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九江經濟到底如何
目前的工業確實不怎麼樣,底子都沒了,但是潛力很大。有很好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資源。都是領導人沒有好好開發,才導致現在的落後局面,所以如果能有個好領導的話會有很大的發展。
Ⅱ 佛山市南海九江今年經濟怎樣發達嗎
發達
1、據南海區統計局最新消息,2021年前三季度全區地區生產總值2311.35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2.19億元,同比增長8.7%;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228.31億元,同比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040.85億元,同比增長10.9%。三次產業比重為:1.8:53.2:45.0。
2、前三季度,南海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及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區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保持雙位數增長,部分指標增速處於全市前列。 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0.8%。生豬產能穩步提升,帶動牧業產值整體高速增長355%。糧食作物喜迎豐收,其中穀物產量增長34.7%,薯類產量增長142.1%。花卉苗木保持正增長。
3、南海九江在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辦以「豐收節慶百年芳華」為主題的魚花產業嘉年華。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8%,增速高於全市(15.6%)1.2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2.1%)4.7個百分點。超八成行業實現正增長。支柱行業支撐力度強,五大支柱行業增速均達兩位數,增加值佔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3.0%。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金屬製品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分別增長35.4%、31.2%、22.2%、21.6%。
4、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8%,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2%。項目投資持續加快,增長32.6%,完成省重點建設項目年度計劃投資的97.2%,超過時序進度22.2個百分點;完成市重點建設項目年度計劃投資的92.1%,超過時序進度17.1個百分點。工業投資持續向好,增長52.3%;民間投資意願較強,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12.9%。
5、中興新智能製造產業基地項目落戶南海。圖/珠江時報 1-8月,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73.72億元,同比增長15.6%,高於全市(14.8%)0.8個百分點。新興服務業增勢良好,代表新興服務業的多式聯動和運輸代理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速分別達到52.9%、23.4%。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等傳統產業繼續保持恢復態勢,分別增長21.8%、16.1%、15%
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總量和增速均位列全市五區第一。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7.25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商品零售額841.08億元,同比增長14.0%;餐飲收入76.17億元,同比增長24.6%。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分類看,大宗商品消費強勁,石油及製品類消費增長24.6%,汽車類消費增長13.8%,日用品類消費增長42.4%,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消費增長50.9%。部分日常商品消費類呈回落態勢,糧油食品類和體育娛樂用品類消費有所下降,分別下降9.2%和2.8%。
7、南海區各大景點人氣火爆。 進出口增勢優於全市平均水平。全區外貿進出口總值1430億元,同比增長39.9%,增速高於全市(37.6%)2.3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8.6%)21.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1074.3億元,同比增長48.9%,增速高於全市(40.1%)8.8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9.3%)29.6個百分點;進口額355.7億元,同比增長18.3%,增速高於全省(17.5%)0.8個百分點。一般貿易進出口快速增長,全區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808.5億元,同比增長45.1%。其中,出口551.2億元,同比增長54.5%;進口257.2億元,同比增長28.5%。
