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濟泡沫是怎樣破裂的
經濟泡沫是一系列資產 (尤其是虛擬資本) 價格膨脹,即在一個連續過程中大幅度上漲,使其市場價格遠遠超過了它實際代表的價值,形成虛假繁榮和含有過多「泡沫」 的經濟總量。就一國的國民總資產來說,一般可區分為有形資產 (包括土地)和金融資產兩個部分。在當今的資產市場上,最大量買賣的上市資產集中在股票和房地產上,因此,資產價格膨脹特別表現在股票和房地產上。產生經濟泡沫的兩個主要原因是: ①投機成為一種潮流,在它的推動下,資產價格持續上升; ②資產具有過度的、異常的評價收益。這種過高的評價收益使資產的市場價格遠遠脫離了它實際代表的價值即經濟的真實基礎。不論是就某一個具體的資產而言,還是就一國的資產總和而言,這一市場價格超過其真實經濟基礎的缺口部分具有魔術般的虛假性質,但終究會破裂,就是泡沫所在。1993年日本經濟企劃廳編制的經濟白皮書中用理論價格來表示 「真實經濟基礎」。理論價格通過 「收益還原模型」 計算得出,這一模型所含的變數有期待收益、利息率和風險補償。如果資產的市場價格大幅度超出理論價格而上漲,就形成了經濟泡沫。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1-1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⑵ 哪些因素會造成泡沫經濟
一、造成泡沫經濟的因素:
1、宏觀環境寬松,有炒作的資金來源
泡沫經濟都是發生在國家對銀行放得比較松,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的階段,社會經濟表面上呈現一片繁榮,給泡沫經濟提供了炒作的資金來源。商品經濟具有周期性增長特點,每當經過一輪經濟蕭條之後,政府為啟動經濟增長,常降低利息,放鬆銀根,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一些手中獲有資金的企業和個人首先想到的是把這些資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潛力的資源上,這就是泡沫經濟成長的社會基礎。
日本從1955-1985年,完成了經濟起飛,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手中有了錢的日本企業和居民信奉「土地神話「,日本是一個島國,山地多,平原少。土地成為日本的稀缺資源。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和城市佔地不斷增加,同時,由於基礎設施建設等對土地投資的增加,地價特別是城市房地產價格具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然而,日本人將這種趨勢絕對化了,認為地價只會上升,不會下降,以至把房地產投資作為一種資產保值和增值的方式。他們開始製造土地泡沫,從80年代後半期開始,日本地價飛漲,投機者以升值了的土地作抵押,可以從銀行取得更多的貸款,然後再去尋求新的投機機會,於是有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土地,造成房地產價格的進一步上升。
日本的銀行業是「土地神話」的忠實信奉者。80年代後半期,由於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的發展,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加劇,銀行的籌資成本趨於上升。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把房地產作為尋求高回報率的途徑,對房地產業的融資大幅度增加。若以1985年3月為基期,到1991年3月,銀行業的貸款量增加了60.6%,而同期對房地產貸款的增加量卻高達150.6%。銀行對房地產業的貸款余額由1985年3月 17.1萬億日元增加到1991年3月的42.8萬億日元,同期的房地產貸款在銀行全部貸款余額中的比重由7.2%上升到11.3%。進入90年代,「土地神話」同泡沫經濟一起破滅,以土地為抵押的貸款項目便成了難以消化的不良債權。
2、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缺乏約束機制
從歷次泡沫經濟的發展過程看,到目前為止,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缺乏一個有效的約束機制。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進行約束,關鍵是對促進經濟泡沫成長的各種投機活動進行監督和控制,但到目前為止,社會還缺乏這種監控的手段。這種投機活動發生在投機當事人之間,是兩 兩交易活動,沒有一個中介機構能去監控它。作為投機過程中的最關鍵的一步——貨款支付活動,更沒有一個監控機制。雖然貨款支付活動一般要通過銀行進行,但銀行只是收付中介,根據客戶指令付款,對付款的內容無力約束,加上銀行的分散性,起不了監控投機活動作用。政府是外在的,不可能置身於企業之間的交易活動之中。而且,政府還常常容易被投機交易所形成的經濟繁榮假象一時迷惑,覺察不到背後隱藏的投機活動,一直到問題積累到相當程度才得到發現。
