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個完整的計量經濟模型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結構分析是對經濟現象中變數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它研究的是當一個變數或幾個變數發生變化時會對其它變數以至經濟系統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2、經濟預測:計量經濟學模型,是從經濟預測,特別是短期預測而發展起來的。50年代與60年代的成功應用。70年代以來人們對計量經濟學模型預測功能的置疑。
『貳』 計量經濟模型有哪些用途
計量經濟學模型應用的四個主要方面:1、結構分析是對經濟現象中變數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它研究的是當一個變數或幾個變數發生變化時會對其它變數以至經濟系統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2、經濟預測:計量經濟學模型,是從經濟預測,特別是短期預測而發展起來的。50年代與60年代的成功應用。70年代以來人們對計量經濟學模型預測功能的置疑。
3、政策評價:政策評價是指從許多不同的經濟政策中選擇較好的政策予以實行,或者說是研究不同的經濟政策對經濟目標所產生的影響的差異。
4、檢驗與發展經濟理論:
(1)檢驗理論:按照某種理論去建立模型,然後用表現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的樣本數據去擬合,如果擬合很好,則這種理論得到了檢驗。
(2)發現和發展理論:用表現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的樣本數據去擬合各種模型,擬合得最好的模型所表現出來的
(2)力量經濟模型一般由哪些要素組成擴展閱讀
計量經濟模型包括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隨機方程式,它簡潔有效地描述、概括某個真實經濟系統的數量特徵,更深刻地揭示出該經濟系統的數量變化規律。是由系統或方程組成,方程由變數和系數組成。其中,系統也是由方程組成。
計量經濟模型揭示經濟活動中各個因素之間的定量關系,用隨機性的數學方程加以描述。
廣義地說,一切包括經濟、數學、統計三者的模型;
狹義地說,僅只用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的數理統計方法研究經驗數據的模型。
『叄』 試述六種力量模型與五種力量模型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1、提出時間不同:
五種力量模型是由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
六種力量模型是由美國斯賴特(Stanley F.Slater)和奧爾森(Eric M.Olson)2002年在《產業和市場分析新視角》一文中提出。
2、力量組成不同:
五種力量模型由進入壁壘、替代品威脅、買方議價能力、賣方議價能力以及現存競爭者之間的競爭組成。
六種力量模型由合成競爭、供應商力量、互補品力量、市場波動、顧客力量和市場成長組成。
3、觀點不同:
五種力量模型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
六種力量模型主要觀點為:
(1)圖中的6種力量構成了一個市場的結構,決定了一個市場的平均利潤率。
(2)市場結構對同一市場中不同企業面臨的風險有不同的影響。
(3)不同的企業因自身資源和能力的不同,在同一市場結構中擁有不同的市場力量。
4、六種力量模型與五種力量模型的聯系:
(1)六種力量模型是國斯賴特(Stanley F.Slater)和奧爾森(Eric M.Olson)在考察了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五種力量模型提出後20多年間產業動態出現的新特點和趨勢後,立足於市場對波特五種力量模型所做的擴展。
(2)六種力量模型中的合成競爭由波特五種力量模型中的潛在進入者威脅、替代品威脅和業內現有企業間競爭強度構成,新增了互補品、市場波動和市場成長3種力量。
『肆』 波特的五力模型包括什麼內容
波特五力分析主要分為:
1.潛在競爭對手進入的風險:潛在競爭對手的進入風險是進入壁壘高度。阻礙新競爭者進入的主要壁壘形式包括規模經濟、品牌忠誠、絕對成本優勢、顧客轉移成本、政府管制。
2.產業內現有企業的競爭強度:產業內現有企業的競爭強度主要是以下幾個因素的函數:產業競爭結構、需求狀況、成本狀況、產業退出壁壘的高度。
3.購買者討價還價的能力:指的是購買者與產業內生產產品的公司砍價的能力,或者購買者通過要求更好的品質與服務抬高這些公司成本的能力。
4.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指的是供應商抬高投入價格或通過降低投入和服務的品質來增加產業成本的能力。
5.產業替代性產品的相似度:密切替代性產品的存在是一種強大的競爭性威脅,因為它限制了產業內產品的價格和贏利能力。如果咖啡的價格相對於茶和軟飲料上漲得太多,咖啡飲用者會轉向那些替代品。
『伍』 對於單一方程模型,一個計量經濟模型通常有以下哪些部分構成
三個,變數,參數,隨機擾動項。
沒有方程式
『陸』 一個好的經濟理論模型應具備哪些條件
經濟模型是指用來描述所研究的經濟事物的有關經濟變數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論結構。
內容
一個經濟模型通常包括:變數、假設、假說和 預測等。
用途
經濟模型主要用來研究經濟現象間互相依存的數量關系。其目的是為了反映經濟現象的內部聯系及其運動過程,幫助人們進行經濟分析和經濟預測,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
變數
1、自變數與因變數;
2、存量與 流量;
存量是指某一時點所測定的量。如人口總數
流量表示在一段時間內變數變動的值。如人口出生數
3、內生變數與外生變數。
內生變數是指由經濟模型內部結構決定的變數。
外生變數是指由外部因素(如戰爭、自然條件等)決定,影響內生變數的變數。
假設
假設是經濟模型用來說明事實的限定條件。 經濟學經常使用的術語就是「假設其他條件不變」 。
假說
假說是經濟變數之間如何發生關系的判斷。
預測
