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活中經濟現象有哪些
1. 商場打折,「滿300送300電子券」比「滿300省300現金"能帶來的營業收入會更好,但另一方面消費者也許會因為買不到合適的索性不消費。
2. 假設,讀三年全日制研究生的學費3W,讀在職MBA一年20W,看似在職的貴很多。但是,如果你年薪20W,那麼在職研究生是你一年的收入,可是讀三年全日制的研究生你可能放棄的是三年的收入。
B. 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和其中包含的經濟學原理要2個
生活中蘊含著許多經濟學
比如當你早上出門一個不小心差點掉進下水道里,你也許會罵:「誰這這么沒有素質,連水井蓋都偷」
其實偷水井蓋不僅僅只是素質問題,你想想會偷城市水井蓋的大多會是周邊農村的人,偷水井蓋或許沒有素質,但不是根本原因,如果他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那他是不會去偷水井蓋的,因為他的投水井蓋的機會成本是失去這份穩定工作,作為一個合理的經濟人他會比那個邊際收益大!假如他沒有工作,那他的機會成本是0,因此會冒險!
也就是說城市水井蓋被偷其本質原因是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為了分享城市高速發展的經濟成果,而不是僅僅的素質低!
所以說我們常說的打假治假就僅僅靠增加幾次強力打假就行嗎?我想事治標不治本!其本質也是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為了分享城市高速發展的經濟成果,要根本治理就應該縮小城鄉差距!這才是根本所在!
我問你每天發幾條,他說發二三十條!
暈!你白痴啊!難怪MM不理你!
其實這可以用經濟學效用解釋!當MM接到第一個追求者發給她的簡訊,心中還是會有一種自豪感,不管那追求者多少爛(這個女生最清楚了),也就是說這時候第一個簡訊的效應是最大!當你發第二個簡訊時候這個簡訊給MM帶來的自豪感會下降,也就是第二個簡訊效益小於第一個簡訊的效應!這就是經濟學中常講的邊際效益遞減規律!當發到二三十個簡訊是對MM來講邊際效用已經是負的了!也就是說MM這你發的簡訊已經反感了!
我們就給他出了個主意:就是每天減少發簡訊的次數,就一天發三四條,但要在每天一個時間段發,
為什麼因為因為發三四條簡訊帶來的總效用是最大的,就是說三四條帶來效用相加的總和是最大的,(因為在往後帶來效用是負相加總和是減少的),當你每天在以個時間段發的時候,MM就會把收簡訊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在後呢?在後就一個禮拜不發為什麼因為MM就會把收簡訊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突然沒有收的簡訊時候!她會感覺失去了什麼東西樣!在經濟學中就叫埋沒成本!就是說MM收簡訊的這段時候沒有收的簡訊,再個大學比較無聊,就無聊過去,而以前是收簡訊,那MM埋沒成本是收簡訊!這時候MM就會在心裡想到你!
就是這樣了!
當給一個MM發簡訊時候,可以從她回簡訊的時間可以看出他對你的興趣有多大哦!回的越快越有興趣!
C. 身邊的哪些事情屬於經濟學現象分條列出來
經濟學現象的幾個例子:
1、打折商品、超市店慶等總是有很多消費者來消費;一個是跟風現象,一個是愛佔小便宜心理;
2、房價越往上漲購買人數越多;這是人們對房價的心理預期導致的;
3、國債總是很快就銷售一空;因為國債風險小;
4、學校周圍的商鋪、小販很多;學校附近對物品的需求大;
5、兩三千的手機用戶多,五六千的手機用戶少;價格越低,需求越大。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3-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D. 生活中有哪些環境污染現象有何危害怎樣解決
污染現象:
大氣污染、光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固體廢物污染、雜訊污染、化學污染、生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污染等。
危害:
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有三個方面:
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內濃度很高,或者幾種污染物聯合進入人體可以對人體造成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劑量的污染物持續的作用於人體產生的危害。如大氣污染對呼吸道慢性炎症發病率的影響等。
3、遠期危害: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一般是經過一段較長的潛伏期後才表現出來,如環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環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線體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質引起的白血病、肺癌等,生物學因素,如熱帶性惡性淋巴瘤,已經證明是由吸血昆蟲傳播的一種病毒引起的。化學因素,根據動物實驗證明,有致癌性的化學物質達1100餘種。另外,污染物對遺傳有很大影響。一切生物本身都具有遺傳變異的特性,環境污染對人體遺傳的危害,主要表現在致突變和致畸作用。
