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如何
經過近四十年的精誠合作,大珠三角地區實現了長足發展,為今日的粵港澳大灣區奠定了堅實基礎。自二十世紀末「灣區經濟」概念提出以來,灣區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技術和體製革新的增長極。無論是從人口集聚還是城市分布來看,灣區及其直接腹地都是承載現代文明的核心區域,粵港澳大灣區為這一論斷做出了新的注腳。
通常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涵蓋十一個城市,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九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深圳、東莞、惠州、廣州、佛山、肇慶、江門、中山和珠海。大灣區總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6800萬人,人口密度為988.73人/平方公里。大灣區經濟總量近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四大灣區,僅次於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
為了實現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對內,中國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制度體系和治理現代化建設;對外,中國需要承擔更多的大國責任,應對保守主義興起和全球化收縮的趨勢,平衡國際秩序,促進世界持續和平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互聯互通。粵港澳大灣區就是在中國內部經濟轉軌以及外在國際壓力驟增的背景下,獲提升為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國家策略之一。
適逢「一帶一路」倡議從理論走向實踐,這就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絕佳的歷史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有能力,更有必要主動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尋求對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新平衡,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❷ 粵港澳和江浙滬哪個更強,哪個更發達,GDP哪個高長三角呢
官方經濟指標的對比,我確實沒時間幫你一一列舉出來,我的回答都是憑借經歷和個人感受,不過我覺得這種個人感受應該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利益相關:本人居住地深圳,經常往返廣深,目前業務主要在珠三角和福建,在江蘇、上海、浙江都有項目,跟這三地的客戶、合作夥伴都有比較長時間的接觸。
以下是個人基本論點:
1、粵港澳的經濟總量應該不及江浙滬,如果有人能夠給最新的官方數據,我會很感謝;
2、澳門和香港是比較特別的存在,納入珠三角或者廣東地區去跟其他區域比較,不太合適;
3、講廣東的時候,最好區分珠三角和非珠三角,這兩個地區的差距根本就是兩個世界,貧富差距遠大於浙江和江蘇省內;
4、在這里就不比誰更窮了,比發達的話,拋開港澳和非珠三角地區,所謂的廣東發達地區也就是珠三角9市,所以跟長三角發達地區比較是不公平的;
5、如果單拿江蘇跟廣東比,即便廣東發展極其不均衡,但經濟機構、總量要比江蘇好一些。
以下是個人對兩地區的感受:
1、長三角交通更發達和便利,珠三角空氣質量更好些;
2、長三角的工業區有大量的外企工廠,特別是無錫、江陰、蘇州這些城市的工業區,這點跟廣州、東莞、佛山很類似,工業園區長三角規劃得更好,多數都有自己的土地,廠區也普遍較大,珠三角的工業區很多都是密集的挨著,而且大量的都是租用某個樓層,所以感覺人很亂和擁擠也不奇怪,長三角工業區總體面積比珠三角大了很多,這也是我為何直觀上覺得經濟總量上更大的原因,由於珠三角本土幾個代表性民企的光環效應,很容易讓人覺得珠三角經濟更發達;
3、經商環境的話,個人覺得珠三角更好:無錫的朋友提醒過江蘇很多業務的合同蓋章後仍然面臨不履行風險,錢到賬了才真正安心,政商關系很密切;浙江的業務比江蘇難做,普遍都是家族式,領導批一個項目來下,各個環節和鏈條都已經安排好各個親戚朋友;珠三角的合同蓋章後違約的風險小很多,香港老闆、客家人和潮汕商人做生意更講究誠信和契約;在江浙做業務,不管業務大小,飯局和酒局少不了,珠三角一般都是在辦公室談,覺得OK,回來就可以擬定合同了,不吃飯喝酒也沒有多大關系,如果實在必須私下談回扣,喝茶或咖啡就好;當然了,以上都不是絕對,僅僅是個人接觸到的普遍的感受;
4、雖然本題下面對比經濟因素,但考慮吸引人才方面的東西,還是要提一提人文歷史,這一點長三角毫無疑問更好,廣州也有人文歷史和獨特的文化,但個人覺得這
❸ 「粵港澳大灣區」究竟是什麼「粵港澳大灣區」有啥影響力
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香港、澳門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組成的世界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建設周期:灣區的建設需要60-80年的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口增長:未來40至50年,珠三角9城的人口將迎來爆炸式增長,成為全球首個人口過億的灣區;之後將隨著產業升級,人口增長大幅放緩。
經濟發展:灣區雛形初現後,人均GDP、家庭收入、平均工資等指標,將會遠超全國平均水平,並逐步拉開與其他都市群的差距。
房價增長:未來的樓市將處於供不應求的常態,房價的升值空間廣闊。
❹ 粵港澳大灣區為什麼能躋身世界級灣區
為了進一步推動並加深廣東、香港和澳門的經濟融合,提高該地區在中國經濟發展和開放中的地位,中國擬定了計劃,要發展被稱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群。
這個里程碑式的倡議是以自然地理條件為基礎的,旨在連接廣東珠三角九城——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和肇慶——與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建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經濟城市群。
過去幾十年,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分別發展了各自獨特的優勢和經濟結構。這個計劃旨在結合它們在完善製造業供應鏈、創新能力、金融服務和後勤能力以及成熟消費者市場方面的互補性優勢。這一計劃的目標是打造新的經濟發動機,不僅僅引領中國的發展,還可與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和美國紐約灣區等全球主要灣區媲美。
這個理念並非不切實際。
粵港澳大灣區共有人口6795萬人,比東京都市圈還多,東京都是全球最大的都市群,人口4400萬。粵港澳大灣區佔地面積5.6萬平方公里,與紐約灣區相當。
