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峰會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3月19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經濟峰會在京召開
這個會就一天,3月19號全天
『貳』 安徽移動與安徽環新集團簽約5G 智慧工廠戰略合作協議
人民網-安徽頻道
11月17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安徽有限公司與安徽環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舉行5G 智慧工廠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安徽環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明、潘斌,安徽移動副總經理盧小松、政企客戶部總經理胡衛、安慶分公司總經理王偉及相關領導出席簽約儀式。
安徽環新集團副總經理潘斌、安徽移動安慶分公司總經理王偉代表雙方簽署協議 安徽移動供圖
簽約儀式上,安徽環新集團副總經理金明指出,為加快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驅動工業快速發展,雙方就基礎通信、移動辦公、智能製造和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展開了全方位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 社會 效益。隨著5G 智慧工廠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雙方將進一步擴大合作范圍,強化合作內容,提升合作價值,共同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安徽移動副總經理盧小松表示,安徽移動在全省擁有最優質的網路、最大規模的客戶群、最高水平的信息化客戶服務標准與能力、華東地區最大的IDC中心,安徽環新集團作為公司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2020年上半年,雙方共同建設了省內首個5G「智慧工廠」,完成5G行業專網、5G 數據採集、5G AGV和5G 視頻會議系統等多項應用;近期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召開的世界製造業大會江淮線上經濟論壇「5G 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上,安徽環新集團5G智慧工廠被評為全省「5G 工業互聯網」十大創新應用,得到了政府的嘉獎和和 社會 的肯定。希望雙方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5G智慧工廠、基礎通信業務、企業移動管理、工廠邊緣雲等合作領域深度合作,通過5G技術、工業互聯網技術,對工廠實行數字化、平台化、精益化管理,打造節能增效的現代化工廠。
此次簽約是安徽移動和安徽環新集團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深入推進全省「兩化深度融合」要求的重要體現,也是雙方面向未來、攜手合作、共謀發展的重要舉措,下一步雙方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深化5G 計劃,共同為地方經濟騰飛而努力。(劉梅)
『叄』 中國經濟V型反轉,經濟層面向好的原因是什麼
2020年中國經濟呈現V型反轉與穩步復甦特徵。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回歸常態。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年度論壇(2020-2021)日前召開並發布了主題為“邁向雙循環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的年度報告。報告分析,2020年的中國經濟呈現出V型反轉與穩步復甦的特徵。在疫情沖擊下,全國整體經濟一度全面下滑。4月份我國疫情阻擊戰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並有序組織復工復產,並且在5月“兩會”期間推出了一攬子規模化刺激政策。這一系列政策也推動二季度中國經濟開始逆勢上揚,三季度持續恢復。
從不同行業角度來看,我國第二產業恢復良好,製造業和建築業一馬當先;同時金融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反轉現象好於常態路徑。然而第三產業整體及批發、零售、交通、住宿、餐飲、租賃、商業服務等行業依然處於負增長狀態,還沒有重返常態化的路徑。
『肆』 江淮論壇是CSSCI嗎
江淮論壇(雙月刊)
(1958年創刊)
主辦單位:安徽省社會科學院
編輯出版:江淮論壇雜志社
主編:計永超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
1009號江淮論壇雜志社
郵編:230051
電話:0551-3438336
社會與文化:[email protected]
刊號:ISSN 1001-862X
CN 34一1003/GO
國內郵發代號:26-14
國外郵發代號:BM602
江淮論壇欄目設置 要欄目有鄧小平理論研究、精神文明建設研究、經濟研究、法學研究、哲學研究等。
江淮論壇是cssci來源期刊 我們有這方面的合作 可以給你指導推薦發表
『伍』 銷量「入冬」,外資狼來了,為啥還是堅定看好中國新能源車
作者|王慧
最近和一些新能源汽車企業高管交流,普遍的一個感受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形勢很嚴峻。
有多嚴峻?
中汽協發布的新能源車產銷數據顯示,2019年自新能源汽車補貼6月退坡後,7~11月的銷量已經同比「五連降」,尤其是10月、11月,降幅超過4成。
產業鏈上下游體會更深。最近大半年,國金汽車欠薪放假、長江汽車欠薪、海馬汽車賣房、比亞迪降薪、青年汽車申請破產、眾泰汽車欠薪……部分新能源汽車項目和企業,包括一些老牌汽車企業,壞消息不斷。
造車新勢力中,蔚來、小鵬、威馬等幾家明星企業狀況稍好,每月有過千台的銷量,但也面臨輿論質疑,其他企業更是大多沉寂,一些公司甚至已經悄然退場。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能邁過這個坎嗎?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最近與中國電動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聊了聊,在他看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經歷大力度政策推動、快速增長後,進入了深度調整期;造車新勢力經歷「一哄而起」後,進入了大浪淘沙的過程。
「這是替代性新興產業走向成熟必然經歷的過程,也是非常痛苦、甚至十分殘酷的過程。」陳清泰認為,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如何把握機會,經歷這場洗禮,使我國汽車產業實現「鳳凰涅槃」。
既然這么難,為什麼還要搞?
