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球經濟2021年將溫和復甦,這算是一個好消息嗎
2021年全球經濟將溫和復甦,聽上去像是個好消息,但是實則不然。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物質生活條件能夠越來越好,所居住的國家或者城市的經濟能力也越來越強。2020年由於疫情的緣故,各個國家的經濟都走向了低迷,為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拉動經濟內需,國家不得不提出一系列的倡導計劃。隨之而來的便是經濟學家對於2021年全球經濟變化的預測——緩慢溫和的復甦。
雖然中國早已經被全世界人民認定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14億人口依舊還是會受到全球經濟溫和復甦的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往往決定了這個國家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在應對世界難題時所把握的話語權。2021年的我們應該付出更多的努力,雖然我們每個人作為小小的個體,對全球經濟復甦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是我們還是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為全球經濟復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㈡ 廣州兩會: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探索共有產權住房
從2018年「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到2019年「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今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對於房地產調控釋放出了更加明確的信號。跟去年相比,除了強調「房住不炒」以外,2019年廣州的工作安排還包括研究探索共有產權住房的相關政策,這是過往不曾提及的。
「此前廣州僅在南沙試點了一個共有產權房項目,不排除2019年會有更多嘗試,這將成為多渠道供給的一種補充。」克而瑞廣州區域首席分析師肖文曉表示。
此外,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政府工作安排中被提高到了首位,成為重中之重。1月19日,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廣州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預計會在春節至3月中旬出台。
在地產經濟學家鄧浩志看來,近期位於大灣區的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樓市調控都在「微放鬆」,如果大灣區規劃能夠如約而至,將是整個灣區的一個重磅利好。在若干政策的共振之下,灣區樓市的復甦勢必會提速。
「房住不炒」 探索共有產權房
2019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房地產的表述篇幅與2018年差相彷彿。2018年,廣州的調控思路是「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2019年,方向調整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健全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構建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具體任務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新開工棚戶區改造1.38萬套,基本建成保障房1.2萬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公共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制度,做好戶籍中等偏下住房困難家庭兜底性保障,逐步改善新市民住房條件。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推進住房租賃立法,強化住房租賃企業監管,完善租購並舉住房制度。
「研究探索共有產權住房的相關政策」是廣州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廣東關於共有產權的探索落後於北京、上海等地,2018年6月,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才印發《關於開展共有產權住房政策探索試點的通知》,提出要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茂名5個城市先行探索試點共有產權住房政策,試點時限為1年。而廣州則是在2018年5月,宣布於南沙區試點共有產權住房,但是全市暫無進一步推廣計劃。
據了解,目前廣州僅有一個共有產權房項目——南沙首築花園,估算只有1000多套房源,而上海已有9萬多套共有產權住房,北京計劃未來5年供應25萬套共有產權住房。正因如此,此次共有產權住房列入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被視為是進一步推廣的信號。
