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什麼叫免費的經濟學

什麼叫免費的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2-08-22 01:56:24

Ⅰ 免費經濟學的免費經濟學起源

1903年,滿腦子烏托邦式幻想的推銷員金·吉列(King Gillette)已年近五十,卻渴望成為一個發明家。他花了四年時間發明的可更換刀片式剃須刀,在最初銷售的這一整年裡,只賣出了51副刀架和168枚刀片。
但接下來,吉列做的事情卻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他以極低的折扣將數百萬副刀架賣給美國陸軍,以期這些士兵退役還家後,可以變成吉列的忠實用戶。軍隊自然將刀架當作生活必需品發給了士兵們。他將刀架賣給銀行,讓銀行作為禮品來送給新開戶的客戶。他設法將刀架和幾乎所有商品都捆綁在了一起——從綠箭口香糖到紅茶茶包,不一而足。僅僅又過了一年,他就已經售出了9萬副刀架和1240萬枚刀片。

Ⅱ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經濟學含義是什麼

There ain't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意思是世界上沒有任何毋需付出就可以獲得利益的事情存在。即使有些事情對消費者看來是免費的,但實際上卻要讓消費者在某方面付出。

Free Lunch 源自於美國1870年代,某些酒吧打出免費午餐的訴求以招徠顧客。雖然餐點免費,但酒吧仍要求顧客必須至少購買店裡的一種酒品,才能享用到這頓「免費午餐(Free Lunch)」。所以午餐雖然看似免費,但消費者還是要在另外的東西有所付出才能獲得這種「所謂的免費」。

其實這句話和中國俗語「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殺頭的生意有人做」有些相似。

Ⅲ 為什麼說「免費的其實是最貴的」

什麼東西是貴的

「免費的才是最貴」是經濟學的概念,脫離了經濟學來講,陽光、人的善意,這些往往並不需要你付出什麼而去得到——也就是免費的,而這些東西都是「貴」的,甚至是無價的。

2、 那麼回到經濟學解讀這句話,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真的免費嗎?

① 免費只是你不用為此直接付費而已,但並不表示其他人或者全社會為此不支付成本。

如果你是創業人,你的創業項目對接受服務的人免費,就意味著提供服務成本更「貴」。

免費提供的試用品和體驗性服務,其成本都是由受到吸引後掏錢消費的消費者承擔的。

免費的公共服務,諸如醫療、教育甚至是交通,都是納稅人支出,而且由於政府在運行上的低效率和浪費,往往比私人付費更貴。

② 還有一些免費的東西,他們本身不用支付成本。但是在其他方面,會產生更多的機會成本。

免費發放的小禮品,你排隊花費的時間就是花費的機會成本,以及可能產生後續的消費。

甚至有些以免費為誘餌,吸引人群聚集然後詐騙傳銷等惡劣的行為。

3、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免費會造成了多少浪費?

物有所值是不貴的,浪費才是最貴的,而免費的將會造成更大的浪費。

舉個例子,國慶高速免費,於是大部分人都選擇開車出行,最終造成擁堵,浪費更多的時間,而這浪費掉的時間,可產生更多的價值(機會成本)。

如果不免費,很多人就會多思考一下需不需要開車出行,選擇公共交通會不會更好?

其實免費只是我們測量短期利益得出的主觀意識,免費付出的成本,比付出勞動所得的成本高很多。因為免費的東西往往不符合實際需求,為此你將支付沒能利用最符合需求資源的機會成本,得不償失。

