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應如何實現綠色發展 增加綠色效益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必須做到「三個轉變」、著力突出「四個重點」。
三個改變:1、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正確生態觀念。
2、由能源消耗大發展為生態與產業互動、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3、從重經濟增長向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轉變,實現廣大群眾可以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的發展。
四個重點:1、發展綠色經濟
2、建設綠色城鄉
3、倡導綠色消費
4、保護綠色生態
B. 中國如何發展綠色經濟
中國改革開放30年我們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是遠遠超過氣侯變化所產生的,這個劇變除了經濟之外環境也很大,我們的環境不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還有生產和生活的方式也是在發生變化。我們自己都親身體驗,生活條件好了,生產提高了,但是我們的生產還是處於價值鏈的相對低端。 第三個問題,瓶頸,現在誰為巨大的透支買單?國際是爭論不休的,到底誰付錢?中國也提出一個,今後減少40%的能源強度,各個地方各個部門都要制訂規劃,將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將來有可能是瞄準三個目標實施。第一地方政府第二行業,第三有可能落在企業身上。現在要明確一下今後減排行動誰買單?是政府出資還是企業出資?這個利益格局沒有確定之前,可能誰都在觀望。所以我覺得在「十二五」規劃中這個問題已經開始納入,共同都有責任。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企業也要參與。我希望你們及早的瞄準綠色發展有關的動向,早下手提前准備會佔領優勢。 第四個問題綠色經濟的技術支撐。我們現在談到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很多了,這些經濟混在一起內容有些交叉,通過梳理到底怎麼看待?我覺得總體來說瞄準可持續發展,我們提出綠色經濟這么一個基本的理念,它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在綠色經濟下有三個基本的技術支撐,一個是循環技術,第二是低碳技術,第三是生態技術。這三大技術支撐 綠色發展綠色經濟,這是我們通過很多研究之後,最後一個歸納。 所以在綠色發展過程中沒有技術的支撐是不行的,所以技術快速發展。那麼就提出五個問題,既然需要技術,我們技術儲備好了嗎?我的回答是我們還沒有做好前期准備。中國習慣於做規劃,有很多的規劃。「十一五」節能減排,有方向和目標,但是怎樣實現?技術路徑沒有明確下來。我們推發達國家他們做能源規劃,他們做了。但是他們的優點也要借鑒和學習,美國有一個新能源計劃,剛剛出台不久。這個新能源計劃後面有一個詳細的技術清單,有哪些技術需要發展?需要推廣,對企業對社會都是一個很好的指導。瞄準這些前瞻性的技術發展。 在日本有一個簡單目標,後面又提出來有21項技術清單。技術清單是指導它今後的發展,可是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拿到我們的技術清單,技術預測工作技術政策的工作我們沒有做好。現在的很多企業可能沒有這個願望做,但是你怎麼得到這些技術?這些成本怎麼樣?現在不清楚。所以咱們綠色經濟協會召開大家討論這個問題,提出問題提前做准備,對地方發展有利對企業發展也有利。 第六個問題,既然談到技術清單,後面有個技術標准,技術標准非常重要,行業要有技術清單而且有技術標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的技術標准還沒有制訂出來,還有一個技術規則。最近一段時間從去年我們請清華大學,根據八大行業整理的詳細的技術清單。各個行業針對不同的問題採取了什麼技術,不同的技術它的先進性和落後性怎樣?有些技術應該淘汰有些技術應該推廣應該加強。這個清單做完之後我們看到耳目一新,使我們有一個基本的參照系。拿這個再對照一下我們的國家發展的大項發現一些問題,有一些新上來的技術已經落後了,但是我們過去並不知道。有些保留下來的大企業沒有技術優勢,有些在中小企業中並不全是落後技術。所以我們就是說一個問題,技術標准。 國際有標准,中國也要有標准。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它既有國內的基礎也有國際的交往,我覺得國際經濟協會在這個方面也可以作出自己的貢獻。 第二點技術經濟可行,而系統不可行。比如新能源,新能源有些成本並不太高,但是它進不了國家電網,國家電網具有一些壟斷。它可能更注重大規模的以煤發電的這些,它又有關系網。所以假如系統沒有運作好,即便技術可行也會影響推廣。 再有技術轉移機制沒有建立起來,技術進入產業這個中間環節真正沒有建立起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還有技術和經濟的關系需要進一步磨合,特別需要建立一種機制,這種機制是第三方的評估和認證。還有動員社會力量進行技術評估的體系,這個遲早要建立起來。 技術推廣要通過市場機制,那麼要有市場機制。技術市場中國已經建立了,到了98年政府改革的時候,認為技術就是市場行為,政府就不管了。有些做的還很好,有些做的不好的,假冒偽劣的比比皆是技術市場是一種無序的狀態。中國現在這個體系沒有建立起來,中國沒有技術評估師也沒有技術評估的第三方的機構,中國沒有,中國2.2萬家的技術誰做?基本是發達國家的技術評估機構在中國做,因為它有國際資質。中國人的技術在中國出售,要由美國人來評測,我們自己沒有。 這樣出現的一個結果,很多中國企業對於技術市場不太了解。