如何防止與治理環境污染:
1.對於工廠的污水、廢氣、廢煙、廢渣等有毒氣體進行過濾後排放。
2.外出盡量不用私家車,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
3.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節約紙張。
4.多種植花草樹木、不亂砍濫伐。
每一個環境污染的實例,可以說都是大自然對人類敲響的一聲警鍾。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為了維護人類自身和子孫後代的健康,必須積極防治環境污染。 如果不保護環境,人類將面臨著滅亡。
(4)生活中有哪些衛生經濟現象擴展閱讀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破壞,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或由於人為的因素,環境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長繁殖和人類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響。)由於人為因素使環境的構成或狀態發生變化,環境素質下降,從而擾亂和破壞了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條件的現象。
針對環境污染刑事案件辦理中的取證難、鑒定難、認定難等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司法解釋《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有關環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作出了新的規定,以從嚴懲治和防範環境污染。根據《解釋》,致使一人以上重傷或者三人以上輕傷即構成「嚴重污染環境」,將被以污染環境罪追究刑事責任。
E. 衛生經濟學的存在的問題
當前,中國衛生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問題是:
①衛生事業的經濟性質和經濟作用問題。包括醫務勞動的性質、衛生事業與勞動力再生產、衛生事業與人民生活消費、衛生事業與社會主義福利、衛生事業中的商品關系等。
②衛生事業的經濟管理體制問題。主要是對原有管理體制進行分析,總結各種形式衛生經濟責任制的經驗,探討進一步改革經濟管理體制的方案和措施。
③衛生保健制度的經濟問題。探討如何改進衛生保健基金的籌集、分配和使用的方式,調整和處理衛生領域中國家集體、醫務工作者個人和服務對象的經濟關系,完善衛生保健制度,杜絕浪費,提高健康投資的社會經濟效益。
④衛生費用的構成和發展變化的趨勢。衛生費用的來源、分配、使用、補償以及合理使用問題。
⑤價值規律在衛生領域發生作用的范圍、形式和特點,醫務價格的理論政策和醫療收費標準的制定。
⑥衛生領域如何貫徹按勞分配原則,改革醫務技術人員工資制度問題。
⑦衛生技術經濟分析。包括衛生經濟資源的合理組織、衛生技術費用效益分析、衛生技術經濟指標體系問題。
⑧衛生事業的宏觀經濟管理和醫院的經濟管理,特別是醫院的經濟核算制問題。
F. 生活中常見的經濟現象
生活中充滿了有趣的經濟學現象,比如,牛奶裝在方盒子里可樂卻裝在圓盒子里。幾乎所有軟性飲料瓶子,不管是玻璃瓶還是鋁罐子,都是圓柱形的。可牛奶盒子卻似乎都是方的。方形容器能比圓柱形容器更經濟地利用貨架空間。那麼,為什麼軟性飲料生產商堅持使用圓柱形容器呢。
軟性飲料大多是直接就著容器喝的,所以,由於圓柱形容器更稱手,抵消了它所帶來的額外存儲成本。而牛奶卻不是這樣,人們大多不會直接就著盒子喝牛奶。
如果牛奶容器是圓柱形,我們就需要更大的冰箱。可就算大多數人直接就著盒子喝牛奶,成本效益原則亦顯示,它們不大可能裝在圓柱形容器里販賣。不錯,方形容器(不管容器里裝什麼東西)的確能節約貨架空間,但牛奶一例中節約的空間,顯然比軟性飲料一例中來得更劃算。超市裡大多數軟性飲料都是放在開放式貨架上的,這種架子便宜,平常也不存在運營成本。但牛奶則需專門裝在冰櫃里,冰櫃很貴,運營成本也高。所以,冰櫃里的存儲空間相當寶貴,從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裝牛奶的收益。
為什麼全新的二手車要比新車便宜得多。只要是新車,不管你是一次都沒開過還是已經開了一個月,只要一落地通常就會有高達20%的折價,這就是所謂的新車「落地八折」。新車第一年貶值最快,在車齡3年左右時最保值,因此3-5年的
准新車價格比新車便宜還劃算。就算成色再新也是二手車,只要是二手的、舊的,國人腦子里根深蒂固的「處女情結」就會作祟,但殘忍的事實卻是試車手早就奪走了車子的「第一次」。面對准新車享受的落地八折優惠,很多精明的車主普遍表示願意放棄同款新車選擇准新車。
