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經濟周期的繁榮,蕭條,衰退,復甦的四個階段特性是什麼
1、繁榮階段:繁榮階段經濟一片大好,企業產能擴張,不斷投入更多的生產設備和生產資料,進一步的推高產能。另外一方面,流動資本充足,出現大量的投機活動。
表現為通貨膨脹,庫存堆積等。股票價格上漲,大量企業靠股票質押融資,讓公司利潤進一步上升,導致正向循環。
2、蕭條階段:經濟衰退嚴重的話,就會出現蕭條,蕭條階段經濟進一步下滑,銀行破產、工廠倒閉,投資活動消失,人們需要勒緊褲帶生活,熬過這段艱難的歲月。出現蕭條的唯一原因就是繁榮。
讓經濟走出蕭條的辦法:1,減稅,2,量化寬松(降低利率),3,債務重組,4,增加或加快公共投資並維持支出水平。
3、衰退:經濟繁榮到達頂峰之後,繁榮終止,出現經濟下滑,企業縮小產能和投機。繁榮時候的大量投資,導致了競爭過剩,大打價格戰。大量投資收不回利息,直到會出現債券違約現象。衰退總是伴隨著資產價格的下跌,而資產價格的下跌,抑制了消費,它使抵押物貶值,還增加了商業借貸風險,並且因此惡化了借貸者所面對的借貸合同條款。
當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時,出借人也可能發現自己持有了大量的不良貸款,這些貸款的抵押物有的已經變得毫無價值。
於是導致了廉價拋售與債務償還的惡性循環,這降低了貨幣流動速度,很高的債務水平,很高的借貸成本,當然還有快速下跌的資產價格,如果還有許多公司大量舉借外債,從而發生貨幣危機,債務緊縮就會被進一步放大。資產價格下跌導致債務無法償還,借款人信用等級下降的惡性循環。
如果想要穩定陷入衰退中的經濟,首要的事情是要穩定價格。如果不能穩定價格,企業所負擔的債務就越沉重,經濟就越傾斜,越趨向於傾覆。(在股市中,市值大幅縮水,會讓公司債務越來越高,償付更加艱難。)
4、復甦:隨著經濟進一步的下滑,進入蕭條的低谷期,企業的經營活動萎靡,幾乎進入不投資的停產階段。
這時候需要政府的調控,比如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刺激投資和生產活動。企業有了錢,就可以繼續投入生產。個人有了錢,就可以買買買,經濟進入復甦階段,表現形式為利率下降,信貸擴張。
拓展資料:
經濟周期(Business Cycle):也稱商業周期、景氣循環, 經濟周期一般是指經濟活動沿著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所經歷的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是國民收入或總體經濟活動擴張與緊縮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動變化。
過去把它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四個階段,表現在圖形上叫衰退、谷底、擴張和頂峰更為形象,也是現在普遍使用的名稱。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家們越來越多地關心經濟形勢,也就是 「經濟大氣候」的變化。一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好壞,既受其內部條件的影響,又受其外部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的影響。
一個企業,無力決定它的外部環境,但可以通過內部條件的改善,來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充分利用外部環境,並在一定范圍內,改變自己的小環境,以增強自身活力,擴大市場佔有率。因此,作為企業家對經濟周期波動必須了解、把握,並能制訂相應的對策來適應周期的波動,否則將在波動中喪失生機。
兩階段法:
經濟周期
經濟波動以經濟中的許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擴張和收縮為特徵,持續時間通常為2到10年。現代宏觀經濟學中,經濟周期發生在實際GDP相對於潛在GDP上升(擴張)或下降(收縮或衰退)的時候。每一個經濟周期都可以分為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上升階段也稱為繁榮,最高點稱為頂峰。
然而,頂峰也是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後經濟就進入下降階段,即衰退。衰退嚴重則經濟進入蕭條,衰退的最低點稱為谷底。當然,谷底也是經濟由衰轉盛的一個轉折點,此後經濟進入上升階段。經濟從一個頂峰到另一個頂峰,或者從一個谷底到另一個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經濟周期。
現代經濟學關於經濟周期的定義,建立在經濟增長率變化的基礎上,指的是增長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過程。
