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具體指哪些領域
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幹企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的行業、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礦產資源行業等。在我國,國有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
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部門、企業和資源。如大型工礦企業、鐵路、航運、郵電、銀行、對外貿易以及土地、森林、河流、礦藏等。在我國,國有經濟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技術設備,積聚著我國最先進的生產力,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
(1)國有經濟需要控制哪些領域擴展閱讀:
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體現在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引導和帶動上。
黨的十六大強調,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
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
B. 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為什麼
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為控制力。
國有經濟在我國民經濟發展中一直發揮著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在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正確導向和對經濟運行整體態勢的控制和影響上。
從戰略上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整體調整,既要保持它的一定數量,更要注重整體布局的優化和實力上質的提高。這種戰略調整,還必須同國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進行。
(2)國有經濟需要控制哪些領域擴展閱讀:
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控制力的發揮,不只是通過國有獨資企業的作用來實現的,更要通過大力發展由國家控股和參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業來實現,使國有資本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在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在不同產業和不同地區,可以有所差別。
正確認識國有經濟發展的進退問題。無論是「退」還是「進」,都是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需要。只要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國有企業數量即使減少一些,比重即使適當調減一些,也不會影響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發揮,不會影響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和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C. 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是什麼意思
是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中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國民經濟起主導作用。
1、 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關繫到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體現在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引導和帶動上。黨的十六大強調,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
2、 國有經濟控制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是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的根本要求,也是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客觀需要。按銷售收入計算,目前,國有經濟在一些行業和領域所佔比重分別為:石油92.1%、石化 69.3%、電力90.6%、汽車72.0%、冶金64.4%、鐵路83.1%,在軍工、金融、民航、通信等領域均佔90%以上。這些行業和領域都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今後相當一個時期,國有經濟在這些行業和領域應繼續處於支配地位。
3、 另據國家統計局有關專家的研究,按營業收入計算,東部沿海地區國有經濟的比重為43.5%,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這一比重分別為66.1%和 64.9%。國有經濟比重超過70%的省區有9個,最高的是吉林省,為76.9%,其他8個從高到低依次為西藏自治區、貴州省、甘肅省、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江西省和雲南省;國有經濟比重低於50%的有7個省市,最低的是浙江省,為28%,其他6個從低到高依次為江蘇省、廣東省、福建省、山東省、天津和上海。
1、 國有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成分。國有經濟是又稱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
2、 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產投資舉辦的企業,也包括實行企業化經營,國家不再核撥經費或核撥部分經費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經營性活動的社會團體,以及上述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金投資舉辦的企業。
D. 國有經濟為什麼要控制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產業
根據黨和政府的有關精神,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幹企業。其他行業和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集中力量,加強重點,提高國有經濟的整體素質。國有經濟應對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保持絕對控制力,包括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七大行業。同時,國有經濟對基礎性和支柱產業領域的重要骨幹企業保持較強控制力,包括裝備製造、汽車、電子信息、建築、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勘察設計、科技等行業。顯然,我國的國有企業存在的范圍並不是以壟斷或競爭為依據的,而是以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的需要為依據的。我們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使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在市場競爭中得到發展壯大。在現實經濟中,國有企業有壟斷性的,也有競爭性的,更多的是壟斷性與競爭性並存,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都只是一種理論上的抽象。如果說國有企業只能存在於非競爭領域,如果國有企業都要退出競爭領域,這就等於說,國有經濟根本不應當存在,發揮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就失去了客觀基礎,也就不可能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成了一句空話。
E. 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為
法律分析: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為控制力。國有經濟在我國民經濟發展中一直發揮著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在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正確導向和對經濟運行整體態勢的控制和影響上。從戰略上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整體調整,既要保持它的一定數量,更要注重整體布局的優化和實力上質的提高。這種戰略調整,還必須同國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進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F. 國有經濟需佔主導地位的行業和領域有哪些
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和控制力主要體現在質量上。
在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正確導向和對經濟運行整體態勢的控制和影響上。從戰略上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整體調整,既要保持它的一定數量,更要注重整體布局的優化和實力上質的提高。這種戰略調整,還必須同國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進行。
(6)國有經濟需要控制哪些領域擴展閱讀:
影響:
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關繫到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體現在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引導和帶動上。
黨的十六大強調,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
G. 國有經濟在控制國民經濟上起什麼作用
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國有經濟能控制壟斷性行業。
公有經濟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國有經濟在當前我國資產總量中已不佔優勢,也不佔主體地位。主體與主導的含義不同,主體有量的規定,即數量上占優勢,主導則體現在質量上引導國民經濟的方向。
拓展資料:
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是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控制力,而非對壟斷行業的控制力,況且,壟斷性不利於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也不應成為國有經濟的努力方向。
國有經濟的地位和作用:
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它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經濟發展階段、科技發展水平、市場競爭程度等內生性地確定了國有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定位和角色。
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_強我國的經濟實力、保障國家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發展戰略性產業、提供公共服務,具有關鍵作用。
國有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國有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定位和角色相應發生轉變,活力、影響力、控制力不斷提升。
公有制經濟是主體,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制度,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H. 我國哪些行業主要由國有經濟控制
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
這些行業肯定得由國有資本控制,只有國家才會不計成本的將這些利於民生的事情辦好。否則讓私企或者外資控制,那人家要麼想著掙錢,要麼想著干點壞事。那還不得亂套。
所以這些關繫到每一個老百姓的重要的大事,國家肯定得替我們掌管著。
拓展資料:
國有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成分。國有經濟是又稱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產投資舉辦的企業,也包括實行企業化經營,國家不再核撥經費或核撥部分經費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經營性活動的社會團體,以及上述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金投資舉辦的企業。
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是生產資料由全體勞動人民共同佔有的所有制形式,並在全社會范圍內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化。
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包括礦藏、河流、國有森林、荒地、草原和其他陸海自然資源,還包括全民所有的工廠、農場、商店、鐵路、郵電和銀行等。可見,全民所有制經濟掌握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技術設備,它與社會化大生產緊密結合在一起,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主要經濟基礎,從而成為國家對國民經濟有計劃地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條件。所以,全民所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居於主導地位,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
折疊更新觀念
要更新觀念,不能把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僅僅理解為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越高越好,或者理解為在各類所有制企業中,國有企業的數量越多越好。
折疊正確導向
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在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正確導向和對經濟運行整體態勢的控制和影響上。從戰略上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整體調整,既要保持它的一定數量,更要注重整體布局的優化和實力上質的提高。這種戰略調整,還必須同國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