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經濟復甦面臨哪些問題
世界經濟復甦面臨以下問題:
經濟復甦仍受到疫情不確定性的影響;
全球經濟復甦不平衡加劇;
債務高企增大潛在風險;
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溢出風險;
大宗商品上漲推升通脹預期。
復甦情況:
歐盟經濟復甦態勢相對較差,2021年第二季度才開始復甦,歐盟和歐元區2021年增長預測為5%。而2020年歐盟經濟下降了5.9%,這意味著2021年歐盟總體上無法恢復到2019年水平,預期要到2022年第一季度才可能回到2019年水平,目前歐盟對2022年經濟增長預測為4.3%。
中國是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的主要亮點,增長率將達到8%以上,明年有望維持在5.6%。非洲和拉美國家受疫情沖擊較為嚴重,復甦乏力,2022年非洲經濟增長率預期只有3.9%,拉美2.3%,遠遠低於全球平均4.9%的水平。因此,國際社會需要共同努力為非洲和拉美國家抗疫提供援助,為他們的債務困境提供解決方案。
㈡ 全球如何才能從疫情造成的影響中恢復
我認為全球國家應該共同聯手對抗疫情,因為在疾病面前,人類才是生命共同體。
㈢ 疫情下世界經濟總體形勢如何
疫情加速了世界經濟重心「東移」進程。與歐美發達國家「集體熄火」不同,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和地區較為成功地控制住了疫情,為經濟復甦奠定了基礎。中國經濟表現一枝獨秀,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也是唯一保持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更躍升為當年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
越南、泰國等中國周邊國家在控制住疫情後,迅速復工復產,並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重組。IMF最新預測指出,2021年亞洲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GDP增長率將回升至8.3%,較全球平均水平高2.8個百分點。
「K形復甦」正成為全球擔心的經濟走勢。不同於以往,本次全球經濟復甦可能出現重大分化風險,這種分化不僅存在於不同人群、不同產業之間,也體現在國與國之間。
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2月初提醒,盡管IMF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5%,但有150個經濟體今年或將無法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應對疫情是否得力成為影響經濟表現的決定性因素
面對疫情「黑天鵝」,各經濟體採取了不同策略,嚴陣以待者有之,尋求「群體免疫」者有之,左右搖擺者亦有之。時刻增長的確診病例數和死亡人數在令人揪心的同時,也成為檢驗抗疫的最嚴苛指標。同時,經濟復甦的程度也與各國抗疫的成效呈現極大相關性,能夠嚴格控制住疫情蔓延的國家經濟復甦更為強勁。
經濟復甦還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新冠疫苗接種成為重要變數。國際組織對今年經濟的樂觀預期都建立在疫苗大規模接種的前提下,但是,當前新冠疫苗存在產能不足、分配不均等諸多難題。
㈣ 疫情下,各國的經濟水平發生了哪些本質性的差別為什麼
疫情下各國的經濟水平都發生了一些本質上的差別,首先就拿中國來對比,就能夠感受到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大多數的中國人都開始了,慢慢的減少了消費的次數,女性消費在購買東西的時候,都會先考慮一下這樣的產品對自己是否有用,同時在考慮是否要購買。從中國就能夠感受出來,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從而導致經濟上面的一些問題。那麼對於一些外國國家也會受到很嚴重的經濟重創,隨著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響,全球各地的物價都在有所上漲,也讓很多群眾們都表示難以接受。
也正是因為在中國有了這樣的一些相對利國利民的好政策,才會讓很多中國人覺得自己生活在中國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情。但是再看一看外國的生活條件,根本就沒辦法和中國相提並論。
㈤ 特寫:疫情下的非洲汽車強國
一直以來, 汽車 產業的擴張是南非政府經濟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作為非洲的第二大經濟體,以及非洲 汽車 工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南非一度被冠以「非洲底特律」之稱, 汽車 工業占該國GDP總量的約6.8%。
