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一個地方經濟區是哪些

一個地方經濟區是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31 11:08:41

㈠ 中國有哪些區域經濟區詳細地介紹一下好嗎

1、環渤海經濟區

環渤海經濟區簡介
環渤海地區是指環繞著渤海全部及黃海的部分沿岸地區所組成的廣大經濟區域。位於中國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國北部沿海的黃金海岸,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沿海發展戰略中,占重要地位。 環渤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及遼寧、河北、山西、山東和內蒙古中部地區,共五省(區)二市。全區陸域面積達11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6億人。環渤海地區共有城市 157個,約佔全國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區人口超百萬的城市有13個。 也有觀點認為 ,環渤海地區是以京津冀為核心、以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為兩翼的環渤海經濟區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遼寧,也就是三省兩市的「3+2」經濟區域。面積51.8萬平方公里;人口2.3億,佔全國17.5%;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8萬億元,佔全國28.2%。 雖然兩者關於環渤海經濟區域「外延」的看法不一,但都認為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不同的是,環渤海經濟區是一個復合的經濟區,由三個次級的經濟區組成,即京津冀圈、山東半島圈和遼寧半島圈。 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環渤海地區的開發、開放,將這一地區列為全國開放開發的重點區域之一,國家有關部門也正式確立了「環渤海經濟區」的概念,並對其進行了單獨的區域規劃。區域間的經濟合作,橫向聯合,優勢互補為環渤海地區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http://ke..com/view/293545.htm?fr=ala0_1

可以查看一下網路

2、海峽西岸經濟區

[編輯本段]區域簡介
海峽西岸經濟區,簡稱「海西」。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設想由來已久,當初福建就曾提出過閩東南、閩南三角洲的概念,此後又形成過海峽西岸繁榮帶的設想。根據形勢的發展,上述設想逐漸擴展成海西經濟區的發展戰略,這是歷屆省委、省政府長期探索福建發展之路積累的成果。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是在福建省原有發展戰略,尤其是在海峽西岸繁榮帶戰略基礎上提出的,它既是原有戰略的繼續,又是原有戰略的升華。這個概念在2004年1月初舉行的福建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首次被完整、公開地提出。2006年兩會期間,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字樣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中,計劃通過10年~15年的努力,海峽西岸將形成規模產業群、港口群、城市群,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發達區域,成為服務祖國統一大業的前沿平台。 經濟區以福建為主體涵蓋浙江、廣東、江西3省的部分地區,人口約為海峽西岸經濟區鐵路「十一五」規劃6000~8000萬人,預計建成後的經濟區年經濟規模在17000億元以上。它面對台灣,毗鄰台灣海峽,地處海峽西岸,是一個肩任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歷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經濟綜合體,因此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截止目前海峽西岸經濟區擴張,包括福建福州、廈門、泉州、漳州、龍岩、莆田、三明、南平、寧德以及福建周邊的浙江溫州、麗水、衢州;江西上饒、鷹潭、撫州、贛州;廣東梅州、潮州、汕頭、揭陽共計20市。

http://ke..com/view/377230.htm

3、長三角經濟區

這個太熟了

4、泛珠三角區域

【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鄰、經貿關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廣西、海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和廣東9省區,以及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泛珠三角」面積200.6萬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45698萬,GDP總值52605.7億元(6356億美元)。其中,9省區面積佔全國的20.9%,人口佔全國的34.8%,GDP總值佔全國的33.3%。

5、成渝經濟區是以成都,重慶兩市為中心,主要包括:重慶(市區)、成都、雅安、樂山、綿陽、德陽、眉山、遂寧、資陽、宜賓、瀘州、自貢、內江、南充、廣安、達州、廣元、都江堰、彭州、邛崍、崇州、廣漢、什邡、綿竹、江油、峨眉山、閬中、華瑩、萬源、簡陽以及重慶的江津、合川、永川等33個不同規模、不同等級的城市。

http://ke..com/view/886732.html

㈡ 我國的經濟區有哪些

我國七大經濟區介紹:

  1. 環渤海經濟區。以北京、天津、沈陽、大連、濟南、青島、石家莊、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為核心,坐落於東北亞的中心,是國家政策引導發展的重點區域。

