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清末涪陵經濟怎麼樣

清末涪陵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8-26 13:57:07

『壹』 涪陵這個城市怎麼樣和永川比起哪個比較繁華些

永川更好。涪陵山高路不平,爬坡上坎,生活不方便。

『貳』 重慶涪陵區怎麼樣

涪陵區是離重慶主城區最近的一個地級市,距離105公里,重慶直轄以後改區。涪陵從來就有小重慶之稱,很多領域和重慶主城區相仿,相對直轄市內其他區市是最繁華的,房租很低,生活水平也比較低。交通,購物,娛樂都很方便和豐富。

『叄』 清朝的經濟怎麼樣

一,入關後到乾隆時期。入關後,清朝的經濟一度困難。這主要是因為南明政權的抵抗使富裕的江南成為了一片廢墟。清朝統治者又實施圈地,屠城,投充,逃人這些政策。圈地主要是將無主的荒田分給諸王,勛臣和兵丁。然而圈地時往往涉及有主土地,使不少人失去了土地。投充是允許各旗招收貧民役使。滿族貴族任意逼迫漢人為奴。逃人法指對逃跑奴隸實施嚴懲。「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讓這些地區變為廢墟。這些政策惠及了滿人,也大大破壞了經濟。順治親政後,逐步廢除了這些政策。 /{EP*,/*
到康熙時,三藩被平定,統一了台灣。他又徹底廢除上述政策,獎勵墾荒,多次普免錢糧。康熙帝還下令治理黃河水患。這些措施使國內經濟開始迅速發展。康熙帝還下令在廣州,漳州,寧波和雲台山(連雲港)開放對外貿易。當時,歐洲工業革命尚未開始,產品難以與清朝競爭。於是,清朝的對外貿易一直處於出超的地位。出口產品主要有絲綢,茶葉,瓷器,棉布等。進口商品有胡椒,象牙等。由於外國每年要向中國購買大量產品,而中國進口的商品都是奢侈品,銷售量不多。所以對外貿易成為一項重要的經濟產業。對外貿易的發展促進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這使得資本主義開始緩慢發展。 ud63f` W]4
到雍正時,又進行賦稅改革。清王朝建立後,國賦征納仍遵行一條鞭法,按明朝歷年間的則例徵收,地賦和丁賦發別征課。但隨著土地兼並的日益嚴重,地銀和丁銀分別徵收的弊端日益突出;由於人口增長快於土地面積的增加,土地又不斷集中到大地主手裡,農民不斷喪失土地,又要承擔沉重的丁賦,所以無地農民被迫逃隱,既影響了國家稅收,又造成社會不穩。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針對「戶口日增,地未加廣」的情況,規定固定丁銀數量,此後所生人丁,不再征賦。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將固定的丁銀首先在廣東攤入田畝徵收,並逐漸推行於全國。雍正元年,徹底實施「地丁合一」。地稅從此稱為「地丁」,這就是清朝「攤丁入畝」的賦稅改革。地丁完全按田畝徵收,不論豪紳富戶還是一般農民,田多則賦多,無田則無稅,使賦稅負擔趨於合理。攤丁入畝,不僅是明朝一條鞭法以來賦役內容的繼續簡化,更重要的是全國賦役制度的一次再統一,不僅有利於國家財稅制度的貫徹,而且促進了各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Y?#Sl*
到乾隆時,政府又下大力氣治理海塘,使江浙地區免受海潮襲擊。乾隆皇帝重視發展商業並給予寬松政策.他規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銷售糧食,可以免關榷米稅,允許百姓販運少量食鹽.金融機構(票號)在乾隆朝也開始出現.由於生產的發展,國家財政收入開始逐年提高.乾隆皇帝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並拓廣了領土.這使得國家耕地面積擴大.雍正二年,全國可耕面積683萬余頃,乾隆31年擴大到741萬余頃.明朝時從國外引進的玉米和番薯也推廣到全國各地。但是,清朝的經濟衰落的苗子也在乾隆後期開始出現。如乾隆皇帝推行閉關鎖國,就限制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而他的「十全戰功」也耗費了許多錢。再加上貪官污吏不斷出現。乾隆末年自然災害又頻發。 goLL;AL
