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十大關系》講話中共有幾條涉及經濟體制改革的關系論處
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關系
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
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
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
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2. 論十大關系中指出正確處理經濟關系包括什麼
一是中央向地方分權。
最集權就等於無權,中央與地方實行分權就是要發揮地方積極性,共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他提出從計劃、財政、企業、事業、基本建設直到編制等問題都要擴大地方權力;
二是擴大企業自主權。
要使企業有「自治權」,成為公開的、合法的「半獨立王國」。接著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中,他又提出「工廠應該有自主權」。給生產者個人以利益,給生產單位以一種自主權,這對整個國家工業化應該是更好一些。這些都是非常閃光的思想。
(2)十大關系中哪些是經濟關系擴展閱讀:
時代背景
1956年初,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不斷取得勝利的形勢下,中共中央開始把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向社會主義建設方面轉移。社會主義建設,從1953年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算起,已有3年多的實踐經驗。
對於蘇聯經濟建設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戒鑒,總結自己的經驗,探索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任務,已經提到了中國共產黨面前。
3. 政治十大關系是什麼
一、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
二、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
三、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
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
五、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六、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
七、黨和非@黨的關系;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
九、是非關系;
十、中國和外國的關系。
4. 經濟關系包括哪些
所謂經濟關系指的是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因為經濟往來而產生的關系的總稱。例如我國與沒國之間現在既是貿易往來之間的經濟關系,又是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經濟關系等。再如,企業老闆與員工之間是僱傭與被不用的經濟關系等。
5. 【論十大關系】關於經濟方面的內容
論十大關系有關經濟方面的內容主要體現在:重工業和輕工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這四個方面:(1) 在重工業和輕工業的關繫上,毛澤東結合當時中國的社會的真實情況以及蘇聯的發展經驗,認為要在建國初期優先發展重工業,並適當地調整中國輕重工業的佔比,吸取蘇聯重工業一邊倒的經驗,認為工農應該並重,但要以農為本,發展輕工業,在此基礎上大力建設重工業。(2) 在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繫上,毛澤東認為要做到因地制宜,協調發展,由於歷史因素,建國初期我國工業布局存在著沿海工業發展遠超內地的局面,針對這個問題,毛澤東指出,要做到內地與沿海並重,依託地方優勢,發展特色工業,加快腳步,提上我國的總體工業實力。(3)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繫上,毛澤東強調沒有重工業的發展,就沒有國防實力的進步,只有經濟建設地好,國防工業才能有更大進步。可以考慮暫時削減國防開支,用於支持國內經濟建設,繼而帶動國防事業的發展。(4)在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繫上,毛澤東認為要同時協調好國家與合作社,工廠、生產者和個人之間的多重關系。要做到「軍民兼顧」、「公私兼顧」,在這個方面,要積極吸取蘇聯在農業和工業生產集體化道路上的慘痛教訓,既要發展,又要關注民眾的生活水平,提高民眾的勞動積極性和自主性。中國是個農業大國,更是個人口大國,不協調好這個問題,其後果不堪設想。總的來說,經濟建設方面的內容在十大關繫上佔了很大一部分,可見,毛澤東對於新中國建國初期經濟建設方面的思考和規劃有著頗為獨到,一針見血的見解。拓展資料:《論十大關系》是毛澤東於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5月2日,毛澤東在第七次最高國務院會議上進一步闡述了十大關系 . 然後傳達給黨的高級幹部。並在 1976年12月26日發布於人民日報。
6. 十大關系指的是什麼
毛澤東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5月2日,毛澤東在第七次最高國務會議上進一步闡述了十大關系。隨後在黨內高級幹部中傳達。發表於197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1994年收入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八冊。講話共十個部分:一、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二、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三、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五、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六、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七、黨和非黨的關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九、是非關系;十、中國和外國的關系。講話說明,提出十大關系問題的主要目的在於要以蘇聯經驗為鑒戒,總結我國的經驗,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尋找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指出重工業是建設的重點;要好好利用和發展沿海的工業老底子,以發展和支持內地工業;國防不可不有,加強國防的實現首先要加強經濟建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個方面;提出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力,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要著重反對大漢族主義,搞好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認為幾個黨比一個黨好,今後也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肯定了鎮壓反革命的作用,並提出了今後鎮反的要求;對犯了錯誤的同志,要採取「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指出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是對的,並要求學習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論十大關系》是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代表作,對當時和以後的社會主義建設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理論指導作用。
7.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發表的時間及裡面闡述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1976 年12 月26 日, 經毛澤東生前親自審定的《論十大關系》在《人民日報》公開發表,隨後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五卷。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的講話,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他的基本方針是: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十大關系論述的問題,一方面是從研究和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問題中提出來的,一方面是以蘇聯經驗為鑒戒提出來的。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帶有全局性的十個問題。
具體的十大關系指:(一)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二)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三)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五)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六)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七)黨和非黨的關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九)是非關系;(十)中國和外國的關系。
8. 論十大關系
前五個關系主要討論經濟問題。
1、正確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
2、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
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
4、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
5、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後五個關系,論述了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調動各種積極因素以及處理好中國與外國關系的問題。
1、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
2、黨和非黨的關系
3、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
4、是非關系
5、中國和外國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