實際上,最開始歐美國家做電動車,比如美國,20世紀發展新能源車,也是困難重重。那個時期,石油巨頭幾乎控制了美國政商兩界,燃油車是當之無愧的主角,電動汽車差點被掃進歷史的廢紙堆。
號稱被美國政客和油企「殺死」的通用電動汽車EV1
最典型的案例比如通用汽車,1990年推出了第一款電動汽車EV1,但在2002年徹底停產,背後除了技術水平不行,一個被普遍認可的原因是美國政客和石油公司的聯合「絞殺」。
我國開始搞新能源汽車的時候,很多人也有這個疑問,汽車工業底子這么好的歐美發達國家都搞不好新能源車,為什麼還要堅持?搞點別的算了。
陳清泰認為,汽車動力技術的轉型原本是技術進步和市場推動的正常過程,不僅中國,全球其他主要國家的政府如今大都一反常態,一而再再而三地使出看得見的手,其中必有更加深刻的考慮。
在他看來,我國將電動汽車提升為國家戰略,其根本動因有三,一是改變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二是減少碳排放和大氣污染;三是另闢蹊徑做強汽車工業。
首先是能源安全問題。
到2018年年底,中國汽車170輛/千人,石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70%。近年汽車保有量連年增長,而自產石油卻基本維持同一水平。所需增量幾乎全靠進口。
隨著人均GDP的提高,各個國家個人出行機動化需求增長的趨勢十分相似。2018年我國人均GDP已達9900美元,2019年勢必破萬,汽車保有量仍處於增長期。歐美基本穩定在700-800輛/千人,國土面積較小的日本穩定在600輛/千人,韓國約為440輛/千人。
也就是說,隨著人均GDP的提高,我國汽車保有量還有成倍增長的需求,最後至少要穩定在5億輛左右。但如果這個巨大增量的能源全靠石油,無論其來源和安全,還是環境容量,都無法承受。
所以及早向電動車轉型,使大量新增用戶不經燃油車的過渡,直接跨越到電動化出行,這是圓中國人汽車夢的重要選擇。
其次是減少排放和污染問題。
電動汽車自身可以做到「零排放」、綠色出行,是有序替代燃油車,兌現「巴黎協定」承諾的重要措施,這一點已經被諸多國家認可,也是我國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途徑。
有一些人認為,新能源車電網的電力來源,有很大一部分還是火力發電,同樣會造成有害物排放,而且能量轉換還要損耗不少,這和開燃油車排放尾氣有什麼區別?
實際上,相對燃油汽車尾氣排放,新能源車發電的排放污染比較集中,更容易進行控制和集中治理。而且隨著儲能電池技術水平的提升,二次能源損耗的問題,也正在得到逐步解決。
最後是汽車工業的「換道先行」考量。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是體現國家競爭力的標志性產業,對上下游有極強的經濟帶動價值。
2019年7月航拍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工程建設已基本完成
外部形勢則是「狼」真的來了。
首先是全球汽車產業大力度、快速向電動車發力。外資品牌大舉進入,角逐中國電動車市場,國內外企業將同台比武。
在上海建廠的特斯拉且不說,幾家主流的跨國汽車集團里,大眾、本田、豐田已經相繼推出了純電動車型,並且某些企業還號稱接下來要推出上百款電動車型,力度前所未見。
更有甚者,資金不足的通用、福特,不惜裁員、賣樓、賣資產,也要籌錢搞新能源車研發、自動化工廠改造。
讓人吃驚的是,一些跨國巨頭「冰釋前嫌」,由競爭對手轉向合作,構建巨無霸的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百萬輛級的基礎平台,大大降低研發和生產成本。
這種路子對於中國新能源車企業來說是沖擊不小。中國新能源車企業不太擅長跨界合作,單兵獨斗很難和集團軍對戰。
其次是外資企業不僅自己花大力氣搞,還開始在國內尋求合作夥伴。如賓士與比亞迪、北汽、和吉利;寶馬與長城;大眾與江淮和上汽;豐田與比亞迪等。
而且,中外企業的合作也已經告別以技術換市場的模式,開啟了聯合新技術開發,建立基礎平台、生態圈,共享產業鏈,以及代工生產等模式。
針對外資品牌兵臨城下的現狀,有媒體認為,「其實國內的新能源車不必緊張,從目前的車型技術和滿足本土消費者需求方面,國產品牌毫不示弱,甚至較外資品牌更優秀。」
但冷靜地看,外資有強大技術儲備和品牌影響力,它的後發實力不容小視,必須有足夠的危機感。
正視挑戰,向汽車強國前進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經過換道先行的十年,今天我國汽車產業進入了與國際水平差距最小的時期。在陳清泰看來,這一輪調整就是走向汽車強國重要的一個節點,其中的關鍵是要讓優強者脫穎而出。
我國家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比如基礎電信行業和智能手機領域的華為、家電領域的格力、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騰訊、阿里巴巴等。在技術變軌的過程中,這些產業都經歷過「跟隨-換道先行-大浪淘沙-最後實現產業競爭地位反轉」的發展過程。
5G專利申請量排名,華為第一,中興第三,截至2019年6月15日
中國汽車產業是否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復制這幾個故事?