在這一時期,清朝的經濟逐步恢復與發展。商業和內河運輸發達。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原來的大城市如北京,江寧(南京),更加繁華。以鹽業為主的揚州,絲織為主的蘇杭,外貿為主的的廣州發展很快。資本主義開始緩慢發展。江蘇,浙江的絲織業,廣東的煉鐵,雲南的煉銅,江西的制瓷都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這樣有利於手工業的發展。但清朝的經濟也在乾隆後期開始走下坡路。這主要是因為閉關鎖國,土地兼並和吏治腐敗。 _PPy44r2
二,嘉慶至鴉片戰爭前。嘉慶元年,爆發了幾十萬人參與,歷時九年的白蓮教起義。這使得戶部存銀下降。大官僚和地主拚命兼並土地,導致農民逃亡,淪為佃戶和流民,耕地面積銳減.清朝政府一向不注意制約土地兼並。而企圖通過加強墾荒來解決土地問題。然而,在當時,人口增長與耕地面積擴大的矛盾已經出現了。而且並非所有農民都願意背井離鄉去各地墾荒。這些人又不想淪為佃戶。於是只能起來造反。嘉慶帝又重農抑商,壓制各地工礦業。由於政府過高的征課,商人虧本。抑商政策在以前恐怕還有些用。但在手工業發達的時候,這使得手工業開始萎縮。再加上閉關鎖國政策,結果資本主義難以發展。因為商人使貨物在各地流通。沒有了他們,貨就難以售出。結果清朝經濟開始步入衰落階段. C=-=_>Q,L<
三,鴉片戰爭後到清朝滅亡。鴉片戰爭後,從香港和五口輸入的外國商品,開始沖擊中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的經濟結構開始發生變化。棉紡織是中國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也是農村家庭手工業的根基。它因洋布,洋紗等大量進口而逐漸受到破壞。其它手工業部門,如冶鐵,制針等行業,也受到進口工業品的排擠。廣大農民和手工業者蒙受了破產失業的痛苦,加劇了社會的矛盾和危機。從商路上說,鴉片戰爭前江浙的絲茶都由陸路經江西,過梅嶺到兩廣,再由廣州的洋行賣給外國人。五口通商後,江浙絲茶改由上海出口,這條商路就斷了。原先在那裡挑但搬運的,拉纖引渡的,開客店的,都失了業,生計無著。這就引發了多次農民起義。後來又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遭遇財政危機。清政府為了籌集軍費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什麼辦法都想到了。結果是人民吃盡了苦頭。預征錢糧,錢糧津貼,浮收大大加重了農民的負擔,生活無法過下去;鑄大錢,發行大額鈔票引發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並引發私鑄之風;厘金苛重,危害商民,大大地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G `+T+
同治初年至光緒朝中期(60年至90年代),以奕 欣與曾國藩為首的洋務派掀起了一場旨在「求強」,「求富」,的洋務運動。開始創辦的是一系列的軍事工業,後來又創辦了一系列的農用共礦業和交通運輸業。商辦企業即民族資本企業也開始出現,到甲午戰爭時已有170家,集中在繅絲,麵粉,機器修造等企業。洋務運動和資本主義的產生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清朝經濟略微恢復。 Qd)q([
甲午戰爭之後,帝國主義對華經濟侵略、全面展開。它們由商品輸出發展到資本輸出。光緒28年(1902),帝國主義國家在華投資就達8.127億美元。它們採取四種方式向中國輸出資本:(-)政治貸款:為償還日本賠款的光緒21年(1895)「俄法洋款」(4億法郎),22年的「英德洋款」(1600萬英鎊),24年的「英德洋款」(1600萬英鎊),數額巨大,利息很高,都附有政治條件。(二)向鐵路投資:甲午戰爭後,英,俄,德,美在中國爭奪得19000餘里的鐵路投資權和修建權。(三)投資礦山:從光緒25年(1899),美國和中國合辦門頭溝煤礦開始,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紛紛效尤,攫取多個礦山投資和開采權。(四)開設工廠。甲午戰爭後,屬於外國資本家的有900多家。帝國主義的投資控制著中國的經濟部門,還控制中國的財政經濟命脈。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危機日益加深。中國人民為了晚救民族危機,在甲午戰爭後幾年裡興起了興辦資本主義企業的高潮。在上海,江蘇,湖北和浙江一帶,官僚,地主和商人紛紛創辦紡織,繅絲,麵粉,火柴,制葯,印刷等企業和采礦業。但清政府限制資本主義的發展,又大量搜刮民脂民膏,經濟發展緩慢。 R$v[!A+:'
到了1901年,清政府實施新政,獎勵工礦業。這次新政加強了民族資本主義的力量。清朝經濟開始好轉。然而清朝滅亡的時候也要到了。

