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危機是如何解決的
一共六次經濟危機,戰爭確實是解決經濟危機的一種方法,因為戰爭的爆發轉移了國內的矛盾,國內矛盾變成次要矛盾,屆時全國人民團結一心,一致對外;另外,通過戰爭可以掠奪資源,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經濟的壓力。
前五次規模都比較小
第六次就是最著名的大危機
關於第一次世界經濟危機
資本主義工業從1825年英國爆發普遍生產過剩危機後,開始了其現代生活的周期循環。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行產業革命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實現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國家。而美國產業革命的起點始於19世紀20年代,較英國晚了半個多世紀。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廢除了奴隸制,掃除了阻礙其資本主義發展的各種障礙,經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於19世紀70年代趕上了英國。因此,若從歷史的角度對美國經濟周期發展的進程來進行系統的研究和考察,不僅能揭示出美國經濟周期本身的特點,也能展現出美國經濟周期運動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周期發展的總進程中所佔的地位。
美國自1783年取得了對英國獨立戰爭勝利後,先後分別於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年多次發生過經濟危機。通過對上述歷次美國經濟周期以及世界經濟周期進行研究,我們發現,1857年和1929-33年美國也是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是世界上歷次經濟危機中最重要的,它們對分析和預測未來的經濟周期和經濟危機幫助很大。
1、1857年經濟危機
1857年經濟危機在資本主義歷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點的普遍生產過剩危機。這次危機也是第一次在美國、而不是在英國開始的危機。由於英國對美國鐵路建設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故美國鐵路投機的破產對英國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動。1847年經濟危機結束後,從1850年開始的周期性高漲的最重要的特點是世界貿易急劇的擴大,19世紀50年代世界貿易的年平均增長額比前20年提高了2倍。機器工業的發展,運輸業的革命,新興國家和新興部門捲入國際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金礦的發現都促進了世界市場的迅速擴大。
1848年至1858年,美國建成的鐵路約達33,000公里,超過了其他國家所建鐵路的總和。而英國在40年代的建設熱潮中,所鋪設的鐵路卻只有8,000公里。美國鐵路事業的蓬勃發展,按道理應會帶動其冶金業的大發展,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而且,這一時期,美國生鐵產量長期停滯不前,棉紡織業的增長速度也不快。與此同時,鐵軌、生鐵、機車、棉布和其他英國製成品的進口卻增長得十分迅速,英國產品充斥美國市場阻礙了美國冶金業和棉紡織業等當時的重要工業部門發展。
隨著危機的爆發,美國的銀行、金融公司和工業企業大量倒閉。僅1857年一年,就有近5000家企業破產。糧食生產過剩,糧價和糧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國工業品的劇烈競爭,促使了美國經濟危機的加深。反過來,英國的經濟發展也受到美國危機的打擊。由英國向之提供資金的美國銀行、鐵路、商業公司紛紛破產,也使英國的投資者持有的有價證券急劇貶值。
1857年秋季,美國還爆發了貨幣危機,整個銀行系統癱瘓了,美國的貨幣危機在10月中旬達到了頂點,當時紐約63家銀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貼現率竟然超過了60%,股票市場行市則下跌了20-50%,許多鐵路公司的股票跌幅達到80%以上。美國的經濟危機迅速蔓延到英國和歐洲大陸,引發了一陣又一陣的破產浪潮。
1857年經濟危機波及面很廣,之後,爆發了美國的『南北戰爭』。其後,奴隸制的消滅、宅地法的實施、重工業的發展,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2、1929-1933年經濟危機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浩劫。歐洲是這次戰爭的主戰場,英、德、法、俄等帝國主義國家為爭奪霸權互相拚死廝殺,元氣大傷,唯獨美國在戰爭中增強了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就連當時頭號投資大國英國也欠美國41億美元的債款。美國已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債權國和國際金融中心,同時,美國也從戰前的工業大國之一躍為資本主義世界名列首位的經濟大國。
