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全球經濟協調是什麼意思

全球經濟協調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9-01 02:57:32

❶ 世界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8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經濟全球化 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了重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矛盾。為此,研究和了解這一問題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經濟全球化的提出與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經濟全球化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認可,但目前沒有統一概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997年5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經濟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特徵,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減少」。

為此,可從三方面理解經濟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和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國國內經濟規則不斷趨於一致;三是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強化,即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約束作用越來越強。

總的來講,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

(二)經濟全球化的載體
1.貿易自由化。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准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2.生產國際化。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不僅對生產超越國界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全球化生產准備了條件,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並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鍾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准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控制了行業的發展,獲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

經濟全球化的四個主要載體都與跨國公司密切相關,或者說跨國公司就是經濟全球化及其載體的推動者與擔當者。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據說最早是由特·萊維於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

有人從生產力運動的發展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也有人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利用科技進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經濟之實,使發達國家越來越富,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的歷史過程。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不僅沖破了國界,而且縮小了各國和各地的距離,使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整體。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推動了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了世界經濟增長,為少數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與此同時,也加劇了國際競爭,增多了國際投機,增加了國際風險,並對國家主權和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沖擊。更為嚴重的是,在經濟全球化中,由於實力不同,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將得利最多,而發展中國家所得甚少。因此,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一些最不發達國家將被排除在經濟全球化之外,越來越被「邊緣化」,甚至成為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新技術殖民地」。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維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唯一的辦法是如何去適應它,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歷史大潮中接受檢驗。

❷ 世界三大國際經濟協調組織是什麼

世界三大國際經濟協調組織是國際貿易領域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金融領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國際投資領域的世界銀行集團(WBC),它們被稱為當代國際經濟協調的三大支柱。
1、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是戰後近半個世紀推動和規范國際貿易並具有約束力的全球性多邊貿易協定。1947年10月30日,美、英、中、法等23國在協定上簽字(1948年1月1日生效)。我國是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簽字的23國之一,屬於關貿總協定的締約國。關貿總協定在調節世界貿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於1995年1月1日取代關貿總協定開始運行。世界貿易組織貿易組織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大幅度穩步地提高是收入和有效需求;擴大貨物、服務的生產和貿易;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各成員應促進對世界資源的最優利用、保護並維護環境;積極努力以確保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增長中獲得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應的份額和利益。世貿組織與關貿總協定相比,有如下特點:世貿組織是一個國際組織,而關貿總協定是一個多邊貿易協定;世貿組織在管轄的功能方面,涵蓋了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貿易及相關投資措施等新領域,而關貿總協定只涉及商品和貨物貿易;世貿組織設有仲裁機構。而關貿總協定通過談判解決貿易爭端。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是世界范圍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該組織是根據1944年7月召開的聯合國家貨幣金融會議通過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的最後決議書》及其附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於1945年12月成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主要任務是穩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貨幣問題上促進國際合作,並通過短期貸款,幫助成員國解決在國際支出出現暫時困難時的外匯資金需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高權利機構是理事會,由各成員國代表組成,該組織的執行董事會處理日常業務問題。中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始成員國,已恢復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法席位。
3、世界銀行(World Bank)又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它是根據1944年7月召開的聯合國家貨幣金融會議通過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的最後決議書》及其附件《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於1945年12月成立的。它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於戰後的歐洲經濟復興,之後才轉向全球性的發展援助,即為成員國生產性投資提供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它目前主要是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以政府名義擔保的項目貸款,資助興建周期長、利潤偏低,但又是該過經濟和社會發展所必須的建設項目。

❸ 什麼是國際經濟協調

國際經濟協調(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rdination)是指各國政府通過國際經濟組織、國際會議以及建立區域經濟組織等方式進行對話協商,對國際經濟關系進行聯合調節。

❹ 什麼是國際經濟協調和貿易政策

世界經濟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經濟增長的成果被公正、公平、合理地廣泛分享的基礎上。世界各國相互學習和借鑒發展的經驗,加強資金、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人才資源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對推動各國各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廣泛開展國際合作,進一步開放市場,放開技術出口限制,繼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消除各種貿易壁壘。要通過平等協商、求同存異,建設開放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

國際經濟協調(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rdination)是指各國政府通過國際經濟組織、國際會議以及建立區域經濟組織等方式進行對話協商,對國際經濟關系進行聯合調節。