①區域優勢。一是明顯的區位優勢,該區地處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和沿海對外開放的中北段,又處東北亞中心,為該區帶來極強的經濟輻射潛力;二是明顯的人才優勢,這里科技、教育水平高,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最理想的地區之一;三是交通優勢,擁有全國密度最高的交通網路和獨特的港群(大連、營口、唐山、天津、黃驊、煙台、威海、青島等港口),沈大、京津、濟青、京石、太舊、濟德等高速公路,也將使該區有希望最先在中國建成區域性高速公路網地區;四是礦產資源豐富,品種多樣,石油、鐵礦、煤炭、海洋資源在全國均占重要地位。

②專門化部門。該區具有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石油、石油化工與海洋化工、鋼鐵、機械、電子、輕紡及棉花、水產品在全國占重要地位。今後除發揮現有工業潛力之外,宜充分利用智力資源,大力發展微電子、光學、計算機、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同時在農業開發上集中力量建設河北、山東的糧棉果和海水捕撈與養殖基地,加快北京、天津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2.東北經濟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東部盟市。

①區域特點。東北區地處東北亞開放地帶,石油化工、礦冶機電設備、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在全國居突出地位。這里資源豐富而且地域組合條件好,石油鐵礦、煤炭及糧食、甜菜、原木、畜產品均在全國占較大比重,水資源在我國北方也屬豐裕。擁有比較發達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

②專門化部門。東北區是以石油化工、鋼鐵、礦冶機電設備、汽車製造、森林工業為主導產業的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和糧食、原木、甜菜、畜牧產品的重要基地。今後的方向除了加速現有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和體制改革外,充分利用地處東北亞經濟圈中部的有利地理位置,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

3.長江三角洲及沿江經濟區。包括長江三角洲14個市和沿江28個地市,面積約33×104平方千米,人口1.68億。

①區域特點。全國最大的經濟技術核心區,這里礦產資源不足,但農業發展水平和商業化程度較高,水資源比較豐富,地理位置和交通運輸條件優越,藉助長江和江河湖海相通的優勢,成為內聯中、西部的中國與亞太經濟區的結合部,以地方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建立起以輕紡工業為主、輕重工業均較發達的綜合經濟區。該區在科技文化水平、內外貿易的發達程度上都居全國領先地位。

②專門化部門。長江三角洲地區以製造業為主體,重化工業比較發達,汽車、鋼鐵、石化等產值佔全國同類行業的1/3~1/2;沿江地區以紡織、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比較發達。在城市化進程中,該區第三產業發展加快,是全國最大的對外開放基地。今後的方向宜積極開拓光導纖維、激光、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新技術,重點發展微電子、汽車、造船、發電設備、通訊設備、儀器儀表、乙烯及後續加工材料和深加工、輕紡產品等,並積極發展第三產業,使之成為重要的人才培養中心與金融、貿易、信息中心。

4.中部五省經濟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面積87.12×104平方千米,人口3.13億。

①區域特點。地處中國中部地帶中段,是我國經濟發達地帶向西部的過渡帶和上海、連雲港、廣州三個對外開放「窗口」的連接地帶。水土光熱等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達;有色金屬、水能、鐵、非金屬等資源比較豐富;經濟和科技力量比較雄厚;交通運輸條件便利。

②專門化部門。該區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水稻、棉花、淡水產品、油菜籽等主要農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冶金、機械、化工、紡織等部門已成體系,今後的重點是以大運量、高耗水工業為主體,建立由冶金、紡織、汽車、化工等組成的沿江工業地帶,擔負起我國經濟開發中「承東啟西」的橋梁和基地作用。

5.東南沿海經濟區。目前包括廣東、福建兩省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區,今後可將港、澳、台劃入。目前該區面積29.93×104平方千米,人口9800萬。

①區域特點。該區位於東南沿海,與港、澳、台毗鄰,海外僑胞眾多,在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方面有著特殊的有利條件,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經濟特區集中的地帶。地處熱帶、亞熱帶,水熱條件良好,是我國熱帶經濟作物產地;錳及有色金屬、水能資源比較豐富。經濟已有相當基礎,是中國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區。

②專門化部門。地方資源為該區奠定了良好的輕工、食品、橡膠等工業發展的條件,加之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需要,該區宜重點發展電子、日用化工、高檔消費品、食品和熱帶經濟作物加工工業,同時積極發展貿易、旅遊、信息等第三產業和糖料、鮮活農產品等創匯農業。