購買二手車省下10%的購置稅。購買二手車不僅手續簡單,且沒有繳納車輛購置稅這回事,但買新車卻要繳納10%的車輛購置稅,而當新車轉手時提車時所交的購置稅就白扔了。也就是說,新車只要你一買來,就會立馬貶值10%,而買二手車因為根本不用交購置稅,自然也就省下了這10%的費用。
二手車因車輛瑕疵而折價幾乎全新的二手車往往是在車主剛買來幾個月甚至是短短幾周就轉手賣掉,轉手的原因多為喜新厭舊,即便還沒有度過磨合期,也很有可能存在事故、剮蹭等各種不確定的風險因素。買主要承擔這些瑕疵和不確定的風險因素,自然准新車的價格就比新車便宜很多。
二手車加裝件可免費享受新車提車時許多原本需要車主額外掏錢消費的配置 ,比如加裝件或改裝的音響、導航以及全車貼膜等,選購二手車時就可以免費享受到,車主大可不必自掏腰包。換句話說,如果你選擇買一輛幾乎全新的二手車,只需花買一輛二手車的錢就可免費享受新車的加裝配置。准新車續保前享受保險為免費准新車盡管價格比新車便宜很多,但只要仍然在質保范圍內,就可以享受和新車一樣的原廠質保待遇。如果車主運氣好,恰巧買的准新車車險尚未到期,還可在保險到期前免費享受一小段時間的保險 ,省下買車險這筆不小的開支呢
為什麼餐廳都為飲料提供免費續杯。利潤可以這樣計算,假設一杯飲料的利潤為價格的80%,那麼在顧客續杯第二杯時,利潤則變為60%,第三杯為40%,直至第五杯利潤為零,從第六杯開始虧損。在現實中大部分顧客的續杯量控制在三杯以下。
那麼這損失的40%利潤究竟會帶來什麼,如果一家餐廳提供免費續杯,顧客就會認為自己的消費成本降低而更加頻繁光顧,而續杯客戶很少是獨自一人,而這個顧客帶來的潛力客戶也會增加,餐飲服務行業中,隨著顧客人數的增加,為顧客提供服務的平均成本就會下降,那麼如果這損失的40%的利潤帶來了額外的顧客,那麼餐廳的利潤就會相對增加。而因為免費續杯使店裡顧客的停留時間增加,對未選擇就餐地點的潛力客戶來看,因為從眾消費心理的作用,選擇的概率也會增加。
當然餐廳為了平衡收支,在續杯外其他餐飲項目的利潤就必須抵消這部分損失,所以提供續杯的餐廳,它的主要收入來源不會是飲料,其他的餐飲項目承擔了續杯的成本,那麼餐廳的整體利潤就會增長。
G. 生活中的經濟現象
我。。 你要10個 我只找了1個 還是往屆大學生畢業的論文 湊活看吧 余用均衡原理來描述谷賤傷農
現代經濟學已經發展到了宏觀、中觀、微觀多個層次,分析方式也已經由最初的定性分析過度到定量分析。初學《宏微觀經濟學》教程,密密麻麻的數學模型和推導讓我這樣的初學經濟學的非專業人士望而卻步。其實經濟學來自生活,經濟學的原理滲透了日常生活、生產的每個角落,經濟學原理能夠在生活中廣泛地運用。人類的每一種行為都可以用經濟學來解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地運用著經濟學的法則。比如商品的價格問題,就和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企業生產成本、盈利問題緊密相關。
價格的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是不同的。有的商品價格變動幅度大,而需求量變動幅度小;有的商品價格變動幅度小,而需求量變動幅度大。而「谷賤傷農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一種說法,它描述的是這么一種經濟現象:在豐收的年份,農民的收入卻反而減少了。這種似乎難以理解的現象,可以用彈性原理加以解釋。」
彈性理論正是要說明價格的變動比率和需求量的變動比率之間的關系。需求價格彈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對企業來說是銷售量)變動率與其價格變動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對其價格變動反應的靈敏程度。需求量變動率與價格變動率的比值就是需求價格彈性的彈性系數。即
需求價格彈性的彈性系數=需求量變動的比率÷價格變動的比率
即需求價格彈性的計算公式為:Ed=(△Q÷Q)╱(△P÷P)
=[(Q2—Q1)╱Q1]÷[(P2—P1)╱P1]
它所表明的是:當價格上升百分之一時,需求量所減少的百分數,或者當價格下降百分之一時,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數。當│Ed │<1時,稱需求是缺乏彈性的。此時,需求量變動的幅度小於價格變動的幅度;當│Ed │>1時,稱需求是富有彈性的,此時,需求量變動的幅度大於價格變動的幅度。
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時,它的需求彈性的大小與價格變動所引起總收益的變動情況是密切相關的。這是因為總收益等於價格乘銷售量,價格的變動引起了需求量的變動,從而就引起了銷售量的變動。不同商品的需求彈性是不同的,所以價格變動引起的銷售量的變動是不同的,總收益的變動也就不同。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則當該商品價格下降時,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於價格下降的幅度,從而總收益會增加;當商品價格上升時,需求量減少的幅度大於價格上升的幅度,從而總收益會減少。例如:某種商品的價格每公斤2元,銷售量為1000公斤,該種商品需求彈性系數為2.5。如果該商品降價至每公斤1.8元,總收益情況如何變化?
