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進一步發力穩經濟

如何進一步發力穩經濟

發布時間:2022-08-28 19:29:07

❶ 媒體:落實落細穩經濟一攬子舉措,如何才能做好穩經濟

媒體:落實落細穩經濟一攬子舉措,如何才能做好穩經濟?

3.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們要堅定信心,堅持穩中求進,正視困難,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堅持通過市場化方式和改革措施解決難題,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特別是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減少疫情造成的「腸梗阻」,努力推動經濟重回正常軌道,實現經濟企穩回升。

❷ 國務院33項措施穩經濟,這些措施會如何實施與部署

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開局。與此同時,新冠肺炎和烏克蘭危機導致風險和挑戰增加。中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增加。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挑戰。防疫情、穩經濟、保發展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近日,國務院出台一攬子穩定經濟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從財政、貨幣金融、穩投資促消費、保障糧食和能源安全、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障基本民生等六個方面提出33條措施,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 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統籌發展和保障,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

保障基本民生

做好失業保障、低保和困難群眾救助等工作。視情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總的看,此次會議部署的一攬子措施,著眼於穩定供給、擴大需求、穩定預期。這些政策不僅在宏觀層面推動經濟穩定,更在微觀層面著力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特定困難群體,政策有力度且針對性強,將推動國民經濟加快恢復。」羅志恆說。

❸ 六方面33項舉措全力穩經濟,我們該如何精準發力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穩定經濟正增長的行業安穩前進,然後經濟負增長的給予一定補貼。

❹ 國務院33項措施穩經濟,我們該如何解讀這些措施

會議部署了進一步實施留抵退稅、緩繳養老等社保費政策、失業保險留工培訓補助、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再擔保合作業務等舉措,其中退稅、緩繳費用等力度明顯加大,有助於減輕市場主體的負擔,體現了財政政策進一步發力為困難領域紓困。

此外,會議還提出了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貨車車貸、遇困個人房貸消費貸,支持銀行年內延期還本付息;汽車央企發放的900億元貨車貸款,要銀企聯動延期半年還本付息。這主要是由於近期疫情反彈導致上述群體就業和收入壓力較大,延期還款有助於緩解這部分群體的資金壓力,體現了金融持續向實體經濟讓利,加大對困難群體的紓困力度。

❺ 國務院33項措施穩經濟,這些措施對經濟復甦有何幫助

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確保運行在合理區間。會議決定實施促消費和有效投資等六方面33項措施,這不僅能夠進一步釋放經濟的活力和潛力,而且也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此次會議部署的一攬子措施,著眼於穩定供給、擴大需求、穩定預期。這些政策不僅在宏觀層面推動經濟穩定,更在微觀層面著力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特定困難群體,政策有力度且針對性強,將推動國民經濟加快恢復。

我國一直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經濟發展方針,而穩定經濟發展秩序亦是主要方面。通過促進消費者消費和帶動投資的方式,市場主體不僅能夠迅速獲得融資,而且也能獲得更多發展動力和機會。而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他們的發展能夠直接作用於我國的經濟。所以這些舉措恰逢其時,而且成效顯著。