在上一輪金融危機之後,當地政府曾制定了一項面向未來的計劃,旨在推動 汽車 產業加速發展,以重振該國陷入困頓的經濟。南非被譽為非洲 汽車 產業的心臟,也是全球最後一個尚未開發的主要新車市場,該國的最終目標,是在非洲南部建立一個全球擴張的灘頭陣地。
雖然與其它 汽車 強國相比,南非的電動 汽車 轉型已落在了後面,但是自2018年始,該國政府就陸續與日產、寶馬以及大眾等 汽車 製造商談判,希望將電動 汽車 的革命帶到南非。但因為新冠肺炎的肆虐,當地的 汽車 製造商紛紛按下生產和銷售的暫停鍵。
按照疫情的被動走勢,南非雄心勃勃的 汽車 產業增長計劃極有可能很難實現。當地負責 汽車 產業規劃的相關官員近日向路透社表示,政府需要在稅收上給予 汽車 產業部分減免,並放寬投資激勵和補貼的標准,否則這場病毒大流行可能給 汽車 業帶來永久性的打擊。
政府援助迫在眉睫
為期五周的疫情禁售令,讓南非的 汽車 製造業和零售業陷入整體停滯。南非全國 汽車 製造商協會(NAAMSA)首席執行官邁克 · 馬巴薩(Mike Mabasa)向外媒表示,疫情讓很多計劃受到巨大影響,特別是一些中短期項目,在今年基本上不可能按計劃實現。
其中一個較為關鍵的宏觀性目標是,南非 汽車 工業的年產量到2035年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140萬輛,並將本地生產的 汽車 零部件比例從39%提高到60%,從而提振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
馬巴薩稱,NAAMSA已要求政府放寬投資激勵所需的最低工廠產能門檻,即年產5萬輛 汽車 ,在當地多家 汽車 製造商認為,考慮到疫情危機的影響,這一要求對於現階段的生產過於嚴苛。該協會還建議,政府可以使用2019年的產量數據和2020年的補貼標准作為疫情後的參考,因為今年的新車生產將受到重大打擊。
在南非,NAAMSA代表了當地的41家公司,其中包括寶馬、福特、梅賽德斯-賓士、五十鈴、日產、豐田和大眾等巨頭,這些公司每年在南非生產約60萬輛 汽車 ,其中約65%用於出口。
梅賽德斯-賓士南非分公司(Mercedes-Benz South Africa)表示,他們目前無法預測新冠肺炎對年度產銷以及2035年產業目標的影響。該公司企業事務經理薩托 · 木塔博(Thato Mntambo)對路透社表示,他們已經與供應商和政府的主要利益相關者搭建了穩固的夥伴關系,有信心找到抗擊疫情的解決方案。
NAAMSA在今年4月提供的一份調查顯示,由於新冠肺炎導致的為期三周的停工,南非 汽車 行業可能不得不為此裁員10%。這份日期截止為4月8日的全國調查估計,為期21天的全國限售令可能導致1%至10%的失業率,一旦限售政策延長到5月底,這一數字可能升至21%至30%。
因為疫情的肆虐,南非近三分之一的 汽車 行業從業者已經暫時失業。這項調查涵蓋了南非的整個 汽車 行業,涉及46.8萬名員工,從整車到零部件,包括正式員工和臨時工。
該調研還顯示,到4月底,南非 汽車 產業僅有51%至60%的員工能領到工資,而11%至20%的中小企業可能會面臨倒閉。在截至5月底的一段時間內,估計關閉中小企業的可能性會上升至21%至30%。
跨國產業鏈陷入轉移危機
NAAMSA的馬巴薩警告稱,如果 汽車 製造商在危機中為新車流動性而苦苦掙扎,他們可能無法完成每年90億美元的出口訂單,而那些專注於 汽車 客戶的本土零部件製造商也可能遭受業務重創。
南非製造業相關的政府官員也表示,這種創傷可能是永久性的,一旦南非的 汽車 也遭受長期危機,會為摩洛哥等新興競爭對手和泰國等更成熟的市場中心搶占份額鋪平道路。
豐田南非分公司(Toyota South Africa)的首席執行官安德魯 • 柯比(Andrew Kirby)也在上個月表示,南非在全球 汽車 行業供應鏈中所扮演的角色所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其規模較小的零部件製造商的脆弱性。
這意味著,一旦南非的 汽車 製造商或零部件供應商無法正常交付產品,那些國際客戶將迅速把業務轉移到其它國家和地方。
南非 汽車 零部件及製造商協會的執行董事Renai Moothilal認為,規模較小的公司承受財務沖擊的能力顯然不同於大型公司,在疫情的打擊下,小型企業極有可能無法生存,這將對政府提高本地產出和增加兩倍就業的目標造成災難性影響。
他表示,政府可以採取的手段包括豁免徵稅,以及對行業從業者的薪酬補貼和支持,但如果政府缺位, 汽車 行業將會在這場危機里喪失越來越多的商業機會,在市場收縮中讓此前的努力功虧一簣。
「一旦跨國公司將出口合同轉移,並在另一個目的地投資生產,這種轉移所帶來的成本意味著遷回南非的可能性為零。」
已經有部分零部件製造商的海外總部釋放信號,他們可能會將生產轉移到南非以外的地區。
就拿南非本地供應商SP Metal Forgings (SPF)來說,他們約90%的業務集中在 汽車 行業,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福納斯(Ken Manners)在最近向歐洲媒體透露說,僅最初三周的禁售就可能使公司損失了12%至15%的年度營業額。