已知:P1=2 Q1=1000 Ed=2.5 P2=1.8,設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為X。
則由Ed=[(Q2—Q1)÷Q1]÷[(P2—P1)÷P1] 2.5=X×2.0÷(1.8—2.0)
得X=0.25,即價格下降後銷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0.25)=1250公斤。
總收益情況:TR1=P1×Q1=2×1000=2000元
TR2=P2×Q2=1.8×1250=2250元 TR2—TR1=250元。
所以降價後商品的總收益增加了250元。這就是富有彈性的商品「薄利多銷」的原因所在。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則情況相反。如香煙的需求曲線缺乏彈性,因為上了癮的煙客不會在乎價格的高低,所以價格的高低對香煙需求量的影響較小。再如:中國有句古語叫「谷賤傷農」,意思是豐收了,由於糧價的下跌,農民的收入減少。其原因就在於糧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價格彈性小。也就是說,人們不因為糧食便宜而多吃糧食,由於豐收了而造成糧價下跌,並不會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從而總收益減少,農民蒙受損失。不僅如此,糧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彈性也小,也就是說,人們收入提高了並不因此而增加糧食的消費。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時期出現把糧食和農產品毀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於糧食這種產品的需求缺乏彈性,降價不會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會減少總收益,所以資本家把這些農產品毀掉反而會減少損失。
相信隨著學習的深入,將會學習到更多類似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應用了的經濟學規律,並且我們可以應用這些規律解析其中的深層原因
H. 請簡述你生活中的3個經濟現象
第一個,平常去學校搭車收費!
第二個,平時買菜給商家付錢!
第三個,老闆給我發工資。
I. 生活中的經濟學現象有哪些
生活經濟學現象一: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出自《資治通鑒》,大意是說:我們的生活習慣從節儉變成奢侈很容易,但是從奢侈變成節儉卻很難。
這句話流傳至今,也成為了教育大家遵守勤儉持家優良傳統的箴言,同時這句話也反映了人們的一個消費特點,就是當人們養成一種消費習慣之後就很難改變和逆轉,當人們收入提高能夠增加消費投入的時候便會很容易變得奢侈,但是當人們收入減少需要降低消費標準的時候卻很難適應。從經濟學角度考慮,這種消費習慣,被稱之為「棘輪效應」。
「棘輪效應」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杜森貝利提出的,他的主要觀點是「人的消費習慣養成之後具有不可逆轉性,易於向上調整,而難以向下調整,在短時期內表現最為明顯,消費的習慣效應較大,養成奢侈的消費習慣後,很難隨著收入水平的降低而立即做出適合的消費習慣調整」。例如,當有的人住慣了豪華奢侈的大房子後,再讓其搬到小房子里蝸居,他就會很難適應;有人過慣了大魚大肉的生活,若是再讓他回到那種粗茶淡飯的日子,他就很難接受。
「棘輪效應」也是一種人性的表現,人生而有欲,適當的慾望有利於促進人奮發向上,但是凡事要有度,過度奢侈就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是不可取的
生活經濟學現象二:
很多女孩覺得不能委屈自己,把自己的「機會成本」定的過高,總覺得能找一個要比自己各方面都優秀的。自己3分要找5分的,5分要找7分的,可是,優秀的人往往是少數的。自己不想努力但又想找個高質量男孩,找不到,又不想將就自己與差不多或條件更差的人在一起,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那隻有單著呢!很多男孩單身更多是由於自身條件不太好,也不願委屈自己,認為自己不斷努力會提高自己的「機會成本」,找到一個更讓自己滿意的。這樣,單身男女就慢慢多了。
而經濟學中也有一個「機會成本」原理。是指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簡單來說,在我們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放棄另一種東西時,「機會成本」就指在作出選擇後其中那個最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