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何時完成的
我國古代三次經濟重心南移:
1.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南遷。「永嘉南渡」,將先進技術也帶到了江南。
2.唐朝安史之亂之後,南北經濟開始接近平衡。
3.南宋以後,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
(2016·黃石)民族政權並立與經濟重心南移屬於遼、宋、夏、金時期的階段特徵。
(2012·黃岡)有學者指出:「經濟重心的南移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經濟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變遷。」人們普遍認為我國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於兩宋時期。
❷ 歷史上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
1.東晉南朝:趨向平衡.西晉滅亡以後,南方地區經歷了從東晉南朝的政權更替.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的開發使南北經濟差距縮小、趨向平衡,為以後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打下了基礎.
2.隋唐五代:開始南移.隋唐時期,南北方經濟均獲得極大發展.江南地區的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但是安史之亂以後,北方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北方經濟再次受到嚴重破壞,至唐朝後期,已經出現了「賦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現象.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戰禍較少,相對安定.整個五代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繼續南移,南方日益成為全國經濟的先進地區,人口數量超過了北方.
3.兩宋時期:最終完成.兩宋時期,北方同樣戰亂頻繁.北宋滅亡以後,南宋政權偏安於東南一隅,使南方經濟進一步發展.當時太湖流域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江南的農業生產已經超過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至元朝,為解決「南糧北運」問題,還大力興辦漕運和開辟了規模空前的海運,足以說明南方經濟的重要性.可見,南宋是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的階段.明清時期,南方經濟中心的地位得到鞏固和發展.
❸ 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
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1、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和平穩定;
2、北方農民大批南移,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並補充了江南的勞動力;
3、江南統治者為發展實力,比較重視發展經濟;
4、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勞動,開發了江南;
5、南方生產條件和自然環境比較優越。
經濟中心南移發展歷程:
1.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南方得到重點開發。
2.東晉和南朝時期,南方得到大規模開發,南朝末年開始趕上北方。
3.隋唐時期,南方經濟迅速發展,南北幾無差距。
4.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經濟進一步大發展。
5.南宋至元朝時期,南方經濟突出發展,完全超過了北方。
6.明清時期,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得到鞏固和發展。
❹ 為什麼兩宋時期中國完成了經濟中心的南移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是一個整體的長時間的過程
三國時期,因為中原的長期戰亂和吳國的建立,南方開始得到開發,經濟重心開始南移。晉代,因為五胡亂華的原因,北方大部分地區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大量百姓流離失所,開始逃亡相對平安的南方地區,為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加上東晉朝廷的南遷,進一步的加快了經濟中心的南移。隋唐時期,經濟極度發達,隋煬帝南巡到達揚州,並開掘了京杭運河,進一步促進開發了南方經濟,揚州繁華天下,有揚一益二之說,安祿山之亂,北方重鎮洛陽毀於一旦,整個北方地區再次陷入戰火之中,大量人口再次南遷,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南方經濟水平整體超過北方。兩宋時期,封建經濟高度發達,北方戰亂不斷,人口大量南遷,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定都杭州,經濟重心南移正式完成,在當時,一個小小的南宋朝廷,只有幾省之地,整個的經濟重量就達到了世界經濟重量的百分之五十之多!
❺ 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在南宋時完成了南移,主要原因有哪些
其一,北方中原地區,在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送給遼國之後,無險可守的中原地區就成了拉鋸的戰場,不論是北宋與遼、南北宋與金、南宋與金、金與蒙古、南宋與蒙古的戰場主要都集中在原本的中原地區,從而使得中原地區的衰敗。而南方卻幾乎沒有經歷戰亂。
其二,北宋滅亡後,中原地區的人員大量南遷,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技術與資本,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其三,在隋唐時,京杭大運河的修建為南方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其四,南宋政權在南方的建立與經營,作為當時科技文化最為先進的國度,從而大幅度促進了南方的發展。
綜合以上幾點,南方發展是從隋唐京杭大運河修通之後開始的,在北宋時由於中原戰亂,南方的重要地位開始凸顯,隨著北宋的滅亡,南宋建都臨安,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使得最終在南宋時完成了經濟重心的轉移。
❻ 簡述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是如何完成
經濟重心南移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自東漢末年起,歷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至兩宋最終完成。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南方得到初步開發。東晉南朝時期,南方得到大規模開發,經濟得到空前發展,隋唐時期,南方經濟迅速發展,南北幾乎無差距。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經濟進一步大發展。兩宋時期,南方經濟完全超過了北方,最終完成經濟重心的南移。北方的戰亂與人口的南遷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契機。
❼ 兩宋時期經濟中心向南移的三個過程
我自己感覺是這樣,你可以參考一下,兩宋時期經濟中心的南移應該是:首先,北方戰亂人口南遷,勞動力南移;然後,政治中心轉移,遷都臨安,帶動經濟重心轉移;最後,江南的農業生產已經超過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
如果你想問的是中國古代三次經濟中心的南移,那就是東晉南朝南北趨向平衡,隋唐五代重心開始南移,兩宋南移最終完成
❽ 宋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的過程是什麼啊
南宋時候,水田增加,產量進一步提高。棉花的種植擴展到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綿紡織業成為產棉區的主要農村副業,有了一套擀、彈、紡、織的棉紡織工具。南宋所造的船,上面已裝有指南針,並且具有較強的抗風力。海外貿易的主要港口有泉州、廣州和明州,對外貿易東達日本、朝鮮,西至非洲一些國家。南宋開啟了中國社會的平民化進程,並出現了歐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徵,如大城市興起、市民階層形成、商業經濟繁榮等現象。
❾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開始於什麼時候,到什麼時間完成中間經歷了怎樣的歷程
從唐朝中後期開始,到南宋最後完成。從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戰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那裡的勞動人口,加上自然條件的變化,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加快,逐漸超過北方。
❿ 宋元時期重心南移完成的經過是怎樣的
唐末大動亂中,南北方經濟均受到嚴重破壞。但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經濟恢復較為順利,而北方朝代更迭頻繁,戰亂不休,故南北經濟差異繼續擴大。北宋建國,放棄漢唐舊都而定都於無險可守之汴京,主要出於接近漕運的考慮。而統一方略先南後北,很大程度上亦在於利用南方財賦。
南人在科舉考試中優勢突出,故北宋後期被迫採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許北方五路別考而單獨錄取,以維持取士人數之均衡。結果東南百人取一而西北十人取一,錄取水準高下判然。南宋立國南方,南人順理成章地在政府中占壓倒多數,己與東晉南朝「僑人」掌權之格局大異。
在蒙元統一全中國的過程中,江南所受戰爭破壞比北方輕得多,南、北經濟差異因而繼續擴大。元朝定都華北,其經濟卻仰給於江南」。南方江浙、江西、湖廣三行省的稅糧總數佔全國一半以上,其中僅江浙一省即超出全國的三分之一。元廷疏通漕運,開辟海運,都是為了征調南方財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