8、前三季度,全區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3.21億元,同比增長13.1%。稅收收入(含海關代征稅)438.49億元,同比增長14.0%。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7.27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教育、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林水、住房保障、糧油物資儲備等支出分別增長11.5%、45.8%、4.0%、81.7%、12.6%、7.3%,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兜牢兜實基本民生底線。 金融運行穩健,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和貸款余額增速均位列全市五區第一。9月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達到6838.50億元,同比增長9.9%;各項貸款余額5050.79億元,同比增長17.8%。
Ⅲ 哪位高人能分析一下江西九江發展之瓶頸在哪
招商就是關門打狗,打到一隻算一隻。目前中部地區的大部分城市都是如此。
九江要走的路還很長,不是一二個人能改變的。最基本的是建立良好營商環境,整治九江社會治安(九江流氓多),對政府機構人員,事業單位人員嚴刑峻法。其次才可以談招商,如何招商,如何建立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園,同時為招商引資建立完備的配套設施。
另外,個人認為九江地理條件不是很好,地處內陸,雖有長江,但交通運輸成本較高且長江的航道通行能力有限,貨物至海港城市後還需轉船配倉,致使交貨期過長,周邊城市發展過慢也致使上下游企業無法緊密銜接。談到九江經濟發展每年增長20%左右,更不知從何說起,如同你我這樣的本地人依然在外打工,沒有企業何來經濟發展。每年增長20%左右,基本來自固定資產增值,2005年我在九江買的房子,現在漲幅早已超過一倍。
題外話,人類很聰明,知道如何更效地利用能源無庸置疑,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你我也非常明白。然而加快經濟發展,追逐更高的經濟增長只是城市與城市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在比拼掄起斧子砍伐地球資源的速度。你我生活質量的改善只源於單位小時內你榨出了更地球母親的乳汁,你無止盡地提高經濟發展速度意味著.....,一切都將進入空冥。
Ⅳ 九江為何落後了
如果不能解決好機關里的病症,那麼九江就將難以發展。
一、錯失的機遇可以重來嗎?從小平南巡講話之後的十多年時間里,我認為九江在很多的事情上,或說在很多的關節點上,九江是錯失了一個又一個的機遇。有以下幾方面作佐證:
(1)開發區建設。1月初,《人民日報》有一篇題為《什麼才是真正的優惠政策?》評論,文中說「在欠發達的地區,往往以很低的工業用地價格,向一些投資商出讓,然而一二年下來,回頭再看,工業用地的地方,卻變成了成片的房地產,而本該 是發展工業的園區,由於原來承諾的很多服務到不了位,至今一片冷冷 清清。「這些話很是有些眼熟,好像就是針對九江經濟開發區來說的。我認為,開發區建設是九江錯失的最大機遇,是導致九江落後於人的第一步。1992年沿江的黃石、岳陽、蕪湖和九江同時進行開發區建設,時隔十多年後,九江經濟開發區至今仍是一棵小草,甚至連我市的縣區工業園區都不如,而其他的城市的開發區早就成為財政的大菜園了。
(2)國有企業改革。小平南巡講話後,新一輪的改革浪潮風起大地,國有企業改革走到歷史前台,最初是」砸三鐵「(鐵交椅、鐵飯碗、鐵工資),進行企業內部分配製度的改革,後來則是產權制度改革。九江國有企業改革起步比近鄰的安徽要晚,產權制度改革也不及人家到位徹底。這一波行情里,九江的表現也是不僅如人意。
(3)主導產業的建設。我市的幾大新興主導產業,建設周期太長,汽車項目從立項到建成花了十年時間,有機硅項目也是小步碎跑,而且目前面臨著天津等其他城市的激烈競爭。這兩個主導產業,被稱為是九江 的希望,但是至少到目前,我們還沒有做大做強。應該說九江得天時地利之便,機遇一個又一個是光臨著我們,可是就是沒有抓緊抓好。導致九江越來越落後於人。但是如果把九江的發展落後的原因又歸於錯失的機遇,那也是不完全的,因為錯失良機的背後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深究。
二、衙門作風妨礙機關效能建設
一個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如何,取決於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固然是發展的基礎,但是人文環境更起決定性作用。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就是改善人文環境、提高工作效率的主戰場,因為機關文化、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等等,都能致命地影響著機關效能的發揮。 早在五、六年前,有個企業主就他的切身經歷對記者歷數權力衙門官僚作風是如何讓人敢怒而不敢言。排在他的衙門作風排行榜第一位的是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其次是索、拿、卡、要、報,不給好處不辦事,第三就是機關的中層常卡脖子,領導同意了的,到了他們和辦事員手上大多會節外生枝,表面上是講原則,實際就是變向要好處費,正道是「閻王易見,小鬼難纏」。