日本土地泡沫發生後,從80年代中後期開始,日本全國范圍內都出現了城市土地再開發熱潮,土地價格隨之猛漲,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經濟圈的商業用地價格指數1985年比1980年上升了53.6%,1990年則更比1980年上升了525.9%。這期間,日本全國平均土地價格也上漲了1倍以上。日本約有一半的人擁有土地,約20%的人擁有土地繼承權。因而,隨著土地價格的上升,大多數日本人感到自己的財產在這幾年內增值了1-2倍。這一時期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不到6%,而金融資產價格、不動產價格脫離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虛假上漲,使經濟逞現出虛假繁榮景象。1991年10月22日,日本經濟企劃廳的官員還在內閣例會上津津樂道日本經濟處於景氣狀態之中,幾天之後經濟形勢就急轉直下,企業破產事件大量增加。
二、泡沫經濟定義:
泡沫經濟,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泡沫經濟經常由大量投機活動支撐,本質就是貪婪。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因此其資產猶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經濟學上稱之為「泡沫經濟」。泡沫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經常會由於支撐投機活動的市場預期或者神話的破滅,而導致資產價值迅速下跌,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泡沫破裂。
⑶ 日本為什麼會有泡沫經濟,最後怎麼破裂的
一、日本泡沫經濟產生原因:
1、日本泡沫經濟的直接原因就是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
會上5國決定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下調美元兌其他貨幣的匯率。當時日美貿易不均衡已成為日美之間的一大政治問題,美國再三要求日本「擴大內需」。地價上漲、稅收增加、財務支出擴大,結果造成日本國內市場流動性大量過剩。
2、還有一個原因是1984年,日元—美元委員會推動的金融自由化。
當時日本仿照歐美,實行銀行和證券的融合,放寬對銀行業務的限制。證券業雖放寬限制改革進展緩慢,但是在某些政策層面上容易操作的部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尤其是存款利率自由化後,銀行之間競相上調企業大額定期存款利息。
這導致了日本銀行籌資成本過高,大量資金湧向高利息、可融資的不動產和建築方面。最後造成企業投資過剩,加速泡沫經濟的發展。
二、泡沫的破裂:
泡沫經濟破滅的誘因一般認為是1989年5月日本銀行調高法定利率和1990年3月大藏省對房地產融資實行的總量規制。
1990年1月股價就開始暴跌。當時誰都知道泡沫遲早會破滅,但資產價格開始暴跌後的一段時間內,大藏省和日本銀行都還在推行擠破泡沫政策,致使情況雪上加霜。直到1991年7月才開始下調法定利率,而總量規則直到1991年年末才被撤銷。
(3)如何破裂經濟泡沫擴展閱讀:
日本經濟泡沫對我們的啟示:
一、匯率大幅升值,未必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從而未必導致金融體系的崩潰和經濟蕭條。
日本的教訓告訴我們,應對外部需求的沖擊,不能過多地依賴於貨幣政策;在財政政策尚存空間的情況下,使用積極的財政政策進行宏觀調控,這是總需求管理的較優選擇。
二、進一步而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工應當明確,互相獨立。
財政政策主要負責調節需求和經濟結構,而貨幣政策則以物價穩定為首要目標。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不能受到其他人為因素的干擾,或者承擔過多、過寬的政策目標。
宏觀調控如果過於依賴貨幣政策,將蘊含著嚴重的資產價格泡沫化風險。除此之外,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企業競爭力的提升,總供給方面的效率改革也將有利於緩解總需求方面的政策壓力。
三、關於穩定金融市場在央行政策目標中的定位。
金融市場的穩定,是央行實現其他政策目標的前提。而且,在政府的主要職能部門當中,也只有央行掌握著穩定金融市場的信息以及政策工具。因此,央行的貨幣政策應當及時對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做出判斷並採取措施。
⑷ 請教市場經濟泡沫是如何破裂的破滅的步驟與過程是怎麼樣的
