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我國有哪些著名經濟政策

我國有哪些著名經濟政策

發布時間:2022-08-23 02:34:14

1. 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

法律分析:是指國家或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的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財政政策由穩健轉為積極,貨幣政策從緊縮向適度寬松轉變,投資政策強調總量擴張與結構優化並重,消費政策強調增收、減負雙管齊下,價格政策強調逐步擴大由市場定價的商品和服務范圍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第三條 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第七條 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依法獨立執行貨幣政策,履行職責,開展業務,不受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2. 我國的經濟政策有哪些啊

國家或政黨制定的經濟政策主要有:1、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方針,制定產業政策,以控制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規劃和調整產業布局;2、制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財政與信貸綜合平衡政策,調節積累與消費之間的比例關系,實現社會財力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控制貨幣發行,制止通貨膨脹;3、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引導消費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費的結構,從而使積累基金與消費基金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防止通貨膨脹的產生。

3. 我國的經濟政策

法律分析:正確把握宏觀政策取向,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加強政策協調配合,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4. 我國經濟政策的內容

法律分析:要與國家的發展方針一致;要圍繞當前的中心任務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5. 我國的經濟政策有哪些

國家或政黨制定的經濟政策主要有:
1、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方針,制定產業政策,以控制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規劃和調整產業布局;
2、制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財政與信貸綜合平衡政策,調節積累與消費之間的比例關系,實現社會財力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控制貨幣發行,制止通貨膨脹;
3、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引導消費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費的結構,從而使積累基金與消費基金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防止通貨膨脹的產生。

6. 國家經濟政策有哪些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0年經濟工作。從會議傳遞出的信息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以及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成為明年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向。

動向一、經濟穩中向好趨勢沒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仍是明年助力經濟發展的「兩翼合力」。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政治局會議首先定調了明年的經濟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同時,會議提出要用辯證思維看待形勢發展變化,增強必勝信心,善於把外部壓力轉化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大動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這意味著不管明年的經濟形勢如何變化,都要繼續做好兩件事: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這兩件事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兩翼合力」。

一方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鞏固去產能成果,推進優化存量,加快「僵屍企業」出清,統籌推進資產債務處置、兼並重組、轉型升級等工作;加快培育發展新產業、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並推動傳統產業在優化升級中形成新動能;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另一方面,著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動力。近年來,中國顯著加大了對外開放力度,採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推動開放措施。明年,高水平對外開放仍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託。

動向二、宏觀政策繼續保持穩健,但「精準滴灌」力度將加大。

在當前國內外形勢相對復雜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明年經濟基本面的平穩也對宏觀調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政治局會議明確,要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運用好逆周期調節工具。

此次針對宏觀調控用的幾個並列詞:「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意味著宏觀調控在保持定力的同時,將更加註重對關鍵問題的精準施策,「精準滴灌」的節奏與力度有望加大。

動向三、高質量發展走向縱深,區域經濟發展將提速。

2018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2019年七大重點工作任務中,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位列首位。

在此次政治局會上則提出,要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推動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從此前單提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到此次提及覆蓋三大產業的「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意味著高質量的發展體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范圍更廣,要求更全面。未來國內政策也將更加聚焦提升行業高質量發展,使這些行業的供給質量與需求結構升級更好地匹配。

此外,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會議也提出要「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筆者認為,明年區域經濟的發展將會迎來大提速。

從今年政策的發布來看,區域經濟發展已取得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2月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有利於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今年12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成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

7. 我國的經濟政策有哪些具體一點

財政政策:經濟學詞彙。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的變動來影響和調節總需求。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
財政政策是指為促進就業水平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現穩定增長而對政府財政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府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決策。或者說,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變動稅收是指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稅率和稅率結構。變動政府支出指改變政府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出以及轉移支付。它是國家干預經濟的主要政策之一。
一、我國財政政策實施手段有:
財政收入(稅收),財政支出,國債和政府投資等。
1、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
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權威性等特點。稅收促進財政目標實現的方式即是靈活運用各種稅制要素。
1.適當設置稅種和稅目,形成合理的稅收體系,從而確定稅收調節的范圍和層次,使各種稅種相互配合。
2.確定稅率,明確稅收調節的數量界限,這是稅收作為政策手段發揮導向作用的核心。
3.規定必要的稅收減免和加成。
因此,稅收可以通過調整稅率和增減稅種來調節產業結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通過累進的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等來調節個人收入和財富,實現公平分配。
2、財政支出。
財政支出是政府為滿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稱經常項目支出)。它包括購買性和轉移性支出,這兩類支出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有不同之處。
購買性支出從最終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國防支出、文教科衛等財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會公益性事業的開支,政府的投資能力和投資方向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轉移性支出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特別是調節社會總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會保障支出和財政補貼在現代社會里發揮著「安全閥」和「潤滑劑」的作用,在經濟蕭條失業增加時,政府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和財政補貼,增加社會購買力,有助於恢復供求平衡;反之,則減少相應這兩種支出,以免需求過旺。
3、國債。
國債是國家按照信用有償的原則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實現宏觀調控和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手段。國債對經濟的調節作用主要體現在三種效應上:
一是排擠效應。即通過國債的發行,使民間部門的投資或消費資金減少,從而起到調節消費和投資的作用。
二是貨幣效應。這是指國債發行所引起的貨幣供求變動。它一方面可能使「潛在貨幣」變為現實流通貨幣,另一方面可能將存於民間的貨幣轉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銀行購買國債而增加貨幣的投放。
三是利率效應。這是指通過國債利率水平的調整以及對資本市場的供求變化來影響市場利率水平,從而對經濟產生擴張或緊縮效應。在現代信用條件下,國債的市場操作是溝通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主要載體,同時也是它們的藕合點。因此,國債作為財政政策工具實施時,除了與其它財政政策手段協調外,還特別要與貨幣政策相協調。
4、政府投資。
政府投資是指財政用於資本項目的建設性支出,它最終將形成各種類型的固定資產。政府的投資項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壟斷特徵、外部效應大、產業關聯度高,具有示範和誘導作用的基礎性產業、公共設施,以及新興的高科技主導產業。這種投資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而且具有乘數作用。所謂投資的乘數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資所引起的收入增長的倍數。
二、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的變動來影響和調節總需求。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我國有哪些著名經濟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說上火了怎麼辦 瀏覽:995
帶著孩子尋夫哪裡才是幸福的彼岸 瀏覽:642
6位數愛情密碼是多少 瀏覽:437
什麼叫非行政事業編 瀏覽:257
故事領域興趣認證怎麼過 瀏覽:234
健康文胸怎麼穿 瀏覽:635
上海跟杭州哪個城市美女多 瀏覽:566
溫州蒼南人才引進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806
怎麼讓愛情幸福下去 瀏覽:344
公安和國門經濟什麼關系 瀏覽:950
一顆椰棗樹出自哪個故事 瀏覽:707
新泰事業編工資怎麼樣 瀏覽:301
婚姻中有了絕望後怎麼過 瀏覽:680
企業編制如何弄成事業編制 瀏覽:642
如何健康増肥 瀏覽:277
永泰幸福庄園門票多少錢啊 瀏覽:920
女人額頭看婚姻是什麼意思 瀏覽:947
堵車會影響什麼經濟損失 瀏覽:820
抖音如何打造健康科普 瀏覽:715
去江陰在哪裡申請健康碼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