6.大西南經濟區,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西藏和海南以及廣東西部的湛江、茂名、肇慶。

①區域特點。除耕地資源外,資源組合條件良好,礦產、水、能源、可開發的土地、生物、林木、旅遊、勞動力等資源均很豐富,其中水電可開發資源佔全國一半以上;但資源開發程度低,交通通信條件較差,經濟相對落後。地處長江上游,生態環境狀況對整個長江流域影響重大。雖以內陸為主,但漫長的邊境線使之成為我國面向東南亞和南亞開放的前沿。

②專門化部門。以地方資源及資源組合優勢為基礎,重點發展高耗能的重化工業,成為鋼鐵、有色金屬、磷化工、機械、輕紡、食品等的工業基地。

7.西北經濟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和內蒙古西部盟市。

①區域特點。氣候條件較差,生態環境脆弱,但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礦產、可開發利用的土地等資源豐富,經濟總體水平偏低,區內經濟主要集中在一些經濟密集區。地處我國大西北,通過新亞歐大陸橋,成為我國通往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重要門戶。少數民族集中,是新疆、西藏、寧夏、內蒙古四大民族自治區的聯結部。

②專門化部門。利用資源優勢和亞歐大陸橋的紐帶作用,以水電和石油開發為基礎,建成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化工、鹽化工、機械製造等能源和原材料生產基地。

㈢ 全國八大經濟區是哪幾個

八大綜合經濟區具體構想
1.東北綜合經濟區遼寧、吉林、黑龍江:重型裝備和設備製造業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製造業基地的地位;全國性的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基地;
2.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最有實力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之一;加速區域一體化進程;
3.東部沿海綜合經濟區上海、江蘇、浙江:最具影響力的多功能的製造業中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區之一;
4.南部沿海經濟區福建、廣東、海南:最重要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地;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地;高檔耐用消費品和非耐用消費品生產基地;高新技術產品製造中心;
5.黃河中游綜合經濟區陝西、山西、河南、內蒙古:最大的煤炭開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氣和水能開發基地、鋼鐵工業基地、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奶業基地;
6.長江中游綜合經濟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為主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基地及相關深加工工業;以鋼鐵和有色冶金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漢「光谷」和汽車生產基地;
7.大西南綜合經濟區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以重慶為中心的重化工業和以成都為中心的輕紡工業兩大組團;以旅遊開發為龍頭的「旅遊業-務業-旅遊用品生產」基地;
8.大西北綜合經濟區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重要的能源戰略接替基地;最大的綜合性優質棉、果、糧、畜產品深加工基地;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和中亞地區經濟基地和特色旅遊基地。

㈣ 中國的經濟特區城市有哪幾個

5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一共是5個,海南是最大的經濟特區。

拓展資料
14個沿海開放城市: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

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

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

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㈤ 中國13個經濟特區分別是哪些地方

中國有6大經濟特區,包括:深圳、.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省 那幾個是經濟特區 我國的經濟特區 深圳(面積327.5平方公里) 珠海(121平方公里) 廈門(131平方公里) 汕頭(52.6平方公里) 海南島(33920平方公里)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後設立了: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 確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廣州、福州、寧波、南通、連雲港、青島、威海、煙台。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

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中來國冄經頭條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㈥ 經濟特區有哪些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省 。

㈦ 全國12個經濟區是哪些

據我所知為珠三角經濟帶、長三角經濟帶、環渤海經濟圈、成渝經濟帶、武漢周邊經濟帶、長株潭經濟區、遼沈東北亞經濟區、關中地區經濟帶、、膠東濟南經濟輻射區、鄭州洛陽隴海鐵路經濟帶、烏魯木齊周邊經濟帶、南寧南亞經濟帶。