1920-1921年的經濟危機以後,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其中尤以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最引人矚目。美國的經濟高漲雖然在1924年和1927年被局部的中間性危機中斷過,但到了1929年,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已比1920年提高了53%,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提高了3.8%,工人的實際工資也有所增長。這一時期,共和黨政府執行的經濟政策對壟斷資本家十分有利,工商企業的稅負很輕,對壟斷組織的發展不加限制,反托拉斯法實際上已不執行。這些政策,刺激了技術發明和新興工業的發展。20年代是美國汽車工業大發展的時期,1919年美國的汽車產量已達150多萬輛,到1929年猛增到將近540萬輛,平均每六人就有一輛汽車,汽車製造業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工業部門,它的發展也推動了鋼鐵、橡膠、石油和玻璃等行業的發展,當時的鋼和生鐵的產量分別達到5700萬噸和4300萬噸,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其他如電氣業、建築業、化學工業和公用事業等部門也發展得十分迅速。家用電氣產品總值在1921年還只有1060萬美元,到1929年已增至4.16億美元。在戰爭期間,民用建築幾乎停止,住房十分緊張,房租高昂;戰後大興土木,每年建築費用均超過70億美元,1926年的建築費用甚至高達110億美元。從1919至1929年,汽油產量也從8600萬桶激增至4.39億桶。美國工業的迅猛發展,使其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48.5%,其國民收入也由1921年的594億美元增為1929年的878億美元。1929年,美國擁有50億美元的黃金儲備,占當時世界黃金儲備總額90億美元的一半以上。
生產的高漲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脹。從1923-1929年,美國有價證券的發行額達490億美元,僅在1928和1929年間,就發行有價證券180億美元。證券交易所瘋狂的、規模空前的投資使證券價格不斷上漲。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證券平均價格1923年初不過98美元,1929年初漲到306美元,1929年9月達到了最高峰,漲到365美元。
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指數1900-1934年的市場表現
當時購買證券只需要支付10%的保證金,參與證券投機的人都靠借款來購買大量的證券,2∕3的證券交易是靠銀行貸款進行的。證券市場投機猶如一股潮流,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和報紙上的議論資料。證券的投機狂熱助長了繁榮的幻景。
在投機活動上,堪與證券市場等量齊觀的還有狂熱的房地產投機活動。在這種活動的刺激下,房屋的建造量不斷增加,這對於鋼鐵、木材、采礦等基本建設有關的工業部門也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這狂熱的年代裡,輿論大肆宣揚『永久繁榮』和『美國例外論』,似乎美國已超越資本主義經濟周期的運行規律之外,再也不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特徵的經濟危機了。就連美國總統胡佛在其1929年4月的就職演說中,也高唱要消滅貧困。
工業的『合理化』運動和汽車、奢侈品等新工業的擴張,還使得整個『繁榮』時期中資本積聚和集中的趨勢加強,中小企業和獨立的小生產者、小商人普遍遭到被淘汰和被兼並的命運。在1927年,美國全國公司中的千分之二的公司佔有全國公司總收益的近70%,其餘99.8%的公司只分得剩下的一部分利潤。
由此可見,美國以至於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猶如被吹得過大的氣球,隨時有一觸即爆的危險。1929年10月,資本主義世界一場規模空前的大危機終於爆發了。
危機首先在資本主義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爆發。美國工業生產在1929年6月達到最高峰,10月間工業生產指數開始迅速下降,市面也逐漸衰落下去。10月20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破產,特別是23日、28日和29日連續發生大破產,有價證券的行市狂跌不已。在驚恐不定的幾天內,第一流有價證券的行市竟下跌了40-60%。不少證券持有人迅即破產,茅盾在其小說《子夜》中所描述的資本家跳樓自殺的事情在美國頻頻發生。
證券交易所破產的浪濤波及到一切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等國的交易所也相繼破產。1929年秋季證券交易所的破產是其生產過剩危機加深的信號。此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都持續下降,商業繼續萎縮,失業不斷增加。直到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才開始從危機轉為蕭條。
1929-1933年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機。工業生產下降的幅度是之前歷次危機所從未有過的,國際貿易額的實際貿易量也出現歷史上第一次的下降。不僅生產下降的幅度驚人,而且,其延續時間也異常持久。在以前的危機中,生產下降的延續時間不過幾個月,而這次卻是幾十個月。以美國為例,由危機時的最低點恢復到危機前水平所需的時間,煤、生鐵、鋼等都長達四十多個月。因此,1929-1933年危機成為資本主義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世界經濟危機。
1929-1933年危機的極度深刻性和其空前持久性結合在一起,使這一次危機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它使資本主義工商業大幅倒退,使整整幾十年生產力的發展成就付之東流。『一戰』前的各次危機通常使生產水平倒退一二年,倒退四年或四年以上的情況極少。而1929-1933年的危機卻使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水平大約後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國退到1905-1906年,德國退到1896年,英國退到1897年。