『肆』 涪陵這個地方究竟怎麼樣

屬於重慶一小時經濟圈,距離重慶僅一個小時車程,涪陵的經濟狀況較好,擁有5家國內上市公司和1家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人均GDP超過4150美元,環境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接近40%,緊靠長江和烏江,水源充足,是著名的榨菜之鄉。涪陵人口約110萬,城鎮人口約有40萬,著名的景點有白鶴梁(世界最早的水文站,國家一級文物)、點易洞(宋代著名學者程頤講學點,題刻有黃庭堅、朱熹等名人書法)。氣候上,涪陵除夏天較為炎熱外,其他季節氣候宜人,自然災害等較少,涪陵人一直認為「涪陵—福臨—福地」,確實如此,先秦時巴國就建都於涪陵,涪陵至今有「巴國故都」之稱,這說明古人也認可涪陵是一塊福地。

『伍』 涪陵 的大體情況~~~~地理~歷史~人文~

重慶市涪陵區,邑枕長、烏兩江,素為烏江流域物資集散地,有渝東南門戶之稱,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榨菜之鄉」。全區轄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私營經濟示範區和44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14萬,主城區常住人口53萬。涪陵區自然條件好,人文資源豐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紅心蘿卜是聞名海內外的三大特產;程朱理學「點易洞」、水底碑林白鶴梁是名聞中外的名勝古跡。介於東經106°56'—107°43',北緯29°21'—30°01'之間。地處長江、烏江交匯處,素有渝東南大門之稱,是烏江流域20多個縣市區的物資集散地。 涪陵因烏江古稱涪水,巴國先王陵墓多葬於此而得名。2000多年前,涪陵曾為巴國都,秦、漢、晉時設枳縣,自唐以來一直為州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後為涪陵地區,轄10個縣,1995年撤地設涪陵市(地級),下轄兩區一市三縣,1998年重慶直轄後改設涪陵區。

