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老齡化怎麼影響經濟

老齡化怎麼影響經濟

發布時間:2022-08-27 19:52:35

A. 簡述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人口未富先老,對經濟壓力很大。發達國家的人口是先富後老,我國是未富先老。我國在2000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達856美元,屬於剛剛邁過最低收入門檻的中等收入國家。中國婦女的平均生育率已由1949年的6.1變為2002年的1.8,其中北京和上海兩地的嬰兒出生率甚至已經降到了1.0;而人口預期壽命則由1949年的41歲延長到了70歲,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的低收入國家之一,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壓力很大。(4)老年人口在區域分布上不均衡。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達238萬,占總人口的18.5%,到2025年將達到最高峰468.8萬,占總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為188萬,占總人口的14.6%,到2025年將會猛增到416萬,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過現在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區,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低於東部。(5)老齡人口高齡化趨勢十分明顯。我國高齡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長,高齡人口已從1990年的800萬增長到2000年的1100萬,到2020年將達到2780萬。高齡人口喪偶和患病的機率高,高齡女性多於男性,高齡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們不僅需要經濟上的供養,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二、我國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一)人口老齡化使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阻礙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1)老齡化導致了勞動力供給的下降。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多,根據供求關系原理,勞動力供給的下降將導致勞動力支付的報酬提高,勞動成本相應增加。(2)人口老齡化降低了勞動生產率。勞動密集型產業更注重從業人員的耐受力和適應性,勞動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也會隨著退化,體力,腦力都處於衰退狀態,不僅不能勝任現有的工作,而且年長的勞動者在企業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時,也不能盡快地接受新的技術,學會操作新的設備。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勞動生產率,直接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二)人口老齡化對投資、儲蓄和消費都帶來相關影響。1、我國人口老齡化與投資(1)從政府的角度分析。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加,對養老金、退休金、醫療保障的需求自然會擴大,引起老年退休金、養老金、醫療衛生支出、老年福利設施和老年服務等國家支出上升。這也就意味著政府消費基金的增加。就這樣,老齡化降低了國家對生產和其他設施的投資規模,不利於擴大再生產和經濟的發展。(2)從企業的角度分析。事實上,企業也要負擔一部分離退休金,醫療費用和社會養老基金,這方面的支出增加了,用於生產的資金就減少了,不利於企業的投資。

2、我國人口老齡化與儲蓄。在勞動年齡時期,為了給以後的消費提供保障,人們選擇了為養老而儲蓄,一旦進入老年,由於退出生產領域,收入降低,同時,還要動用過去的儲蓄來支付養老、醫療、護理

B.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會產生影響嗎

C.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會造成什麼影響

改革開放至今,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重大發展,但中國老年人口顯著增加。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許多人對此感到擔憂。一些專家指出,人口老齡化問題應該進行辯證討論。

人口老齡化將對經濟產生影響。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通過勞動力供給和勞動生產率實現的。老齡化將減少勞動力供給。同時如果勞動效率不能提高,經濟將不可避免地衰退;人口老齡化阻礙了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但也有一定的機遇,比如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由於老年人數量的增加,將加大政府對養老保險的支出,也會加重子女的負擔。但也同時會使我國養老保險事業有更好的發展。