但是發達國家對於中國技術市場很關注,發達國家或者中國的企業,在中國購買技術的企業增加的非常之快。再用一句白話來講,發達國家在中國用廉價購買技術的增長趨勢,是越來越高。這是一個 基本情況,我在這兒呼籲,中國能夠真正使綠色技術與市場能夠很快接軌。 最後一個小結,我們的技術發展是技術加政策還有商業模式。 綠色技術是循環加低碳加生態。 最後是發展綠色經濟過程軟實力薄弱可能我們最大的短版。最後我提幾點建議: 根據國際的談判形式,根據中國所處的瓶頸提幾點建議。 第一點我們倡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這是我們提倡的基本理念。 第二個真正發展綠色經濟,要在科技創新下下工夫,要真正解決技術本身的問題,解決技術政策的問題,同時也要技術進入市場的問題。 第三技術的產業政策通過技術的發展,通過政策的導向,最後落腳點在企業上,企業也是主體。中國的綠色發展必須魂要附體,一方面發展傳統產業一方面發展新興產業。從國家層面上,西方可能制訂新的規定,發展新的碳經濟,他們要做什麼要清楚。我們通過中國的努力通過中國的實踐,積極參與到國際制訂之中去,我們參與到碳市場碳金融,以及新的制訂當中去。我也特別以綠色經濟為橋梁,能夠介紹更多的國外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前期工作和他們已經進行的工作,實際上這些工作已經有些開展。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科技要進行支撐。為了解決綠色經濟問題,科技體系自身也要進行大的改革。要能夠使科學本身有影響,就是有支撐。 在整個綠色發展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一點,中國不能閉門自守。要注意發達國家他們的策劃和想法,同時也要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中國有信心在不遠的將來綠色經濟發展的目標。最後總結一下,氣侯變化問題可能要引發世界范圍內碳排放有關的貿易。解決能源問題,解決技術問題不能夠完全解決發展問題,同時要注重解決中國的軟實力問題。我們最後要走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道路,
C. 綠色經濟的產生過程
「綠色經濟」一詞源自英國環境經濟學家皮爾斯於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圖》一書。環境經濟學家認為經濟發展必須是自然環境和人類自身可以承受的,不會因盲目追求生產增長而造成社會分裂和生態危機,不會因為自然資源耗竭而使經濟無法持續發展,主張從社會及其生態條件出發,建立一種「可承受的經濟」。在綠色經濟模式下,環保技術、清潔生產工藝等眾多有益於環境的技術被轉化為生產力,通過有益於環境或與環境無對抗的經濟行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綠色經濟的本質是以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能源以及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發展方式,是一種平衡式經濟。發展綠色經濟,是對工業革命以來幾個世紀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本否定,是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應當順勢以生態化、知識化和可持續化為目標,改造現存的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嚴重的非持續性的黑色經濟,建立和完善生態化的經濟發展體制,推動科學技術生態化、生產力生態化、國民經濟體系生態化,使21世紀的社會主義中國成為一個綠色經濟強國。
D. 經濟發展方式如何實現綠色轉型
」 中國的綠色供應鏈處於萌芽階段,在缺乏法律、法規與政策引導的情況下,目前企業對綠色供應鏈的實踐具有自發性和自願性。 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機制與政策創新研究報告 如何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課題組外方組長:里傑蘭德國合會委員,瑞典戰略環境研究基金會主任 「經濟結構轉型與政策體制改革是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與保障。中國的綠色轉型既沒有一條普遍適用、一以貫之的捷徑,也不能用『一刀切』的標准來衡量。相反,未來中國的綠色發展必須考慮區域條件和特徵,因地制宜,實施差別化的區域發展戰略。」 課題組中方組長:楊朝飛環境保護部核安全總工程師 「政府應該避免設置不利於綠色經濟發展的市場准入門檻和市場壁壘,打破地方保護對發展綠色經濟的封鎖和壁壘。避免代替企業招商引資、決定建設項目,把發展的權利歸還給企業。避免頻繁利用行政手段影響市場價格和市場運行秩序,向市場釋放有關資源與環境方面的錯誤信息。」 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已經為中國的綠色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中國步入了綠色發展的道路。中國應抓住新的綠色增長機遇,以實現綠色轉變引領下的現代化和跨越式發展。當務之急是如何加快並深化中國的綠色轉型,其關鍵問題是如何進一步推進轉型、提高成本效率、改善體制機制以及提升政策法規的質量。 綠色轉型必須具備幾個基本條件:政府的領導能力和戰略規劃為綠色轉型和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的政治基礎;政府要擺正位置並在轉型過程中扮演合適的角色;機制完善的市場是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驅動力。 國家層面的重大政策建議: 1.轉變政府職能,為綠色經濟發展創造制度條件。