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70規則的介紹
70規則(Rule of 70)是經濟學裡面的一個古老規律,是估計復利的捷徑。70規則是指用來評估在當前的通貨膨脹率水平下,物價需要花費多長時間才能翻兩番的計算方法。假設一個經濟體每年的通貨膨脹率都相同,那麼用70除以每年的通貨膨脹率就可以得到物價翻番的年份。70規則還可以用來判斷儲蓄或GNP翻番的年份。所以,可以說「70規則」是指某個變數年增長率為X%,則該變數在70/X年內將會翻一番。
⑵ 72是什麼意思
1、網路用語:「72的」其諧音為「親愛的」。
2、科學領域:鉿的原子序數。
3、數學領域:偶數。
法則概念:
金融學上有所謂72法則、71法則、70法則和69.3法則,用作估計將投資倍增或減半所需的時間,反映出的是復利的結果。要估計貨幣的購買力減半所需時間,可把與所應用的法則相應的數字,除以通脹率。若通脹率為3.5%,應用「70法則」,每單位貨幣的購買力減半的時間約為70÷3.5=20年。
這個公式好用的地方在於它能以一推十,例如:利用5%年報酬率的投資工具,經過14.4年(72÷5)本金才能變成一倍;利用12%的投資工具,只需要六年左右(72÷12),就可以讓一塊錢變成二塊錢。
⑶ 72法則是什麼
01 其實所謂的“72法則”就是以1%的復利來計息,經過72年以後,本金會變成原來的一倍。 以1%的復利計息,72年後(72是約數,准確值是100ln2),本金翻倍。此規律稱為72法則。
這個公式好用的地方在於它能以一推十,例如,利用8%年報酬率的投資工具,經過9年(72/8)本金就變成一倍,利用12%的投資工具,則要6年左右(72/12),就能讓1元錢變成2元錢。
假設最初投資金額為100元,復息年利率9%,利用72法則,將72除以9,得8,即需約8年時間,投資金額滾存至200元,而准確需時為8.0432年。
要估計貨幣的購買力減半所需時間,可以把與所應用的法則相應的數字,除以通脹率。若通脹率為3.5%,應用“70法則”,每單位之貨幣的購買力減半的時間約為70/3.5=20年。
金融學上有所謂72法則、71法則、70法則和69.3法則,用作估計將投資倍增或減半所需的時間,反映出的是復利的結果。 72法則的運用
例1:某企業平均年收益增長率為20%,那麼需要多少年企業才會實現年收益翻一倍的目標?
答:72/20=3.6年
例2:某企業在9年中平均年收益翻了3番,那麼9年內的年平均收益增長率為多少?
答:9年財務收益翻了三番,說明企業平均3年翻一番,那麼年平均收益增長率為:72/3=24,即財務年平均收益增長率為24%
72法則估算值與精確計算出來的值相差到底有多大?了解了它們之間的誤差,我們才能在實際運用中心中有數,運用起來才有底氣。道升使用電子表格計算出了二張表格,可以對比一下72法則與精確計算之間的誤差。在規定年限內企業的總收益翻了一倍,那麼計算企業的平均年收益率。可以看出前面三項誤差最大,只要把前面三項的誤差記住了,而且的計算誤差不會超過1%,已經很小了,可以忽略不了。 所以使用72法則來估算是符合實際的。當1年企業收益翻1倍時,72法則的年收益率為72%,而精確計算為100%,誤差最大,為28%。其實在1年內企業收益翻1番根本沒有必要計算了,年收益率當然是100%了。當企業在2年內收益翻了1番時,72法則計算得出平均年收益率為36%,而精確計算為41.42%,誤差為5.42%。在三年內企業的總收益翻一倍時,誤差只有 1.99%。
⑷ 經濟學70法則是什麼
按照70規則,如果某個經濟變數每年按X%增長,在將近70/X年以後這個變數就會翻一番。
例如阿瑞身處經濟發展速度為1%的內地,要翻一番需要70年的時間,而在阿傑所處的深圳,收入按3%增長,因此,收入翻一番只需要70/3年左右,或23年。
⑸ 宏觀經濟學:用70規則回答第一題,請詳細說明
正常情況下是用7%貼現。
按70法則估算的話,10年後翻一番(乘以二),20年後翻兩番(乘以四)。
那麼,10年後的200美元相當於現在的100美元,20年後的300美元相當於現在的75美元,哪個更值錢一目瞭然。
⑹ 理財常出現「72法則」是什麼意思
理財中的「72法則」的意思就是不拿回利息,利滾利,本金增值一倍所需時間。其計算公式為:本金增長一倍所需的時間=72/年報酬率。
(6)經濟學70法則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理財其他定律:
「80」定律:股票占總資產的合理比重等於80減去年齡的得數添上一個百分號。比如,30歲時股票可占總資產的50%,就是說在30歲時可以50%的資產投資股票,其風險在這個年齡段是可以接受的,而在50歲時則投資股票佔30%為宜。
⑺ 經濟學中有個70效應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凡事都有百分之70的概率.有百分之70的可能性.