D.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在帶來一定的人口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經濟上的問題。這首先就表現在人口老齡化深刻影響了勞動力的年齡結構。人口老齡化可能導致年輕勞動力的供給不足,同時社會又有大量的老年人需要供養,提高了勞動力成本。但我國人口老齡化也帶來「人口紅利」,有利於經濟的快速發展。 1、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將導致勞動力不足 人口老齡化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勞動力的供給方面。勞動力的供給一般是由總人口中處於勞動年齡人口的多少來決定的。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及其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從總體來說,人口老齡化發展會導致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相對下降。在人口老齡化化的初期階段,由於少年兒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較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較小,甚至小於少年兒童人口比重的幅度,那裡就會出現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不是下降而是上升的現象。當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大於少年兒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時,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就會立即下降。 勞動年齡人口的相對縮減就意味著可就業人口的減少。在一定的生產資料和技術條件下,勞動力資源不足就可能導致部分生產資料和技術設備的,影響社會生產活動的正常運轉,影響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這種情況在歐洲等發達國家表現比較明顯,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成為制約他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這正是由於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所造成的。 對於中國,根據聯合國人口署的資料,15到59歲的勞動人口,從1950年到2015年呈增長趨勢,中國15到64歲的勞動人口,到2015年達到10億左右的高峰後逐漸下降,2050年降為8.45億。勞動人口比重則從2005年的71%下降到2050年的60.7%。勞動人口的比重從1950年開始1970年呈下降趨勢,這是由於當時中國的生育高峰造成的,少年兒童的比重呈上升趨勢,而老年人口的比例則變化不大。從1970年到2010年將近40年的時間里,老年人口的比例則呈增長趨勢,從56%提高到72.2%。此後,老年人口的比例則呈不斷的下降趨勢,從2015年的71.9%直到2050年的60.7%。 由於在現階段中國的勞動力資源還很豐富,目前我國的勞動力資源還十分豐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2015年前)中國面對的將是勞動力過剩而不是勞動力不足。但是從2015年開始,隨著勞動力數量的下降,當達到一定程度後必然會影響勞動生產率,進而影響經濟的發展。 2、撫養比的上升將導致中國勞動力成本加大 撫養比又稱撫養系數,指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一般以百分數表示。它表明,從整個社會來看,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負擔多少非勞動年齡人口。常用的撫養比指標有:總人口撫養比(簡稱總撫養比)、少兒人口撫養比(簡稱少兒撫養比)、老年人口撫養比(簡稱老年撫養比)。在我國,一般以15歲到64歲為勞動年齡人口,14歲及以下和65歲及以上為被撫養人口。撫養比指標反映不同人口群體之間的撫養關系,實際上也反映了人口老齡化的程度。 人口老齡化發展所帶來的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必然導致老年撫養比和總撫養比的上升。中國的老年撫養比變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從1950年(7.26)到1970年(7.68)經過短暫的增長後開始了平穩的下降。然後從1970年(7.68)開始,老年撫養比開始了不斷上升的階段,直到2050年的38.88%,此時勞動年齡人口與老年人口之比還不到3:1。即平均三個勞動年齡人口要養活一個老人。 由於少年撫養比的不斷上升,從1950年到1965年,總撫養比呈強烈的增長趨勢,1965年達到80.51%。此後,隨著生育率的降低,少年撫養比急劇下降,總撫養比呈下降趨勢,從1970年的78.57%下降到2010年的39.47%,達到最低谷。從2015年到2050年,總撫養比則從40.33%猛增至65.40%,不但超過了印度、印尼、巴西、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的水平,而且超過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也超過了英、美等發達國家的水平。100個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65個非勞動人口,不但會使社會負擔很重,還會大大提高勞動力成本,降低產品的競爭力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 從微觀層面上看,當我國獨生子女父母進入老年後,家庭的代際撫養比就會出現大幅度提高。未來我國家庭現階段的普遍模式是4:2:1,一個成年孩子將負擔6個長輩。雖然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實行有助於緩解家庭負擔,但這一模式的高家庭撫養比仍將影響年輕勞動力的收入支出。因此,未來我國將面臨老年人社會撫養比和家庭撫養比的雙重挑戰。 3、老齡化過程中的 「人口紅利」時期 老齡化雖然對勞動力產生長期不利影響,但也帶來了某些有利影響,一個廣為人知的好處就是「人口紅利」。「人口紅利」學說的核心思想認為,生育率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同時,也使少兒撫養比例迅速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之前,將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少兒與老年撫養負擔均相對較輕,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中國目前以及今後15年左右將處於「人口紅利」黃金時期。 在「人口紅利」時期,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是勞動力價格保持在較低水平,投資的收益率較高。而勞動力年齡結構較小,勞動者為養老而進行儲蓄又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壓低了利息水平,這兩者都有利於促進投資的增長。眾多的勞動人口產生了大規模的市場,促進了分工的進一步細化,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因此,「人口紅利」時期的經濟將呈現出投資活躍,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局面。日本以及亞洲四小龍、韓國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無一不受利於「人口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紅利」期不會長期持續,一般只有15-20年,而之後老齡化的不利影響將開始加劇。因此,應該充分利用「人口紅利」,加速經濟發展。