政府不越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政府不失位,加強政府對市場的監管和服務作用;政府不錯位,強化經濟政策的引導作用。 2.建立政策決策綜合評估制度,為綠色經濟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對節能減排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的綜合評估制度;建立對各區域、各行業環境風險的綜合評估制度。 3.全方位推動財稅金融政策的生態化調整。一是要建立財政支持綠色經濟發展的資金穩定增長機制;二是要建立有利於綠色發展的稅收體系;三是要建立促進綠色發展的金融政策;四是要進一步強化資源價格改革,建立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 發展差異化區域綠色經濟的政策建議: 1.防止落後技術及生產設備在地區間轉移,實現區域綠色經濟協調發展。 2.推動集中式綠色城市化發展。 3.健全資源枯竭型城市綠色轉型補償機制。 促進經濟領域綠色轉型的政策建議: 1.採取綜合方法推動傳統工業領域綠色經濟轉型。要建立健全重污染企業退出機制;採取污染防治與資源利用綜合方法,以實現節能減排協同控制;新興戰略產業將引導綠色經濟發展,應大力促進新興戰略產業。 2.在現代化進程中推進綠色農業發展。取消對農業生產的補貼;支持有機肥產業化發展;鼓勵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和廢棄物綜合利用。 3.充分發揮服務業在綠色轉型中的催化作用。發展強有力的生產性服務業、驅動製造業和服務業;鼓勵資金和投資再分配,在服務業領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投資、貿易與環境研究報告 國際貿易與投資中怎麼找準定位? 課題組中方組長:潘家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投資、貿易和消費,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和貿易所產生的結果促進經濟增長,也伴隨著能源消耗的高速增長。中國目前這種以資源換市場、以環境換增長的經濟發展現狀亟待改變。」
E. 如何發展綠色低碳環保經濟
低碳生活其實並不難多份研究報告呼籲關鍵在行動,注意你的衣食住行就可減半碳足跡人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實現低碳生活方式,並進而推動低碳經濟發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今年世界環境日發布的兩份報告給出的答案出人意料——實現「消除碳依賴」這一目標也許比想像的要容易:你只需採用氣候友好的生活方式,這不會對你的生活方式造成太大改變,更不用做出什麼大的犧牲!這兩份報告中的一份名為《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和聯合國指南》(KicktheHabit:TheUNGuidetoClimateNeutrality),是以低碳生活方式為目標的概略性指南;另一份名為《旅遊業如何適應和緩解氣候變化》(-tor),是由同UNEP、世界旅遊組織合作的專家們共同編寫的.6月10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共同發布了《中國生態足跡報告》,表明在中國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推進低碳經濟發展形勢緊迫.報告指出,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持續增長了約兩倍.中國如果希望減少生態赤字,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即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和優先解決見效慢的問題.接踵而至的這幾份報告,從不同角度呼應了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一方面表明如果人們能夠改變傳統的高排放生活方式,那麼對於低碳經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凸顯,在全球變暖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世界各國正努力減少碳足跡,以推進低碳經濟發展.中國人均生態足跡:50年增長兩倍《中國生態足跡報告》是受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和WWF(中國)的聯合委託,由全球生態足跡網路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合作完成的.報告分析了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早期總體開始出現的生態赤字,指出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創新路徑,以實現其長期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報告分析指出,作為一個國家,中國消耗了全球生物承載力的15%;盡管生物承載力不斷增加,中國的需求仍是其自身生態系統可持續供應能力的兩倍多.報告指出,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是1.6全球公頃,也就是說,平均每人需要1.6公頃具有生態生產力的土地,來滿足其生活方式的需要.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在147個國家中列第69位,這個數字低於2.2全球公頃的全球平均生態足跡,但仍然反映出中國面臨的重要挑戰.事實上,中國消耗的資源已經超過了其自身生態系統所能提供資源的兩倍以上.