預測是根據理論假說對事物未來發展趨勢和變化的方向等作出判斷,它是在理論限定的范圍內運用邏輯規則演繹出來的結果。
建立
建立經濟模型的一般過程:
1、對經濟現實進行歸納,形成抽象的概念;
2、概括和總結概念間的相互聯系和基本規律;
3、進一步地把概念符號化;
4、建立模型,對模型求解並對結果進行解釋。
應用
經濟模型主要運用於:
1、經濟實證分析;
2、經濟政策分析;
3、發展情景分析;
4、規劃嵌入分析。
『柒』 計量經濟模型
計量經濟模型。所謂計量經濟模型,就是表示經濟現象及其主要因素之間數量
關系的方程式。經濟現象之間的關系大屬於相關或函數關系,建立計量經濟模型並進行
運算,就可以探尋經濟變數間的平衡關系,分析影響平衡的各種因素。
計量經濟模型主要有經濟變數、參數以及隨機誤差三大要素。經濟變數是反映經濟
變動情況的量,分為自變數和因變數。而計量經濟模型中的變數則可分為內生變數和外
生變數兩種。內生變數是指由模型本身加以說明的變數,它們是模型方程式中的來知數
,其數值可由方程式求解獲得;外生變數則是指不能由模型本身加以說—8j的量,它們
是方程式中的已知數,其數值不是由模型本身的方程式算得,而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產
生。計量經濟模型的第二大要素是參數。參數是用以求出其他變數的常數。參數一般反
映出事物之間相對穩定的比例關系。在分析某種自變數的變動引起因變數的數值變化時
,通常假定其他自變數保持不變,這種不變的白變數就是所說的參數。計量經濟模型的
第二個要素是隨機誤差。這是指那些很難預知的隨機產生的差錯,以及經濟資料在統計
、整理和綜合過程中所出現的差錯。可正可負,或大或小,最終正負誤差可以抵消,因
而通常忽略不計。
為證券投資而進行宏觀經濟分析,主要應運用宏觀計量經濟模型。所謂宏觀計量經
濟模型是指在宏觀總量水平上把握和反映經濟運動的較全面的動態特徵,研究宏觀經濟
主要指標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描述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再生產過程各環節之間的聯系
,並可用於宏觀經濟結構分析、政策模擬、決策研究以及發展預測等功能的計量經濟模
型。
在運用計量經濟模型分析宏觀經濟形勢時,除了要充分發揮模型的獨特優勢,挖掘
其潛力為我所用之外,還要注意模型的潛在變數被忽略、變數的滯後長度難確定以及引
入非經濟方面的變數過多等問題,以充分發揮這一分析方法的優越性。
(3)概率預測。某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稱為該事件發生的概率,概率論則是一
門研究隨機現象的數量規律的學科。目前,越來越多的概率論方法被運用於經濟、金融
和管理科學,概率論成為它們的有力工具。
概率論方法也在宏觀經濟分析中找到了用武之地。比如用計量經濟模型進行預測時
,就要給出以一定的概率處於一個區間的隨機量。
在宏觀經濟分析中引入概率論的方法進行預測,西方國家早在20世紀初期即已開始
,但到二戰後才開始蓬勃發展。這主要是由於政府調節經濟、制定改革措施的迫切需要
。各種宏觀經濟預測實踐都是政府制定財政、貨幣、對外經濟政策的重要依據。例如美
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就要根據概率預測制定貨幣供應量目標。
概率預測的重要性是由客觀經濟環境和該方法自身的功能決定的。要了解經濟活動
的規律性,必須掌握它的過去,進而預計其末來。比如要進行證券投資,就要先熟知整
個經濟及其組成部門的過去、現狀和未來。雖說國民經濟的領域廣闊、關系錯綜復雜,
但從時間序列上看,卻有必然的前後繼承關系。只要掌握了經濟現象的過去變動情況,
就可以依此為依據,加入可能出現的新因素適當調整,就可以預計事物的將來。過去的
經濟活動都反映在大量的統計數字和資料上,根據這些數據,運用概率預測方法,就可
以推算出以後若干時期各種相關的經濟變數狀況。
概率預測方法運用得比較多也比較成功的是對宏觀經濟的短期預測。宏觀經濟短期
預測是指對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負貨膨脹率、失業率、利息率、個人收入、
個人消費、企業投資、企業利潤及對外貿易差額等指標的下一時期水平或變動率的預測
,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前三項指標的預測。西方各國實踐這一預測的公司機構很多,他們
使用自己制定的預測技術或構造的計量經濟模型進行預測並定期公布預測數值,預測時
限通常為一年或一年半,概率預測實質上是根據過去和現在推想未來。廣泛搜集經濟領
域的歷史和現時的資料是開展經濟預測的基本條件,善於處理和運用資料又是概率預測
取得效果的必要手段。
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界普遍開展了經濟預測的研究和實踐,並取得了巨大成果。要
使經濟預測具有科學性,需要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可靠、及時的資料;精密、捷便的計
算技術;還需要根據對客觀規律性的認識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評價宏觀經濟形勢的相關變數
『捌』 計量經濟模型構成的要素是什麼
一般,計量經濟模型構成的要素常用「三要素」概括:
1、確定模型所包含的變數
1)因果關系中的「果」,例如生產函數中的產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釋變數
2)「原因」的變數,例如生產函數中的資本、勞動、技術,是模型中的解釋變數。
可以用總產值表示產出量,用固走資產原值表示資本,用職工人數表示勞動,用時間表示技術。
2、確定模型的數學形式,擬定理論模型中待估參數的理論期望值
3、樣本數據的收集
『玖』 一個計量經濟模型由以下哪些部分構成
一般,計量經濟模型構成的要素常用「三要素」概括:1、確定模型所包含的變數1)因果關系中的「果」,例如生產函數中的產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釋變數2)「原因」的變數,例如生產函數中的資本、勞動、技術,是模型中的解釋變數。可以用總產值表示產出量,用固走資產原值表示資本,用職工人數表示勞動,用時間表示技術。2、確定模型的數學形式,擬定理論模型中待估參數的理論期望值3、樣本數據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