Ⅳ 免費經濟學的改變中的免費

100年前吉列刀片的盛行,給後世的商業留下了一個重要的遺產:提供免費(或者至少是廉價得近乎免費)的平台產品,然後通過耗材、或者補給、或者服務,來獲得真正肥厚的利潤和收入。比如,中國移動會免費送你一部手機,當然,條件是之後兩年你每個月都要花很多錢打電話;咖啡供應商免費送一台咖啡機放在你辦公室里,不用說,他的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咖啡包給你;惠普的列印機最便宜一款才300元人民幣,但列印墨盒正是這家年營收逾千億美元的IT公司的主要利潤。因此,你也知道了,為什麼PlayStation 3游戲機剛出來時600美元的售價是個大笑話——游戲機廠商的利潤來自於從第三方游戲軟體中的分成,索尼卻忘了本似的執著地要把主機賣個大價錢。
但在《連線》雜志主編一書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看來,過去100年來這種模式不過是前奏,真正的免費經濟時代直到互聯網時代才算真正拉開了帷幕。事實上,吉列刀片模式,在現代經濟學上早被「交叉補貼」的標簽給釘住了:免費獲得A商品,但需要支付B商品的錢;或者免費獲得一個商品,但需要支付後續服務。 安德森及其同行所總結的免費經濟學(Freeconomics),將不再是交叉補貼那麼簡單。其基礎不是免費商品的成本進行了轉移(轉移到另一個商品,或者後續服務上),而是免費商品的成本極大地降低,低到趨近於零。
准確地說,是提供免費商品的邊際成本正趨近於零。當然,沉沒成本還是有的,但由於技術的發展,服務/商品的提供商可以觸及大量、甚至是海量的用戶,其沉沒成本可以因此攤得很薄,而每新增一個用戶、或者給每個用戶新增一項服務的邊際成本則在急速朝零靠攏。
是不是很理論?想一想谷歌(Google)吧。這家公司的伺服器全部是自己手工攢的,據估計有60萬台機器在一個「伺服器農場」(server farm)里同時運轉,通過寬頻互聯網,為全世界的網路用戶提供搜索、郵件、地圖等服務。對於谷歌來說,新增一個用戶,或者給每個Gmail用戶新增 1GB位元組的存儲空間所需增加的成本幾可不計。所以,你看到,谷歌2004年愚人節推出的Gmail免費網路郵件服務的空間高達1GB,而當時雅虎 25MB(1GB的1/40)郵箱還需要你交錢才能用。從那之後,Gmail的空間容量每秒鍾都在增加,如今已經達到了5GB。
免費的當然不止是谷歌和Gmail服務,紐約時報過去28年來的報道和文章你都可以免費從網上看到了。你可以免費創建、編輯Word和Excel文檔,無需花3000多元人民幣去購買微軟的Office套件。全世界游戲產業增長最快的是免費的網頁休閑游戲——史玉柱的《征途》和陳天橋的《傳奇》你可以看作是交叉補貼的代表者,當然也可以視作免費經濟時代里的一種基礎模式,因為它們的前提也是每用戶邊際成本的降低。