其他的比如門難進、臉難看都還是退而次之。 像九江這樣不是很富有,但又不算很窮,而又急於要發展的城市,機關作風最容易出現上述問題。產生這種衙門作風,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利益驅動,再是官本位思想。 利益驅動包括兩個方面,一為橫向權錢比較,一為縱向權錢比較。並且在比較中心裡失衡,進而道德失守,就會不作為、慢作為,甚至亂作為。所謂橫向利益驅動,就是橫向利益比較,內部有科室與科室之比,外部有局委辦之間的比較,工資收入多少,逢年過節獎金是多少,有些什麼單位來送禮,等等,盡管這些多為單位領導要求對外「秘不可言」,但是散落出來的口風讓人產生更多的想像,因此在職能部門就出現了重審批輕監管,重收費輕服務的現象,單位個人索、拿、要、報就會出現。單位的所作所為,舉手投足都是為了一個「錢」字;縱向比就是一般幹部職工與單位領導之間的比較。走向了領導崗位就意味著權力與收入的雙豐收。如果領導幹部不自律,作風不正派,其影響是惡劣而深遠的,敗壞了機關工作作風,降低工作效率。坊間關於領導幹部的諷刺的話不絕於耳,這就是社會、單位工作人員對領導幹部道德失守後的一種不信任的表現。
三、單位一把手的為政風格決定效能發揮
在歷史上,主政者的為政風格多決定著事業的成敗。項羽占據天時地利人多之便仍不敵劉邦而自導自演「霸王別姬」的悲劇,這與其說是劉邦為政之勝,倒不如說是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那種草莽人格把江山送給了劉邦;上天給了諸藹亮過人的才智,但是並沒有給他運氣。他的那種「夙不能寐」、「事必躬親」的品德和風格盡管無可挑剔,但並沒有挽救蜀國的滅亡之命,反倒是他事無巨細,一一過問,不肯放手的處事方式妨礙了下屬的成長成熟,從而導致「蜀中無大將,瘳化當先鋒」的被動;歷朝歷代到了後期的皇帝大多不理朝政,過著聲色犬馬的生活,混日子、守攤子、保位子、最後成了敗家子。 治國如此,管理一個單位也應如此,其中的「理」是相通的。一把手如果勤政,事業心強,凡事雷厲風行,下屬對工作也不敢怠慢。鎮住一方,才能帶動一片;如果為人為事專橫拔扈,任人唯親,是個才疏型的不正派領導,那麼很有可能與副職和廣大幹職工離心離德,而難以開展工作,下屬遇事不敢作主,不敢承擔責任,扯皮推萎,下屬的工作積極性得不到發揮,造成效率低下,再加上缺乏都督,這樣的一把手最終也會成為一個單位里的公賊;如果是個太平官,一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一把手,下屬的日子可就「輕松」了,大家都混日子,平平過,這樣也談不上有工作效率。 單位的一把手該怎麼為政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也是最為關鍵的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把自己擺在一個事業發展的過程中來考慮自己的為政理念。理論界里邊,到底是英雄創造歷史還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這個問題一直為史學家們所關注,但是大家都認為是英雄與人民群眾共同創造歷史,只是在某些階段所起的作用有主次之分而已。同樣一個單位發展事業,也是由單位領導與廣大幹職工來共同努力,過分地強調一把手的作用無疑會挫傷職工的積極性,完全依賴職工,也有可能影響事業的發展進程與速度。 綜上所述,開展機關效能革命關鍵是要抓好一把手的素質建設,提高為政能力,提高為政水平,對內建設好機關的公正公平、積極向上的機關文化,對外重建社會對政府對機關的信任。
Ⅳ 為什麼九江一直是江西第二大城市,而贛州不是
贛州、九江誰是江西第二大城市?
從古至今,不斷上演的「城市之爭」,
人們都是永遠津津樂道的話題。
上有京滬逛深,下至寧杭、成渝相愛相殺。
而在江西,關於第二把交椅的歸屬始終沒有定論。
贛州、九江到底誰是江西第二大城市?
作為江西的第二梯隊,贛州、九江同為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以及副省級中心城市,城市體量相當、且各具優勢,從城市定位、交通、經濟、發展潛力等多方面分享,你會選擇誰?
城市定位,除了前面提到的兩個共同點之外,在國家眼裡,這兩座城市如何定位?
贛州
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擁有4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和全省首個綜合保稅區,其中贛州都市區為江西三大都市區之一。
九江
昌九一體化雙核之一,長江中游區域中心港口城市,也是首批5個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其中九江都市區為江西三大都市區之一。
定位綜述;從政策青睞程度上來講,似乎贛州比九江似乎好些。贛州還是國務院各部位對口支援的城市;九江因為昌九一體化、贛江新區的設立將獲得額外推動。
結論分析,目前來看,贛州定位要高於九江。
交通地位
隨著《「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發布,談論這兩個城市不能忽視交通的意義。
常見兩地居民相爭,不比別的,單比誰交通地位更高。
贛州……江西南大門
目前,贛州高鐵西站正在建設當中,它將是未來昌吉贛、廈昆、贛深、成廈等諸多高鐵線的交匯點。高速方面,力爭形成通達南昌、廣州、深圳、廈門、長沙的四個小時高速公路經濟圈。
九江……江西北大門
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交通組成,根據規劃,九江高鐵站未來落戶廬山站,其高鐵新區的建設也已經啟動,高速方面,彭澤至湖口、昌九改擴建項目都一提示日程。
交通綜述;九江已開通G字頭高鐵,未來京九、沿江高鐵線交匯,潛力不容小噓。而贛州要等贛深、贛昌高鐵通車後情況才有所好轉,值得一提的是贛州黃金機場為江西第二大機場,處於領先地位。
結論所述,九江目前交通高於贛州
經濟發展
城市之爭最逃不開的就是經濟硬實力到底誰更勝一籌?