㈧ 我國主要的經濟區域是哪幾個

12.七大經濟區的劃分。1992年,鄒家華考慮到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7個跨省(市)的經濟區的戰略構想,並在國家「九五」計劃和 2010年遠景綱要中得到系統闡述。七大經濟區分別為:長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區;環渤海地區;東南沿海地區;西南和華南部分省區;東北地區;中部五省地區;西北地區。
16.八大社會經濟區域的劃分。2003年,李善同、侯永志依據空間上相互毗鄰、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結構相近等九大原則,把中國大陸劃分為8大經濟區域,包括東北地區、北部沿海地區、東部沿海地區、南部沿海地區、黃河中游地區、長江中游地區、西南地區和大西北地區。
20.「五大」經濟區域的劃分。2009年,馬慶林鞍照區域內部、區域之間協調發展的要求,採用外部擾動一致性標准劃分經濟區域,將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劃分為5個經濟區域,分別為北方經濟區、長江流域經濟區、東南經濟區、西南經濟區和西北經濟區。

㈨ 中國五大經濟特區是哪些

五大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

一、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廣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定位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二、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東南沿海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 。地處北緯21°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江門市新會區、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設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萬山、橫琴、斗門、灣仔、珠澳跨境工業區等8個國家一類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

三、廈門: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鷺島, 簡稱鷺,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 西界漳州, 北鄰南安和晉江,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通行閩南方言,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四、汕頭:廣東省轄市,經濟特區,亦是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粵東中心城市。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市,西鄰揭陽市,東南瀕臨南海。境內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大陸海岸線長217.7公里,海島岸線長167.37公里,有大小島嶼82個。下轄6個市轄區、1個縣,總面積2064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557.92萬人。

五、海南:簡稱「瓊」,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海口。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對望, 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省內的三沙市是中國地理位置最南、總面積最大(含海域面積)、陸地面積最小且人口最少的地級區劃。海南省下轄4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截至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25.76萬人。

拓展資料: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參考資料:經濟特區_網路

㈩ 我國哪幾個省份的哪一個地方有經濟特區

中國經濟特區目前有7個,分別是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廣東省珠海經濟特區、福建省廈門經濟特區、廣東省汕頭經濟特區、海南省海南經濟特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經濟特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
1、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
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
2、廣東省珠海經濟特區
珠海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珠海於1953年建縣,1979年建市,1980年8月設立經濟特區,享有全國人大賦予的地方立法權。
3、福建省廈門經濟特區
廈門經濟特區於1980年10月批准設立,面積2.5平方公里。1984年2月,鄧小平同志視察廈門後,廈門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島,面積131平方公里,逐步實行了自由港某些政策。
4、廣東省汕頭經濟特區
汕頭位於廣東省東部沿海潮汕平原上,是中國七大經濟特區中,最早成立經濟特區的4個城市之一,全國著名僑鄉,華南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潮汕地區政治、經濟的中心,為粵東和閩西南出海的門戶。
5、海南省海南經濟特區
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七個經濟特區中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的范圍為海南本島。
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經濟特區
喀什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是中外商人雲集的國際商埠;還是新疆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集中體現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文化藝術、建築風格及傳統經濟的特色和精華。2010年,喀什經濟開發區被批准為經濟特區。
7、疆維吾爾自治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
2010年5月,中國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將喀什、霍爾果斯兩座西北邊陲小城定為經濟特區,一年來,兩座小城緊緊依託沿海地區及內地先進生產力要素,廣泛集聚優勢,加快超常規發展,力爭早日形成面向東亞、南亞、西亞、中亞乃至歐洲的核心發展區。

閱讀全文

與一個地方經濟區是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在發酵下一句是什麼 瀏覽:251
達州發生了哪些紅色故事 瀏覽:388
教師的事業編制一般怎麼查 瀏覽:377
出省後健康碼如何出示 瀏覽:533
哪些城市單身美女多 瀏覽:231
中核地礦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219
中國投資多少錢給體育事業 瀏覽:1002
事業單位中人過渡退休金怎麼算 瀏覽:83
三國美女有多少人 瀏覽:659
如何健康增胖增高 瀏覽:938
幸福樹的枝條發軟怎麼辦 瀏覽:499
幸福男科在哪裡 瀏覽:963
朱自清的哪些故事打動你 瀏覽:387
遇到愛情危機怎麼辦 瀏覽:732
康德的幸福概念是什麼簡述 瀏覽:943
愛情中碰什麼不好 瀏覽:950
都有什麼式婚姻 瀏覽:181
東坑什麼電子廠美女多 瀏覽:42
被塵封的故事蛋怎麼孵化 瀏覽:942
美女餓了點外賣怎麼辦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