Ⅳ 免費經濟學的理論支持

一個老掉牙的笑話何以搖身一變成為數字經濟學的定律。
1838年,寓居巴黎的數學家安東尼·庫爾諾出版了如今被視為經濟學名著的《關於財富理論之數學原則的研究》(盡管在當時並不為外界稱道)。在這本書中,他嘗試著提出了公司競爭的經濟學模型,並且在經過大量數學推算後得出結論:公司間的一切競爭關系都與他們生產產品的數量有關。如果市場中已經存在一個生產碗的工廠,而另一家公司也想開辦一個生產碗的工廠,那麼就要注意避免產量過剩,因為市場上同類產品過多將造成價格下跌。無論如何這兩家公司都會不約而同且各自獨立地規劃產量,以盡可能使價格保持高位運行。
這本書很快就被外界遺忘了,即使對最具啟發意義的著作而言,這也是常有的事兒。當時在法國經濟圈佔主導地位的法國自由學派對庫爾諾的理論並不感興趣,這無疑令他感到痛苦和沮喪。(不管怎麼說他的學術生涯成就卓著、獲獎無數,他於1877年逝世。)他去世之後,後輩經濟學家重讀《關於財富理論之數學原則的研究》這一經典著作,並得出結論認為庫爾諾受到了他同代人不公正的忽視,他們呼籲重新對庫爾諾提出的競爭模型進行研判。
1883年,法國數學家約瑟夫·伯特蘭德決定對《關於財富理論之數學原則的研究》一書做出恰當評判。伯特蘭德討厭這本書。實際上庫爾諾得出的所有結論無一正確。的確,伯特蘭德認為庫爾諾將產量確立為左右企業競爭的關鍵因素這一做法過於武斷,以致他半開玩笑地將庫爾諾的模型重新界定為價格而非產量是決定競爭關系的關鍵變數。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如此一來他竟然發現了一種堪稱簡潔的模型(即使並非特別簡潔)。
伯特蘭德認為相比限制產量以提高售價、增加利潤,各大公司更有可能降低價格以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確實,他們嘗試著相互壓價直到價格僅比產品成本稍高,這種做法被稱為「邊際成本定價法」。而且,如果正如維星網路在介紹庫爾諾時所言,「更低的價格催生了更高的需求,那就再好不過了。
伯特蘭德的競爭理論可以被簡化成如下表述:
在一個競爭性市場中,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當然,在當時並不存在那麼多真正意義上的競爭性市場,至少與這些數學模型界定的情況差別很大,因為各企業生產同質產品(不存在產品分化)且企業相互間無串通行為。因此,其他經濟學家把他們歸入試圖以一種並非必要的方式將復雜的人類行為與各種剛性平衡對號入座的理論家之列。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隨著另一場學術爭論的興起,上述兩派經濟學家的爭吵已經被人們遺忘。
但是,隨著經濟學的發展步入20世紀且市場競爭性日益增強、市場可度量程度不斷增加,各路研究人員重又開始關注庫爾諾和伯特蘭德這兩位觀點相左的法國佬。一代一代的經濟學研究者皓首窮經試圖弄清楚庫爾諾競爭模式更適用於哪些行業而伯特蘭德競爭模型又適用於哪些行業。我將省略其中的細節,簡單來說就是:在各種市場類型中,在哪一類市場中易於獲得更多的原料,伯特蘭德競爭模型就更勝一籌,價格往往就與邊際成本相同。
倘若不是由於如今我們正在建設一個前所未有的最具競爭性的市場環境,伯特蘭德的競爭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仍只能引起學術界興趣,這是一個各項服務和產品的邊際成本近乎為零的模型。在互聯網上,信息就是商品,而產品和服務很容易被復制,我們看到伯特蘭德競爭模型正以一種甚至會令伯特蘭德本人震驚的方式發揮著作用。
如果「價格等於邊際成本」是市場規律,那麼免費就不只是選項之一,它是無可迴避的終點,它是經濟規律所具有的力量,而你只能長期與它進行抗爭!
但是請稍等。軟體難道不是另一個邊際成本接近零的市場?難道微軟公司沒有向用戶收取數百美元的Office和Windows軟體使用費?答案無疑是肯定的。那麼這又如何與伯特蘭德的理論相符?
答案在於「競爭性市場」。微軟創造了一種能從網路效應中獲利頗豐的產品:用某種產品的人越多,感到不得不採取同樣做法的人就越多。以Windows這樣的操作系統為例,最流行的操作系統能吸引大多數軟體開發商創造大多數能夠在其上運行的程序。而以Office為例,由於你希望能與其他人共享文件,因此你傾向於使用大家都使用的相同程序。
這兩個例子都易於造成贏家通吃的市場,這就是微軟成就壟斷霸業的方式。而且當你得到一項壟斷權時,你可以收取「壟斷租金」,也就是說裝在一個標有「Office」標志盒子里的兩張塑料光碟售價300美元,而製造這些光碟的實際成本只有一到兩美元。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免費的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代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瀏覽:204
哪個生肖事業有成的比較多 瀏覽:563
怎麼看經濟房搖號 瀏覽:656
美女你在哪個城市我在江蘇等你 瀏覽:880
網易游戲健康系統怎麼換綁 瀏覽:494
如果你變身美女第一件事會做什麼 瀏覽:388
哪個美女dj 瀏覽:347
胸有成竹講的是哪個人物的故事 瀏覽:556
經濟法人源於哪個文獻 瀏覽:726
大國經濟是怎麼體檢的 瀏覽:630
婚姻不安是什麼意思 瀏覽:445
男人的婚姻什麼時候脆弱 瀏覽:958
無性婚姻該如何解決 瀏覽:177
愛情中的水果是什麼 瀏覽:757
中國第一美女保鏢為什麼一直未嫁 瀏覽:31
美女說上火了怎麼辦 瀏覽:1000
帶著孩子尋夫哪裡才是幸福的彼岸 瀏覽:645
6位數愛情密碼是多少 瀏覽:437
什麼叫非行政事業編 瀏覽:258
故事領域興趣認證怎麼過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