我們對比了GDP總量、人均收入等幾個大項目。
從GDP總量來看,贛州領跑九江,但差距不大。
特別是贛州和九江之間經濟總量差距不到百億。
簡單分析這兩座城市目前的經濟結構,你更看好誰?
贛州
優勢產業;有色金屬加工、機電製造、現代化輕紡。
新興產業;新能源 汽車 、高新技術、新材料運用
第一、二、三產業所佔比重分別為10.5%、45.9%、43.6%。
九江
優勢產業;造船業、石油化工、非金屬材料、紡織
新興產業;創意製造、電子信息、有機硅、光伏
第一、二、三產業所佔比重分別為5%、54.6%、40.4%
九江第一產業佔比最低,但工業佔比達到了一半以上
似乎贛州的經濟轉型走在最前列。
那是是否人均收入也是如此?
從大數據來看,贛州的GDP總量和第三產業比重最高,經濟結構呈較好趨勢,但劣勢在於其管轄的18縣市貧富差距較大,九江工業佔比最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贛州在經濟總量上也大有超過贛州的勢頭。
結論分析;贛州、九江經濟狀況不分伯仲。
人口吸附、教育
一座好的城市和優質的 社會 公共資源會對流動人口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你是否有過到了一個城市就不願離開融入的願望特別強烈?
贛州有望成為江西第一個人口過千萬的特大城市。
但面積小的九江反倒擁有更多的高校數量。
人口、教育綜述;贛州地區發展迅速,房價全省贈速第一,地方大、人口多、但是過多的山地面積和比較低的城市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它的發展,九江房價低,高校數量多,似乎更宜居。
結論分析;九江科教實力最強,贛州區域廣人口多。
誰也沒有絕對優勢
一路比下來,似乎誰也占不到對方便宜,哪怕在各自優勢項目上差距也並不明顯。
當然,關於第二大城市之爭輸贏並不重要,同樣作為贛鄱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即是對手,又是弟兄。如果你更相信主導的力量,那麼贛州、九江應該都被看好。
如果非要從中選一個江西第二大城市,那就讓時間來證明吧!
稀有金屬
外來投資
作者:子非魚
首先我對這個出處好奇,哪個平級機構或者權威媒體定位的,九江是江西第二大城市?就目前的經濟、人口來看,贛州仍是江西省內第二大城市,九江與贛州、南昌位居江西省實力前三。
但九江未來一定會取代贛州,成為江西省副中心。
九江的區位優勢或者說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它是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是江西的北大門,而且與武漢一樣,坐擁長江,鄱陽湖2/3的面價在九江境內,其水路、港口運輸能力非常強,是江西省內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比擬的。
從它的戰略位置來看,如果當初將省會安在九江,江西的整個經濟發展結果,估計會比現在好得多。假設毫無意義,我們回到正題,為什麼說九江終將取代贛州,成為江西老二?
