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推進長江經濟帶把握哪些關系

推進長江經濟帶把握哪些關系

發布時間:2022-08-30 14:28:00

A. 用唯物辯證法的知識分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具體要求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

既然是長江經濟帶,直接體現了
1.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2.整體與部分的相互關系,既要立足整體,統籌全局,又要搞好局部。
3.辯證否定觀,要求創新精神,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要進行制度、理論創新。

B.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

法律分析:《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由中共中央政治局於2016年3月25日審議通過,綱要從規劃背景、總體要求、大力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努力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繪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綱領性文件。

法律依據:《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 把長江經濟帶建成黃金經濟帶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科學謀劃中國經濟新棋局,作出的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C. 綜合材料一運用唯物辯證法矛盾的觀點談談如何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發展

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假如你想要了解更多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形勢,可以上經濟帶網去了解一下,那裡有專門的板塊是介紹長江經濟帶的

D. 長江經濟帶如何處理發展和保護的關系

日前有媒體評論稱,發展和保護的關系,是長江經濟帶繞不開的「必答題」。

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泥汊鎮是個臨江鎮,主導產業是電線電纜。前些年發展中出現的固體生活垃圾、農業面源污染等,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近期,泥汊鎮加大力度對工業固體廢棄物、廢水亂排等進行拉網式排查,制定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和整改清單,同時對農葯、化肥實行減量計劃,對養殖場進行環境達標整治。

未來,要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創新,把握好保護和發展的辯證關系,讓發展更科學、更有序、更高質量。

文章來源:央廣網

E. 如何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需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從生態優先中延伸區域綠色發展的生命線,從綠色發展中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必須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新時代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形成「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廣泛共識,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提升系統思維能力,將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與推動長江經濟帶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相融合,統籌各地改革發展、各項區際政策、各領域建設、各種資源要素,整體提升長江經濟帶發展質量。切實轉變領導幹部政績觀,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將生態發展、環境保護等指標和實績作為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倒逼領導幹部切實肩負起生態保護之責,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長江經濟帶一時的經濟發展。
大力促進長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要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明確長江沿線各地區環境容量,推動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和長江生態補償機制,強化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和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大力促進生態環境協同保護,加快建成上中下游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廊道。在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中,要有效構建源頭控污、系統截污、全面治污三位一體的水污染治理體系,以實施重點治污工程為主抓手,以點帶面、穩打穩扎、全面推進。在打贏水生態修復保衛戰中,要妥善處理長江上游水庫與中下游水系生態之間的關系,加強重點湖泊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和水系整治,強化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在打勝水資源保護持久戰中,要重點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統一管理和調度流域水資源,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優化水資源配置。
全面推動區域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黃金經濟帶,必須全面推動形成以綜合交通運輸網路為支撐、以產業綠色發展為核心、以沿江城市群為載體的區域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新格局。要加快建設綠色交通生態走廊,加強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集成化完善綜合交通網路,集約化推動綠色交通發展,全面建設集公鐵水聯運、綠化美化、低碳環保為一體的綠色交通生態走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為重點,以綠色科技創新為支撐,實施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和有序轉移,著力優化沿江產業結構,聯合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區域綠色產業體系。構建一體化城市群生態體系,按照推動三大城市群錯位發展的戰略要求,把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建設,著力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生態體系,著力展現長江中游「兩型」社會建設生態示範,著力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加快推進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化包括轉變政府職能在內的體制改革,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創新。要創新區域合作治理模式,將原有的政府單一治理主體轉變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居民合作治理主體,完善一體化發展決策機制和咨詢機制,建立區域內項目聯合審批制度。進一步完善聯合管理機制,加快建立起政府間的聯合管理機制,通過聯合執法、行政授權、行政委託或派駐等形式,實現沿江行政執法的無縫對接,避免違法行為利用地域管轄權的變化而逃避法律責任。協同區域性立法許可權和立法資源,充分尊重地方差異性和地方特色,授予地方政府廣泛的自主權,注重區域性立法資源的統一優化整合,每項立法以多種方式廣泛聽取區域治理主體的意見和建議,使綠色發展更符合長江經濟帶發展實際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F.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解讀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解讀

《規劃綱要》提出了多項主要任務,具體包括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創新驅動產業轉型、新型城鎮化、構建東西雙向、海陸統籌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等。以下是我整理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解讀,歡迎閱讀。