另一家紮根南非的零部件供應商PDC則表示,他們預計,至少在封鎖開始後的三個月內,其營業額將減少15%左右。該公司董事總經理格雷厄姆 • 史密斯(Graham Smith)表示,唯一慶幸的是,他們還為其它行業提供零部件,如果只從事 汽車 製造業,公司可能已經面臨關閉的風險。
後疫情時代復甦艱難
南非運輸業協會(TransUnion South Africa)公布的車輛價格指數 (Vehicle Price Index, VPI)顯示,即使產銷逐漸解封,該國下半年的 汽車 行業前景依舊較為悲觀。與去年同期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新車銷量減少了12%,其中3月份新車和二手車的銷售分別同比大幅下降了35%和31%。
而且,該國新車價格漲幅在通貨膨脹的重壓下已經持續了兩年多。在南非,VPI是衡量包含15家最大 汽車 製造商新車和二手車價格的重要指標,綜合整個行業的 汽車 銷售數據創建。
今年第一季度,南非新車價格指數從一年前的2.3%上升到4%,二手車價格指數則從2019年的1.8%輕微下滑到1.4%。
南非運輸業協會 汽車 信息解決方案副總裁雷迪(Kriben Reddy)表示,該國第一季度的VPI報告描繪了2020年 汽車 行業的暗淡前景,南非整體經濟在2019年底就已經陷入衰退,新冠肺炎爆發以前,業界普遍預測2020年的 汽車 銷量將下降3%至5%,但疫情的爆發可能會導致新車銷量進一步下跌。
「油價下降、利率下滑、經銷商激勵措施和低通脹等積極指標都很難推動消費者在第一季度購買新車,目前大家都無法預測,這樣的被動將持續多久。失業率的上升、負面的匯率影響、被動的年化GDP增長率以及穆迪和惠譽的評級下調都對可支配收入造成了壓力。」他認為,消費者信心下降將直接導致大宗商品購買的長期延遲。
南非運輸業協會還分析稱,隨著可支配收入壓力的增加,南非現階段購買 汽車 的人越來越多地傾向二手車,VPI的報告顯示,二手車與新車的比率已經從2019年第四季度的2.09上升到今年第一季度的2.13。
隨著新車價格上漲,預計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個月將保持不變。對於 汽車 經銷商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時期,他們必須利用這個機會做出改變,以在大流行後的銷售中保持競爭力。
為了生存,已經有經銷商開始尋找新的收入來源,或是在售車過程中加入更多的互聯網化的元素,遠程做生意,減少與消費者的身體接觸。但是,這些創新性的營銷活動會否在後疫情時代緩解銷售壓力,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
到了5月初,南非的 汽車 行業已受益於已經宣布的部分稅收措施,如推遲支付碳稅,但該國緊張的公共財政依舊面臨經濟復甦的巨大需求,因為許多關鍵行業都陷入了整體困境。
更讓當地官員焦慮的是,該國的債務評級目前已處於垃圾級,且經濟萎縮不可避免,人們甚至質疑,政府後續將如何為已宣布的重振措施買單。與此同時,隨著世界范圍內新冠疫情的肆虐,國外 汽車 的需求也大幅下降,這對依賴出口的南非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文/北岸
---------------------------------------------------------------------------
㈥ 疫情後的經濟恢復措施
疫情後通過從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出台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應急措施、做好基建項目復工和儲備這幾方面恢復經濟。
主要有如下幾點:
1、主要補貼受打擊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文旅等行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發行專項債,成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引導這些領域的投資,為實現產業長線投資、規模化投資、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本支持;
2、由於中小微企業應對突發和短期風險能力較差,涉及就業面廣,要實施精準的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出台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度過因疫情帶來的突發風險,降低經營成本,補償突發風險成本;
3、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進行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
