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朝威寧舉人劉文興生平事跡
摘要 1951年10月1日,首都北京隆重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周年大會,劉興文在朝鮮前線被選為代表,同赴朝作戰的英雄們一起回祖國參加國慶觀禮。當團部通知他就要見到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和向祖國人民匯報的時候,他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在歡送會上,他對戰友們說:「我這個在山溝里長大的苗族戰士,在朝鮮戰場上立了戰功,部隊給了我這么大的榮譽,回國後我一定要把前方勝利的消息,告訴黨中央、毛主席和祖國人民。」
㈡ 貴州省納雍縣詳細說明
納雍,位於黔西北烏蒙山區,畢節地區中南部,是一塊投資寶地,待開發的熱土。轄25個鄉鎮,幅員2448平方公里,人口80萬。納雍,冬無嚴寒,夏無酷署,清涼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轄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織納煤田」納雍境內儲量123億噸,馳名於國內外的「納墨玉」大理石儲量為50億立方米,二十餘種礦產資源享有盛譽。盛產烤煙、生漆、核桃、柑桔、茶葉、竹蓀。名貴的中葯材杜仲、銀杏、黃柏、天麻、半夏、黃蓮等與納雍山水同伴,生長在這塊沃土上。
納雍,山海蒼莽,江河清沏,林鳥同居,風光壯麗。
納雍,名洞之鄉,江河長廊,湖水碧波,鳥語花香,著名的「烏江第一漂」山巒重疊,峽深流急,宏偉壯觀。神奇「九洞天」「白龍洞」壯麗奇偉,天外有天,洞中有洞。山水林鳥共居的過獅河、吊水岩、浪綠金波,珍禽奇鳥雲集。中國西部大開發拉開序幕,「黔電送粵」的納雍火電一廠煙囪林立,唱響了煤從空中走的戰歌。
納雍,山水神奇,人文薈萃,風情濃郁,清代萬壽橋,水西征戰猴兒關,紅軍長征路上梯子岩,展示著古人和先輩足跡。戰斗英雄劉興文,打虎英雄苗家兒子羅學方,功勛卓著,名震天下。苗家村寨,原始古樸,二月跳花節,五月瑞午神仙坡,五彩服飾,獨特音樂,拙樸舞蹈「滾山珠」,深受海內外青睞,厚醇的風情,令人陶醉。
納雍,人民勤勞、善良,民風純朴,已迎來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招商政策優惠,環境寬松,發展前景廣闊,熱忱歡迎國內外客商來這里投資興業,共謀發展。
㈢ 納雍縣政府
納雍縣左鳩戛彝族苗族鄉
納雍縣豬場苗族彝族鄉
納雍縣羊場鄉苗族彝族鄉
納雍縣昆寨苗族彝族白族鄉
納雍縣鍋圈岩苗族彝族鄉
納雍縣寨樂鄉
納雍縣新房彝族苗族鄉
納雍縣厙東關彝族白族苗族鄉
納雍縣化作彝族苗族鄉
納雍縣董地彝族苗族鄉
納雍縣曙光鄉
納雍縣沙包鄉
納雍縣老凹壩鄉
納雍縣姑開苗族彝族鄉
納雍縣水東鄉
納雍縣騌嶺鎮
納雍縣雍熙鎮
納雍縣陽長鎮
納雍縣維新鎮
納雍縣張家灣鎮
納雍縣王家寨鎮
納雍縣龍場鎮
納雍縣勺窩鄉
納雍縣樂治鎮
納雍縣百興鎮
㈣ 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都有什麼鎮