⑻ 經濟學的法則有哪些
1、藍斯登原則:在你往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潔,否則你下來時可能會滑倒。
2、盧維斯定理: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3、托利得定理: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只看腦子里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
4、刺蝟理論: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
5、鰷魚效應:鰷魚因個體弱小而常常群居,並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將一隻稍強的鰷魚腦後控制行為的部分割除後,此魚便失去自製力,行動也發生紊亂,但其他鰷魚卻仍像從前一樣盲目追隨。
6、雷鮑夫法則:在你著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時要牢記我們語言中:
最重要的八個字是:我承認我犯過錯誤
最重要的七個字是:你幹了一件好事
最重要的六個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最重要的五個字是:咱們一起干
最重要的四個字是:不妨試試
最重要的三個字是:謝謝您
最重要的兩個字是:咱們
最重要的一個字是:您
7、洛伯定理:對於一個經理人來說,最要緊的不是你在場時的情況,而是你不在場時發生了什麼。
8、斯坦納定理:在哪裡說得愈少,在哪裡聽到的就愈多。
9、費斯諾定理:人兩只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巴,這意味著人應該多聽少講。
10、牢騷效應:凡是公司中有對工作發牢騷的人,那家公司或老闆一定比沒有這種人或有這種人而把牢騷埋在肚子里公司要成功得多。
11、避雷針效應:在高大建築物頂端安裝一個金屬棒,用金屬線與埋在地下的一塊金屬板連接起來,利用金屬棒的尖端放電,使雲層所帶的電和地上的電逐漸中和,從而保護建築物等避免雷擊。
12、氨基酸組合效應:組成人體蛋白的八種氨基酸,只要有一種含量不足,其他七種就無法合成蛋白質。
13、米格-25效應:前蘇聯研製的米格-25噴氣式戰斗機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的相比都落後,但因設計者考慮了整體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方面成為當時世界一流。
14、磨合效應:新組裝的機器,通過一定時期的使用,把摩擦面上的加工痕跡磨光而變得更加密合。
15、波特定理:當遭受許多批評時,下級往往只記住開頭的一些,其餘就不聽了,因為他們忙於思索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
16、藍斯登定律: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遠較在父親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17、吉爾伯特法則: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跟你說該怎樣做。
18、權威暗示效應:一化學家稱,他將測驗一瓶臭氣的傳
⑼ 求宏觀經濟學問題答案
在1990-2004年之間,美國人均GDP增長了多少?討論人均實際GDP的增長可能比真實水平的增加高還是低?70法則適用於計算什麼價值?3引起勞動生產率經過一段時間增加的兩個關鍵因素是什麼?4什麼樣的支持性政府政策對經濟增長很關鍵?5為什麼一國金融體系對經濟增長很重要?為什麼企業獲得足夠資金來源的渠道對經濟增長很關鍵?6金融體系------無論是金融市場還是金融中介----如何對借款者和貸款者提供風險分擔,流動性和信息?7簡要解釋為什麼經濟中總儲蓄的價值必須等於總投資。8什麼是可貸資金?為什麼商業需要可貸資金?為什麼居民提供可貸資金?9在經濟周期中下面的事件叫什麼名稱?a經濟活動的最高點b經濟活動的最低點c在經濟活動高點和低點之間的時期d在經濟活動低點和高點之間的時期10簡要描述經濟周期對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的影響11簡要比較在20世紀前半期和後半期衰退的嚴重性,經濟學家同意如何解釋這些區別嗎?
⑽ 經濟學中的70法則是怎樣得出的呢
所謂「72法則」和「70法則」,就是用作估計將投資倍增或減半所需的時間,反映出的是復利的結果。 計算所需時間時,把與所應用的法則的相應數字,除以預料增長率即可。即在一定的增長率下投資增倍或減半的時間。
例如:假設最初投資金額為100元,復息年利率9%,利用「72法則」,將72除以9(增長率),得8,即需約8年時間,投資金額滾存至200元(兩倍於100元),而准確需時為8.0432年。
要估計貨幣的購買力減半所需時間,可把與所應用的法則相應的數字,除以通脹率。若通脹率為3.5%,應用「70法則」,每單位之貨幣的購買力減半的時間約為70÷3.5=20年。 72法則是大量數據統計總結出來的,就像上面所說的一百塊錢變成兩百塊:100*(1+9%)^8。0432=200,這個數約等於8,又剛好是72除於9。同理,70法則也是這樣來的。出現72法則和70法則是為了計算方便,而結果相差無幾。所以被廣泛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