經濟周期波動的擴張階段,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益活躍的季節。這時,市場需求旺盛,訂貨飽滿,商品暢銷,生產趨升,資金周轉靈便。企業的供、產、銷和人、財、物都比較好安排。企業處於較為寬松有利的外部環境中。
經濟周期波動的收縮階段,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趨緊縮的季節。
這時,市場需求疲軟,訂貨不足,商品滯銷,生產下降,資金周轉不暢。企業在供、產、銷和人、財、物方面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企業處於較惡劣的外部環境中。經濟的衰退既有破壞作用,又有「自動調節」作用。
在經濟衰退中,一些企業破產,退出商海;一些企業虧損,陷入困境,尋求新的出路;一些企業頂住惡劣的氣候,在逆境中站穩了腳跟,並求得新的生存和發展。這就是市場經濟下「優勝劣汰」的企業生存法則。
B. 宏觀經濟學中,在經濟衰退時期,如果政府不加干預的話,稅收和政府支出會有什麼變化,增加還是減少呢
宏觀經濟學中,在經濟衰退時期,如果政府不加干預的話,稅收和政府支出會變化,增加還是減少。
經濟衰退時期。政府應採用財政政策來擴大總需求。具體是擴大政府支出,減稅來增加投資等等。
擴張性財政政策,包括減少稅收,增加政府支出等方面,參考IS模型分析,擴張性貨幣政策,包括降低利率,實行寬松性的信貸政策,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上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干預等,參考LM分析,調整產業結構,加速資本流轉和運行效率;參考乘數—加速數模型分析。
經濟周期波動的收縮階段
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趨緊縮的季節。這時,市場需求疲軟,訂貨不足,商品滯銷,生產下降,資金周轉不暢。企業在供、產、銷和人、財、物方面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企業處於較惡劣的外部環境中。經濟的衰退既有破壞作用,又有「自動調節」作用。
在經濟衰退中,一些企業破產,退出商海;一些企業虧損,陷入困境,尋求新的出路;一些企業頂住惡劣的氣候,在逆境中站穩了腳跟,並求得新的生存和發展。這就是市場經濟下「優勝劣汰」的企業生存法則。
C. 經濟衰退如何影響普通人
D. 經濟衰退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呢
經濟衰退是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又叫通貨收縮是指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的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以及經濟衰退。是一個與通貨膨脹相反的概念。但通貨緊縮對經濟與民生的傷害力比通貨膨脹還要厲害。
拓展資料
通貨緊縮 (deflation) 是指,當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至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通俗的講,通貨緊縮就是產能過剩或需求不足導致物價、工資、利率、糧食、能源等各類價格持續下跌。
依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的表述,價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貨緊縮。也有學者將通貨緊縮細分為deflation與disinflation,前者的標志是CPI(居民消費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轉為負數,亦即物價指數與前一年度相比下降;後者的標志是CPI連續下降,亦即物價指數月度環比連續下降。
通貨緊縮是指物價水平的全面持續下降,判斷通貨緊縮的程度就必須解決兩個以下問題:一是用什麼指標來測度物價水平的變化;二是連續下降多長時間才可看作持續下降。反映物價總水平變化的指標。
一般來說,適度的通貨緊縮,通過加劇市場競爭,有助於調整經濟結構和擠去經濟中的「泡沫」,也會促進企業技術加強投入和技術創新,改進產品的服務質量,對經濟發展有積極作用的一面。但過度的通貨緊縮,會導致物價總水平長時間、大范圍下降,市場銀根趨緊,貨幣流通速度減慢,市場銷售不振,影響企業的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強化了居民「買漲不買落」的心理,左右了企業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購」,大量的資金閑置,限制了社需求的有效增長,最終導致經濟增長乏力,經濟增長率下降,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不利。對於通貨緊縮的涵義,與對通貨膨脹一樣,在國內外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從爭論的情況來看,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