截至2019年6月,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轄7個鎮,分別是鬃嶺鎮、陽長鎮、維新鎮、龍場鎮、樂治鎮、百興鎮、張家灣鎮。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鎮:
1、陽長鎮
陽長鎮在貴州省納雍縣城的西南部,鎮駐地距縣城30公里,東經105°13′~105°18′,北緯26°58′~26°70′。東北接鬃嶺鎮,西北鄰新房鄉,東南與曙光鄉相接,西南與水城縣接壤。
2、維新鎮
維新鎮位於納雍縣城西北部,鎮駐地距縣城60公里,東經105°10′至105°13′,北緯26°59′至27°03′,東南接董地鄉,西鄰姑開鄉,北隔總溪河與厙東關鄉和畢節市田壩鎮相望,總面積70.79平方公里。
3、龍場鎮
龍場鎮位於納雍縣城西北部,鎮駐地龍場鎮人民政府距縣城約35公里,東經105度8分至105度20分,北緯26度47分至26度53分。東接寨樂鄉,西鄰昆寨、豬場兩鄉,南依勺窩鄉,北靠化作、昆寨兩鄉。
4、樂治鎮
樂治鎮為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下轄的一個鎮,土屬質沙土和黃泥土,以農業為主,有耕地面積20879畝,其中田2400畝,土17823畝,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烤煙等農作物。
5、王家寨鎮
王家寨鎮位貴州省畢節地區納雍縣城東部,地跨東經104°55′-105°3′,北緯26°30′-27°05′,全鎮總面積為134.5平方公里。距離縣城有約11公里,周邊與樂治、沙包、張家灣、水東等鄉鎮接壤。
㈤ 貴州省大定府黔西洲安德里是現在的哪裡
清康熙初年建府,一府轄幾個則溪之地,每個則溪之地改編幾個里,里下又分甲村。各則溪及里的方位和范圍對應畢節地區縣、鄉鎮作一簡介。
水西的11個則溪的大體方位。木胯在大方西北境,化角在大方縣南境,火著在納雍縣境,架勒在水城北境,阿架在水城南境,的都在水城、六枝之間,朧胯在織金東境,朵你在織金西境,則窩在黔西北境,以著在黔西東境,雄所在金沙縣南境。
據《大定府志》中述:……康熙三年(1664)水西、烏撒反討平平之,明年(1665)置四府(威寧、大定、黔西、干遠)。大定(今大方)由木胯、火著、架勒、化角四則溪隸之,編為八里(東鄉編悅服、樂貢二里、歸化角則溪之地也。南鄉編大有、嘉禾二里,歸火著則溪之地也。西鄉編永順、常平二里,歸架勒則溪之地也。北鄉編仁育、義漸二里,歸木胯則溪之地也。里各十甲)。以水西城為黔西府,由則窩、以著、雄所三則溪隸之。編為8里(黔興里即州城所治;崇善里在城東;安德里在城南;西城裡自城西至東北,歸則窩則溪地也。敦義、永豐二里在北界通遵義,歸雄所則溪地也。新化、新民二里在城東去城最遠,歸以著則溪地也)。以比喇城為平遠府,而的獨、朵你、安架、朧胯四則溪隸之,編為九里(曰向化、曰懷忠、曰興文在東境,為朧胯則溪舊地。曰慕恩在城北,曰太平在城南為中境,中為朵你,曰敦仁、曰崇信為西境,西為的都,曰時豐,曰歲稔為西方遠景,遠為安架)……。
水西11則溪改編為29個里,有8個則溪各分2里,有的分6里不等。各里范圍地,在今縣的鄉鎮有的占幾個,有的10幾個。
木胯則溪編2里。仁育里在大方的雙山、興隆、文閣、八堡,畢節的梨樹、岔河、朱呂、田壩、陰底、八寨、田壩頭,納雍的羊場、厙東關、維新、姑開等15個鄉鎮。義新里在大方的東關、核桃、達溪、竹園、響水、瓢井、長石、果瓦、大山,畢節的阿市10鄉鎮。