報告的結論顯示,中國如果希望減少生態赤字,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即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和優先解決見效慢的問題.從簡單的事情做起,能夠產生快速的、短期的收益,推動社會向著降低生態足跡的方向發展.而要徹底減少中國的生態赤字,需要考慮到現在所做出的很可能會有長期影響的決定.報告還提出了減輕生態足跡的「CIRCLE」方式:壓縮城市發展(C)、個人行動(I)、減少潛在廢棄物量(R)、碳減排戰略(C)、土地管理(L)和提高能效(E).報告也指出,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亞太區的人均生態足跡相對較低.然而,龐大的人口數量使得本地區的總生態足跡在世界居於首位.低碳生活方式:小舉動帶來大變化生活在發達國家以及一些快速發展的城市裡的人們可以馬上「消除碳依賴」——實際上,這並不難.《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和聯合國指南》指出,只要採取一些很簡單的措施,就可以減少一個人每天一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如果像電力公司、汽車製造商、以及航空設備製造商這樣的企業也努力實現綠色經濟,那麼我們可以削減的溫室氣體排放.研究表明,如果每個飛機旅客將攜帶的行李減少到低於20公斤,就可能在全球范圍內,每年削減20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他在家裡或在旅行中可以採用的低碳生活方式包括:——鼓勵航空公司提供免費公交車或鐵路獎勵里程,而不是免費的飛行里程,以便促進旅客採用更環保的交通工具;——使用傳統的發條鬧鍾,取代電子鬧鍾,每人每天可以節省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選擇晾曬衣物,避免使用滾筒式乾衣機,每天可以減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用在附近公園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機上的45分鍾鍛煉,這樣可以節省近1公斤的溫室氣體排放.開始你的「低碳的一天」:將碳足跡減半《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和聯合國指南》中有很多小的「不後悔的選擇」,可以幫助減少每天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這些方法的使用者可能來自澳大利西亞、歐洲或北美洲——這是歷史上造成全球變暖的幾個主要地區,採取以上方法有可能將人均排放量從38公斤減至14公斤.這些建議對人們生活舒適造成的影響很小甚至沒有,同時也可能部分地與一些發展中國家、城市、部門和人有關,因為他們的碳足跡正在急劇升高.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是我們可以人為控制的,例如我們的駕車方式、航空旅行方式、房屋的能源以及取暖方式.
F. 舉例說明中國近年來是如何發展綠色經濟的
發展綠色經濟,把經濟發展與應對資源環境和氣候變化方面的挑戰有機聯系在一起,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找到了新的方向。如何發展綠色經濟?在近日由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和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0中國綠色公司第三屆年會」上,與會者結合成都市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戰略構想,對此進行了研討。與會者認為,發展綠色經濟,既需要樹立綠色理念,又需要加強實踐探索。當前,我國應抓好以下三個重點。一是綠色金融。金融業不僅是低碳的綠色產業,而且在發展綠色經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方面應加快金融業發展;另一方面應引導金融機構抓住新的綠色商機,提高服務綠色經濟發展的水平。二是綠色稅收。綠色稅收即碳稅,是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實行綠色稅收,有利於促進企業低碳發展,有利於發展綠色經濟。三是綠色科技。當前世界新科技革命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研發新能源和環保技術,著力解決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發展綠色科技,是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支撐
G. 說明綠色經濟是如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的
我國的能源及資源不僅人均佔有量很低,而且利用率一直不高,近年來資源約束問題凸顯,資源供給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這些都決定了我國必須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要不斷地解決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達到綠色經濟快速發展的目的,最終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戰略目標。