進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國採取各種措施,限制某些外國工業品進口,促進國內有關工業品的生產,逐漸在國內市場上以本國產品替代進口品,為本國工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實現工業化。又稱進口替代工業化政策,是內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產物。一般做法是國家通過給予稅收、投資和銷售等方面的優惠待遇,鼓勵外國私人資本在國內設立合資或合作方式的企業;或通過來料和來件等加工貿易方式,提高工業化的水平。為使國內替代產業得以發展,就要使用提高關稅、實行數量限制、外匯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國工業品進口,以使國內受進口競爭的工業在少競爭、無競爭的條件下發育成長。
==========================
出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國採取各種措施擴大出口,發展出口工業,逐步用輕工業產品出口替代初級產品出口,用重、化工業產品出口替代輕工業產品出口,以帶動經濟發展,實現工業化的政策。又稱出口替代工業化政策或出口導向工業化政策,是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產物。採取的措施主要是:①給出口企業提供減免出口關稅、出口退稅、出口補貼、出口信貸和出口保險等,目的在於降低出口成本,開拓國外市場,增強出口競爭能力。②給出口生產企業提供低利生產貸款,優先供給進口設備,原材料所需外匯,大力引進資本、技術、經營管理知識,建立出口加工區等,目的在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創匯能力

❺ 經濟協調發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經濟協調發展的主要內容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推進區域間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要通過經濟適度發展和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縮小區域間公共服務水平差距,使不同區域的居民都能喝上干凈的水,享受優美的環境、便利的交通,有基本統一的醫療衛生條件、社會保障待遇、基礎教育條件等,從而使不同區域人民生活的綜合質量與水平逐步趨於均等化。
二、在產業發展上體現各區域的比較優勢。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每個區域都要在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使自身的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潛力得到充分挖掘,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
三、在區域間關繫上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機制。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保障。全國的發展是個整體,各區域在產業分布上不能自成一體、面面俱到,需要加強區域間經濟聯系,提升全國作為整體的競爭優勢和經濟效率,避免重復建設、相互封鎖和產業結構趨同化。為此,我們要堅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同時,要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的要求,鼓勵區域間產業有序轉移,勞動力和資本等要素合理流動,努力構建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❻ 什麼是國際貿易協調機制

國際貿易協調是世界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本質上是國家經濟調控的國際化。戰後,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國際化的深入發展,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相互依賴程度加深,國際競爭也日趨激列。競爭必然引起矛盾和經濟摩擦,世界各國為了緩和這些矛盾和摩擦,普遍採取了國際協調手段。
其途徑和方法包括:(一)關稅政策協調;(二)非關稅政策及管理措施的協調;(三)交易活動管理措施的協調。
其困境包括:(一)不能有效協調利益的分配。1.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地位弱於發達國家,從而在供求調節的利益分配中自身利益受到損害。2.發展中國家不能自主選擇參與和協調世界經濟活動的方式。3.發展中國家缺乏對國際經濟活動的控制能力。
(二)協調機制渠道不暢。
(三)市場機制與政策機制的摩擦。
(四)全球協調與地區協調、多邊協調與雙邊協調的矛盾。
其趨勢為:(一)改革現存的貿易管制,以使其反競爭效應最小化。
(二)取消現存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對扭曲貿易的國內政策(如補貼,優惠的公共采購,實行不一致的技術標准)建立有約束力的規則和堅持強化反對合謀和壟斷性行為的競爭規則———以及這些強化措施應盡可能透明並不受當時的政治問題的影響。
(三)處理結構性和制度性差異和扭曲貿易與投資的競爭規則相互沖突的解釋。

閱讀全文

與全球經濟協調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在發酵下一句是什麼 瀏覽:251
達州發生了哪些紅色故事 瀏覽:388
教師的事業編制一般怎麼查 瀏覽:377
出省後健康碼如何出示 瀏覽:533
哪些城市單身美女多 瀏覽:231
中核地礦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219
中國投資多少錢給體育事業 瀏覽:1002
事業單位中人過渡退休金怎麼算 瀏覽:83
三國美女有多少人 瀏覽:659
如何健康增胖增高 瀏覽:938
幸福樹的枝條發軟怎麼辦 瀏覽:499
幸福男科在哪裡 瀏覽:963
朱自清的哪些故事打動你 瀏覽:387
遇到愛情危機怎麼辦 瀏覽:732
康德的幸福概念是什麼簡述 瀏覽:943
愛情中碰什麼不好 瀏覽:950
都有什麼式婚姻 瀏覽:181
東坑什麼電子廠美女多 瀏覽:42
被塵封的故事蛋怎麼孵化 瀏覽:942
美女餓了點外賣怎麼辦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