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黨領導經濟工作主要是
為了發展經濟,進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 黨領導經濟工作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經濟工作是我們黨的中心工作,領導經濟工作是我們黨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不是也不應當取代政府直接組織經濟活動和處理日常性行政事務,不是也不應當取代企業直接從事微觀經濟活動。我們黨領導了經濟體制改革,同樣也要順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自覺改變和完善領導經濟工作的方式方法和體制機制。《決定》指出「黨領導經濟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推動立法,營造良好環境」。這是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對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職責作出如此具體而明確的規定,這對於推動黨政分開、黨企分開,順利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於把握方向。黨領導經濟工作最重要、最關鍵的職責就是把握經濟發展的大方向。這里所說的方向,一是確立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經濟體制模式,經濟發展路徑,對外經濟關系總格局等根本性制度和目標。二是及時全面分析經濟形勢,准確把握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適時提出應對的方針和政策,防止經濟大起大落,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三是要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推動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不斷開辟新的實踐道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是由於我們黨正確地把握了方向,才帶來了我國經濟持續20多年的高速增長,帶來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 關於謀劃全局。就是要站在時代發展和民族振興的高度,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目標和階段性任務進行規劃,研究提出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比例、結構、速度以及需要配套實施的基本經濟政策的建議。與此同時,著眼於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著眼於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對一些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如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調整提升產業結構、促進就業增長、理順收入分配關系問題等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解決思路,做出總體安排。 關於提出戰略。這既包括按照國家經濟協調發展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任務提出總體戰略如經濟發展戰略、經濟改革戰略、對外開放戰略等,也包括著眼於解決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的問題而提出的區域發展和行業發展戰略。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戰略,如「三步走」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走出去」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和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等。通過這些發展戰略的實施,有力地推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一些關鍵方面、薄弱環節問題的解決。 關於制定政策。我們黨關於一定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基本戰略的實現或貫徹都是依靠一系列正確的政策方針來保障的。黨制定政策,重點是制定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總方針、總政策和解決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的大政策,如產業政策、區域發展政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政策等,對屬於政府職能范圍的工作和對經濟生活中一般性問題的解決,主要是提出政策建議。 關於推動立法。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我們黨領導經濟工作,就要不斷推動立法特別是經濟立法,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完備的法律制度。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來看,目前已經確立的法律制度只能說是初步形成,既需要鞏固,更需要提高。要繼續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從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等多個方面著手,全面推進我國市場經濟法制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關於營造良好環境。黨領導經濟工作,必須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營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和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
③ 黨的領導包括
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幹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行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
④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包括
黨章規定:「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
1、政治領導,就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則、重大決策的領導。
它體現在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上。這是我們黨近八十年來最基本的領導原則。發揮政治領導作用,首先要根據歷史發展進程,制定和實施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及時提出政治目標和口號,動員全黨和全體群眾。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實現既定目標。
2、思想領導是理論觀點、思想方法和精神狀態的領導。
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要思想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教育和武裝廣大黨員和人民,宣傳黨的路線、原則,把黨的思想轉變為人民群眾的自願行動。正確的思想領導,可以制定和實施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因此,黨的思想領導是黨的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前提和基礎。
3.組織領導就是通過黨的各級組織、黨的幹部和黨員組織、領導群眾,為實現黨的任務和主張而奮斗。
組織領導主要是幹部選拔任用。黨的組織領導是政治領導和思想領導的保證。沒有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黨的政治領導和思想領導就會失敗。黨的組織領導表現為發揮黨的幹部的骨幹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進模範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成為卓越組織,與其能夠將人民利益訴求放在極端重要的位置密切相關。中國工農紅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便是極好的例證。「打土豪、分田地」的實質就是在於將中國工農紅軍打造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既兼顧組織的目標實現,又考慮個人利益訴求的滿足;通過滿足個人的需要,將個人利益與宏大的組織利益連接起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將打造科學有效的動力機製作為組織建設的關鍵。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通過對社會主要矛盾認識的轉變,從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轉化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從解決發展問題轉化到解決發展後的問題,使得動力機制的建設愈益科學高效,滿足人們利益訴求的方式變得更具有時代性、更加精準有效。
⑤ 黨的領導是哪幾個方面的領導,黨在同級組織中的作用
黨的領導是哪幾個方面的領導:
1、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組織領導。2、黨對經濟建設、文化生活、社會建設的領導3、黨對軍隊建設、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統戰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形成的方針政策及相關思想的領導。
黨在同級組織中的作用:
黨必須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⑥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核心,決定著社會的基本性質和發展方向。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健全支持民營經濟、外商投資企業發展的法治環境,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政策體系。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分配決定於生產,又反作用於生產。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分配原則,要求以勞動的數量和質量為依據分配個人收入,多勞多得。按生產要素分配是生產要素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要求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
完善分配製度,還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促進效率和公平的有機統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既體現了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一般規律和以等價交換為基礎的市場制度的一般規定,又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的特殊規律與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特殊規定。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此,要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
這三項制度相互聯系、相互支持、相互促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告訴我們,生產、分配、交換等社會再生產諸環節是有機統一體,生產環節在其中起支配作用,這是人類社會的一般經濟規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中,生產、分配、交換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集中體現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中所有制、分配製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者的辯證統一關系。
它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對我國經濟改革、運行和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和總體要求,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根本依據。必須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經濟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⑦ 黨的領導主要是哪幾個方面的領導
政治;經濟;文化
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