從競爭優勢來看,值得期盼。中國已經形成但還不夠鞏固的競爭優勢有四項:儲能電池、車聯網、自動駕駛、共享出行。潛在競爭優勢還包括充電基礎設施、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建設,完整的電動汽車產業鏈等。
但也存在不確定性。陳清泰認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還有三個方面的問題值得關註:
其一,創新和技術的進一步突破仍是關鍵。純電動還有五大痛點,即續航,充電、成本、安全和殘值需要進一步解決;
其二,補貼退坡,資本市場要接盤。替代幾乎完美無缺的燃油車,充分發揮電動化、智能網聯、輔助駕駛等優勢,尚需持續的創新與研發。如果因資金不足停止創新、技術迭代,將全盤皆輸;
其三,電動汽車持續發展必須跨過的坎,就是其性價比超過燃油車。為此需要從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完善使用環境三方協同發力。
如果具體到參與主體,那麼對於身處其中的新能源車企和上下游企業來說:
一要選准目標客戶群,規劃好後補貼市場的車型和產品,在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雙向發力,著力提高產品性價比,增強抗衡燃油車的競爭力。
二要通過橫向聯合,共同開發產品平台和模塊化構架。以有限的結構模塊支撐多種車型,實現基礎平台高品質、大批量、低成本的生產和售後服務。
三要打造核心競爭力。網聯化、智能化、人性化將成為產品核心競爭力。在這些領域利用我國的優勢,搶占智能網聯汽車的高地,塑造品牌形象。
四要搞好跨界合作,包括技術跨界、產業跨界、學科跨界、所有制跨界等,動員起來,爭取主動權。
政府層面,同樣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研究和調整相應的政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破地區保護和市場割據,在陳清泰看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給市場一個穩定的預期,穩定軍心。
他認為,應堅定電動化發展的信心,發布電動汽車佔比增長的路線圖、分區域限購燃油車時間節點。
另外,2019年氫燃料汽車的火熱給行業和社會造成一定誤解,應該發出明確信號:儲能電池與氫燃料電池兩條技術路線是互補而不可替代的關系。
具體來說,當前應加大氫燃料電池及相關技術的研發,而產業化的力量則要聚焦儲能電池技術路線。為迎接全球化競爭的挑戰,企業和政府要穩住軍心,集中精力,增強儲能電池電動汽車的競爭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什麼是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某學科的主要期刊,是指所含專業情報信息量大,質量高,能夠代表專業學科發展水平並受到本學科讀者重視的專業期刊。
「核心期刊」是國內幾所大學的圖書館根據期刊的引文率、轉載率、文摘率等指標確定的。確認核心期刊的標准也是由某些大學圖書館制定的,而且各學校圖書館的評比、錄入標准也不盡相同。
新聞出版管理部門也未參加過此類評選活動。新聞出版總署從未就學術水平的高低為這些期刊劃分過級別。核心期刊同時還有很多種分類的,比如南大核心,北大核心,科技核心,人文社科核心等。
學術期刊刊發的文獻以學術論文為主,而非學術期刊刊發的文獻則以文件、報道、講話、體會、知識等只能作為學術研究的資料而不是論文的文章為主。
由於《總覽》選刊的依據是 載文量多、收錄量大和被引次數多 ,並不強調學術期刊與非學術期刊的界線,對此自然也就沒有進行嚴格區分。
具體說來,《總覽》學術與非學術不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