這次危機不僅限於生產和商業范圍,而且也擴展到銀行信用系統,以及外匯和債務等領域。生產過剩危機中商品價格下跌,使工業資本家、手工業者、農民等債務人難以支持,從而使許多公司和企業主遭到破產。美國、德國和法國有幾萬個股份公司因此倒閉。不僅資本家破產,而且實際上某些資產階級國家也破產了。
1931年9月,英國被迫放棄金本位制,宣布英鎊貶值,震動了世界各國。英聯邦以及許多同英鎊聯系的歐洲國家的金本位制都跟著垮台了。1933年3月間,資本主義世界信用、貨幣制度崩潰的浪潮襲擊了美國。美國銀行倒閉之風更加劇烈。到1933年,美國銀行共倒閉11730家,企業倒閉252000家。1933年3月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其就職之日,不得不宣布銀行『休假』,隨即關閉紐約金融中心,並放棄了金本位制。
1929-1933年空前深刻和空前劇烈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宣告了主張『放任主義』的資本主義經濟理論的失靈。危機表明,資本主義單靠本身內在的力量已經不容易從危機中爬出來了。於是,鼓吹通過加強『國家乾預』來刺激經濟和保持『充分就業』的凱恩斯主義便應運而生。凱恩斯主義企圖利用加強『國家乾預』經濟的人為措施來克服危機,消除失業和防止革命。
❷ 資本主義周期性危機如何解決
資本主義周期性危機不能解決。
❸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如何慢慢一點一點恢復的要求舉例具體說明。
1、美國:採取了羅斯福新政,目的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消除經濟危機。新政使美國的經濟緩慢的恢復過來,資本主義的統治得到穩定,但是,產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2、德國和日本:為擺脫經濟危機,兩國都建立了法西斯專政,瘋狂擴軍備戰,為重新瓜分世界而展開激烈的爭奪。兩個戰爭策源地在歐洲和亞洲形成了,世界和平受到嚴重的威脅。
祝您生活愉快,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望採納,謝謝!
❹ 如何應對經濟危機
從企業角度來講:
1、保證現金流。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企業倒閉的根本原因就是現金流斷裂。反過來說,即使是資不抵債,只要有現金流量,企業一樣可以生存。
2、中小企業要抓好產供銷各個環節的緊密銜接,密切監視產品和原材料的價格走勢,嚴格控制企業回款情況;還要積極進行庫存檔查,適度提高資產流動性,以提高抗擊風險能力。
3、通過多種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生產與工作效率(生產材料定額發放、提高材料利用率、減少邊角廢料、加強庫存管理等措施)、裁員減薪、壓縮采購成本、開發價格較低的替代品。
4、強化核心競爭力。企業應分析在自身所處的產業鏈中是否能在一個到兩個環節具有競爭優勢。也就是說,我不要要在所有的環節上都要超過競爭對手,我只需要在一到兩個環節超過競爭對手,就可以獲得整體的競爭優勢。
5、建立戰略聯盟。對中小企業而言,因為自身缺乏規模、能力及資源,所以構建企業戰略聯盟對獲得規模經濟至關重要。如果大家能成為一個默契的整體,資源共享,風險均攤、相互配合,這樣更容易形成合力,以共同應對經濟危機。
從國家角度講:
1、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目前人民幣匯率還不適合完全自由浮動,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要繼續深化和推進,進一步健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擴大匯率彈性區間,以增強匯率對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調節能力。
2、盡快建立充分成熟的國內資本市場。目前,大量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資和數據巨大的外債,已對人民幣形成壓力。如果要避免因為過分依賴外商投資帶來的潛在風險,中國就必須盡全力發展自己的資金市場。
3、堅持正確的利用外資政策。合理控制外債規模和外債結構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和最富活力的國家之一,也已連續數年成為發展中國家中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
4、維持國際收支平衡,保持充足的外匯儲備,提高國家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4)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怎麼緩解的擴展閱讀:
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周期性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
這種生產過剩不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即相對於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資本價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過剩。
一般表現是: 商品大量積壓,生產銳減,工廠大批倒閉,工人大量失業,信用關系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陷入極端混亂和癱瘓之中。
雖然危機的可能性在貨幣出現以後就已經產生了,但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才具有現實性。這是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決定的,即生產的社會性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危機
