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
生產資料私有化導致有效的需求不足,供給過剩。用現代經濟學的術語來講,就是總供給大於總需求。資本家大肆生產東西,但是工薪階層,消費能力有限,這就是一個矛盾。
這就會出出現把牛奶倒掉這樣的現象。這經濟危機的一個表現,就是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的結果。實際上這些在中國一樣有,在中國也有倒掉牛奶事件,但是媒體專家說,在中國倒牛奶跟國外不是一回事,它怎麼不是一回事啊?都是供給過剩,需求不足。
總供給嚴重大於總需求,咱們想一下,次貸危機是怎麼樣爆發的。一方面,美國房地產新增的需求,每年很少。美國房市很成熟,能買房的,大部分已經買房了,買不起房的,每年新增的需求,就那麼一小塊,每年新建的住宅非常有限。
另外一方面,因為美國,它是一個超級大國,它實力很強,大家願意借錢給它,但是它的資本是過剩的,銀行、證券市場體系裡面的資金,是過剩的。所以它一直保持很低的利率。為什麼?就是因為資本過剩,所謂的利率,就是資本的價格。
㈡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於什麼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解析: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資本主義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當這個矛盾達到十分尖銳的程度,就會引起經濟危機的爆發;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
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它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有兩種主要表現形式。
一種表現是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這個矛盾使社會資本再生產基本比例關系的失調發展到十分嚴重的程度,引起大量商品過剩時,便會導致經濟危機的爆發。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另一種表現是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當這個矛盾發展到尖銳程度時,市場上大量商品積壓,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實現條件遭到破壞,便會導致經濟危機的爆發。
㈢ 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
一、爆發經濟危機有以下原因
1、是經濟結構失衡引起的,即所謂結構
性危機。其中產業結構失衡是集中表
現,產業結構直接引發就業結構產品結
構方面的矛盾,從而出現經濟混亂,暴
發危機。對經濟結構的大規模調整,如
果處理的不好,也有可能引起生產過剩
的經濟危機。
2、是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引發的.尤其是
重要生產資料長期積壓嚴重過剩,一旦
波及其他領域,有可能觸發危機。
3、是政府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失誤引起
的。政府用以宏觀調控的貨幣政策財政
政策產業政策收入政策,如使用不當,
也會誘發經濟危機。
4、是當世界經濟不景氣或者某一個國
家某一個領域發生嚴重問題,可能引發
地區性的經濟危機乃至世界性的經濟危
機。
㈣ 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是
一、爆發經濟危機有以下原因
1、是經濟結構失衡引起的,即所謂結構性危機。其中產業結構失衡是集中表現,產業結構直接引發就業結構產品結構方面的矛盾,從而出現經濟混亂,暴發危機。對經濟結構的大規模調整,如果處理的不好,也有可能引起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2、是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引發的.尤其是重要生產資料長期積壓嚴重過剩,一旦波及其他領域,有可能觸發危機。
3、是政府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失誤引起的。政府用以宏觀調控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收入政策,如使用不當,也會誘發經濟危機。
4、是當世界經濟不景氣或者某一個國家某一個領域發生嚴重問題,可能引發地區性的經濟危機乃至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二、經濟危機應對措施
1.央行降息,救助資金困難的企業。
2.加大國家投資,大規模建設有利民生的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一方面能增加就業,另一方面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還能為今後的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增加國民收入,穩定物價水平,刺激消費,搞活經濟。
4.通過國家補貼的方式,鼓勵廣大農村農民購買家電,汽車等商品,既能擴大國內消費,又能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5.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持高技術產業化建設和產業技術進步,支持服務業發展。
(4)經濟危機的根源是什麼擴展閱讀:
2007年-2009年環球金融危機,又稱世界金融危機、次貸危機、信用危機,更於2008年起名為金融海嘯及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6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
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9月9日,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個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㈤ 經濟大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生產的必然擴大(資本逐利本性)-貧富差距拉大-需求萎縮-減小生產-更多失業-需求萎縮……進入正反饋狀態了。直接原因就是經濟流通萎縮。
真正需要買的人沒有購買力,因為他們(工人)的生活水平本來就在最底層,本來就需要大量的生活必需品,他們被剝削後購買力更是不足;而有錢人卻不需要再買太多的產品。
於是整個社會消費能力不足而導致產品剩餘(相對過剩)。從而工廠賣不出產品(有些是不願賣,因為太多滯銷產品導致加工運輸等等的總成本加起來比收入還高),而大多數老百姓卻買不到產品。
市場競爭