肖文曉認為,從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來看,預計2019年廣州樓市政策將會保持延續性和穩定性,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的同時,會進一步加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的支持力度。租購並舉住房制度的不斷落實以及共有產權房的推出,是構建樓市長效機制的一部分,住房問題的解決會得到更多保障,有利於穩定購房者的預期,繼而成為樓市發展的穩定器。
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從近期中央及香港方面不斷傳出的消息來看,備受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已經呼之欲出。1月11日,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張曉明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話題接受了央視記者專訪。1月1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會爭取在1至2個月內得到中央批准和同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綱要,從而有利三地政府推動大灣區發展。1月19日,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廣州參加「四海一家·感知大灣區」青年交流活動時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應該會在春節至3月中旬出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藍圖,一個戰略性的藍圖」。
為迎接規劃落地,廣州也做了充分准備。「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被列入了2019年廣州第一項工作任務,相較2018年,發展思路也更為清晰。重點工作內容包括,建立健全工作架構,完善穗港、穗澳對接合作機制,探索建立區域政務服務機制,建設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粵港產業深度合作園、粵澳合作葡語系國家產業園等重大合作平台,共建灣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文化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大數據中心,全面加強教育、醫療、養老等合作。
可以預見,伴隨著規劃的公布和建設的推進,廣東的房地產市場也將注入一劑強心劑。鄧浩志表示,為刺激經濟復甦,除了寬松貨幣政策、積極財政政策,重點區域的新規劃或也是重要手段。所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加速公布、加速實施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消息能在近期落實,對低迷的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將構成較為重要的利好。近期大灣區的中心 城市包括廣州、深圳、中山等都陸續進行了「微放鬆」調控,不排除灣區內的二三線城市也將跟進「微放鬆」,在若干政策的共振之下,大灣區樓市的復甦也將相應提速。
㈢ 廣東一季度經濟狀況的基本特徵是什麼二季度將會怎麼樣
廣東第一季度的經濟情況基本特徵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穩中求進。我個人認為廣東第二季度的經濟狀況的基本特徵會更好,因為目前廣東經濟發動機之一的深圳的疫情已經得以控制。
總的來說,我個人認為廣東第一季度的經濟狀況基本特徵就是穩中求進,因為第一季度經濟狀況極其良好,我猜測廣東第二季度經濟應該會在第一季度經濟狀況之上再度騰飛。
㈣ 中國的經濟什麼時候會有所好轉
金融危機將成為常態,我們可以以歷史為參考。
一、一般經濟周期長達十年,所以從2008開始,要到2018年。
二、經濟復甦一般要經歷衰退、滯脹、復甦、繁榮,以此來看,目前還剛進入第二個階段,依此來看,要達到繁榮,也要到2018,不過2014-2015年可能進入復甦。
㈤ 經濟什麼時候才能復甦
可能就是在七八月份的時候,經濟會稍微有些景氣起來,面對金融危機,是應該放寬心的,一切困難都會過去的,只要我們不放棄
㈥ 經濟什麼時候復甦
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什麼時候復甦這要看經濟的運行周期和市場信心的回復情況,但是我認為這個世界的經濟會在2010年後恢復,但這個詞不適合中國,首先中國經濟並沒有下滑,只是增長的比以前慢了;第二中國經濟增長的幅度無論怎樣只要不低於百分之六(個人觀點)就算是很好的,而且這幾年增長太快了,我記得2001年的時候還是9.5萬億,2005年也就是18萬億多,今年初步統計都有30萬億了,這明顯太快了,我認為有低水平重復建設之嫌;但不管怎麼說我們中國的經濟會有很快走出來,因為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很多發展空間,我們在高新技術領域還有待更大提高,以及社會保障體系和70.80.後的不斷邁向社會對消費的需求的增大等等,這都是經濟繼續發展的強大推力。而美國就很難說甚至可能還有更大的危機沒有到來,因為他們主要靠消費刺激經濟發展,現在大家都對市場沒有信心以及現在的美國還沒有找到一個新的產業來像20世紀末信息產業那樣帶給美國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有就是美國的金融產業是這次危機的源頭,極大的打擊了人們對美國金融業的信賴,這種不利影響還將在將來影響美國。而歐洲多國這些年來像步履蹣跚的老人慢吞吞的前行,一些因素又制約了其改革導致在不斷在吃老本,前景不容樂觀;而日本和俄羅斯由於是外向型經濟,(日本買產品,俄羅斯賣資源,個人觀點),這次經濟受到很大影響,其復甦情況將於世界同步,而其他國家也會在今明兩年走出陰影!
不知道你滿不滿意?不好意思!