贛州的面積是3.94萬平方公里,人口是971萬;九江的面積為1.88萬平方公里,人口為483萬,但贛州的經濟實力之比九江略微強一些,2016年兩城GDP分別是2194億元、2096億元,只多98億元。因此,如果從人均上來說,九江的人均GDP是贛州的兩倍。
發展潛力主要還是看未來。九江與贛州在八縱八橫告訴鐵路規劃中,均占據兩條高速通道,前景值得看好。但九江距離省會南昌近,而且與南昌共享國家級新區贛江新區,從這里可以反映九江在中央高層心中的低位要高於贛州,也就決定了兩座城市的未來。
南昌與九江已經在組團發展,國家也有意支持,未來中心南昌與副中心九江將共同引領江西的經濟發展。
我讀大學的時候是在九江讀的。贛州下面一個縣的人,在贛州工作。對九江的影響還是蠻好的,一座還比較有活力的城市。九江是江西省第一大的港口城市,很多船舶都會經過這里,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九江最出名的行業就是造船業,現在的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就是船舶學校。可想那時的輝煌。九江而且還有一個全國名氣比較大的廬山坐鎮,別忘了中國第一大的鄱陽湖三分之二也在九江。可以說九江天時地利都齊了!再說下贛州吧。贛州屬於江西偏遠山區到處都是山,交通還是算不是很便利,這是贛州的短板所在,制約贛州發展的因素。但現在也因此建設交通這一塊。贛州的支柱產業是有色金屬製造。現在因為支持產業轉型引進了國家級項目,新能源 科技 城。未來的發展前景也不容小覷。贛州雖然 歷史 文化悠久,但卻沒有像廬山出名的景點。贛州就像一個穩重而隨時可能爆發的青年。關於贛州、九江哪座城市好,完全沒必要,適合自己生活的就好
應該贛州是江西第二大城市,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將來極有可能成為像山東的青島市,福建的廈門市…等,經濟總量排在江西第一名的強三線城市,九江,贛州兩座城市為什麼這么快會拉開那麼大的距離,這和兩座城市的經濟結構和人的思想觀念有很大關系。九江市臨近湖北,安徽,是一個工業城市和 旅遊 城市,工業以國有企業為主, 旅遊 資源豐富,加上交通便利,應該說九江市佔盡天時地利的優勢,可是由於計劃經濟的思想在當地人的思想當中根深蒂國,做什麼事都強調穩字當頭,與市場經濟始終慢半拍,這些年經濟發展在江西城市群里比較緩慢,九江可惜抓到一手好牌沒有打好。而贛州市卻不同了,地理上臨近廣東省,距廣州市以及深圳市四百多公里,贛州改革開放以前工業經濟基礎落後,在全省排在全省倒數第一、二名,加上沒有什麼 旅遊 資源,人口又多,造成人均GDP全省倒數第一,成為拖累江西後退的城市,在江西的所有城市裡面處在鄙視鏈的最底端。改革開放後,大量的農民工往珠三角打工,接收了市場經濟的洗禮,特別是近十餘年的廣東產業大批轉移,加上大量的農民工回鄉創業,民營經濟像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贛州經濟百分之八十靠民營經濟支撐,經濟總量逐年增高,這幾年中央振興蘇區的計劃,明年贛深高鐵的開通,使革命老區的經濟更是如虎添翼,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大幅提高,整個贛南經濟發展勢頭正勁,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可以預見,贛州GDP超過南昌的GDP,成為江西的第一大經濟大市,只是時間問題。
九江市江西的第二大城市?你確定這是真的?
九江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位於長江航道的重要節點,江西的南北、東西的大動脈之一,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早些年的國家扶持以及省級扶持,都比贛州多。可近幾年的發展,卻遠遠不及贛州。再看贛州,首先地理位置不如九江,境內都是山地,交通不便。2012年蘇區振興政策之前,贛州無論是國家層面的政策還是省級支持都遠不如九江,贛州去年才通高鐵,96年才通鐵路,贛州的基礎遠不如九江,但近幾年贛州的發展勢頭,遠在九江之上。
2018年之前,九江的GDP總量一直與贛州不相上下,甚至一度有些年份超越贛州。但2018年後,九江的GDP總量逐漸被贛州來開差距,去年贛州超九江300億,今年前三季度已經超過了300億,全年至少超九江450億以上,且贛州的增速在九江之上,未來還會繼續拉大。九江稍微能夠引以自豪的,也就只有人均GDP這個數據了。
九江的高等教育更是被贛州,贛州有江西理工大學、贛南師范大學和贛南醫學院三所老本科院校,贛南醫學院升格為大學也只是時間問題,而九江呢,只有一所九江學院。贛州這三所大學隨便一所都比九江學院強。高等教育方面,贛州秒殺九江,且九江恐怕永遠都翻不了身。另外,贛州的老大歷來是省委常委,九江沒有這個待遇。
目前,國家層面正在制定蘇區振興第二輪支持計劃(2020—2030),明年贛深高鐵即將通車,贛州的高架總里程明年將達110公里,超越南昌成為江西第一。在這些大的機遇面前,贛州未來十年將會有一個飛躍式的發展,九江一定會被贛州遠遠甩在身後。
我覺得沒什麼好爭的,我是贛州人啊,但是我一直在外地工作,現在很多贛州人都在外地創業,廣東,福建,海南,從事物流運輸,貿易加工,各種零配件生產加工,都有我們贛州人的影子。九江不了解,不多評論。江西整體還是很窮,沒有什麼意義,把整個省的經濟提升了再爭吧。無論怎麼樣,我始終還是會回到我自己的家鄉,我父親年輕在外創業,我畢業後回家照顧我奶奶一直留在家。我舅舅也是,周邊的人大多數是這樣。老家是鄉愁,難以割捨,夢里老家,最美江西。江西加油,江西人加油!