❻ 結合宏觀經濟政策「四大目標」談談政府如何穩定經濟

政府促進經濟穩定的最主要的調控手段就是宏觀調控

宏觀在經濟學上通常指宏觀調控,下面是有關宏觀調控的資料:
定義:國家對國民經濟總量進行的調節與控制。是包管社會再生產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經濟的重要職可以。在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 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布局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宏觀調控主要運用價格、稅收、信貸、匯率等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 段。
什麼叫宏觀調控?經濟學家理解這個詞就是宏觀經濟政策。但實際應用上,它的含義是模糊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有經濟研究部門叫宏觀調節部,表明在當時的 經濟形勢下對宏觀調節還有一點敬畏,後來改稱了「宏觀調控」,似乎俺們對經濟的控制越來越加強了。宏觀調控最近一段時間又演變為一個長期的宏觀經濟政策, 在任何時候都要存在。這種提法把「宏觀調控」的意思模糊了,因為宏觀經濟政策在經濟學上就是短期的。
(1)宏觀調控是指政府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干預和調節,以達到一定的目標。
(2)俺國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目標是:
第一,促進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是實現國家長遠戰略目標的首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條件。因 此,促進經濟增長是宏觀調控的最重要的目標。促進經濟增長是在調節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幫求的關系中實現的。因此,為了促進經濟增長,政府必須調節社會總 供給與社會總需幫求的關系,使之達到基本平衡。
第二,增加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眾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就業的情況怎麼,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繫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 關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關繫到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促進充分就業是俺國政府的責任。俺國面臨嚴重的就業形勢,一方面勞動供給數量龐大,另 一方面勞動力需幫求顯得有限。因此必須堅持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長期將增加就業的宏觀調控目標落到實處,並嚴格控制人口和勞動力增長。就業的增 加取決於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要增加就業,首先要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這是增加就業的基礎。同時還必須提高就業彈性。為了提高就業彈性, 要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第三產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要大力推進城鎮化,加快小城鎮建設。
第三,穩定物價。在市場經濟中,價格的波動是價格發揮調節作用的形式。但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對經濟生活是不利的。假如物價大幅上升和通貨膨脹,會刺激盲 目投資,重復建設,片面追幫求數量擴張,經濟效益下降;假如物價下降和通貨緊縮,則會抑制投資,生產下降,失業增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絕大多數 商品和辦事的價格由市場決定,但政府可以運用貨幣等經濟手段對價格進行調節,必要時也可以採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亂漲價、打擊價格欺詐),以保持價格的 基本穩定,避免價格的大起大落。
第四,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與其他國家或地區之間由於各種交易所引起的貨幣收付或以貨幣表示的財產的轉移。
⒈含義: 宏觀調控是國家運用計劃、法規、政策等手段,對經濟運行狀態和經濟關系進行干預和調整,把微觀經濟活動納入國民經濟宏觀發展軌道,及時糾正經濟運行中的偏離宏觀目標的傾向,以包管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⒉調控的主體:國家機關,主要是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
⒊特點:宏觀而不是微觀,間接而不是直接。
⒋採取宏觀調控的手段通常有:
(1)法律手段與經濟政策,如:調整稅率、金融、財政補貼等;
(2)計劃指導,如:國家大的投資規劃,或在某些行業和領域實行配額制度;
(3)行政手段,如利用工商、商檢、衛生檢疫、海關等部門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產與流通。

