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振興鄉村有哪些優惠政策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表示2025年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具體從五大目標進行,那鄉村振興五大目標具體是什麼?2021年振興鄉村有哪些優惠政策?下面隨土流網小編一起來看看。
一、鄉村振興五大目標具體是什麼?
鄉村振興五大目標具體是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1.產業振興
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與關鍵,只有做好鄉村的產業發展才能真正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持續、健康發展。
2.人才振興
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需要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現代農業,呼喚著鄉村人才振興。
3.文化振興
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指出,要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
4.鄉村生態振興
重視鄉村的生態振興。例如,大力推進鄉村「廁所革命」「生活變革」「衛生運動」等,全面促進鄉村生態生活的形成。不容忽視的是,生態不僅是指自然環境的生態化,也指社會治理機制、發展環境營造、科學發展機理等方面。
5.鄉村組織振興
群雁要靠頭雁領,一個村只有建立起一個好的黨支部,才可以帶動村民一起致富。制定科學鄉村治理模式,以促進鄉村振興協調發展。
二、2021年振興鄉村有哪些優惠政策?
1.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項目
補貼額度:省級1000-5000萬元、國家級1-3億元
2.農商互聯項目
補貼額度:每省2億元
3.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項目
補貼資金:5000萬
4.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
補貼額度:一年5000萬元,共三年
5.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
補貼額度:最高5000萬
6.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
補貼資金:2000萬元以內
7.農業產業強鎮示範項目
補貼資金:1000萬元
8.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項目
補貼額度:2000-3000萬
9.綠色循環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
補貼額度:1800萬元
10.農業綜合開發存量資金土地治理項目
補貼額度:最高每畝補助1500萬元
11.中葯材生產扶持及葯材基地項目
補貼額度:100-3000萬元
12.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市、區)創建項目
補貼額度:50-1000萬元
13「特色小鎮」工程申報項目
補貼額度:500-2000萬元
14.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
補貼額度:1000-1500萬元
15.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農作物種子、畜禽良種)項目
補貼額度:800-1500萬元
總的來說,鄉村振興五大目標具體是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振興鄉村時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項目等都可獲得優惠政策。
❷ 發展林下經濟下步有何打算或措施
根據《國務院公廳關於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42號),各地會出台相應的扶持政策,主要是組織申報「林下經濟示範基地」、「林下經濟示範項目」等,對於符合條件申報成功的,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
❸ 農民合作社有哪些補貼政策
國家對農民合作社的補貼政策:
1、稅收優惠政策
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徵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農民專業合作社購進的免稅農產品,可按13%的扣除率計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向本社成員銷售的農膜、種子、種苗、化肥、農葯、農機,免徵增值稅;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本社成員簽訂的農業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購銷合同,免徵印花稅。
2、金融支持政策
國家將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部納入農村信用評定范圍;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重點支持產業基礎牢、經營規模大、品牌效應高、服務能力強、帶動農戶多、規范管理好、信用記錄良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和鼓勵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改進服務方式;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信用合作。
3、財政扶持政策
2003年到2010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專項資金超過18億元,主要用於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強服務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農機購置補貼財政專項資金明年對農民專業合作社仍會優先予以安排。
4、涉農項目支持政策
2010年農業部等7部委決定,對適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的涉農項目,將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申報范圍;尚未明確將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申報范圍的,應盡快納入並明確申報條件;今後新增的涉農項目,只要適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的,都應將農名專業合作社納入申報范圍,明確申報條件。
5、農產品流通政策
國家繼續鼓勵和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城市大型連鎖超市、高校食堂、農資生產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實現產(供)銷銜接。
6、人才支持政策
農業部從2011年起組織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每年培養1500名合作社帶頭人。明年繼續把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培訓納入「陽光工程」,重點培訓合作社帶頭人、財會人員和基層合作社輔導員。同時鼓勵大學生村官參與、領辦合作社。
❹ 農村合作社有哪些項目扶持
以河南省農村合作社項目扶持政策為例:
一、稅收優惠政策。
對農民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徵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農民合作社購進的免稅農產品,可按13%的扣除率計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
二、財政扶持政策。
從2009年起,我省開始農民合作社國家、省、市和縣四級示範社創建活動,省級財政每年評選認定一批全國和省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並適當給予獎勵。