一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是經濟衰退的貨幣表現,因而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特徵:
一是物價的普遍持續下降;二是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全面衰退。這種觀點被稱為「三要素論」。
另一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是一種貨幣現象,表現為價格的持續下跌和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即所謂的「雙要素論」。
第三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就是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被稱為「單要素論」。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盡管對通貨緊縮的定義仍有爭論,但對於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這一點卻是共同的。
E. 經濟衰退的基本特徵
傳統上,人們常說的「衰退」是指GDP增長率連續兩個季度或更長時間處於負值。這種衡量衰退的標准明顯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在季度GDP報告公布之前,經濟衰退便已經開始。這便是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將其他四個指標也納入衡量標準的原因。這些數據每月都會發布一次,所以及時性要更好。當這些經濟指標下降時,GDP也會隨之下降。
官方定義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將經濟衰退定義為「該期間內,整個經濟體內的經濟活動發生下降,並且持續幾個月以上」。 國家經濟研究局是一家私營非營利組織,它對外宣布衰退何時開始和終止。它是衡量商業周期各個階段的重要信息來源。
該機構通過其專業人員的技術能力和專業知識來確定一個國家是否處於衰退狀態。藉助專家判斷,以確保有關衰退的結論並不完全局限於經濟數據。
該機構使用月度更新的數據來確定經濟何時運行到頂峰、何時開始下降。這樣確保了對經濟的測量更加精確和及時。
為什麼我們要信任國家經濟研究局?它是官方認可的經濟擴張與收縮的確認機構。該機構的董事會中有很多領先的經濟學家,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該機構還擁有1400多名從事經濟學和商業研究的教授。
教科書定義
1974年,當時的聯邦勞工統計局局長Julius Shisken首次提出了關於衰退的教科書定義。當時,經濟學界對1974年的美國經濟是否陷入衰退存在廣泛爭論,於是,Shisken提出了定量化的教科書定義。他對衰退的定義更為精確:
實際國民生產總值連續兩個季度下降
實際國民生產總值下降1.5%
製造業下滑時間多於六個月
非農業就業人數下降1.5%
超過75%的行業工作機會發生減少,並持續了六個月或更長的時間
失業率上升了兩個百分點,且不低於6%
1974年美國正在遭受滯脹。盡管當時美國的GDP增長率為負,但物價水平並未發生下跌。尼克松政府使美國脫離了金本位制,並實行財政擴張政策,同時對工資與物價施加人為限制,使膨脹水平更加惡化,達到了兩位數。
六大經濟衰退指標
最重要的指標是實際GDP。GDP是在美國本土所有的企業和個人最終生產產品的價值。實際GDP是消除了通貨膨脹影響的GDP。
當實際GDP增長率首次變為負數時,就可能預示著經濟衰退。但有時這種負數是暫時的,它可能在下一季度重新變為正數。經濟分析局有時會在其下一份報告中修改GDP的估計值。僅憑GDP很難確定經濟是否正處於衰退之中。
這就是經濟分析局衡量其他五個月度統計數據的原因。這些指標數據提供了對經濟狀況更及時更准確的估計。當這些經濟指標下降時,GDP也會下降。如果我們想知道經濟何時開始發生衰退,這些是更准確的觀察指標。
1.實際收入衡量的是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個人收入。這其中不包括轉移支付收入,如社會保障和福利收入。當實際收入發生下降,會減少消費者的購買力和購買需求。
2.每月就業報告所公布的就業情況。
3.工業生產報告中所公布的製造業健康狀況。
4.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銷售數據,數據經通貨膨脹進行調整。
5.經濟分析局還會參考宏觀經濟咨詢公司對每月GDP進行的估算結果。