大家理性回答下,我們不談誰第二,只談未來前景,從地理位置來看九江無疑是佔有很大優勢的,九江位於贛北,在南昌旁邊,有世界聞名的廬山和鄱陽湖,又在長江邊, 歷史 上其實一直受長江沿岸的省影響大,有點游離於江西,而現在都提倡城市群,比如上海,京津,珠三角,都是城市群集中的,而九江有這個優勢,看看改革開放後崛起的城市,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九江可以進入長江中游沿岸城市群,又可以和南昌成為雙子城,未來還是發展潛力大的。而贛州位於江西南部,雖然人口眾多,面積也很大,但是贛州孤懸南部,又山區很多,雖然地理位置靠南,但是和廣州這些地方又靠的遠,沒有辦法獲得什麼好處。未來不看好贛州。誰第一第二不重要,重要的是江西整體從中部崛起,人民生活提高才是真的。
讓一個九江人,曾經經常來大學跟我們打籃球的武警部隊的人,跟我們說,贛州肯定要比九江發展的好,沒有其他原因,地都沒有那麼大,人口也沒有那麼多,比不過的。最重要的是,大家有錢就可以了。日子過得好!
贛州的城市建設和舊城改造為了創文已經搞得很好了 兩年前去九江 很多地方都不是很好 公交車都還有私人收費的 有名的也就是廬山啊 鄱陽湖 不過物價比贛州低 你看看九江的老城 路又窄 其他真的不覺得有贛州好 贛州就是南部山區沒有修高鐵而已 不過馬上也會有了
Ⅵ 你覺得九江市未來的發展潛力如何呢
除了水之外,山更是九江的一大特點,因為啊,曾經李白都為之傾倒的廬山就駐扎在此地。你先不像來廬山體驗一番山鄉野趣呢?除此之外,來到廬山這一人傑地靈的寶地,怎能不帶走一點當地的特產呢,不知道你有沒有品嘗過廬山的雲霧茶,帶走過九江的茶餅呢?總而言之九江的知名度絲毫的不輸南昌,未來非常有望晉升為二線城市,作為網友的你怎麼認為呢?
Ⅶ 結合九江的區位優勢論述九江如何實現趕超發展呢
行走在楊柳新綠的九江市區,撲面而來的美透著安逸氣息。但在安逸的表象背後,涌動著一種時不我待的崛起渴望。
區位是九江在中部地區率先崛起的最大優勢。九江在全國的三級城市中發展力排在前十位。地處沿江經濟圈中南集團的核心交通要道,僅一個京九和長江的惟一交匯點優勢就首先註定了它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不是一個三級城市,應該是二級城市。潯陽江畔、鄱陽湖邊,銜接大京九,對接長珠閩,這使九江市在長江中游的戰略區位優勢提升到僅次於武漢的地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論證認為:九江最有條件成為京九中段新的經濟制高點。
九江同樣有著在中部地區率先崛起的基礎。它的工業基礎特別是重工業基礎得天獨厚,現在又是國家大項目的重點投放地之一。正在完善的「沿江工業帶」和南昌至九江「昌九工業走廊」使九江擁有了一個發展前景無限的「T」型經濟結構:九江的沿江區域包括潯陽區、廬山區、開發區、九江縣、瑞昌市、湖口縣、彭澤縣等七個縣?穴市、區?雪轄區內長江岸線152公里,其GDP總量佔全市的70.5%,地方財政收入佔全市的65.1%;昌九工業走廊全長161.4公里,在九江市境內就有100公里,現已建有3個開發區、3個工業園,規劃面積44500畝。
九江崛起於中部的前景令人期待。鄂皖湘贛四省交匯處還暫未形成一個與九江爭奪的城市,這恰恰是九江做大做強的機會。盤活九江,上可接應武漢經濟圈的輻射,下可對接長三角溯江而上的擴張力,中可帶動昌九板塊經濟、強化提升江西全省的競爭力,從而在京九大動脈上打造一個與長江交互的中心。
江西省提出對接長珠閩,融入全球化,對於九江就應該是與武漢錯位發展並與周邊城市形成互補的效應,以打造九江的核心競爭力與綜合競爭力,在城市職能分工中佔領制高點 。
中部的一方投資熱土
今年3月,九江市在北京召開「2005九江與北京知名企業家懇談會」,共達成合作意向的項目40個,涉及投資金額18.15億元;4月,九江市組團參加「2005江西?穴香港?雪基礎設施和科教文衛領域專題招商會」,當場與客商簽約投資額13.1億元人民幣,佔全省簽約項目總投資的10.2%。九江不斷走出去的步伐,不但讓九江拿回了沉甸甸的訂單,而且也把九江「率先崛起」和「主動崛起」的願望公布全國,九江人的思想隨著崛起而開放。
不但具備了開放的思想意識,九江也圍繞自身優勢全力構建「率先崛起」的必要條件。