『陸』 誰知道重慶市的涪陵啊,它的經濟發展很快,有什麼經驗可供參考

「八五」以來,特別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來,涪陵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迅速增長,經濟結構得到改善,人民獲得較大實惠。1999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3 34億元,較1992年增長182.7% ,年均遞增16O% ;工農業總產值62.15億元,較1992年增長216.8% ,年均遞增17.9% ,其中工業總產值52.73億元,較1992年增長274.8% ,年均遞增20.8% ;財政收人9.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35億元,分別較1992年增長540.1% 稈J76.8% ,年均遞增30.4%和25.0%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1999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7元,農民人均純收八1789元,分別較1992年增長190.3% 和238.8% ,年均遞增16.4% 和19.O% 。結合涪陵近些年經濟發展的實踐,我們體會,加快區縣經濟發展,應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科學合理地確定經濟發展的戰略定位。這是事關區縣經濟發展方向的戰略問題。應當根據本地的自然、地理、資源條件和經濟基礎等實際情況,客觀分析、准確判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在科學論證、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確定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涪陵居庫區 濱長江、扼烏江,區位較好,自古以來就是烏江流域最大的物資集散地,是重慶主城區通往渝東地區的交通咽喉;資源比較豐富,經濟發展有一定基礎,並且有相對集中的人, 優勢:過去是涪陵地區、涪陵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未來是重慶市規劃的渝中地區的大城市和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又有三峽移民遷建等歷史性機遇,發展的潛力較大。新區成立後召開的「三會」,全面認真分析了涪陵的區情,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涪陵發展總的戰略定位:力爭通過5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的努力,把涪陵建設成為全市增長快、效益好、結構優、活力強的新興工業基地,成為烏江流域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和區域經濟中心,成為三峽庫區經濟發達、環境優美、功能完善、人民富裕、城鄉共榮的中等城市。三年的發展實踐表明,我們的這個定位是准確的,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並且已經在全區廣大幹群中形成了共識:
(二)選擇一條符合實際、富有特色的發展路子。經濟結構趨同,發展路子單一,缺乏自身
持色,是目前區縣經濟發展中一個帶共性的問題。1992年,我們在落實小平同志南巡談話精神、啟動涪陵經濟發展之時,對選擇什麼樣的發展路子,曾經有過激烈的爭論。是借鑒「蘇南模式」,重點發展鄉鎮企業?借鑒「溫州模式」,重點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或者利用涪陵原有的基礎,重點發展國有工業?在發展國有工業的過程中,是把重點擺在新鋪攤子,實行外延擴大再生產,還是重點盤活原有資產,走內涵擴大再生產的道路?我們經過充分討論,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認為涪陵國有工業有基礎、有潛力,是我們的一大優勢,是加快發展的希望所在。因此,我們選擇了一條以盤活存量、調整結構為主,通過內涵擴大再生產搞活國有工業,以工業經濟的振興來帶動、促進和支撐全區國民經濟發展的路子。事實證明,這一決策是正確的。目前,工業經濟已經成為涪陵經濟最重要的支撐,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工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已由1992年的27.6% 提高到了1999年的41.4% ,財政總收入的80% 以上是由工業提供的。同時,工業的發展.改善了經濟結構,拉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城市建設和社會進步,全區三次產業結構已由1992年的21.6:33.6:44.8調整到了1999年的14.6:50.5:34.9。
(三)堅定不移地實施重點發展戰略。近些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重基層、打基礎、抓重點、求實效」的工作方法,著力於強化基礎,重點突破,收到了明顯成
效。
一是大力加強能源、交通、通訊、城市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經濟發展基礎。新建了龍橋、石板水電廠。新增裝機17.1萬千瓦,全區水火電總裝機已達
38.5萬千瓦,從根本上改變了涪陵用電難的局面。到去年末,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容量達l2.7萬門,擁有固定電話用戶7.1萬戶,無線尋呼4萬戶, 行動電話2.7萬戶。新建、改造了涪豐、涪白、涪墊、涪南、涪藺等骨幹公路,涪長高速公路將於年底通車,渝懷鐵路涪陵段也即將開工建設。先後建設了涪陵長江大橋、烏江大橋,興建、改造了興華路、四環路等城市道路。新建了涪陵廣場、體育館、二水廠等市政公用設施,拉通了天然氣復線,使涪陵
城市基礎條件明顯改觀,城市建成區面積由1992年的lO平方公里擴大到了1999年的l3.69平方公里,城市居住人
口由l7萬人增加到了23.91萬人。基礎條件的改善,對於擴大開放,加快涪陵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支撐和促進作
用。
二是大力實施重點企業發展戰略。加快重點企業的發展。1992年以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涪陵工業經濟較為落後,企業規模小。行業、產品結構趨同,技術水平
低,設備陳舊,產品老化,市場競爭力弱。從1993年起,我們把工業經濟擺到了國民經濟發展戰略支撐地位來抓,提出了實施重點發展戰略。通過抓大帶小、扶優扶強,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的發展思路。按照這一思路,集中力量分階段實施重點發展戰略,即「八五」期間選擇11戶
企業實施「過億超千」活動,「九五」期間選擇l4戶企業實施「5135」工程。「十五」期間,我們將重點實施「三個一」工程,即:集中力量抓l0戶重中之重的工業企業。重點工業企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100億元,凈利潤達到1O億元;創國內知名品牌lO個。對重點企業在資金投入、項目安排、能源調度、財稅政策、領導精力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使重點企業實現了超常規發展,從而拉動和促進了全區工業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1999年,重點工業企業實現產值35.65億元,佔全部工業產值的67.6% ;實現增加值l9.4l億元,占工業增加值的729% ;實現利稅l2.42億元,其中利潤5.1億元,經濟效益
綜合指數達162% 。已有3戶重點企業上市發行股票,有8戶重點企業進入全市工業50強。
(四)堅持發展硬道理。敢於和善於搶
抓機遇。機遇轉瞬即逝,就看我們善不善於抓,能不能抓住,抓住了就能夠上一個台階,抓不住就會落後於人。回顧近幾年涪陵經濟的發展歷程,主要得益於我們抓住了兩次大的機遇:一是小平同志南巡談話帶來的大發展機遇。小平同志南巡談話後,我們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掀起解放思想的熱潮,使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深入人心,促進涪陵經濟發展步入了「快車道」。二是三峽工程移民遷建和對口支援帶來的開放開發、結構調整機遇。利
用這一機遇,我們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大力招商引資,結合實施移民遷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速進行企業兼並重組、嫁接改造,實施低成本擴張。使涪陵煙廠、太極集團、涪陵建陶、娃哈哈分公司、化工公司、三愛海陵、東升鋁業等一批有份量的企業迅速成長壯大。在這個過程中,機遇意識得到較好體現和強化。比如,我們充分利用國家對移民遷建企業的聯營專貸政策,爭取聯營專貸l4.75億元,占整個庫區的40.56% 。利用遷建企業進
口設備免稅的政策。引進了一批設備.高起點實施企業技術改造,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五)按照既定思路和目標一如既往
抓落實。發展的戰略思路、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一經確定,只要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就應當長期堅持.一屆接著一屆干,扭住發展不放鬆。l992年以來,涪陵黨委、
政府領導換了幾屆, 行政體制兩次大調整,但由於大家對涪陵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奮斗目標認識統一,圍繞既定的思路和目標一致努力,全區經濟發展沒有因為行政體制和領導班子成員的調整受到大的影響,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比如,對於扶持重點企業發展,我們連續幾屆班子常抓不懈。並根據形勢的發展賦予重點戰略新的內涵,終於有了今天的收獲。對於涪陵城區移民遷建、防護工程這樣的重大工程項目,我們從設想、論證、爭取項目到開工建設,前期經費投入上千萬元,前後歷時8年,傾注了幾屆班子的心血。
(六)努力營造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小氣候」。良好的發展環境是加快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區縣經濟發展的環境必然要受到大環境的制約和影響,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就完全不能有所作為,因為大環境是由小環境構成的,我們應當而且能夠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小環境。在「軟環境」建設上。我們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強對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
級領導幹部的教育和引導。牢固樹立市場經濟的觀念和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觀念,統一思想認識,大膽開拓創新.始終咬定目標不放鬆,堅持發展不動搖。二是優化政策環境。在招商引資、重點企業發展、企業兼並重組、重獎優秀企業經營管理者等方面制定和落實了系列優惠政策,降費減負,扶持發展,形成了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三是轉變作風,優質服務。堅持「重點企業無小事」、「外來企業無小事」的原則,強化各級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嚴格檢查督促,暢通政令.提高效率,強化服務。嚴格實行目標管理.把全區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情況同各級各部門幹部的獎懲掛起鉤來,促使人人關心和支持經濟發展。

