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開放型經濟體系由什麼構成

開放型經濟體系由什麼構成

發布時間:2022-08-27 08:55:01

Ⅰ 什麼是開放型經濟體系

開放型經濟是與封閉型經濟相對立的概念,是一種經濟體制模式。在開放型經濟中,要素、商品與服務可以較自由地跨國界流動,從而實現最優資源配置和最高經濟效率。開放經濟強調把國內經濟和整個國際市場聯系起來,盡可能充分的參加國際分工,同時在國際分工中發揮出本國經濟的比較優勢

Ⅱ 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必須堅持的原則是

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必須堅持的原則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1、要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2、要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3、要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4、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

Ⅲ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包括哪些方面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主攻方向,也立足當前,提出了不少重要舉措,主要包括放寬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三大方面。

一、「放寬投資准入」。 第一、在政策法規上,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第二、在開放領域上,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進一步放開一般製造業;第三、在對外投資主體上,確立企業及個人對外投資主體地位,允許發揮自身優勢到境外開展投資合作,允許自擔風險到各國各地區自由承攬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允許創新方式走出去開展並購投資、證券投資、聯合投資等;第四、在實施途徑上,通過建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第五、在管理體制上,要求加快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商簽投資協定,改革涉外投資審批體制,完善領事保護體制,提供權益保障、投資促進、風險預警等更多服務,擴大投資合作空間。

二、「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當今世界,由於 WTO 多哈回合談判停滯不前,不少國家和地區在積極探索建立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區,主要經濟體紛紛將商談自貿區作為重要戰略推動,自貿協定已成為大國開展地緣政治和經濟博弈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國正在推動的 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TIP(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面對新的國際貿易體制規劃,為了確保我國在全球自貿區格局調整中不被邊緣化,更好地開展國際經濟合作,《決定》提出了四個新,即「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新戰略思維;「改革市場准入、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等管理體制」形成新的管理體制;「加快環境保護、投資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等」新的議題談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路」 的新網路平台;同時也提出「擴大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開放合作」。

三、「擴大內陸沿邊開放」。早在 1993 年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就提出了實行全方位開放的問題。20 年來,我國內陸沿邊開放取得很大進展,但是與沿海開放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此次《決定》進一步擴大內陸沿邊開放,明確提出,一是抓住全球產業重新布局機遇,推動內陸貿易、投資、技術創新協調發展;二是創新加工貿易模式,形成有利於推動內陸產業集群發展的體制機制;三是推動內陸同沿海沿邊通關協作,形成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對外經濟走廊;四是實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加快沿邊開放步法;五是推進內陸地區國際大通道建設,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最終通過內陸沿邊開放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Ⅳ 我國要構建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的內容是什麼

我國要構建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的內容是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

當前我國開放型經濟已經進入新階段,需要加快構建「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採取新的對外開放戰略、自主創新戰略、貿易運行預警體制和摩擦應對機制建設等措施,加快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不斷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

中國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和質量,形成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開放型經濟體系的特點:

在開放型經濟中,要素、商品與服務可以較自由地跨國界流動,從而實現最優資源配置和最高經濟效率。開放經濟強調把國內經濟和整個國際市場聯系起來,盡可能充分的參加國際分工,同時在國際分工中發揮出本國經濟的比較優勢。

一般而言,一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市場化程度越高,越接近於開放型經濟。

Ⅳ 現代化經濟體系由哪幾個部分構成

現代化經濟體系構成:

1、政府宏觀調控為主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基礎,大健康產業為核心,通過產業融合實現產業升級經濟可持續高速發展的智慧經濟理論體系與智慧經濟形態。

2、以大健康產業這一新興產業形態作為核心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不單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轉軌,而且是經濟學範式轉換。

3、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方式。以科技驅動代替要素驅動,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創新型國家,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增長與排放污染「脫鉤」,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經濟模式。王輝耀表示,

這就意味著中國將進入全面創新時代、綠色發展時代,將成為包括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國家、智慧社會等在內的創新型國家。

(5)開放型經濟體系由什麼構成擴展閱讀: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作用:

①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②有利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和影響力,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增強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③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④有利於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事務的干預,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現代化經濟體系

Ⅵ 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包括什麼

一是經濟總量和發展速度。中國現在已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只要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6%-7%,到2050年左右,中國人均GDP、人均GNP或國民收入達到世界現代化國家的平均水平,我國的經濟總量就絕對處於世界第一的位置。

二是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人均水平要超過美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中國可以在衡量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的其他指標方面奮起直追,如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預期壽命等方面,中國的進步都十分迅速。

三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結構。現代化產業體系,在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經濟的語境下,是指要全面地構建比較穩固的現代農業基礎,比較發達的製造業尤其是高級化的裝備製造業,以及門類齊全、迅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總體要求是技術進步在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得到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得到增強。建立這樣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物質基礎。

四是現代化空間布局結構和協調程度。指國土資源利用效率較高、要素密集程度較大、生態容量適度、城市群落連綿、區域發展差距較小的生產力布局結構。

五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並不是西方當代的市場經濟體制才一定是現代市場經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主要特徵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市場和政府的「兩只手」都要起作用,這是中國發展的優勢所在。