1、省農業廳、畜牧局、農機局扶持合作社發展項目,主要用於扶持省級以上示範社,支持農民合作社開展信息、培訓、農產品質量標准與認證、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營銷和技術推廣等服務。
2、財政支持農民合作組織發展創新試點項目,採取財政獎補、貸款貼息、融資風險補償相結合的方式,探索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長效機制、融資難題。
3、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項目,重點對農業機械化生產、工廠化育苗、病蟲害統防統治等關鍵環節開展試點,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能力。
三、金融支持政策。
把農民合作社全部納入農村信用評定范圍;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重點支持產業基礎牢、經營規模大、品牌效應高、服務能力強、帶動農戶多、規范管理好、信用記錄良的農民合作社。
支持和鼓勵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改進服務方式;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合作社發展信用合作。
農民合作社的遵循原則
1、農民專業合作社對由成員出資、公積金、國家財政直接補助、他人捐贈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資產所形成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並以上述財產對債務承擔責任。
2、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以其賬戶內記載的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為限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責任。
3、農民專業合作社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
4、國家通過財政支持、稅收優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產業政策引導等措施,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5、國家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力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服務。
6、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及有關組織,依照本法規定,依據各自職責,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給予指導、扶持和服務。
❺ 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評選為省級示範社有多要錢的扶持基金
摘要 原則上每個國家級合作社示範社補助20萬元、省級示範省補助10萬元、市級示範合作社補助6萬元、縣級示範合作社補助2萬元,每個省示範家庭農場補助5萬元、市級示範家庭農場補助2萬元、縣級示範家庭農場補助1萬元。
❻ 關於2021年黑龍江省省級示範合作社有補助資金是多少出台政策了
摘要 1、土地優惠政策
❼ 獲得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有何待,遇
沒看見有什麼待遇,你還是先看看申報條件吧。。。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所從事的產業符合當地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發展規劃和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發展規劃,為當地主導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運行良好,在當地縣級以上工商行政主管部門登記注冊1年以上,取得《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營業執照》,有固定的辦公場所,組織機構健全,章程制度完善。
(三)合作社成員人數50人以上,其中農民成員達到80%以上,成員比當地非成員農民年純收入高出20%以上。
(四)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權明晰,有獨立的銀行賬戶和會計賬簿,建立了成員賬戶,合作社可分配盈餘按交易量(額)返還給成員的比例達到60%以上。
(五)組織運行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有關規定,重大決策程序合法,有完整的會議記錄。
(六)合作社有比較健全的專業服務網路,在市場信息、業務培訓、技術指導和品牌營銷等方面與成員有穩定的服務關系,能夠達到統一投入品的采購和技術培訓,統一品牌、包裝和銷售,統一產品和基地認證認定等四統一服務。
(七)合作社產品已注冊商標,已獲得或正在爭取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有機食品的認證或地理標志認證。
(八)檔案管理規范,能夠將合作社成員情況、章程文本、會議記錄、財務收支、生產經營服務活動等相關資料分門別類整理,妥善保管。
❽ 林業扶持政策
林業新政策:推動現代林業發展的加速器
國家林業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林業產業政策要點》。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發布的第一個林業產業政策要點。《要點》在引領、規范和扶持林業產業發展,提高林業產業素質,擴大林業產業規模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具有極高的含金量。
《要點》的出台,是為了貫徹落實中央林業決定,適應現代林業三大體系建設的發展指導思想,並及時把以集體林權制度為主的林業相關改革激發出來的農民、企業和全社會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
建設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是現代林業三大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姚昌恬說,《要點》在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背景下反映了林業發展的時代特徵,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現代林業建設的重要舉措和政策保障。《要點》的出台與實施,對於建立公平合理、競爭有序、發展協調的市場環境,加快構建三大體系良性互動、和諧共進的新格局,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對於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實現興林富民,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木材和林產品的多樣化需求,以及緩解全球資源、能源和生態的矛盾,都具有重要意義。
《要點》堅持了「六項原則」
《林業產業政策要點》是去年初由國家林業局起草,各有關部門大力配合支持完成的。總體結構包括前言,目標和原則,類別劃分,區域發展政策,組織政策,技術政策,扶持政策,服務政策8部分55條。
姚昌恬說,《要點》的目標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用,逐步建立起門類齊全、優質高效、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現代林業產業體系,充分發揮林業的多種功能,大力提升林產品的供給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林產品與服務的多樣化需求。
《要點》總的原則是,堅持宏觀引導、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多元化投入、科教興林和對外開放。
《要點》將林業產業劃分為三大類別
《要點》根據林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將林業產業發展類別劃分為鼓勵(扶持)類、限制類、淘汰(禁止)類等類別。」姚昌恬說。