隨著疫情防控的成效日漸顯現,一系列已經出台的階段性應急政策措施逐步落地,特別是後續還將適時推動出台一系列對沖政策,企業活力和市場潛力將進一步激發,國家經濟運行必將回歸常態,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六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級政府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預防、控制、監督工作的日常經費。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傳染病流行趨勢,確定全國傳染病預防、控制、救治、監測、預測、預警、監督檢查等項目。中央財政對困難地區實施重大傳染病防治項目給予補助。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流行趨勢,在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項目范圍內,確定傳染病預防、控制、監督等項目,並保障項目的實施經費。
㈦ 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了什麼影響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和發展從何處發力
這次新冠疫情對全球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首當其沖的是生命健康安全,許多人在這場新冠疫情的戰爭中去世了,而世界的經濟也遭受了重大的損失。
新冠肺炎帶來大量的停工極大的影響經濟首先,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出門購物,或者說國家對出行進行了管控,那麼旅遊業基本上是很難發展的,然後餐飲業也只能想辦法轉型外賣或者轉型方便食品,以求盡量減少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而進口出口也會受到大量的打擊,新冠肺炎嚴重的國家許多食品方面的出口都會被消費國所禁止。不僅僅如此,受到更多嚴重沖擊的其實是小商販,一旦沒有人買他們的東西其實他們就沒有任何收入,也不存在任何保障,所以說大部分的小商販甚至一些小型公司都會倒閉,不少人都是失去自己的工作。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帶來的大量的失業人口會使得消費力大量的確實,一時的經濟波動可以通過政策調整恢復,但是購買力的缺失使得不少地方都要通過消費券的形式來重新振興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也對某些產業起到了促進作用,比如游戲行業,直播行業等和室內娛樂有關的行業,還有一些快遞以及社區電商,這種不需要出行或者少出行的行業都因為疫情獲得了一定的機遇。
㈧ 影響世界經濟復甦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世界經濟復甦的因素:
1、新冠疫情繼續拖累全球經濟增長。眼下,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迅速傳播,導致許多經濟體勞動力短缺現象加劇,而供應鏈持續不暢導致的供給紊亂也將繼續拖累經濟活動。
2、通脹高企繼續困擾全球經濟。報告顯示,2021年美國供應鏈瓶頸持續,港口堵塞、陸路運輸限制及消費者需求增加導致物價上漲。
歐洲地區化石燃料價格幾乎翻番,能源成本大幅攀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食品價格不斷上漲;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進口商品價格上漲也帶來了通脹上行。
短期內全球通脹或將保持在高位,直至2023年才有望出現回落。不過,隨著相關行業供給改善、需求逐漸從商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且部分經濟體退出疫情期間的非常規政策,全球供需失衡狀況有望緩解,通脹形勢或將好轉。
3、在高通脹環境下,部分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緊預期愈加明顯,將導致全球金融環境趨緊。目前,美聯儲已決定加快縮減資產購買規模,並釋放提前上調聯邦基金利率信號。
美聯儲將從2022年3月起啟動加息步伐。歐洲央行此前也宣布,將如期結束為應對疫情實施的緊急資產購買計劃。
美聯儲提前加息會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貨幣匯率帶來壓力。更高利率水平將使全球范圍內借貸成本升高,導致公共財政緊張。對於外匯債務高企的經濟體來說,財政狀況趨緊、貨幣貶值以及輸入性通脹上升等多重因素將帶來挑戰。
各經濟體政策制定者需要嚴密監控各類經濟數據,為緊急情況做好准備,及時溝通並執行應對政策。同時,各經濟體應進行有效國際合作,確保全球在今年擺脫疫情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