E.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的話,年輕勞動力就會比較少,就業的人少了,經濟發展就可能會有所阻礙和放緩。

F.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般來說,社會經濟越發達,越容易出現人口老齡化現象。因為人均GDP增長,生活水平提高,醫療科技文化衛生水平提高,所以出生率與死亡率低,人們預期壽命變長,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規模會加大。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一般具有負面作用,因為養老成本加大,會影響消費、儲蓄、勞動人口數量與質量及勞動生產率。社會養老福利事業的財政開支會增加。老齡人口的實際收入水平相對低,影響儲蓄水平,進而會影響資本積累水平,影響投資水平,不利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降低社會經濟活力。勞動人口的質量下降,老齡人口學習新技術能力,適應社會變遷,創新能力等不及青壯年人口,尤其會不利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我國人口老齡化也帶來「人口紅利」,有利於經濟的快速發展。 1、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將導致勞動力不足 人口老齡化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勞動力的供給方面。勞動力的供給一般是由總人口中處於勞動年齡人口的多少來決定的。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及其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從總體來說,人口老齡化發展會導致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相對下降。在人口老齡化化的初期階段,由於少年兒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較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較小,甚至小於少年兒童人口比重的幅度,那裡就會出現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不是下降而是上升的現象。當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大於少年兒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時,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就會立即下降。 勞動年齡人口的相對縮減就意味著可就業人口的減少。在一定的生產資料和技術條件下,勞動力資源不足就可能導致部分生產資料和技術設備的,影響社會生產活動的正常運轉,影響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這種情況在歐洲等發達國家表現比較明顯,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成為制約他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這正是由於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所造成的。

G. 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這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人口老齡化不僅帶來了一些人口問題,也帶來了許多經濟問題。首先,人口老齡化深刻地影響了勞動力的年齡結構。人口老齡化可能導致年輕勞動力短缺,同時社會上有大量老年人需要贍養,這增加了勞動力成本。

廉價勞動力已經被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所取代,高端精英人才的數量急劇下降,而大多數中產階級“不高不低”,這很容易導致社會人才市場和就業勞動力市場的動盪。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僅人口的增加會導致就業機會的短缺,而且年輕人口的減少也會導致就業壓力的迅速增加。

年輕一代的壓力來自於時代的壓力,因為資源和機會是由上一代的年輕人開發的,成功的機會越來越少。即使我們有全新的互聯網支持,看似勢不可擋的就業機會也只是一種幻覺。然而,互聯網可以與各行各業相結合,創造出各種新的領域,這不僅是新的機遇,也是新的挑戰。

我們要想在這個時代有一個落腳地,創造一個傳奇,就必須接受當前嚴峻的現實,並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突破。俗話說,“不破不立”,我們只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人最終會變老,這並不可怕。在人口嚴重老齡化的時代,我們應該冷靜下來,減少我們內心的浮躁思考,以清除迷霧的阻礙。

