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有哪些,種植作物有哪些
回答❷ 什麼是林下經濟
隨著森林生態功能的無限擴張,其經濟效益空間逐漸被壓縮。許多林區一直在探索如何轉型,如何在賺取豐厚收入的同時保護生態。的確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和模式,例如我們經常聽到的林下經濟。林下經濟可以選擇適合林地資源利用的種植和養殖形式,不砍伐樹木,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這種全新的林業生產模式生產的農產品不僅迎合了當前人們對生態農產品的追求,而且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因此,這一新的經濟現象被廣大林區所復制,極大地促進了林下經濟的蓬勃發展。
林下特種家禽養殖模式。所謂特種家禽,是指已經成功馴養但尚未被廣泛養殖,且未被國家認定為家禽,或者是需要馴養的野生動物。如今,許多特殊的家禽都是人工飼養的。如何發展林下農業將是一項特別適合農村農民通過耕作致富的實用技術,並且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的特點。
❸ 現在大力提倡發展林下經濟,林下經濟包括哪些方面
林下經濟包括林下種植、水產養殖、採集和森林旅遊包括林下和林內產業以及林上產業。林下經濟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農業生產領域出現的一個新事物,集體林地承包到戶,農民充分利用林地,不採伐致富。砍伐樹木,科學管理林地。是一種生態農業模式,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陰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三維復合生產經營,使農林牧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協調發展。
要知道的是森林是最經濟的碳吸收器。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形成碳匯。林業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加強森林經營和森林植被恢復、批準的減排量掛牌出售、通過購買碳減排量控制碳排放的企業或單位等措施,提高森林碳儲存能力。在抵消其工業碳排放的過程中,通俗的解釋是好空氣是為錢而賣的,工業的發展必須相應地購買碳排放權。
❹ 林下經濟種植作物有哪些
林下經濟種植作物有赤松茸,白芍,林菜。在種植苗木的同時,我們可以利用周邊土地進行蔬菜種植,可以種植辣椒,西紅柿,土豆多種蔬菜品種,發展長短效經濟的同時,也為土壤增強肥力,讓苗木生長的更好。白芍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葯材,在北方通常十分常見,白芍生命力強,花朵觀賞性高。
經濟種植作物說明
經濟種植作物亦稱工業原料作物、技術作物。一般指為工業,特別是指為輕工業提供原料的作物。我國納入人工栽培的經濟作物種類繁多,包括纖維作物如棉、麻、油料作物如芝麻、花生、糖料作物如甘蔗、甜菜、三料飲料、香料、調料作物、葯用作物、染料作物、觀賞作物、水果和其他經濟作物。
❺ 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摘要 包括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菜模式、林草模式、林菌模式、林葯模式、林油模式、林糧模式。林禽模式是在速生林下種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長的雜草,在周邊地區圍欄,養殖柴雞、鵝等家禽。林菜模式是林木與蔬菜間作種植,是一種經濟效益較高的模式。林葯模式是利用林間空地間種金銀花、白芍、板藍根等葯材。
❻ 林下經濟種植作物有哪些
回答❼ 寧夏六盤山鼎翔林下經濟有限公司怎麼樣
寧夏六盤山鼎翔林下經濟有限公司是2016-08-02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寧夏隆德縣山河鄉石碑村。
寧夏六盤山鼎翔林下經濟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40423MA75X1DA1M,企業法人李永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寧夏六盤山鼎翔林下經濟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家禽、家畜養殖及銷售;蜜蜂養殖及蜂產品銷售;農作物種植、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及技術咨詢服務;農業苗木、花卉、盆景、草坪的培育、種植、銷售;園林綠化工程設計、施工及養護;市政、公路工程建設。(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寧夏六盤山鼎翔林下經濟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❽ 列舉寧夏集體經濟有哪些
寧夏是全國五個少數民族地區之一,地域小、人口少,既不沿邊也不靠海,是典型的內陸省區;既是民族地區,又是革命老區,是全國幾個集中貧困連片地區之一;既有引黃灌區,又有乾旱半乾旱地區,還有黃土丘陵溝壑區,自然地理特徵明顯,在西部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是西部的縮影。自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雖然寧夏發展較快,但與全國相比,發展差距仍然較大,競爭力較弱。2008年,寧夏人均GDP為17892元(全國22640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 (全國15781元),相當於全國的81%,農民人均純收入3682元(全國為4761元),相當於全國的77%。可見,寧夏的經濟社會發展速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增長較慢,要使寧夏實現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跨越式發展」目標,還需要奮起直追。寧夏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把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把發展潛力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是縮小落後差距、提高市場競爭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有效措施。要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就必須充分認識寧夏農業、能源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努力將資源優勢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經濟優勢。