一個「化工九江」嶄露頭角!近幾年來,九江工業化、城市化進一步加快,以石化、建材、紡織、化工、電子、機械六大支柱產業為骨乾的工業體系已經形成。全國500強之一的九江石化總廠年加工原油能力500萬噸,年產合成氨30萬噸、尿素52萬噸以及聚丙烯7萬噸,年總產值達到60多億元;全國最大的有機硅生產基地—————星火化工廠,現已建成年產7萬噸有機硅生產裝置,並把發展目標瞄準了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一個「開放九江」風頭正健!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大開放,九江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九江正成為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知名上市公司投資的熱土和沿海中小企業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2004年,九江開放型經濟對GDP的貢獻率達到55%;對財政貢獻率達到50%;對就業貢獻率達到60%……
一個「物流九江」已現雛形!用九江人自己的話來說,九江沿江152公里幾乎處處都可以建造碼頭。利用港口振興的有利契機,這是避免對戰略九江忽視的很好補救。以大市場帶動大物流,九江市精心培育了國家級京九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等10個大型市場和物流集團。截至目前,九江市已擁有各類商品市場205個,全年商品成交額超百億元,物流業已佔到九江市GDP總量的四成以上,僅城區60餘座市場就吸納社會從業人員12000餘人。近期,九江出口加工區正在積極申請,將使九江未來發展綜合效益大大提升……
Ⅷ 江西九江經濟開發區的投資環境
這里已經形成了出口加工區、綜合工業園、汽車工業園、科技園、城西港區五大工業和物流平台。她們就象一串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風光秀麗的鶴問湖畔:九江出口加工區是江西首家國家級出口加工區,享有國家進出口免稅、入區退稅、進料保稅等多項優惠政策;
綜合工業園與出口加工區相配套,主要發展機械製造、新型材料、紡織服裝等產業;
汽車工業園主要依託昌河鈴木轎車發展汽車配件產業,打造中部地區重要的汽車配件產業基地;
科技工業園主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總部經濟和文化金融商貿業;
城西港區為江西沿江開發的核心區域,以港口建設為龍頭,重點發展物流園區、高新產業園區和現代臨港新城。
區內道路、給水、排水、供電、通訊、綠化等基礎設施完備:高標准建設的20多條道路縱橫交錯,雨水、污水分流排放;有日產14萬噸水廠1座,110KV變電站3座,供水、供電及通訊設施容量充裕,可充分保證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需要。 1、九江共有七所大中專院校(九江職業大學、九江財經學院、九江學院、九江職業技術學院、九江技工學校、九江電子商務學校、九江旅遊學校)每年應屆畢業生有10萬人,40%有意願進入開發區工業園區企業(4萬人左右)。
2、此外,九江還有49所民營職業培訓學校,每年應屆畢業生1300人,80%有意願進入開發區工業園區項目企業。
3、九江經濟開發區人力資源部每年培訓本地農村轉移勞動力2500人,80%可輸送開發區工業園區項目企業。
4、普通工人平均月薪為600-800元/人,技術工人為800-1000元,比沿海地區低40%。
5、區內和腹地勞動用工後備資源豐富:
市區居民62萬人,郊區居民10多萬人,勞動力後備資源豐富。
九江市455萬人口,富餘勞動力多。
6、九江人才市場是華東地區第二大人才市場。
7、市屬企事業單位擁有各類專業人員7萬餘人。 九江經濟開發區始終堅持「一切以項目為中心,一心為企業謀發展」,並採取多種措施優化項目服務,為來開發區投資的企業提供更加寬松的創業環境。
一是專門成立了區投資項目服務協調小組,各園區分別設立了項目服務部,企業從進來一直到投產,所有的事都安排有專門人員負責幫助辦理。
二是建立了區班子成員「四個一」工作機制:班子成員每人管好分管一條線的工作、每人引進一個億元以上的招商項目、每人跟蹤服務好一個重點項目、每人對接服務好一個投產項目,進一步加大項目推進力度。