『柒』 涪陵經濟好嗎

還可以啊!原本是重慶主城以外的第一,現在第二!

閱讀全文

與清末涪陵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隊長在給灰灰講什麼故事呢 瀏覽:444
美女帥哥群怎麼添加 瀏覽:593
事業單位市直的和新區的哪個好 瀏覽:85
包頭幸福路五號街坊是什麼構造 瀏覽:757
在王藍莓的幸福生活中怎麼開飯 瀏覽:897
歸鄉記講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430
幸福到家什麼時候開播 瀏覽:186
美女現在紋眉多少錢 瀏覽:120
長沙市跟福州市哪個地方經濟好 瀏覽:384
第三十七卦怎麼解釋事業 瀏覽:573
這樣的婚姻到底有沒有什麼意義 瀏覽:454
當天真遇上愛情的結局是什麼 瀏覽:615
通達海外事業部是做什麼的 瀏覽:962
愛情公寓里酒吧的酒是什麼酒 瀏覽:380
阿里雲智能事業部在杭州哪個區 瀏覽:73
小美女不戴胸罩什麼樣子 瀏覽:75
人要怎麼樣才幸福 瀏覽:896
幸福拍手歌如何設計游戲 瀏覽:1001
單獨事業單位考試多久出成績 瀏覽:555
美女笑臉藏著什麼 瀏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