火著則溪編2里。大有里在大方的雞場、黃泥塘、牛場,織金以那、板橋、中寨,納雍的樂治、王家寨、雍熙、水東、老凹壩11鄉鎮;嘉禾里在納雍的雍熙、鬃嶺、陽長、勺窩、百興、曙光6個鄉鎮。
架勒則溪編2里,永順里在鍾山的黃土坡、月照、德塢、鳳凰、荷城、濫壩,水城的鹽井、南開、保華、五舍、勺米、紙廠、雙戛13鄉鎮;常平里在鍾山的汪家寨、大河、老鷹山、觀音山,水城的董地、木果、發箐、青林、陡箐9鄉鎮。
化角則溪所編2里。樂貢里在大方的小屯、高店、綠塘、鳳山、百納、普底、六龍、雨沖、沙廠、大水、黃泥、星宿、三元,金沙的安洛、新化、城關、大田,黔西的金波18鄉鎮;悅服里在大方的羊場、理化、馬場、鼎新、貓場、織金的金龍、納雍的龍場、董地、化作、昆寨、豬場、左鳩戛、鍋圈岩、寨樂、沙包,水城的金盆16鄉鎮。
則窩則溪編為4個里。黔興里在黔西的洪水、林泉、錦星、紅林4鄉;安德里在黔西雨朵、金碧、新仁,織金的拿(納)雍4鄉鎮;崇善里在黔西的大關、鍾山、谷里、鐵石、素樸、太來、協和7個鄉鎮;西城裡在黔西的仁和、定新、甘棠、重新、中廷、中坪,金沙桃園村7鄉鎮(村)。
㈥ 貴州省納雍縣以前有沒有個叫豬場鄉的地方
民國30年(1941)7月,納雍新縣成立,全縣劃為5個區和6個直屬聯保:
第一區公所,駐縣南張家灣,轄今張家灣和百興鎮部分,共6個聯保;
第二區公所,駐東部老凹壩、後遷卧這貓場(今樂治鎮人民政府所在地),轄今樂治、老凹壩和王家寨、水東等鄉鎮部分,共6個聯保;
第三區公所,駐大龍場(今龍場鎮人民政府所在地),轄今龍場、寨落、化作、昆寨、豬場、左鳩戛等鄉鎮,共6個聯保;
第四區公所,駐小兔場(今維新鎮人民政府所在地),轄今維新、厙東關、董地、姑開、羊場、鍋圈岩等鄉鎮,共7個聯保;
第五區公所,駐縣西南部羊場(今陽長鎮人民政府所在地),轄今陽長、新房、鬃嶺、百興、曙光等鄉鎮一部,共6個聯保。
第一直屬聯保,駐雍熙鎮即大兔場,共轄4條街道;
第二直屬聯保,駐勺窩,轄今勺窩及楊家營;
第三直屬聯保,駐雞場,轄今居仁和王家寨等鄉鎮部分;
第四直屬聯保,駐義中,轄今沙包和樂治部分;
第五直屬聯保,駐新貓場;
第六直屬聯保,駐法地,轄今勺窩和雍熙部分。
全縣共37個聯保,202個保,2012個甲。
民國31年(1942),除保留小兔場和張家灣區署外,其餘各區和聯保均被撤銷,將全縣改設1鎮18鄉:
雍熙鎮,鎮公所駐城關街上,轄今雍熙鎮大部,共12個保,120個甲,1340戶,7038人;
居仁鄉,鄉公所駐雞場街上,轄今王家寨、居仁全部和雍熙一部,共10個保,100個甲,1108戶,5631人;
張維鄉,鄉公所駐張家灣街上,轄今張家灣和百興一部,共12個保,120甲,1310戶,6689人;
百興鄉,鄉公所駐百興街上,轄今百興和曙光一部,共12個保,120甲,1313戶,6667人;
樂治鄉,鄉公所駐樂治街上,轄今樂治、老凹壩和居仁部分,共10個保,100甲,1101戶,5626人;
永和鄉,鄉公所駐以角街上,轄今新房和豬場一部,共10個保,100甲,1100戶,2863人;
治昆鄉,鄉公所駐昆寨,轄今昆寨、左鳩戛、豬場和維新一部,共11保,110甲,1210戶,2736人;
維新鄉,鄉公所駐小兔場,轄今董地和維新大部,共11保,110甲,1310戶,3645人;
義德鄉,鄉公所駐馬場,轄今姑開、鍋圈岩、羊場,共12保,120甲,1310戶,3645人;
東關鄉,鄉公所駐厙東關街上,轄今厙東關和維新一部,共10保,100甲,1110戶,3660人;