本文擬立足寧夏區情,客觀、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寧夏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現狀及目前制約寧夏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問題,提出寧夏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對策,目的是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推進寧夏經濟發展新跨越,促進寧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寧夏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現狀
在農業產業方面,確立了加快構建引黃灌區現代農業、中部乾旱帶特色農業和南部山區生態農業「三大區域」產業體系。注重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構建,突出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有效銜接,主攻標准化生產、科技保障、質量安全、農民素質提升、產業化經營和政策扶持等六大支撐體系建設,枸杞、奶牛、清真牛羊肉、馬鈴薯、淡水魚、瓜菜、優質糧、釀酒葡萄等區域特色產業得到快速發展,長紅棗、引黃灌區蔬菜、南部山區小雜糧、中葯材等產業規模也在逐步壯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成效顯著。近年來寧夏各級政府和部門對特色農產品的發展給予高度重視並取得了較大成績。2008 年,寧夏優勢特色農業的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2%,主產區農民人均純收入30%以上來自優勢特色產業。枸杞產量佔全國的50%,出口量超過全國的60%,液態奶產量居全國第八位。全區基本形成優勢特色產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的新格局,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產業基礎。隨著市場化的進程,農產品產業競爭的深度和廣度越來越激烈。
在能源產業方面,寧夏有著豐富的資源,能源優勢突出,煤、水、油、氣、電五種能源兼備。煤炭資源儲量多,開采條件優越,人均煤炭基礎儲量居全國第3位;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匱乏;水能蘊藏量230多萬千瓦,人均發電量居全國第二位。寧夏境內蘊藏的化工材料、建築材料、冶金輔助原料等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50多種。能源資源儲量的基本特徵,決定了寧夏能源工業發展的重點,即以發展煤炭和電力工業為主。目前,寧夏煤炭工業取得了顯著成就,電源建設速度明顯加快,電網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電網安全運行情況良好。
煤炭資源是寧夏的第一大優勢資源,作為舉寧夏全區之力建設的「一號工程」即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是國家重點發展的13個億噸級煤炭基地之一,是一個集煤炭、電力、煤化工及公共設施開發於一體的大型多元化工業基地,煤炭儲量豐富,己探明儲量270億噸,煤質優良。寧東基地還有取水便利、外部運輸環境優越和不佔耕地等優勢條件。規劃到2020年,基地煤炭生產能力超過1億噸,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600萬千瓦,外送電1000萬千瓦。初步測算,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新增增加值1350億元,新增地方財政收入180億元,直接和間接增加就業超過80萬人。開發建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是寧夏實現對優勢資源深度開發並在全區范圍內實現空間上優化布局的重要途徑,是切合寧夏實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將對寧夏實現全面小康目標起到決定性作用。
目前寧夏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產業規模總體偏小,集中度不高,市場化程度低。近幾年寧夏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較快,經濟效益凸現,但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較低,生產技術和生產管理落後,分散經營問題十分突出,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致使產量低,產品質量不高,經濟效益差。生產以農戶為主,企業經營比重低。農戶與企業在生產中因資金投入、技術、市場信息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效益明顯低於企業;且農戶市場意識較差,生產安排隨意而分散,產品外銷優勢不明顯。如中寧被譽為「中國枸杞之鄉」,種植基本以散戶為主,對於農葯和化肥的使用都較為隨意。奶業、蘋果等產業也存在諸如此類的問題。寧夏清真牛羊肉產業的產業養殖業和加工業脫節。由於規模養殖少,分散養殖成本高,加之加工能力過剩,致使現有的龍頭加工企業原料嚴重不足,無法承接國內外批量訂單,影響加工和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