股市並不是衰退的指標。股票價格反映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預期收益評價,投資者的期望有時過於樂觀,有時過於悲觀,這使得股票市場比經濟更不穩定。
當出現衰退時,股票市場一般會進入熊市,很可能在兩個月的時間內下跌20%以上。由於股市崩盤會導致大量投資者對經濟失去信心,由此也會引發衰退。
F. 經濟蕭條會出現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
經濟蕭條是會出現通貨緊縮的,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到後期都是會出現經濟蕭條的,只是通貨膨脹的前期經濟現象表面是一片繁榮。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區別:
1、含義不同。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通貨緊縮是指由於貨幣供應量的減少或貨幣供應量的增幅滯後於生產增長的幅度,以致引起對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小於總供給,從而導致物價總水平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下降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
2、引起的原因不同。通貨膨脹主要是紙幣的發行量大大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引起的,另外經濟結構不合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生產資料價格大幅調整、需求膨脹等因素也是引起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通貨緊縮主要是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由商品短缺轉為相對過剩,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引起的,另外,貨幣供應增長乏力、金融危機等因素也是引發通貨緊縮的重要原因。
3、表現形式不同。一般而言,通貨膨脹表現為紙幣貶值,價格普遍上漲,經濟過熱;而通貨緊縮表現為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普遍下跌,經濟低迷、過冷。這種現象通常出現在經濟相對萎縮時期,表現為社會總需求持續小於社會總供給,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通貨緊縮的過程往往伴隨著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率降低、生產投資減少以及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現象。
5、應對的措施不同。我國抑制通貨膨脹的措施主要有:嚴格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消費過快增長,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基本平衡;實行適度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控制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保證農副產品有效供給;整頓市場流通秩序,規范價格行為等。我國抑制通貨緊縮趨勢的措施主要有: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加大政府投資力度;發展生產,實行正確的消費政策,刺激消費需求;實施出口多元化戰略,調整出口結構,努力擴大出口,增大外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力度等。
G. 戈麥斯表示全球經濟正走向衰退,經濟衰退的「症狀」有哪些
經濟問題一直是發展之中,沒有辦法避免的。也正是因為如此瞬息萬變讓很多國家可能在一夜之間瀕臨破產,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論的人也是有關於經濟衰退論。
目前為止的話,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只需要安心的上班就可以了,如果出現行業的一個蕭條時期的話,你也不用愁眉苦臉。大多數的公司雖然會採取裁員,但是更多的公司會選擇擴寬業務道路,而且我們國家對於金融經濟衰退這樣的問題,其實影響並不是很大,所以開心過好每一天珍惜當下努力工作,好好轉錢才能夠更好地面對這些問題,大家不要杞人憂天咯。
H. 經濟衰退的表現有哪些
經濟衰退的表現主要是人們購買力下降,消費水平降低,比如下飯店的少了,逛商場的人少了等等,都說明經濟在衰退。