六是高水平的開放經濟體系。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一定是全方位立體開放的經濟體系,是深度加入全球分工體系、與世界經濟之間有著良性循環關系的經濟,不僅可以輸出商品和要素,而且也可以吸收商品和要素,但絕不是依賴型的輸入型經濟(如技術依賴度比較小);不僅可以引進來,而且可以走出去;不僅可以對東開放,而且可以沿「一帶一路」向西向南開放。

Ⅶ 怎樣理解必須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

第一,互利共贏是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必須始終秉持的時代理念。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近年來,我們著力推進二十國集團合作,推動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進程,如期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都是堅持互利共贏取得的成果。互利共贏是引領我國擴大開放的重大理論創新,必須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其內涵。
第二,多元平衡是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必須始終把握的內在特徵。現在看,世界經濟和國際市場需求還將持續低迷,尤其是歐美日等傳統市場消費疲軟,進一步推進市場多元化更具現實意義。同20世紀90年代相比,目前多元化的內涵也在向深度拓展。不僅要重視出口市場多元化,也要強調進口市場多元化;不僅要重視引資來源多元化,也要強調走出去市場多元化。其他還包括經營主體多元、商品多元、服務多元等豐富內涵。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我國的巨大生產潛能,主要通過國際市場得到了有效釋放。危機發生後,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市場容量和需求結構出現調整,通過國際市場釋放過剩產能的空間縮小,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再平衡壓力陡增。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推動進口和出口平衡、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加快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提高經濟內生發展動力的迫切需要。堅持以內需為主導,完善多元平衡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必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
第三,安全高效是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必須始終堅持的根本要求。維護經濟安全,最根本的是要牢牢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權。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對外開放的新形勢,在宏觀調控問題上,既要實現相關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要考慮政策的外部溢出效應,防止在對外工作中陷入被動;在能源資源領域,既要拓展利用外部資源的空間和渠道,也要注重防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帶來的沖擊;在服務業開放領域,既要積極承接服務業跨國轉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也要避免開放帶來的金融風險、「文化侵蝕」等問題;在走出去過程中,既要加快鞏固和拓展在海外的經濟存在,也要通過有效手段保護海外人員和資產安全;在產業發展上,既要堅持一視同仁的國民待遇原則,又要通過國際通行的反壟斷、安全審查等手段維護公平競爭。提高開放效益,最根本的是要破解開放型經濟發展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轉變粗放型增長方式。必須促進對外開放從注重規模速度向講求質量效益轉型,從依賴外源動力向立足內生動力轉變,從擴展市場廣度向挖掘市場深度跨越,從發揮低端要素優勢向形成高端要素新優勢提升。

Ⅷ 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內容是什麼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的內容是,涉外體制機制,核心是建立市場配置資源新機制,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國際規則體系,核心是構建以我國為主的產業分工體系。

由我國主導的經貿合作模式及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格局,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三是國內營商環境,核心是推進政府行為法治化、經濟行為市場化,形成經濟運行管理新模式。

開放型經濟簡介:

開放型經濟是與封閉型經濟相對立的概念,是一種經濟體制模式,在開放型經濟中,要素、商品與服務可以較自由地跨國界流動,從而實現最優資源配置和最高經濟效率,開放經濟強調把國內經濟和整個國際市場聯系起來,盡可能充分的參加國際分工,同時在國際分工中發揮出本國經濟的比較優勢。

一般而言,一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市場化程度越高,越接近於開放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發展開放型經濟已成為各國的主流選擇,開放型經濟與外向型經濟的不同在於,外向型經濟以出口導向為主。

開放型經濟則以降低關稅壁壘和提高資本自由流動程度為主,在開放型經濟中,既出口,也進口,基本不存在孰重孰輕的問題,關鍵在於發揮比較優勢,既吸引外資,也對外投資,對資本流動限制較少。

閱讀全文

與開放型經濟體系由什麼構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歸鄉記講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430
幸福到家什麼時候開播 瀏覽:186
美女現在紋眉多少錢 瀏覽:120
長沙市跟福州市哪個地方經濟好 瀏覽:384
第三十七卦怎麼解釋事業 瀏覽:573
這樣的婚姻到底有沒有什麼意義 瀏覽:454
當天真遇上愛情的結局是什麼 瀏覽:615
通達海外事業部是做什麼的 瀏覽:962
愛情公寓里酒吧的酒是什麼酒 瀏覽:380
阿里雲智能事業部在杭州哪個區 瀏覽:73
小美女不戴胸罩什麼樣子 瀏覽:75
人要怎麼樣才幸福 瀏覽:896
幸福拍手歌如何設計游戲 瀏覽:1001
單獨事業單位考試多久出成績 瀏覽:554
美女笑臉藏著什麼 瀏覽:25
埠村幸福小區附近買什麼好 瀏覽:382
西遊記講的是什麼樣故事 瀏覽:756
中國經濟如今什麼水平 瀏覽:42
朗讀的故事有什麼類型 瀏覽:329
事業的輝煌怎麼形容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