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我國商品經濟什麼時候產生並繁榮

我國商品經濟什麼時候產生並繁榮

發布時間:2022-08-24 18:23:55

① 商品經濟產生於什麼時期

商品經濟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
商品經濟 ,「自然經濟」的對稱,是商品的生產、交換、出售的總和。商品經濟是指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商品經濟最早產生於第二次社會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並進一步擴大,在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出現了商品經濟的重要媒介——商人。
在原始社會,人們生活在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氏族組織里,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共同佔有,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到原始社會末期逐漸出現了剩餘品,於是就有了氏族(或部落)之間對剩餘品的偶然交換。當發生了畜牧業和農業的分工時,商品交換逐漸擴大;後來發生了手工業和農業的分工,從而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貨幣,出現了商品經濟;商品生產的產生使商品交換經常化,進而產生了貨幣。 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商品經濟是在自然經濟的縫隙中生長的;而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濟才完全取代自然經濟,成為普遍的經濟形式。

② 商品經濟什麼時候出現

商品經濟在我們國家1980年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國家允許開放,自由經濟體,私營企業,這個時候就有著很開放的商品經濟。

③ 我國古代商品經濟最初生產於

我國古代商業產生於先秦時期,初步發展於秦漢時期,到了隋唐時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④ 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史

1、戰國時期:封建城市興起,商業興盛,但此時城市基本上是依附於政治中心的,商業活動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官僚地主和大商人。
2、西漢前期:國家統一,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促進商業的繁榮,出現了一些大都會。
3、隋唐時期:封建國家長期統一,政治安定,封建社會進入繁榮時期,商業也呈現繁榮景象。長安、洛陽商業盛極一時,唐都長安的城市建設表現出極高的水平。
隋唐: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葉的市場廣泛,唐朝中期政府開始徵收茶稅;
4、北宋時期:有了一個新的轉折。其表現在:①解除了商業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②政府允許工商業者「以資買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結合的趨勢。③商稅收入在政府財政收入結構中比重劇增。④市鎮的集市發展,城市商業區域擴大到城外。⑤城市的消閑文化發展,如瓦肆的出現和宋詞的發展。
5、明朝時期:城市經濟、商品經濟非常活躍,這個時期城市經濟的特點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①城市的生產性和商業性更為突出,對政治中心的依賴性大大減弱。②江南一些城市出現的手工工場,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明朝棉花種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引進玉米和甘薯,清代廣泛推廣;
6、清朝前期:商業在明代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一大批城市產生。清代前期棉花、蠶桑、茶葉、油料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還形成了一些專業生產區域,促進農業生產商品化。

⑤ 中國古代商品經濟始於 具體朝代

我國古代商業產生於先秦時期,初步發展於秦漢時期,到了隋唐時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商品經濟最早產生於第二次社會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並進一步擴大,在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出現了商品經濟的重要媒介——商人
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偶然的交換;當發生了畜牧業和農業的分工時,商品交換逐漸擴大;後來發生了手工業和農業的分工,從而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商品生產的產生使商品交換經常化,進而產生了貨幣,出現了商品經濟.我國古代商業產生於先秦時期,初步發展於秦漢時期,到了隋唐時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⑥ 商品經濟什麼時候開始的

商品經濟最早產生於第二次社會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並進一步擴大,在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出現了商品經濟的重要媒介——商人。

從原始社會末期開始,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是簡單商品經濟存在、發展的階段。這種經濟形式的生產規模較小,商品交換的范圍十分有限,因此,它從未成為社會經濟的支配形式,而總是伴隨著和附屬於佔主導地位的經濟形態而存在。

(6)我國商品經濟什麼時候產生並繁榮擴展閱讀

商品經濟作為自然經濟的對應物,具有與自然經濟不同的特徵:

第一,商品經濟本質上是交換經濟。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和消費資料的全部或大部分都要通過市場交換來獲得,商品生產者以追求價值為目的,並通過市場交換來實現。

第二,商品經濟是開放型經濟。商品經濟以社會分工為基礎,強調生產過程中的分工與協作,人與人之間、商品生產者之間以及生產單位之間的經濟聯系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日益緊密,范圍也日益擴大。

第三,商品經濟是開拓進取型經濟。商品生產者為追求更多的經濟利益並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必然競相改進技術或採取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追求經濟利益的內在動力和市場競爭的外在壓力,不斷激發著商品生產者的開拓進取和創新精神。

第四,商品經濟以擴大再生產為特徵。商品生產者為了獲得更多的價值實現和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必然不斷增加投入、改進技術和改善經營管理,從而使生產規模不斷擴大。

⑦ 中國商品經濟產生時間

1984年。

1984年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明確指出:

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全民所有制經濟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可以適當分開的,全民企業在服從國家計劃和管理的前提下;

應在生產和經營上享有廣泛的自主權,使企業真正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決定》從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一科學論斷出發,對社會主義的計劃體制、價格體制、政企職責分開、建立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適合中國生產力發展的改革方案。

198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指出: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大力發展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生產社會化、現代化的不可少的基本條件。這些關於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論斷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重大發展。

(7)我國商品經濟什麼時候產生並繁榮擴展閱讀

中國人很早就懂得經商。

原始時代,人們共同對抗自然,生產力有限,未能形成分工。不斷改進的勞動工具提高了人們的生產力,生產物過盛衍生了原始的交換。這些交換先是偶然性,漸漸變得經常而刻意。

商部落就以善於交換出名,周武王滅商後,商朝的遺民為了維持生計,傳說他們的祖先曾駕著牛車遊走部落之間,進行交易。

日子一長,便形成一個固定的職業。周人就稱他們為「商人」,稱他們的職業為「商業」,由此引申,出售的生產物便叫「商品」。

春秋戰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大商人。春秋時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鄭國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貢和范蠡;戰國時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國的白圭、呂不韋。

戰國時期各國鑄造流通的銅幣種類增多,貨幣的數量大,種類多,反映了商業較過去發達。商品交換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

閱讀全文

與我國商品經濟什麼時候產生並繁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永泰幸福庄園門票多少錢啊 瀏覽:919
女人額頭看婚姻是什麼意思 瀏覽:945
堵車會影響什麼經濟損失 瀏覽:817
抖音如何打造健康科普 瀏覽:712
去江陰在哪裡申請健康碼 瀏覽:640
故事單詞用英語怎麼讀 瀏覽:168
事業單位領取失業金要多久時間 瀏覽:168
月嫂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152
南昌有什麼事業單位培訓機構 瀏覽:292
講故事配什麼音好 瀏覽:41
如何找到自己的婚姻 瀏覽:552
迷你世界小故事應當怎麼寫 瀏覽:972
打給你的愛情手冊是什麼歌 瀏覽:706
西安酒店如何申請場所健康碼 瀏覽:314
事業單位考核結果包括哪些 瀏覽:659
你在愛情里受過什麼傷害 瀏覽:850
2021年中級經濟師考試怎麼樣 瀏覽:700
美女在哪裡k歌 瀏覽:661
事業編辭職的時候需要辦什麼手續 瀏覽:113
婚姻錯了怎麼才能重新開始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