I. 經濟衰退的典型趨勢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每次經濟衰退前都會出現收益率曲線反轉,但許多投資者目前還不擔心這種模式。
摩根士丹利的一組策略師團隊表示,經濟衰退的典型指標將在明年顯現。
他們在上周四的一份報告中預測,在2019年年中之前,描繪不同期限債券收益率的收益率曲線將出現反轉。
上周五,10年期和2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之差為24.87個基點,為十一年來的最低水平。這是因為長期債券的收益率(通常較高)並未像兩年期債券收益率那樣迅速上漲。美聯儲一直在提高短期利率,以進一步遠離危機後的政策,但長期利率並未跟進。
當長短期債券收益率之差變成負數時,這是投資者對經濟失去信心的信號。
「如果美聯儲對我們所預期的金融緊縮政策不屑一顧,並在2018年12月上調利率,我們認為收益率曲線的某些部分將在年內處於以持平或反轉的狀態。」包括薩姆·埃爾普林斯(Sam Elprince)在內的策略師表示。
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師們表示,美聯儲將在明年4月之前宣布停止收縮資產負債表的計劃——這是危機後的另一項措施。他們還認為,投資者低估了美聯儲資產的規模——所謂的系統公開市場賬戶——這是保持有效的聯邦基金利率在目標之內所必需的。
「我們所設想的資產負債表正常化令人意外的早期結束——包括我們認為美聯儲將展期其公債,並將其機構債和機構MBS本金再投資的方式——應該會直接令公債受益(收益率更低)。」 埃爾普林斯表示。他建議投資者增持美國國債,減持企業債券。
摩根士丹利預計,到年底,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將降至2.75%,到2019年年中將降至2.50%,低於兩年期的2.55%。
*這次是否經濟衰退?*
收益率曲線最近因其作為衰退指標的歷史角色而引起了更多關注。如果摩根士丹利對收益率曲線反轉的預測是正確的,但隨後沒有出現經濟衰退,那這將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第二次出現這種情況。
不過,許多投資者並不擔心。
美銀美林利率策略師拉爾夫·阿克塞爾(Ralph Axel)認為,美聯儲的政策和失業率趨勢可以很好地解釋了這種扁平化曲線。阿克塞爾上周四在一份報告中稱,「在某些方面,收益率曲線下滑實際上可以被視為是一件好事。」
與埃爾普林斯一樣,阿克塞爾認為,到2019年年中,2年期與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價差「接近或略低於」零。他還指出,在本輪周期中,投資者要求持有長期債券(即期限溢價)的補償低於通常水平。阿克塞爾稱,對此最好的解釋是低通脹風險。通貨膨脹是債券投資者在購買長期債券時通常要求更多補償的原因。
他表示,更可靠的指標將是月度就業數據,而不是看經濟衰退風險的收益率曲線。
即使收益率曲線反轉,經濟衰退也不會馬上發生。LPL Financial的數據顯示,自1978年以來,在反轉和衰退之間的平均差距為21個月。股市目前也沒有立即下跌,月平均回報率為1.27%。
J. 國民經濟衰退時,社會會出現哪些現象
經濟衰退階段的特徵:
(1)通常消費者購買急劇下降。由於廠商會對此作出壓縮生產的反應,所以實際會下 降。緊隨其後,對工廠和設備的企業投資也急劇下降。
(2)對勞動的需求下降。
首先是平均每周工作時間減少,其後是被解僱員工的數量和 失業率上升。
(3)產出下降,導致通貨膨脹步伐放慢。 對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導致其價格跌落。工 資和服務的價格下降的可能性比較小,但在經濟衰退期它們的增長趨勢會放慢。
(4)企業利潤在衰退中急劇下滑。由於預期到這種情況,普通股票的價格一般都會下 跌,同時,由於對貸款的需求減少,利率在衰退時期一般也會下降
經濟衰退可能會導致多項經濟指標同時出現下滑,比如就業、投資和公司盈利,其它伴隨現象還包括下跌的物價(通貨緊縮)。當然,如果經濟處於滯脹(Stagflation)的狀態下,物價也可能快速上漲。 經濟衰退表現為普遍性的經濟活力下降,和隨之產生的大量工人失業。嚴重的經濟衰退會被定義為經濟蕭條。毀滅性的經濟衰退則被稱為經濟崩潰。經濟衰退與過量商品存貨、消費量的下降(可能由於對未來失去信心)、技術創新和新資本積累的缺乏,以及股市的隨機性有關。 市場經濟的特點之一是經濟周期的存在,然而經濟衰退並非總是存在。經濟學領域在「政府幹涉是可以抹平經濟周期(凱恩斯主義)、或是放大經濟周期後果的影響(真實經濟周期理論)、還是製造了經濟周期(貨幣主義)」的問題上存在著很多的爭論。 歷史上最糟糕的經濟衰退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失業率大約是25%,也就是說4個人中就有1個人失業。這段經濟大蕭條給人們帶來的困難不僅僅限於收入的減少,對於某些人來說,它還破壞了正常生活和健康的家庭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