投資過熱就是經濟泡沫,至少有泡沫的成份。投資是不是過熱,要從投資產品的市場表現來證明。比如過去被時常批評的餐館業,說到處都是食品一條街,過熱了。然而家庭生活的社會服務化趨勢平抑了這種擔憂。只要投資得到回報,只要產品賣得出去,就沒有熱不熱的。還要從國際市場的背景來衡量與判斷。投資過熱本身還不是泡沫,它可能是造就泡沫的原因。
至於您說的泡沫破裂就要從另一個角度去分析了,那就是人的非理性和盲目的跟風所導致的經濟體價值被嚴重高估。
⑸ 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麼
原因:
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
為什麼日本政府長期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經濟的起點--1985年。在日本歷史上,1985年是一個極具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日本歷史、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
戰後,日本的經濟和金融都有著濃厚的「封閉」和「管制」色彩。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了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20世紀80年代,這一進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
日本政治國際化進程加速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而日美關系將成為「政治大國」的基石。在1985年的「廣場會議」和1986年的「盧浮宮會議」中,日本均成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日本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從1980年起,國際社會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改變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1985年的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系。
直接原因:
是日本宏觀政策的失誤。根本原因是日本投資循環經過一圈虛擬經濟後,沒有衍生更多的微利微本新行業,反專於一個不斷吹大的泡沫行業。廣場協議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5)如何破裂經濟泡沫擴展閱讀:
判斷方法
如何辨別何為泡沫,何為正常的經濟快速發展?同時,在判斷出現差錯,出台了錯誤政策的情況下,哪個對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造成的危害大?對於這個問題速水優認為:「實際上,在泡沫擴大的過程中,是否是泡沫的判斷真的是非常的困難。其中的一個理由是,我們無法否定這是經濟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可能性。
比方說,在當時東京地價暴漲時,人們所舉的一個在當時很難分辨的,似乎理所當然的理由是:東京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的提升。
必然的,中央銀行總是面對著兩個不同的風險,……一個是,在經濟正要獲得飛躍性的發展時,如果錯誤地採取緊縮政策,就可能剝奪一個大好的成長機會;另一個是,把只不過是虛幻的生產效率的提高誤以為是真實的,放任泡沫的擴大。
中央銀行在進行政策判斷時,不能光注意哪個風險的概率高,還要關注在政策判斷出現失誤的情況下,哪個造成的社會經濟成本高這一問題的評價。泡沫經濟時期的經驗顯示了.
對於把只不過是虛幻的生產效率的提高當成是真實的這一錯誤,從長遠來看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了沉重打擊這一點,當時的日本銀行的認識是不足的。」
在速水優看來,放任泡沫的擴大所造成的損失,遠比錯誤地採取緊縮政策而給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要大。事實也確實如此。進入80年代後,支撐日本戰後30多年高速發展的政治經濟體制都漸漸地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了,而這時出現的日元升值在客觀上加劇了這一點。
日本當時應利用這一危機進行政治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可是當時的政策制定者卻只顧眼前的經濟繁榮,從而放任泡沫經濟的形成與擴大。結果該改革的沒改革,該調整的沒調整,不僅白白浪費了4、5年的大好時光,而且給以後的經濟體制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⑹ 哪位高人能否幫我系統闡釋一下惡性通脹如何導致經濟泡沫破裂的
1.假設一個島,有一群人,每天只吃一個麵包就能活,每個人都會做麵包.