❼ 我國如何實現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合理化建議

一、穩定較快地發展國民經濟,有賴於處理好經濟工作當中的各項關系,真抓實干。 要保持國民經濟穩定較快地增長,就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定不移地落實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努力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還要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領導工作思路清晰,幹部群眾精神振奮,團結一心,真抓實干。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經濟形勢的正確判斷上來,統一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統一到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上來,全面、正確、積極地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持不懈地做好各項工作。 要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准入條件的項目建設,及時為有市場、有效益、有利於增加就業的企業提供正常流動資金貸款,努力緩解煤電油運供求緊張狀況。要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加快結構調整、深化體制改革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注重改善人民生活特別是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推進城市建設要積極穩妥,注意節約用地,控制拆遷規模。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堅持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生活中的問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要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確立企業在投資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規范政府投資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營造有利於各類投資主體公平、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建立新型投資體制,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優化投資結構,產業合理布局,提高投資效益。 生產企業要搞好工藝技術升級、產品開發升級、市場營銷升級,提高產出效益,大力研發核心技術,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場價值,推動經濟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與此同時,還要適時制定、運用好國家的各項投資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價格政策、工資政策,保證國民經濟的協調有序地平穩發展。 二、調整經濟結構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保證。 經濟結構調整是指國家運用經濟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變現有的經濟結構狀況,使之合理化、完善化,進一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過程。 經濟結構指國民經濟的組成和構造,包括產業結構(如一、二、三次產業的構成,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服務業的構成等)、分配結構(如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及其內部的結構等)、交換結構(如價格結構、進出口結構等)、消費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等。 經濟結構有多重含義: (1)從一定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來考察,則主要通過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經濟成分的比重和構成來表現。 (2)從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再生產的各個方面的組成和構造考察,則包括產業結構(如一、二、三次產業的構成,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構成等)、分配結構(如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及其內部的結構等)、交換結構(如價格結構、進出口結構等)、消費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 (3)從所包含的范圍來考察,則可分為國民經濟總體結構、部門結構、地區結構、產業結構,以及企業結構等。 (4)從不同角度進行專門研究的需要來考察,又可分為經濟組織結構、產品結構、產業結構、人員結構、就業結構、投資結構、能源結構、材料結構,等等。 結構調整應著力解決的核心問題: 首先,要立足擴大消費調整結構。在處理好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增加投資與擴大消費等關系的前提下,著力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努力實現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為此,就要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的消費能力。要保持政策連續性,進一步做好 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作,繼續實施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加大農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要適應群眾生活多樣性、個性化的需要,引導消費結構升級。 其次,加快推進致力於結構調整的自主創新。推進自主創新,就是找到了調整經濟結構的支點。如何貫徹以科技支撐作為一攬子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推動技術改造,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大力培育新興戰略性產業,都是關繫到經濟結構調整是否成功的重要環節。 其三,盡快實現全國范圍的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漂移」。經過統籌規劃,使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聯手發展。發達地區可為欠發達地區提供技術支持和項目拓展;欠發達地區可為發達地區提供廣闊市場和發展支撐。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漂移」,借機淘汰部分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企業,同時加強企業對科技的投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這樣既能夠順利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又能夠推動不發達地區的發展。 我國現存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明顯失衡的問題體現在: 第一、產業結構的失衡。產業結構的重工業化,導致了資源、能源的高消耗,溫室氣體的高排放,對環境造成了高污染。 