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港珠澳大灣區對經濟建設有什麼影響從經濟方面回答,很急
首先,港珠澳大橋徹底結束了香港與珠三角西翼的交通難題,之前長期以來香港僅可見深圳進入內地路徑過於單一,輻射大打折扣。港珠澳大橋開通後,香港與珠江西岸各城市形成了緊密相連,為傷感的產業轉移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其次,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大大增強了珠三角區域經濟競爭力。提高了三地的經濟結合度,並且還使澳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域之一。
最後高速現代交通網撐起奧港澳大灣橋黃金大通道作為腹地的廣東。澳港澳大灣區對外交通運輸網路起了促進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總結,希望能幫到你。
② 粵港澳大灣區為什麼能躋身世界級灣區
為了進一步推動並加深廣東、香港和澳門的經濟融合,提高該地區在中國經濟發展和開放中的地位,中國擬定了計劃,要發展被稱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群。
這個里程碑式的倡議是以自然地理條件為基礎的,旨在連接廣東珠三角九城——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和肇慶——與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建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經濟城市群。
過去幾十年,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分別發展了各自獨特的優勢和經濟結構。這個計劃旨在結合它們在完善製造業供應鏈、創新能力、金融服務和後勤能力以及成熟消費者市場方面的互補性優勢。這一計劃的目標是打造新的經濟發動機,不僅僅引領中國的發展,還可與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和美國紐約灣區等全球主要灣區媲美。
這個理念並非不切實際。
粵港澳大灣區共有人口6795萬人,比東京都市圈還多,東京都是全球最大的都市群,人口4400萬。粵港澳大灣區佔地面積5.6萬平方公里,與紐約灣區相當。
作為中國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2016年GDP總和為1.4萬億美元。到2030年,該地區GDP將達到4.6萬億美元,超過東京、紐約和舊金山灣區,成為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經濟規模巨大,還在多種多樣的行業擁有獨特競爭優勢。
全球成功的灣區有一些共同特點。都擁有繁榮的國際金融中心、發達的服務業、堅實的交通網路、多個頂尖大學以及一個科技創新中心。
正如矽谷是舊金山灣區的中心一樣,深圳擁有龐大的製造業,並已經成為中國創新的溫床。這座城市擁有華為和騰訊公司的總部,這是中國兩家最有價值最具創新性的跨國企業。蘋果公司等外國科技巨頭也在這里建立了研發中心。
香港是深圳創新環境的完美補充。它將繼續發揮金融中心的作用,並充當內地企業走向全球的跳板。深圳擁有內地兩所股票交易市場之一,香港和深圳攜手,將成長為可與紐約抗衡的城市。例如,騰訊公司總部在深圳,卻在港股上市。
③ 粵,港,澳地理位置為什麼叫大灣區
所謂灣區,是指分布於沿海的諸多港口城市和城鎮組成的集群,由此衍生的經濟形態就是灣區經濟。
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
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這個灣區實力雄厚,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經濟總量超過1.4萬億美元,對外貿易總額超過1.8萬億美元,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位於珠江的入海口附近:
粵港澳大灣區位於珠江的入海口附近,南臨南海。這里的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鄰近東南亞地區,有利於進行地域合作,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所屬中國華南地區,地處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組成。
④ 粵港澳大灣區是什麼對大陸的經濟發展有什麼好處
粵港澳大灣區(英文名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簡稱GBA)由香港、澳門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 ,江門,肇慶(珠江三角洲)廣東省。 )由9個地市組成,2018年底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000萬,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好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利於深化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對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提升港澳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競爭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⑤ 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級城市群,它為何能躋身於四大灣區之一
全世界有幾個非常有名的灣區,在這些灣區中的經濟發展都是不錯的,比如說有一些金融灣區,科技灣區和產業灣區。目前世界上非常出名的美國的紐約灣區,還有舊金山灣區,日本的東京灣區,它們都是世界上頂級的灣區,經濟方面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而我們國家的粵港澳大灣區雖然比其他的灣區後發展,但是它的實力和潛力是非常強大的,而目前也是成為四大灣區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競爭力,而粵港澳大灣區它能夠成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肯定也是有原因的。
不過我們國家的粵港澳大灣區它的發展才剛剛起步,相信它一定會在各方面發展的越來越好,也一定會保持這個領先的狀態。
⑥ 如何看待粵港澳大灣區
首先,應該從國際定位上去看。
粵港澳大灣區對標的是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了。這幾個灣區的形成,都是因為該區域聚集了該國重要的經濟力量,而粵港澳大灣區,聚集了香港、深圳、廣州三個國內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除了上海和北京,可以說是國內60%的一線城市,可見在經濟力量上具有對標國際的潛力和實力。
其次,從國家層面上看,大有北雄安,南灣區之勢,也是僅有的兩個千年大計,一定是會出現跨越這個時代的城市規劃格局,城市群體合作和統籌規劃將會越來越明顯,包括各種飛地經濟,可能在大灣區得到普遍性的合作發展。就像當年的各種經濟開發區一樣。
其三,從地域的層面看,深圳將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隨著深圳2017年GDP總量超過香港和廣州,深圳一躍成為中國南部經濟總量的龍頭,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是科技灣區,這也正是深圳的優勢和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核心競爭力。
其四,從大灣區邊緣城市來看,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城市得到全新發展機會。深圳東進惠及惠州,中深通道打通珠江入海口東西兩岸,東莞承接了深圳大量外遷的科技創新企業,江門從珠三角邊緣城市瞬間融入大灣區經濟圈,肇慶也更加快速的融入廣佛肇經濟體。這些都是城市的機會,也是這些城市的民眾的全新機會,比如深汕合作區納入深圳之後,原汕尾四個鎮的居民就將納入深圳戶籍,當地的公務員也按照深圳標准享受政府福利。
其五,從各個區域的融合發展看,惠州,東莞臨深區域將迎來創新發展。目前正在研究在深圳的周邊區域,也就是惠州和東莞的臨深區域,將建立試驗區,目的是為了緩解深圳的土地緊張問題,畢竟接下來深圳要供應170萬套住房,其中有60%為保障房和人才房,按照保障房的常規建設標准,這60%很大的可能性是在深圳的外圍以及臨深周邊。
通過以上五點,我們可以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將是中國,一帶一路,華南以及灣區內各個城市的融合發展,將會在這里看到越來越多的城市合作和共享共融,假以時日,粵港澳大灣區一定會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成為全球灣區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