把長江經濟帶建成黃金經濟帶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科學謀劃中國經濟新棋局,作出的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2013年7月,國家領導人在武漢調研時指出,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發揮內河航運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2014年12月,國家領導人作出重要批示,強調長江通道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在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建設長江經濟帶要堅持一盤棋思想,理順體制機制,加強統籌協調,更好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為全國統籌發展提供新的支撐。2016年1月,國家領導人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全面深刻闡述了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推進思路和重點任務。此後,又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共同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道路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思想是,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遵循5條基本原則。

一是江湖和諧、生態文明。建立健全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長江全流域生態修復,尊重自然規律及河流演變規律,協調處理好江河湖泊、上中下游、幹流支流等關系,保護和改善流域生態服務功能,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道路。

二是改革引領、創新驅動。堅持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先行先試。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增強市場主體創新能力,促進創新資源綜合集成。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不搞「政策窪地」,不搞「拉郎配」。

三是通道支撐、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以沿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為支撐,推動各類要素跨區域有序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建立區域聯動合作機制,促進產業分工協作和有序轉移,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四是陸海統籌、雙向開放。深化向東開放,加快向西開放,統籌沿海內陸開放,擴大沿邊開放。

五是統籌規劃、整體聯動。著眼長遠發展,做好頂層設計,加強規劃引導,既要有「快思維」、也要有「慢思維」,既要做加法、也要做減法,統籌推進各地區各領域改革和發展。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

戰略定位是科學有序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遵循。長江經濟帶有四大戰略定位: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引領全國轉型發展的創新驅動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河湖、濕地生態功能基本恢復,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到7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43%,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長江黃金水道瓶頸制約有效疏暢、功能顯著提升,基本建成銜接高效、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創新驅動取得重大進展,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規模,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級的企業和產業集群,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顯著增強;基本形成陸海統籌、雙向開放,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度融合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發展的統籌度和整體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基本建立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城鎮化戰略格局,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協調統一、運行高效的長江流域管理體制全面建立,統一開放的現代市場體系基本建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引領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帶。

到2030年,水環境和水生態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功能顯著增強,水脈暢通、功能完備的長江全流域黃金水道全面建成,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建立,上中下游一體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態環境更加美好、經濟發展更具活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示範引領和戰略支撐作用。

形成「一軸、兩翼、三極、多點」新格局

空間布局是落實長江經濟帶功能定位及各項任務的載體,也是長江經濟帶規劃的重點,經反復研究論證,形成了「生態優先、流域互動、集約發展」的思路,提出了「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格局。「一軸」是指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託,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鎮為節點,構建沿江綠色發展軸。突出生態環境保護,統籌推進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產業和城鎮布局優化、對內對外開放合作,引導人口經濟要素向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集聚,推動經濟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發展,實現上中下游協調發展。「兩翼」是指發揮長江主軸線的輻射帶動作用,向南北兩側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兩翼支撐力。南翼以滬瑞運輸通道為依託,北翼以滬蓉運輸通道為依託,促進交通互聯互通,加強長江重要支流保護,增強省會城市、重要節點城市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夯實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基礎。「三極」是指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為主體,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三大增長極。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充分發揮上海國際大都市龍頭作用,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區國際化水平,以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為目標,在科技進步、制度創新、產業升級、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加快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長江中游城市群。增強武漢、長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進三大城市組團之間的資源優勢互補、產業分工協作、城市互動合作,加強湖泊、濕地和耕地保護,提升城市群綜合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成渝城市群。提升重慶、成都中心城市功能和國際化水平,發揮雙引擎帶動和支撐作用,推進資源整合與一體發展,推進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不斷完善城市功能,發展優勢產業,建設特色城市,加強與中心城市的經濟聯系與互動,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探索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而不是又鼓勵新一輪的大幹快上。這是長江經濟帶戰略區別於其他戰略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規劃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點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保護和改善水環境。二是保護和修復水生態。三是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四是有序利用長江岸線資源。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必須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和壁壘,有效利用市場機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控,推動建立地區間、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形成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流域管理統籌協調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一是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二是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控。三是建立長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探索上中下游開發地區、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進行橫向生態補償。四是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

解決長江中游航道「梗阻」問題

《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先手棋。要著力推進長江水脈暢通,把長江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統籌鐵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設,率先建成網路化、標准化、智能化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進一步提高質量和效益,增強對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支撐力。

一是提升黃金水道功能。全面推進干線航道系統化治理,重點解決下游「卡脖子」、中游「梗阻」、上游「瓶頸」問題,進一步提升干線航道通航能力。二是促進港口合理布局。強化港口分工協作,統籌港口規劃布局,優先發展樞紐港口,積極發展重點港口,適度發展一般港口,嚴格控制港口碼頭無序建設。三是完善綜合交通網路。圍繞建設長江大動脈,加快鐵路建設步伐,優先實施消除鐵路「卡脖子」工程,形成與黃金水道功能互補、銜接順暢的快速大能力鐵路通道。四是大力發展聯程聯運。鼓勵發展鐵水、公水、空鐵等多式聯運,增加集裝箱和大宗散貨鐵水聯運比重。