引起經濟危機的最直接的原因,是生產與消費以及市場無序競爭,作為具體表現是彼此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正是它們的結合,才不可避免地使再生產周期地遭到破壞,引起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兩極世界理論分析認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內部變革和對外擴張兩個階段的經濟危機表面看都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但是有效需求不足產生的原因不同,內部變革時期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因為人們相對太窮,對外擴張時期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因為資本相對太富,前者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外應力性質的,後者是國際有效需求不足、內應力性質的。
㈥ 經濟大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經濟大危機的根本原因是在於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成果的資本主義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的這個基本矛盾的表現,資本主義生產能力的巨大增長和千百萬勞動群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
資本主義經濟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嚴重的周期性世界經濟危機。首先爆發於美國,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票市場價格在一天之內下跌12.8%,大危機由此開始。緊接著就是銀行倒閉、生產下降、工廠破產、工人失業。大危機從美國迅速蔓延到整個歐洲和除蘇聯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遭遇的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影響最深刻的經濟危機。
㈦ 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
一、爆發經濟危機有以下原因
1、是經濟結構失衡引起的,即所謂結構性危機。其中產業結構失衡是集中表現,產業結構直接引發就業結構產品結構方面的矛盾,從而出現經濟混亂,暴發危機。對經濟結構的大規模調整,如果處理的不好,也有可能引起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2、是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引發的.尤其是重要生產資料長期積壓嚴重過剩,一旦波及其他領域,有可能觸發危機。
3、是政府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失誤引起的。政府用以宏觀調控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收入政策,如使用不當,也會誘發經濟危機。
4、是當世界經濟不景氣或者某一個國家某一個領域發生嚴重問題,可能引發地區性的經濟危機乃至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二、經濟危機應對措施
1.央行降息,救助資金困難的企業。
2.加大國家投資,大規模建設有利民生的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一方面能增加就業,另一方面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還能為今後的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增加國民收入,穩定物價水平,刺激消費,搞活經濟。
4.通過國家補貼的方式,鼓勵廣大農村農民購買家電,汽車等商品,既能擴大國內消費,又能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5.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持高技術產業化建設和產業技術進步,支持服務業發展。擴展拓展:
2007年-2009年環球金融危機,又稱世界金融危機、次貸危機、信用危機,更於2008年起名為金融海嘯及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6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
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9月9日,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個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㈧ 經濟危機的原因是什麼
銀行業對風險的管制不足和經濟脆弱性帶來政治脆弱性。
1、銀行業對風險的管制不足
金融危機的主要症結首先是銀行業對風險的管制不足,使許多貸款在金融體系中泛濫,拖累了整個銀行系統。
其次是小部分投機者暗中操縱價格和資源分配,扭曲了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市場原則,使小部分群體受益。一旦資本主義存在的漏洞被人利用,就會演變成一個大問題。
2、經濟脆弱性帶來政治脆弱性
經濟的脆弱性帶來了政治的脆弱性,國際政治關系的變化在此大背景下悄然到來。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面對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傳統大國,國際話語權增加,政治上的自主性增強。這些國家抓住機遇,尋求更平等地治理世界的制度。
金融危機讓世界重新反思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巴西等國開始重整製造業發展。巴西「去工業化」問題已經引起了不少經濟學家的高度重視,政府加大力度從政策和資金上扶持本國製造業復甦,既要擴大規模,又要在高新尖技術領域有所突破。
隨著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泛濫,各國政府放鬆金融管制,金融市場過度投機和全球金融體制不健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金融泡沫持續膨脹,世界經濟結構嚴重失衡。
這既是美國經濟體制弊端的產物,也是資本主義發展新階段即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或新自由主義發展階段的一次總危機,是資本主義周期性危機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