三是建立了項目推進會議制度和督查機制。,區黨委、管委會定期召開項目推進會議,研究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各種問題和困難。配有專門機構和人員,督促工作人員高質量、高效率地為企業辦好事情。
四是不斷優化和深化項目服務。每一個企業都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跟蹤服務,並已將對企業的服務延伸至子女就學、住房聯系、簽證辦證等日常生活領域。
五是開展優質服務競賽,設立服務投訴電話,獎優罰劣,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
Ⅸ 具有優越條件的九江為何發展緩慢呢各位有何促進九江經濟發展的高見呢
1.九江的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並不發達,連通往大連、南京等大城市的火車都沒有;
2。九江人的意識還不夠高,據說九江人可以免費游廬山,就一段時間廬山宣布收費,還把通向廬山的路封住,斷水斷糧;
3。政管理力度不夠。市長總換,有些政策得不到長久的貫徹落實,
4。天災。98年長江的洪水就是例子。每次南方乾旱洪澇都能聽到江西北部受災,今年的雪災九江也沒有倖免;
5。南昌的光環太亮了,把九江顯得遜色,國家也對南昌的發展格外關注;
6。高校少,除了很大的九江學院,沒什麼了。南昌的高校不下幾十所。教育程度有時候也決定一個城市的發展。
建設九江,可以有很多方法:
1。派出一個出色的市長,廣泛吸收其他地區城市建設的經驗教訓,還得確保政策長久落實。
2。爭取更多鐵路列車停靠,加開長途列車。並發展沿江港口轉運,停放等生意。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由市政府排小組調研考察,到國內外招商引資,建設大型商業廣場,建成有規模的工業基地。有工業支撐財政收入才更有保障。引進代工等生產基地,還可擴大城市就業。
4。創建城市品牌,包括旅遊業,工業等,形成需求市場,吸引八方來客。
5。加強市民的意識教育,多舉辦全民活動。興建健身廣場,公園等,也便於城市宣傳。鼓勵學子走出九江,學成歸來。鼓勵市民外出旅遊,為九江的城市建設提供自己的意見。
6。建高校,可以從建立中專、大專開始,加大對九江學院的扶持
7。廬山可以對九江市民優惠,但不該免費。可以由銀行牽頭,發行家庭月卡、年卡等優惠卡,市民憑身份證自願購買。對於職工,可以由單位作為福利提供,對於對城市有貢獻的人,政府可以提供終身免費卡等,作為獎勵。卡不要太貴,至少第一年不能。
8。政府相關部門要做好農業生產的保障工作,重視氣候變化。
9。爭取上級政府的支持,多與南昌市以及周邊其他省份的大城市交流溝通
鄙人門戶之見,如有說錯的地方請海涵。
Ⅹ 九江發展的怎麼樣
九江發展得挺好的。
九江,簡稱「潯」,古稱柴桑、江州、潯陽,江西省轄地級市,九江是江西省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昌九一體化雙核城市、環鄱陽湖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支點城市、贛鄂皖湘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
經濟概況:
2020年,九江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240.50億元,比上年增長3.8%。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8.56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1534.10億元,增長3.6%;第三產業增加值1477.84億元,增長4.3%。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1:47.3:45.6;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8%、48.4%和48.8%。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