第二、內需和外需的比例失調。在中國現在的經濟結構下,外需高速增長、內需萎縮;而在內需中,又主要是依靠投資,造成了消費萎縮。就一個大的經濟體制來講,如果經濟發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續性,在一定條件下,就會誘發很多問題,比如說外部條件變化,一旦外部消費沒法提供,經濟就發展就會很困難。 支撐這種生產模式的生產要素有四個方面:資本、土地(自然資源)、勞動、管理和技術創新。高資本投入,低廉的勞動力價格、資源價格,技術創新不足,都會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現在已經不是我們要不要轉型的問題,而是必須要轉型的問題了,現在我們已經是被動式的了。在金融危機之後,出口部門的壓力越來越大,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貿易摩擦時有發生。歐美市場吸納中國製造產品的能力下降了,出口很難恢復到金融危機以前的水平,所以經濟必須轉向內需,這是被動式的。 第三,投資消費比重失調嚴重影響經濟的內生動力。投資和消費的問題,計劃經濟時代就注意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已經提出來了,當時採取了很多措施試圖解決,但不徹底。最近幾年這一情況有所惡化。經濟的重化工業化必然是投資高漲,消費受到擠壓。從儲蓄率來看,在政府、企業、居民當中,政府和企業的儲蓄率增長得遠比居民的儲蓄率要快,政府和企業的儲蓄呈上升的態勢,居民的儲蓄呈下降的態勢,這是高投資的來源,高儲蓄才有高投資,高出口。 第四,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扭曲,各階層收入差距擴大,社會消費傾向降低。居民收入增長相對緩慢直接造成消費需求不足。 經濟結構的失衡,制約了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的發展,因此來說,對於這些結構失衡就必須扭轉。 經濟轉型的阻力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點、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特殊階段。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且是一個轉型中的國家,現在這個發展階段發達國家也經歷過。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很難逾越重化工業階段。在這個發展階段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經濟重工業化,「三高一資」產業處於主導地位,這個發展階段所具備的特性我們難以避免。但是,中國的特點是,與相同發展水平的國家相比,我們的城市化和市場化程度發展不足,服務業嚴重滯後,重化工業比重畸高。 第二點、體制上存在的問題。其實這個很早就存在,在內需中,投資的比重過高,消費的比重過低,而且消費比重處於一個持續下降的地位,屬於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模式。在內外需的關繫上,我國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模式,過度地依賴外需,這對於一個大國經濟而言,顯然是不可持續的。金融危機之後,我國很難再現危機之前出口高速增長的情景,這就迫使我們必須要加強國內制度建設、信用體系建設,引導出口部門的產品轉向內需。 第三點、政策上的問題。我國一直以來鼓勵出口,鼓勵加工製造業。盡管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過剩勞動力的就業,提高了從業者的收入,但也有很多負面效應。我們國家對出口部門的鼓勵實際上是建立在比較低的資源價格、勞動力價格上,出現了為了出口而出口的現象,客觀上就造成了政府鼓勵經濟結構畸形化的結果。 三、為了保持國民經濟穩定較快發展,該如何控制好通貨膨脹及其預期。 先分析通貨膨脹的類型,有需求拉動型、成本推進型和國際輸入型,還有就是混合型,對於需求拉動型的通脹,宏觀緊縮政策是有效的,而對於成本推動型的通脹與國際輸入型的通脹,緊縮政策作用就不那麼明顯了。所以,政府要採取綜合性的治理措施,而不應僅僅依賴單純的宏觀緊縮政策。「一刀切」的緊縮政策在應對混合型的通脹預期,尤其是在應對成本推動型和國際輸入型通脹時,不僅不利於穩定物價水平,還有可能減緩宏觀經濟發展速度,即導致「滯脹」。 應對通貨膨脹,尤其要預防「滯脹」的發生,不能單獨採取宏觀緊縮政策,必須採取綜合性的治理措施:第一,有必要從貨幣政策的總量調控轉為總量調控與結構性調控並重。我國通過採取調整存款准備金率、調整利率政策以及調控信貸規模等貨幣政策的總量調控來應對通貨膨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局限性也很大。貨幣政策的結構化,會更加適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第二,從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轉向從緊的貨幣政策,要分階段推進,避免急轉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採用「松緊搭配」的方式可能更加有效。 通貨膨脹預期是可以發生變化的,很有可能使通貨膨脹成為現實。在這種形勢下,穩定社會的通貨膨脹預期就顯得至關重要。政府近期的對策是採取結構性措施,增加市場上短缺商品的供給。供給的增加是穩定物價的迫切措施。當某些原材料和消費品國內產量短時期內無法增加更多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儲備進口一些國內短缺的商品。只要供給增加了,企業和居民個人的通貨膨脹預期就會趨於穩定。此外,政府採取打擊商品炒作行為的措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抑制非正常的需求和有序地增加供給應當雙管齊下,而且有序地增加供給相對更加重要。 但在現實情形中,控制通貨膨脹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抑制物價上漲的同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抑制投資過快增長的同時,刺激消費需求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主要作為總量調控的貨幣政策難以單獨發揮有效作用,必須有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密切配合,調控政策「適」字當頭。 首先,積極財政政策的功能,要從反經濟周期轉向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1100億建設國債項目重點向三農傾斜,向社會發展傾斜,向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傾斜,向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傾斜,向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和改善困難群眾生活傾斜。 其次,隨著積極財政政策功能轉型,貨幣政策作用相應上升、重要性加強,財政政策將不再擔綱宏觀調控主力。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主導地位轉換的背景下,為保證新一輪經濟平穩增長,央行應根據經濟形勢變化採取預調和微調辦法,合理調控貨幣供應量增幅,保持信貸總量穩定增長,通過貨幣政策窗口指導,控制投資過快行業的信貸規模,及時傳達貨幣信貸政策意圖,引導社會投資預期;必要時,小幅上調貸款利率,抑制投資過快增長。 第三,積極發揮產業政策和投資政策的作用,努力抑制投資過快增長,增加有效供給。一是要實行最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強化對土地使用的審批和監督。二是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增加糧油播種面積。利用國際市場,調節國內糧油供求。三是大力加強交通、能源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能源交通項目建設應適度超前。四是加快投資體制改革步伐,投資權直接下放給企業,加強市場機制引導投資的作用;國家通過經濟的、法律的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調控企業投資方向。