H. 全球老齡化對全球經濟產生哪些影響

第一,人口老齡化會使勞動力供給短缺,而勞動力資源是經濟增長的基礎條件,勞動人口不足會直接制約經濟增長。例如,20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勞動人口總量達到最高峰,之後一直下降,2010年,勞動人口總量比1995年減少了7%,而勞動人口需要負擔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則從15%上升到25%。同期,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盡管日本政府推行了超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努力刺激經濟增長,但收效甚微,其原因在於宏觀政策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供給不足這種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日本人口總量已連續10多年負增長,勞動力供給短缺嚴重影響了經濟復甦。可見,老齡化社會中,改善勞動力供給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
第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相關的社會保障支出會大幅上升,將加大政府的財政負擔。為避免公共債務風險,政府或者壓縮其他支出,或者增加稅收,這又將制約經濟增長。例如,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的爆發即源於養老保障帶來的財政壓力。一方面,老齡化加劇要求政府必須提供更多的養老金支出。危機爆發前,希臘、義大利和葡萄牙等國30%以上的社會保障和福利開支都被用於養老保障,而希臘的這一指標接近50%,而且養老保障支出具有剛性特徵。另一方面,與之相伴的贍養率下降可能會帶來公共養老金繳費率下降,收支兩方面的擠壓導致政府日益依賴發債彌補財政赤字,最終導致債務累積和債務危機。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發達國家的養老金和醫療健康支出會從2015年佔GDP的15%增加到2100年佔GDP的近25%,老齡化問題正對各國公共財政和經濟增長帶來巨大挑戰和風險。
第三,人口老齡化會帶來儲蓄率的下降,進而對資本形成產生不利影響。根據生命周期理論分析,社會中處於中年和壯年階段的人群儲蓄傾向較高,老年人儲蓄傾向較低,老年人口佔比提高會降低儲蓄傾向。同時,高撫養率會加重勞動年齡人口的負擔和支出,阻礙資本積累,加之老齡化導致財政赤字擴大,會進一步降低實際儲蓄率。儲蓄是投資的重要來源,儲蓄率降低意味著資本積累和投資率的下降。
高儲蓄率和高投資率是東亞國家經濟增長的特徵。1975年,日本家庭儲蓄率曾達到23.1%的峰值,高儲蓄是戰後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源泉,但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口老齡化導致日本儲蓄率持續下降。2013年,日本家庭儲蓄率首次出現了負值,為-1.3%,可見,老齡社會中,較高比例的居民動用存款進行消費,顯然不利於投資,阻礙經濟增長。
此外,人口老齡化還會通過改變消費行為、產業結構、勞動生產率、創新能力、金融資產結構等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當然,影響並不都是負面的,有些是正面的,或者兼而有之。例如,勞動人口既是生產年齡人口,也是消費能力最旺盛的人口,勞動人口數量減少不利於消費,但是,老年人對醫療護理、康復保健、老年用品及養老服務等方面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加,為發展老齡產業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I. 老齡化對社會的經濟會造成哪些影響呢

現在很多國家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是越來越常見了,而老齡化對於社會的經濟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如果說老人的年齡到達了,一定的,歲數的話,那麼肯定就無法去參加工作了了,因此,對社會的經濟也就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其次,對於一個國家的教育事業,也是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說人口老齡化,那麼國家上學的人數就越來越少了。

國家開啟三胎政策

所以說,現如今我們國家已經開啟了三胎政策,而且對於很多的家庭都進行了補助。這樣也是為了能夠讓大家不再害怕結婚,不再害怕生孩子,也能夠為很多的家庭減輕一些壓力

閱讀全文

與老齡化怎麼影響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錯了怎麼才能重新開始 瀏覽:598
散文和故事哪個好 瀏覽:753
隊長在給灰灰講什麼故事呢 瀏覽:445
美女帥哥群怎麼添加 瀏覽:594
事業單位市直的和新區的哪個好 瀏覽:86
包頭幸福路五號街坊是什麼構造 瀏覽:758
在王藍莓的幸福生活中怎麼開飯 瀏覽:898
歸鄉記講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431
幸福到家什麼時候開播 瀏覽:187
美女現在紋眉多少錢 瀏覽:120
長沙市跟福州市哪個地方經濟好 瀏覽:384
第三十七卦怎麼解釋事業 瀏覽:573
這樣的婚姻到底有沒有什麼意義 瀏覽:454
當天真遇上愛情的結局是什麼 瀏覽:615
通達海外事業部是做什麼的 瀏覽:962
愛情公寓里酒吧的酒是什麼酒 瀏覽:380
阿里雲智能事業部在杭州哪個區 瀏覽:74
小美女不戴胸罩什麼樣子 瀏覽:75
人要怎麼樣才幸福 瀏覽:896
幸福拍手歌如何設計游戲 瀏覽: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