作為中國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2016年GDP總和為1.4萬億美元。到2030年,該地區GDP將達到4.6萬億美元,超過東京、紐約和舊金山灣區,成為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經濟規模巨大,還在多種多樣的行業擁有獨特競爭優勢。
全球成功的灣區有一些共同特點。都擁有繁榮的國際金融中心、發達的服務業、堅實的交通網路、多個頂尖大學以及一個科技創新中心。
正如矽谷是舊金山灣區的中心一樣,深圳擁有龐大的製造業,並已經成為中國創新的溫床。這座城市擁有華為和騰訊公司的總部,這是中國兩家最有價值最具創新性的跨國企業。蘋果公司等外國科技巨頭也在這里建立了研發中心。
香港是深圳創新環境的完美補充。它將繼續發揮金融中心的作用,並充當內地企業走向全球的跳板。深圳擁有內地兩所股票交易市場之一,香港和深圳攜手,將成長為可與紐約抗衡的城市。例如,騰訊公司總部在深圳,卻在港股上市。
❺ 粵港澳大灣區什麼級別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還要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
戰略定位:
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依託香港、澳門作為自由開放經濟體和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優勢,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在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加快制度創新和先行先試,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場體系,建成世界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加強創新平台建設,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動力和支撐的經濟體系。
扎實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充分發揮粵港澳科技研發與產業創新優勢,破除影響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瓶頸和制約,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❻ 粵港澳大灣區,是怎麼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把“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為推進大灣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強調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優化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賦予了大灣區在引領支撐創新驅動方面重要使命。
粵港澳大灣區能否成為全球第一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必然是世界第一,網上所謂行政區劃地區競爭等負面因素,並不會對這個結果造成致命影響,宏觀層面上,這些負面因素,都屬於短時間周期。粵港澳大灣區上承接中國的規模優勢,下面對國際最活躍的環南海經濟區,輻射南亞非洲,最重要的,雙重人口紅利優勢,從內地和粵東西北吸收低端勞動人口,從全國各地吸收知識人群,質量雙重膨脹,最終必然成為一個人口約1.3億左右,人均gdp世界前列,全球最富的地區。這個過程,甚至國家和廣東犯一些不算大的政策錯誤,也不會影響最終結果。國家搞平衡扶周邊湖南江西廣西的措施,會讓灣區的基礎更扎實。
❼ 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級城市群,它為何能躋身於四大灣區之一
全世界有幾個非常有名的灣區,在這些灣區中的經濟發展都是不錯的,比如說有一些金融灣區,科技灣區和產業灣區。目前世界上非常出名的美國的紐約灣區,還有舊金山灣區,日本的東京灣區,它們都是世界上頂級的灣區,經濟方面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而我們國家的粵港澳大灣區雖然比其他的灣區後發展,但是它的實力和潛力是非常強大的,而目前也是成為四大灣區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競爭力,而粵港澳大灣區它能夠成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肯定也是有原因的。
不過我們國家的粵港澳大灣區它的發展才剛剛起步,相信它一定會在各方面發展的越來越好,也一定會保持這個領先的狀態。
❽ 粵港澳大灣區能否建設成為世界第一灣區
廣東與香港、澳門協調發展,共同進步,建設世界第一灣區大有希望。毋庸置疑,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是世界第一灣區。
近日,香港宣布,香港北部將規劃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都會區,佔地達300平方公里。未來的香港澳門與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城市的共融式的發展值得我們期待。
如果港珠澳大橋由「單Y」變」雙Y」,將大大提高港珠澳大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好的發揮港珠澳大橋的作用,更好的聯通深圳與珠海、澳門,更好的造福珠江東西兩岸居民。
我們相信,粵港澳大灣區,必將建設成為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必將建設成為世界第一的灣區和世界最高等級的城市群。
❾ 粵港澳大灣區將來會如何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縮寫:the Greater Bay Area(GBA) ),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以下稱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強粵港澳產學研協同發展,完善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粵澳橫琴科技創新極點「兩廊兩點」架構體系,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2-01-3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❿ 從全球角度看,珠三角整體的經濟實力到底怎麼樣
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規模已經是世界級的,但是影響力還不夠。2017年,珠三角(廣東9市+香港、澳門)地區地區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10萬億元,佔全國的比重接近12%。從全球的幾大灣區來看,這個規模也是可以的。但考慮到人均水平,珠三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整個珠三角的人均GDP只有2萬美元左右,和其他幾大灣區的五六萬美元相比,差距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