府稅收不足以彌補政府支出時,就會發行公債,使公債成為政府財政收入的又一組成部分。公債是政府對公眾的債務,或公眾對政府的債務。它不同於稅收,是政府運用信用形式籌集財政資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債務和地方政府的債務。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
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
5. 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財政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一、經濟發展水平
這是影響一個國家財政收人規模的決定性因素。經濟發展水平一般用人均GDP來反映,它表明了一國生產技術水平的高低和經濟實力的強弱,是一個國家社會產品豐裕程度和經濟效益高低的概括說明。一國的人均GDP較高,表明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
二、政府職能范圍
政府取得財政收入是為了履行其職能,滿足社會公共需要,顯然政府的職能范圍越大,政府需要籌集的財政收入規模也就越大。所以,政府的職能范圍是決定一國財政收人規模的直接因素。
三、分配製度和分配政策
社會產品生產出來以後要在政府、企業和居民個人之間進行一系列的分配和再分配。在我國,國家制定的國民收人分配製度和分配政策決定了政府、企業和個人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佔的份額。
四、價格變動
財政收入是政府取得的貨幣形態的社會產品,它是按照當年的現行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這樣,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某個財政年度的價格水平上升,該年度的名義財政收入就會增加。但這種財政收入的增加完全是由於價格水平上升造成的,並不代表財政收入的真正增長。
五、稅收管理水平和稅收政策
由於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影響稅收收入的因素也就成為影響財政收入規模的重要因素。在稅源既定條件下,稅收管理水平和稅收政策決定了稅收收入的規模。
(5)政府經濟收入受哪些文件影響擴展閱讀:
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稅收和國營企業上繳的利潤,其次是事業單位上繳的事業收入、公債和國外借款,以及其他收入,等等。在中國,財政收入的90%以上來自國營企業的繳納,其次是集體經濟的繳納。
它們體現著社會產品分配中全局與局部之間,國家與企業、個人之間根本利益一致的社會主義分配關系。從價值構成上看,主要是物質生產部門創造的歸國家支配的純收入,此外,少量是來自補償基金即國營企業上繳的基本折舊基金,以及消費基金如居民購買的公債。
從收入的部門結構看,主要是來自工業部門,其次是來自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以及商業、服務業。隨著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發展,財政收入中來自工業的比重不斷提高。
6. 影響財政收入因素
1、經濟發展水平。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其財政收入規模的決定性因素。只有經濟水平提高,才能使財政收入的總額增大,而在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的情況下,財政收入規模的擴大將很難實現。從世界各國的實際情況看,發達國家財政收入的絕對規模和相對規模均高於發展中國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這一影響因素的決定性作用。
2、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對財政收入規模的影響也是非常顯著的。從經濟學基本理論可知,國民收入的分配對象主要是政府、企業和個人,這些部門各自分配到的數額是由分配政策所決定的。如果政府集中得較多,財政收入規模自然就會較大;如果分配政策向企業和個人傾斜,則政府財政收入的規模就會相對較小。
3、經濟體制類型。一個國家的經濟體制類型直接制約著政府財力的集中程度,從而對財政收入的規模產生影響。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況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其財政集中度要高於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這就使得其財政收入規模相對較大。
4、價格因素。在討論財政收入規模的時候,價格水平也就是通貨膨脹率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影響因素,但它並不導致財政收入實質性的增減。在經濟高漲、存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財政收入規模受價格因素的影響,會比實際規模有所增大;在經濟蕭條、通貨膨脹率為負值也就是存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財政收入規模同樣受價格因素的影響,會比實際規模有所縮小。當然,價格因素主要是影響財政收入的絕對規模,而對相對規模則沒有什麼影響。
7. 論述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哪些
財政收入是一國政府實現政府職能的基本保障。一般來說,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
1.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表現為基礎性的制約。
2.生產技術水平:促進生產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是增加財政收入的有效途徑。
3.經濟結構:主要是指各產業、各部門和主要產品之間的構成比例,經濟結構合理與否,對財政收入有直接的影響。
4.分配製度和分配政策:通過調整分配製度和分配政策可以調整財政收入分配,進而影響財政收入的規模。
5.價格:由價格變動引起的國內生產總值變化是影響財政收入大小的一個重要因素。
拓展資料:
財政收入(Government revenue),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主要有資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觀經濟調控三大職能。財政收入是衡量一國政府財力的重要指標,政府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范圍和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財政收入的充裕狀況。
此外,財政收入還與以下因素有關:
1.商品零售價格指數變化的影響最大,其系數估計值為1左右,這說明財政收入增長率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變化率之間呈1對1的關系,財政收入超收與商品零售價格指數變化高度相關;
2.財政支出增長率和gdp增長率的系數估計值分別為0.9和0.6左右,這說明基於財政支出預算安排的財政(稅收)收入計劃具有剛性,通常計劃本身安排就比gdp增長速度要高,實際執行時又會超額完成,所以財政支出具有很高的收入彈性,甚至超過gdp的收入彈性很多;
3.全社會商品零售額變化率的系數估計值為0.1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率的影響最差,其系數估計值為0.06左右,這說明消費的收入彈性較高,而投資的收入彈性較低;
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的系數估計值分別為0.15和0.40左右,這說明居民收入越高,消費能力越強,同時意味著其工作積極性越高,創造出的財富越多,這些因素都能帶來財政收入的更快和持續增長。
8. 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影響財政收入規模的主要要素:
(1)經濟發展水平因素(基礎性的制約作用)。
(2)生產技術水平因素。
(3)經濟結構因素。
(4)分配製度和分配政策因素。
(5)價格因素,價格總水平升降對財政收入的影響。
財政收入所包括的內容:
(1)各項稅收:包括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城市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關稅、農牧業稅和耕地佔用稅、契稅、教育費附加。
(2)專項收入:包括徵收排污費收入、徵收城市水資源費收入、教育費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設貸款歸還收入、基本建設收入、捐贈收入等。
(4)國有企業計劃虧損補貼:這項為負收入,沖減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