一10個人企業,一個每天人做10個麵包,老闆每天給他5個麵包的錢.給他的錢就是企業投資.如果這個島一開始就一個企業,那麼這個島每天生產100個麵包,而人們需要消耗20個麵包.
2.政府一看不行.企業每天只能賺到20個麵包的錢,卻要支付50個麵包的工資.於是降低利率.
人們一看,存錢也賺不到多少利息,乾脆買麵包吧.於是錢都買麵包了.又有一些人看見這么多人買麵包,貸款利息有這么少.乾脆自己開個廠做麵包吧.
於是這個島有了5個企業,效率都一樣.
然而有3個企業做的麵包沒人買.就是沒有人消費.但是又要每天投資50個麵包的錢,於是一直在虧損.
那麼每人想買5個,社會需要250個,但是島上每天只生產200個.於是價格競爭,通脹了.
3.為了緩解信貸危機和通脹,銀行增加准備金率和利率,虧損企業能貸到的錢少了,於是開除1個員工來降低成本.
並且人們因為加息,又願意存點錢了.
而虧損企業仍然虧損一個賣不出去.
現在每天社會生產200個,社會需要210個.
4.通脹沒完全瓦解,於是政府,給貨幣升值.比如提高1.2吧,外島人一看,就算不通脹.他們花1個麵包的成本就能賺0.2的利潤,於是進口增加.通脹解除.
5.那虧損的3個企業一直還不上錢,沒辦法倒閉吧,銀行認載了只能,再從別的企業上盈利吧.
過了一段時間.那3個虧損企業的老闆之一,想到個賺錢的方法.
6.其中一個人.拿著一塊磚頭.對其他人說.這個值100個麵包的錢.以後還能值200個麵包.於是有人想買了,但是沒錢啊.只能找銀行借,他給銀行講了磚頭升值迅速的道理,銀行欣然給了他100個麵包的錢.買到了磚頭.他給另外一個人說這個值200個麵包.....
7.就這樣循環往復,大量外國資金加入,磚頭被炒到了天價.
8.有一天磚頭又回到了那個老闆的手裡,他想把磚頭賣給另一個人,另一個人去銀行借錢,銀行人員說:
沒錢借了,外面的其他島嶼在搞什麼信貸危機,外來資金全部撤走支撐自己的金融體系了.於是這個磚頭沒人買了,那個老闆降價到200也沒人買.
後來聽說那個老闆遠走他鄉,再也沒回來過.因為磚頭賣不出去.那家借給他錢的銀行也倒閉了.
現在那?
以前大家手裡的錢全是那來炒做磚頭的.現在磚頭沒了!
回頭一看,經濟發展挺快,現在社會每天能製造400個麵包了.不過那,這些炒做磚頭的人現在個個都是百萬富翁了.但是那,就400個麵包.每個百萬富翁想,這么多錢.我現在怎麼說也要買上幾十個.於是,磚頭的價格轉移到麵包上了.而沒有炒做過磚頭的人在辛苦幹活也買不起麵包了.
就這樣這個島的經濟體系崩潰了.
當然有有例外,另一個島的人也發生了這種情況.但是他們的政府在事情發生的第7階段時,說:
不準外國人買這個磚頭,磚頭的價格不準升的太快.於是小部分人感覺沒意思,就繼續買麵包去了.這一小部分人造成了小小的局部通脹,政府按照3.4階段的方法緩解通脹,然後再發布減少磚頭流通性的政策,再慢慢緩解通脹,隨著時間的過去.社會每天能生產100W個麵包了.這個時候磚頭也幾乎沒人去炒做了.就這樣,一個麵包還是一個麵包的價錢.
⑺ 泡沫經濟是如何破裂的是什麼導致泡沫經濟破裂
泡沫經濟: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與相關交易持續膨脹日益脫離實物資本的增長和實業部門的成長,金融證券、地產價格飛漲,投機交易極為活躍的經濟現象。泡沫經濟寓於金融投機,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最後必定泡沫破滅,導致社會震盪,甚至經濟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