《要點》鼓勵發展的重點領域有21條。分別是:林木種質資源保護、林木良種選育和林木良種基地建設;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珍貴用材樹種和珍稀樹種的培育;名特優新經濟林基地建設;經濟林果品儲運、保鮮、分選、包裝、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技術及現代物流配送產業;花卉和林木種苗產業;林業生物質能源林定向培育與產業化;生物農葯和植物生長劑生產技術及產業化;制葯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竹藤基地建設及竹藤新產品生產技術研發;生態旅遊業;野生動植物馴養、繁育利用;木漿造紙業;人造板製造業;林產化工產品精深加工;木材功能性改良、木基復合材料和非木質材料林產品開發及綜合利用;次小薪材、沙生灌木、三剩物的綜合利用和廢舊木質材料、一次性木製品的回收利用;林產品深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的設備製造;森林資源開發與利用國際合作;林業重點生態工程示範區及其配套項目建設;草原圍欄及舍飼圈養、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沙產業;山區基礎設施和林業綜合開發。
《要點》中限制類項目有5個,即以優質林木為原料的一次性木製品和木製包裝的生產和使用以及木竹加工綜合利用率偏低的木竹加工項目,新建單線規模生產能力在5萬立方米/年以下的高中密度纖維板項目,單線規模生產能力在3萬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質刨花板項目,新建生產能力在1000噸/年以下的脂松香生產項目。 《要點》淘汰(禁止)類項目包括:加快淘汰並禁止新建未達到國家環保標準的小型人造板企業、直火法等土法生產松香的小企業、濕法生產纖維板及未達到國家質量標準的林產品。嚴格禁止超過生態承載力的旅遊活動和葯材等林產品採集活動。禁止在嚴重缺水地區建設灌溉型造紙林基地。禁止砍伐天然林特別是熱帶雨林、季雨林營造大規模工業原料林基地。 《要點》明確了九大主要扶持政策 針對林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要點》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明確了在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扶持林業產業發展的政策。姚昌恬說,《要點》中許多條文有較高的含金量,主要體現在9個方面。
一是嚴格執行國家出台的各類林業稅費減免優惠政策。對企業從事農、林項目的所得,免徵、減征企業所得稅;對以三剩物及次小薪材為原料生產加工的綜合利用產品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對進口種子(苗)、種畜(禽)、魚種(苗) 和種用野生動植物種源免徵進口環節增值稅;免徵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企業和單位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國家鼓勵投資項目的進口自用設備,除《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所列商品外,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鼓勵有條件的林業企業"走出去",並在資金、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
二是完善並實施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凡符合國家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條件的林業企業予以積極支持,鼓勵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籌集擴大再生產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重點龍頭企業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
三是對用於國內建設的速生豐產用材林、珍稀樹種用材林等基地建設,及其森林防火、生物災害防治和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利用、林木良種選育、繁殖、推廣、使用,都給予積極扶持。
四是改革育林基金管理辦法,合理制定育林基金的徵收標准,逐步將其返還給林業生產經營者,用於發展林業生產,基層林業管理單位因此出現的經費缺口納入財政預算。
五是政策性銀行將積極提供符合林業特點的金融服務,延長林業貸款期限。國家開發銀行對速生豐產用材林和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項目,根據南北方林木生長周期不同,貸款年限為12年~20年;珍貴樹種培育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經濟林和其他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項目,貸款年限為10年~15年。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對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期限一般為1年~5年,最長為8年;對速生豐產用材林、工業原料林、經濟林和其他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項目貸款一般為5年,最長為10年,具體貸款期限還可根據項目實際情況與企業協商確定。
考慮到林木生產周期長,貸款寬限期可適當延長,具體由銀行和企業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商業銀行林業貸款具體貸款期限根據項目實際情況與企業協商確定。
六是研究建立面向林農和林業職工個人的小額貸款和林業小企業貸款扶持機制。適當放寬貸款條件,簡化貸款手續,積極開展包括林權抵押貸款在內的符合林業產業特點的多種信貸模式融資業務。
七是加大貼息扶持力度。中央財政對林業龍頭企業的種植業、養殖業以及林產品加工業貸款項目、各類經濟實體營造的工業原料林貸款項目、山區綜合開發貸款項目、林場(苗圃)和森工企業多種經營貸款項目、林農和林業職工林業資源開發貸款項目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貼息。基本建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資金對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和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轉產項目給予適當支持。地方應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支持。
八是發揮信用擔保機構作用,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林業信貸擔保機制,各級政府應因地制宜支持開展林業擔保工作。
九是積極研究探索建立政府扶持的林業保險機制。
《要點》實現了四大突破 姚昌恬說,《要點》在扶持政策,林業產業發展的內涵、目標、方向,林業產業發展方式,建立和完善林業產業管理新機制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
扶持政策主要包括財政、金融、稅收3個方面。在財政上明確鼓勵有條件的林業企業"走出去",並在資金、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對符合國家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條件的林業企業予以積極支持;首次提出探索研究建立林業信託基金制度;建立多種形式的林業擔保機制;建立政府扶持性林業保險機制。在金融政策上,國家開發銀行延長了對林業產業發展的貸款期限和寬限期,並增加對珍貴樹種培育給予扶持;農業發展銀行首次明確對林業龍頭企業予以貸款扶持;配合林權制度改革,首次提出了建立面向林農和林業職工個人的小額貸款扶持機制。在稅收政策方面,將原來各自分散、獨立的相關稅收政策進行全面整合,使國家對林業產業的稅費扶持政策更加明確。
在林業產業發展的內涵、目標、方向上,突出了林業產業自己的特色,體現了現代林業產業的內涵,與傳統的林業產業相比,林業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更加明確,發展的方向更加清晰。
在林業產業發展方式上,明確提出了調整林業產業發展道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產業,即促進林業產業4個轉變:由低科技含量向高科技含量轉變,結構趨同向突出特色轉變,由傳統的單純木材利用向資源綜合開發轉變,由單一、傳統型企業向聯動、現代型企業轉變。
在建立林業產業管理新機制方面,首次明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輔之以政府宏觀調控的產業管理新體系,提出了林業產業發展的市場准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