從內涵看,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要點:一是要將環境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二是要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的目標;三是要把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只有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才能有效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在經濟社會長遠發展中占據主動和有利位置伴隨著對傳統工業化和城市化模式所存在問題的不斷質疑,綠色理念的提出已經有五十多年。這是人類對自身生產、生活方式的反省。1962年,美國人卡遜發表了《寂靜的春天》,對傳統工業文明造成環境破壞作了反思,引起各界對環境保護的重視。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表了《增長的極限》,對西方工業化國家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長模式的可持續性提出了嚴重質疑。但在當時,綠色理念主要集中在污染的末端治理方面。1987年,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強調通過新資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降低污染排放;1989年,英國環境經濟學家皮爾斯等人在《綠色經濟藍圖》中首次提出了綠色經濟的概念,強調通過對資源環境產品和服務進行適當的估價,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統一,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近兩年,在實現經濟復甦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雙重壓力下,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紛紛提出了綠色發展戰略,實施「綠色新政」,綠色經濟發展迅速,代表著國際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我國同樣在作出發展戰略抉擇綠色經濟以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為支撐,以發展綠色新興產業為導向,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促進技術創新,創造就業機會,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能源的消耗及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一是
H. 如何發展綠色經濟
我們中國發展綠色經濟怎麼辦?我提出十個問題。
什麼叫做綠色?為何要綠色?等等十個問題。先說第一個問題,什麼叫綠色?綠色應該是健康、持久、富有生命力。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時代特徵,綠色經濟有三個,第一是技術第二是政策第三是商業模式。在座的各位你們企業家你們對於商業模式歷史很透徹,在政策上沒有把商業模式容納進去。
第二個為什麼要綠色?石油來講99年是10美元,到現在為止是80美元,每上升或者下降一點點其他的經濟體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經濟反應,這是能源控制,以煤炭為主的能力控制中國要早晚改變。
中國改革開放30年我們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是遠遠超過氣侯變化所產生的,這個劇變除了經濟之外環境也很大,我們的環境不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還有生產和生活的方式也是在發生變化。我們自己都親身體驗,生活條件好了,生產提高了,但是我們的生產還是處於價值鏈的相對低端。
第三個問題,瓶頸,現在誰為巨大的透支買單?國際是爭論不休的,到底誰付錢?中國也提出一個,今後減少40%的能源強度,各個地方各個部門都要制訂規劃,將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將來有可能是瞄準三個目標實施。第一地方政府第二行業,第三有可能落在企業身上。現在要明確一下今後減排行動誰買單?是政府出資還是企業出資?這個利益格局沒有確定之前,可能誰都在觀望。所以我覺得在「十二五」規劃中這個問題已經開始納入,共同都有責任。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企業也要參與。我希望你們及早的瞄準綠色發展有關的動向,早下手提前准備會佔領優勢。
第四個問題綠色經濟的技術支撐。我們現在談到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很多了,這些經濟混在一起內容有些交叉,通過梳理到底怎麼看待?我覺得總體來說瞄準可持續發展,我們提出綠色經濟這么一個基本的理念,它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在綠色經濟下有三個基本的技術支撐,一個是循環技術,第二是低碳技術,第三是生態技術。這三大技術支撐 綠色發展綠色經濟,這是我們通過很多研究之後,最後一個歸納。
所以在綠色發展過程中沒有技術的支撐是不行的,所以技術快速發展。那麼就提出五個問題,既然需要技術,我們技術儲備好了嗎?我的回答是我們還沒有做好前期准備。中國習慣於做規劃,有很多的規劃。「十一五」節能減排,有方向和目標,但是怎樣實現?技術路徑沒有明確下來。我們推發達國家他們做能源規劃,他們做了。但是他們的優點也要借鑒和學習,美國有一個新能源計劃,剛剛出台不久。這個新能源計劃後面有一個詳細的技術清單,有哪些技術需要發展?需要推廣,對企業對社會都是一個很好的指導。瞄準這些前瞻性的技術發展。