武佐鄉,鄉公所駐武佐,轄今老凹壩、樂治、水東一部,共10保,100甲,1100戶,2834人;
東城鄉,鄉公所駐木城,轄今水東大部,共11保,110甲,1113戶,2856人;
樂平鄉,鄉公所駐勺窩跳花坡,轄今勺窩和雍熙鎮一部,共10保,100甲,1113戶,2817人;
鬃嶺鄉,鄉公所駐鬃嶺街上,轄今鬃嶺和陽長、曙光一部,共10保,100甲,1110戶,5677人;
陽長鄉,鄉公所駐陽長街上,轄今陽長大部和新房、曙光一部,共9保,90甲,1001戶,5058人;
龍場鄉,鄉公所駐龍場街上,轄今龍場和化作、豬場一部,共11保,110甲,1200戶,6099人;
革新鄉,鄉公所駐雞場街上,轄今寨落和化作一部,共11保,110甲,1218戶,6213人;
樂興鄉,鄉公所駐法地高石坎,轄今雍熙、龍場一部,共10保,100甲,1102戶,5101人;
義中鄉,鄉公所駐沙包街上,轄今沙包一部,共10保,100甲,1101戶,3633人。
民國33年(1944),撤銷張家灣區署,但仍保留小兔場區署,將樂平鄉並鬃嶺鄉,全縣共設1個區署,1個鎮,17鄉,202保,2020甲。
第二十五節 豬場苗族彝族鄉
該鄉包括原治昆區自新、新寨、豬場等鄉,位於縣西,地處東經105°02′至105°11′,北緯26°44′至26°51′,總面積93.18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213米,最低1752米,平均海拔1983.4米,年平均氣溫11.9℃,年均降雨1129毫米,無霜期234天。全鄉共有13個行政村,96個村民組,3461戶,14105人,主要居住苗、漢、彝等族和穿青人。耕地面積13626畝,其中田35畝,土13591畝。主產包穀、蕎麥、洋芋和生漆、牛羊等牲畜。境內有縣內最大紅旗水庫1座,有效容量296萬立方米,渠道1條,長25公里,林場2個。1997年糧食總產量3255噸,人均230.8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2013.48萬元,純收入1110.96萬元,人均787.6元,總收入中工業總收入804萬元,農業總收入1063.48萬元。交通有公路可通龍場和昆寨。學校有公民辦小學5所,在校學生1988人。醫療單位1個,病床4張,醫務工勤人員11人。鄉人民政府駐豬場小街,距縣城65公里。
豬場苗族彝族鄉行政村、戶數人口、田土面積表
行政村
村民組
(個)
戶數
(戶)
人口
(人)
田土
面積
(畝)
其 中
田(畝)
土(畝)
豬 場
11
426
1637
1007
1007
硐 口
10
245
1111
1652
1652
灣 子
5
200
980
661
35
626
山 腳
5
139
507
498
498
蛇 場
lO
351
1312
1440
1440
大 沖
8
236
1043
1190
1190
大多拱
6
277
1189
1162
1162
夾 溝
5
167
656
501
501
水 箐
8
371
1483
1100
1100
新 春
7
251
923
758
758
猓保鳩
5
225
887
746
746
樂咪營
8
313
1215
749
749
增 力
8
226
942
1070
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