創新驅動引導產業有序轉移

創新驅動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綱要》提出了一系列舉措,主要有:

一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一是打造創新示範高地,支持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舉措和重大政策。二是強化創新基礎平台,加強長江經濟帶現有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三是集聚人才優勢,國家各類人才計劃結合長江經濟帶人才需求予以積極支持,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四是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深入實施技術創新工程,整合優勢創新資源,打造重點領域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構建服務於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高水平創新鏈,開展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標準的研發攻關。五是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為公眾尤其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力量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創新創業綜合服務平台。

二要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傳統產業整合升級,依託產業基礎和龍頭企業,整合各類開發區、產業園區,引導生產要素向更具競爭力的地區集聚。打造產業集群,加快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強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重大技術產業化和應用示範,聯合打造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家電、紡織服裝等世界級製造業集群。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推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升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發展水平。四是積極發展服務業,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三要打造核心競爭優勢。一是培育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製造業創新體系,提升關鍵系統及裝備研製能力,加快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加快區域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二是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寬頻中國」戰略實施,實施沿江城市寬頻提速工程,持續推進城鎮光纖到戶和農村光纖入戶,提升寬頻用戶網路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加快4G移動寬頻網路建設。三是促進信息化與產業融合發展,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構建先進高端製造業體系,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試點。

四要引導產業有序轉移。一是突出產業轉移重點,下游地區積極引導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以內需為主的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加快向中上游地區轉移。二是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平台。推進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促進產業集中布局、集聚發展。三是創新產業轉移方式。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產業轉移合作模式,鼓勵上海、江蘇、浙江到中上游地區共建產業園區,發展「飛地經濟」,共同拓展市場和發展空間,實現利益共享。

發揮武漢引領作用推進新型城鎮化

推進新型城鎮化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長江上中下游城鎮化水平和質量差別很大,推進新型城鎮化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大中小結合、東中西聯動。《綱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這個目標,提出了優化城鎮化空間格局、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強新型城市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等重點內容。

一是優化城鎮化空間格局。首先要抓住城市群這個重點,以長江為地域紐帶和集聚軸線,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依託,形成區域聯動、結構合理、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格局。二是要促進各類城市協調發展,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等超大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培育一批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小城鎮。三是要強化城市交通建設,加強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建設,實現城市群內中心城市之間、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之間1-2小時通達。

二是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一是要拓寬進城落戶渠道。二是創新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模式。

三是加強新型城市建設。一是要提升城市特色品質,將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發展。二是要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建設和諧宜居、充滿活力的新型城市。三是要創新城市規劃管理,促進城市發展由規模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控制特大城市人口和空間過度擴張,推動特大城市部分功能向周邊疏解、產業向中上游轉移。

四是統籌城鄉發展。一是要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二是要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三是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把武漢打造成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要立足上中下游地區對外開放的不同基礎和優勢,因地制宜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一是發揮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引領作用。加快復制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將上海自貿試驗區打造成服務貿易創新政策先行區。鼓勵上海及長三角地區重點發展高端產業、高增值環節和總部經濟,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率先打造開放型經濟升級版。推動長三角與中上游地區共同構建航運、加工貿易和金融合作鏈條。率先構建引領跨境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發展的規則體系。

二是將雲南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

三是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建設。推動區域互動合作和產業集聚發展,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支撐和成都、武漢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完善中上游口岸支點布局,支持內陸航空口岸增開國際客貨運航線、航班。

鼓勵地方設立長江經濟帶產業投資基金

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推進一體化市場體系建設和完善。

一是統一市場准入制度。進一步簡政放權,清理阻礙要素合理流動的地方性政策法規,清除市場壁壘,實施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和標准,推動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跨區域流動和優化配置。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推動上海、重慶等地率先開展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試點。加強市場監管合作,建立區域間市場准入和質量、資質互認制度。研究建立務實、高效的區域標准化協作機制。

二是促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統籌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強省際之間溝通協調,做好設計方案、技術標准和建設時序銜接,打破區域分隔和行業壟斷,逐步消除區域運輸服務標准差距,構建統一開放有序的運輸市場。加快物流體制改革,推進江海聯運、鐵水聯運、公水聯運有效銜接,大力發展直達運輸,規范收費行為,降低物流成本。