在日本有一個簡單目標,後面又提出來有21項技術清單。技術清單是指導它今後的發展,可是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拿到我們的技術清單,技術預測工作技術政策的工作我們沒有做好。現在的很多企業可能沒有這個願望做,但是你怎麼得到這些技術?這些成本怎麼樣?現在不清楚。所以咱們綠色經濟協會召開大家討論這個問題,提出問題提前做准備,對地方發展有利對企業發展也有利。
第六個問題,既然談到技術清單,後面有個技術標准,技術標准非常重要,行業要有技術清單而且有技術標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的技術標准還沒有制訂出來,還有一個技術規則。最近一段時間從去年我們請清華大學,根據八大行業整理的詳細的技術清單。各個行業針對不同的問題採取了什麼技術,不同的技術它的先進性和落後性怎樣?有些技術應該淘汰有些技術應該推廣應該加強。這個清單做完之後我們看到耳目一新,使我們有一個基本的參照系。拿這個再對照一下我們的國家發展的大項發現一些問題,有一些新上來的技術已經落後了,但是我們過去並不知道。有些保留下來的大企業沒有技術優勢,有些在中小企業中並不全是落後技術。所以我們就是說一個問題,技術標准。
國際有標准,中國也要有標准。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它既有國內的基礎也有國際的交往,我覺得國際經濟協會在這個方面也可以作出自己的貢獻。
假如有了技術推廣,現在為什麼有許多技術推廣不開?我有這技術那技術,但是就是進不了企業推廣不了產品。在實驗室可以實現,但是進入企業考慮效益無法實現,乾的越多越賠本,所以成本高的問題沒有問題。
第二點技術經濟可行,而系統不可行。比如新能源,新能源有些成本並不太高,但是它進不了國家電網,國家電網具有一些壟斷。它可能更注重大規模的以煤發電的這些,它又有關系網。所以假如系統沒有運作好,即便技術可行也會影響推廣。
再有技術轉移機制沒有建立起來,技術進入產業這個中間環節真正沒有建立起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還有技術和經濟的關系需要進一步磨合,特別需要建立一種機制,這種機制是第三方的評估和認證。還有動員社會力量進行技術評估的體系,這個遲早要建立起來。
技術推廣要通過市場機制,那麼要有市場機制。技術市場中國已經建立了,到了98年政府改革的時候,認為技術就是市場行為,政府就不管了。有些做的還很好,有些做的不好的,假冒偽劣的比比皆是技術市場是一種無序的狀態。中國現在這個體系沒有建立起來,中國沒有技術評估師也沒有技術評估的第三方的機構,中國沒有,中國2.2萬家的技術誰做?基本是發達國家的技術評估機構在中國做,因為它有國際資質。中國人的技術在中國出售,要由美國人來評測,我們自己沒有。
這樣出現的一個結果,很多中國企業對於技術市場不太了解。但是發達國家對於中國技術市場很關注,發達國家或者中國的企業,在中國購買技術的企業增加的非常之快。再用一句白話來講,發達國家在中國用廉價購買技術的增長趨勢,是越來越高。這是一個 基本情況,我在這兒呼籲,中國能夠真正使綠色技術與市場能夠很快接軌。
最後一個小結,我們的技術發展是技術加政策還有商業模式。
綠色技術是循環加低碳加生態。
最後是發展綠色經濟過程軟實力薄弱可能我們最大的短版。最後我提幾點建議:
根據國際的談判形式,根據中國所處的瓶頸提幾點建議。
第一點我們倡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這是我們提倡的基本理念。
第二個真正發展綠色經濟,要在科技創新下下工夫,要真正解決技術本身的問題,解決技術政策的問題,同時也要技術進入市場的問題。
第三技術的產業政策通過技術的發展,通過政策的導向,最後落腳點在企業上,企業也是主體。中國的綠色發展必須魂要附體,一方面發展傳統產業一方面發展新興產業。從國家層面上,西方可能制訂新的規定,發展新的碳經濟,他們要做什麼要清楚。我們通過中國的努力通過中國的實踐,積極參與到國際制訂之中去,我們參與到碳市場碳金融,以及新的制訂當中去。我也特別以綠色經濟為橋梁,能夠介紹更多的國外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前期工作和他們已經進行的工作,實際上這些工作已經有些開展。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科技要進行支撐。為了解決綠色經濟問題,科技體系自身也要進行大的改革。要能夠使科學本身有影響,就是有支撐。 在整個綠色發展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一點,中國不能閉門自守。要注意發達國家他們的策劃和想法,同時也要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中國有信心在不遠的將來綠色經濟發展的目標。最後總結一下,氣侯變化問題可能要引發世界范圍內碳排放有關的貿易。解決能源問題,解決技術問題不能夠完全解決發展問題,同時要注重解決中國的軟實力問題。我們最後要走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道路。
I. 結合我國實際,談談如何實現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加強人民的意識才是最重要的
J. 如何發展綠色經濟,這是20分大題
堅持經濟模式
綠色經濟是一種融合了人類的現代文明,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能夠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是市場化和生態化有機結合的經濟,也是一種充分體現自然資源價值和生態價值的經濟。它是一種經濟再生產和自然再生產有機結合的良性發展模式,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產物。綠色經濟的范圍很廣,包括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環保產業、綠色服務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