❺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產生原因是什麼如何應對
從根本上說,還是要從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來說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具有階段性,基本矛盾尖銳化是這個運動過程的一個階段,一種表現形式.當基本矛盾趨於尖銳的時候,在經濟領域其他重要矛盾(如生產與消費的矛盾,企業生產與社會生產的矛盾等)的交互作用下,經濟危機就會暴發.具體來說,有以下原因.一是經濟結構失衡引起的,即所謂結構性危機.其中產業結構失衡是集中表現.產業結構直接引發就業結構產品結構方面的矛盾,從而出現經濟混亂,暴發危機.對經濟結構的大規模調整,如果處理的不好,也有可能引起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二是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引發的.尤其是重要生產資料長期積壓嚴重過剩,一旦波及其他領域,有可能觸發危機.三是政府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失誤引起的。政府用以宏觀調控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收入政策,如使用不當,也會誘發經濟危機.四是當世界經濟不景氣或者某一個國家某一個領域發生嚴重問題,可能引發地區性的經濟危機乃至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❻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解決方法
政府出面向銀行注資,銀行有了資金,可以根據政府的要求注資給回報能力有保障的實體經濟,而不是按市場要求注資給投機資本。實體經濟有了錢,工人發得出工資,市場消費能力得到拉動,社會的經濟活動就可以得到恢復。
拓展資料:
⑴經濟危機通常指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性爆發的社會經濟的大混亂。
⑵經濟危機的表現是: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商店、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
⑶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產能過剩。
⑷在簡單商品經濟時期就已經存在經濟危機的可能,但這僅僅一種可能,經濟危機並沒有變為現實。只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經濟基本矛盾即社會化生產與財產私有之間的矛盾才使這種可能變為現實。市場經濟的基本矛盾直接表現為個別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有計劃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表現為廠商生產有無限擴大的趨勢與消費者有效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即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矛盾。這兩個矛盾激化,必然引起經濟危機爆發。
⑸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再生產的循環進行,使經濟危機的過程具有周期性。典型的再生產周期,包括危機、蕭條、復甦、高漲四個階段。危機是上一個周期的終點,又是下一個周期的起點。在蕭條階段,生產處於停滯狀態,同時為復甦階段做准備。在復甦階段,生產和消費的矛盾進一步緩和,社會生產逐漸恢復,並進一步發展,使經濟出現繁榮景象,形成高漲。高漲又使經濟各種矛盾加以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又爆發新一輪經濟危機。再生產周期性的物質基礎,是固定資產更新。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更新,會擴張生產能力,引起生產高漲,為下一次生產過剩危機奠定物質基礎。
❼ 天生的缺陷,資本主義如何面對無解的經濟危機
資本主義是如今世界唯二的兩種社會模式,除了社會主義之外就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出現的時間比較早,英國早在17世紀就建立起了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能夠大大解放生產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同時也是有著其天生的缺陷,這種缺陷就是資本主義在周期性便會發生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在嚴重的時候甚至蔓延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導致經濟衰退。
在面對經濟危機的時候一般都是通過國家進行調控從而擺脫危機的,最為著名的就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羅斯福新政,而一些當時的日本和德國則是通過對外侵略方式轉移危機。對於如今社會來說,最為恰當的面對經濟危機的方法,還是國家進行調控干預。
❽ 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如何獲得解決
因為資本主義社會失業是家常便飯,所以經濟危機來的時候人們就習慣了,並沒導致推翻政府,更改國號,而且大多數的時間里人家是富足的,所以不用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