三是加快完善投融資體制。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建設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項目。鼓勵地方研究設立長江經濟帶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鼓勵保險等資金進入具有穩定收益的投資領域。鼓勵跨省區共同發起設立城際鐵路、環境治理等投資基金,按照市場規則規范化運作。探索創新金融產品,鼓勵開展融資租賃服務,支持長江船型標准化建設。

【拓展內容】

會議內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建立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列出負面清單,設定禁止開發的岸線、河段、區域、產業,強化日常監測和問責。要抓緊研究制定和修訂相關法律,把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覆蓋到長江流域。要有明確的激勵機制,激發沿江各省市保護生態環境的內在動力。要貫徹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在改革創新和發展新動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後過剩產能上做「減法」,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道路。

會議強調,要在保護生態的條件下推進發展,增強發展的統籌度和整體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要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促進產業分工協作和有序轉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要加強領導、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環境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戰略意義

集群發展

專家指出,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是中國空間經濟戰略的一個重大政策舉措,將為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注入新動能,而產業升級無疑將成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推手之一。

「長江經濟帶產業優勢突出,有必要依託現有的產業資源和發展環境,深刻把握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加快形成若干個世界級產業集群,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秦尊文說。

此前,國務院曾明確提出「以沿江國家級、省級開發區為載體,以大型企業為骨幹,打造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家電、紡織服裝等世界級製造業集群。」

;

G. 發改委將如何改進長江經濟帶生態問題

據報道,國家發改委30日透露,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日前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上表示,未來將從五個重要方面出台措施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

不僅是部委層面,長江經濟帶各省市也紛紛出台政策,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江蘇省日前召開會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下大力氣抓好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建設綠色生態廊道,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

文章來源:央廣網

H. 江西重點抓好哪些工作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江西擁有152公里長江黃金水道,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長江流域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處於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倡議的交匯點。

在抓「全過程」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江西縱深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不斷創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生態文明體制機制,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提供製度保障。立足「源頭嚴防」,擴大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試點范圍,抓緊組建省級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機構;加快建設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國家技術標准創新基地,盡快制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技術標准。立足「過程嚴管」,在2016年率全國之先建立全流域生態補償的基礎上,今年進一步提高補償標准,並啟動鄱陽湖濕地生態補償試點。立足「後果嚴懲」,實施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開展生態文明考核和綠色發展評價,加大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力度。

在抓「全方位」協同共贏合作方面,贛湘鄂三省現已建立了長江經濟帶共治合作機制,江西省將以此為平台,主動對接、密切溝通,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發展。圍繞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推進公共服務資源整合和政府間信息共享,探索建立省際公共服務協調平台,加快推進公共服務標准化、均等化。

I. 長江經濟帶如何處理好環境和發展的關系

業內人士認為,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開發,而是不搞破壞性開發,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這其中的關鍵是要先「立規矩」「下禁令」,確保生態優先成為根本前提,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還要加快形成與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同時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我們要依靠制度來恢復、守住綠水青山,更要通過制度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吳曉華認為,當前應盡快實施足夠力度的生態補償機制,縱向生態補償機制要增強精準性和增大規模性;鼓勵支持沿江省市積極探索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最大程度避免「我守住了綠水青山,但金山銀山卻是別人的」現象;盡快建立綠色生態技術交易市場,支持引導各類先進適用的生態技術在長江經濟帶率先應用;盡快建立用水權、排污權交易市場等。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全文

與推進長江經濟帶把握哪些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叫三金美女 瀏覽:313
江蘇一個月事業單位如何上岸 瀏覽:250
幸福的定義和本質是什麼 瀏覽:873
鱷魚的愛情寓意代表什麼 瀏覽:546
為什麼健身是健康的 瀏覽:691
貓吊墜項鏈在愛情里寓意什麼 瀏覽:53
如何十秒鍾講一個故事 瀏覽:126
小崗村如何實施的集體經濟 瀏覽:108
咸寧婚姻律師有哪些 瀏覽:842
董小美的10段故事第19關怎麼過 瀏覽:896
什麼鍋使用最健康 瀏覽:336
被騙的婚姻有哪些 瀏覽:802
看不到夠不著的愛情怎麼維持 瀏覽:48
2019年新泰經濟房什麼時候分房 瀏覽:397
愛國一生電影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瀏覽:282
用毛筆寫幸福倆字怎麼寫 瀏覽:412
廣東和河南經濟哪個發達 瀏覽:149
青州兩個健康是指什麼內容 瀏覽:583
vivos9怎麼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205
獲得什麼會幸福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