❽ 落實落細穩經濟一攬子舉措,各地各部門都採取了哪些措施

日前舉辦的國務院常務會進一步布署穩經濟發展一攬子措施,包含6層面33項措施,勤奮促進經濟發展回到正常的路軌、保證運作在有效區段。權威專家覺得,本次大會進一步布署了一攬子措施,展示出政策幅度和抗壓強度,切實控住經濟發展股票大盤。

六是確保基本上民生工程。搞好失業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難家庭援助等工作中。視情立即運行社會福利和確保規范與物價飛漲掛勾工作機制。

權威專家覺得,本次大會布署的一攬子措施,緊緊圍繞平穩提供、擴張要求、平穩預估,不但在宏觀經濟方面促進社會經濟平穩,更在宏觀方面著確保企業登記、保學生就業、保特殊艱難人群,政策有幅度且目的性強,將促進社會經濟加速修復。

❾ 國常會最新部署,實施6方面33項措施穩經濟,釋放了哪些信號

首先是加快財政支出進度。督促地方加快預算執行進度,盡快分解發放資金,做好資金及時撥付工作。盡快下達轉移支付預算,加快同級支出進度;加大盤活存量資金力度,將連續兩年未用完的結余資金和結轉資金按規定收回統籌使用。收回原用資金,用於經濟社會發展急需支持的領域;結合退稅、項目建設等需要,安排資金,加強國庫資金保障,確保相關工作順利推進。

然後是在精準施策中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計劃引進一批前瞻性、戰略性等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實施一批重大項目;舉辦第三屆橫琴科技創業大賽,提升合作區創新創業氛圍;優化粵澳合作中醫葯科技產業園發展路徑,加快出台支持生物醫葯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培育發展元界等下一代互聯網新業態,加強機器人、人工智慧、感測器、車聯網等多領域技術應用。

❿ 中國經濟為何能實現「開門穩」未來政策該從哪些方面發力

中國經濟能實現開門穩是因為投資有貢獻,但是這又不能單單認為投資就能夠實現經濟增長,這也要看我們是怎麼利用好投資的。此外,未來的政策除了需要從創新推動發展以外,同時還要促進消費者的消費,把基礎製造業和工業做好了還不夠,這還要拉動消費者的消費,這才能讓投資與消費共同促進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實現開門穩從來都不只是因為投資而已,還有就是因為我們的投資是科學而有方法的,這也就最終導致我國的經濟能夠實現正向發展。隨著在基礎製造業和工業上等領域的有序投資開展,我們還要促進消費,更加要實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樣不僅能夠實現發展和消費的良性循環,而且也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

閱讀全文

與如何進一步發力穩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朗讀的故事有什麼類型 瀏覽:328
事業的輝煌怎麼形容 瀏覽:166
什麼叫愛情衣服 瀏覽:362
黃山美女照鏡在哪裡 瀏覽:551
貝的故事來源是什麼意思 瀏覽:393
什麼叫龍鳳婚姻 瀏覽:582
入閩健康申報怎麼弄 瀏覽:239
60年女鼠佩戴什麼能保健康 瀏覽:230
南昌事業單位退休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424
東北美女怎麼去黑頭 瀏覽:960
事業編入職體檢做哪些項目 瀏覽:113
華夏幸福樓盤哪些 瀏覽:925
事業單位都有哪些具體分類 瀏覽:161
日本美女僵屍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74
安慶美女明星有哪些 瀏覽:769
兔年與虎年婚姻如何 瀏覽:404
什麼是縣機動事業編 瀏覽:846
如何讓心裡一直感到幸福 瀏覽:763
哪個城市是紅色健康碼 瀏覽:70
愛情中的你們都有哪些樂趣 瀏覽: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