㈦ 預計在什麼時候世界經濟會復甦
當前經濟衰退的嚴重性反映在程度深和范圍廣兩個方面。
報告預測,全球經濟今年下降1.3%,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程度最深的衰退。這一預測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作出的今年全球經濟增長0.5%的預期形成巨大反差。報告解釋說,穩定世界金融市場,促使信貸重新向消費者和企業自由流動所需時間很可能比先前估計的更長,而做到這一點是美國經濟以及全球經濟走出衰退的必要條件。
就範圍而言,報告預測,幾乎所有發達經濟體今年都將出現負增長,世界頭號經濟體美國更將創下1946年以來的最大降幅。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也會顯著減速,其中,中東歐、獨聯體和拉美經濟今年將明顯收縮。換言之,佔全球經濟四分之三的國家的人均產出都將下降,幾乎所有國家的經濟增速都大大低於2003年至2007年的水平,凸顯「全球同步」下滑的特點。
復甦步伐慢於以往
報告認為,這次危機過後的經濟復甦步伐會顯著慢於以往。報告估計,全球經濟明年將逐步復甦,全年將增長1.9%。這一增長率較以往經濟復甦要疲軟得多。報告說,明年美國經濟為零增長;德國和英國經濟繼續收縮,但幅度會有所減小;其他國家如日本、俄羅斯、加拿大和墨西哥等會恢復增長,但步伐大都不快。
得出復甦步伐顯著慢於以往的結論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人員對21個發達經濟體自1960年至今發生的經濟周期變化開展了對比研究。結果發現,通常意義上的衰退時間短,且復甦強勁;而全球同步發生的衰退則往往時間更長、程度更深;如果金融危機與全球同步經濟下滑結合在一起,那結果就可能是「異常嚴重和長久持續的衰退」。研究人員認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即屬這種情況,因此,此次衰退很可能更持久,危機之後的復甦也很可能比通常情況更為疲軟。
不過,從報告對明年各經濟體增長率的預測來看,多數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復甦步伐要比發達經濟體快得多。
報告指出,當前經濟前景仍然非常不明朗,風險依然偏於下行。
主要因為,金融局勢緊張與經濟形勢進一步疲軟之間的惡性循環尚未打破。盡管不少國家在穩定金融市場和遏制經濟下滑方面採取了廣泛的積極措施,但成效有限,市場信心指數依然很低。
報告估計,2007年至2010年,所有金融機構源於美國的資產減記數額將為2.7萬億美元,超過今年1月估計的2.2萬億美元;如果計入源於其他成熟市場的資產,則全球資產預期減記總額將達到4萬億美元,約三分之二將由銀行承擔,其餘由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對沖基金和其他中介機構承擔。目前,金融領域的問題遠未解決,且不排除繼續惡化的可能。
報告說,在危機背景下,世界各地的銀行幾乎都在限制信貸發放,且可能繼續這么做,企業融資困難,這種狀況阻礙了經濟復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結果,宏觀經濟政策在降低衰退嚴重性和促進復甦方面可以發揮「重大作用」。報告據此呼籲國際社會採取更大膽的強力措施,以恢復金融系統健康,支持經濟復甦。
報告主張,第一,推進金融部門重組是眼下當務之急。這會為鞏固經濟復甦提供必要條件,將顯著提高貨幣和財政刺激的效果。短期內,應確保金融機構能夠獲得流動性,確定和處理不良資產,並對薄弱但有生存力的機構進行注資。
第二,放鬆貨幣政策,以幫助發達經濟體克服通貨緊縮風險,支持新興經濟體應對不斷惡化的增長前景。尚有貨幣政策空間的經濟體應進一步降低利率。
第三,實施財政刺激政策。過去的經驗表明,財政政策在縮短金融危機造成的衰退方面特別有效。如果明年不擴大財政刺激措施,那至少也應該保持。
報告敦促國際社會密切合作,協調行動,以使相關政策措施發揮更大效力,並要求各國抵制保護主義措施的誘惑。報告還指出了今後的一項關鍵挑戰,即要以「正確速度」撤銷當前正在實施的特別貨幣刺激措施。如果行動過快,則可能破壞脆弱的復甦;如果行動過慢,又可能造成經濟過熱,導致出現新的資產價格泡沫。
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查爾斯·科林斯在報告發布會結束後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亞洲國家對外資的依賴程度較世界其他國家輕,經濟發展前景相對較好。他認為,倚重出口產業的發展中國家應擴大國內需求,培育國內消費市場。
㈧ 中國經濟什麼時候能復甦
此 次 危機預計要到2009年上半年股市才會平緩
世界經濟要恢復則要數年左右
中國大概3年左右,美國可能需十數年
此次危機已造成
世界金融也蒸發了35萬億美元左右
全球約有上千萬人在此次危機中失業
世界各國投入的救市資金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將來會更多
中國
股市縮水60%市值蒸發20萬億RMB
實體經濟也開始大規模受損
房產市場冷淡
中小企業艱難度日
大型企業融資困難
消費市場縮減
繼而沖擊其他與以上有關的每個行業
迫使中國政府決定在2010年左右投入4萬億RBM 用於救市和刺激消費
但總體上對中國的影響並不大
因為
中國前三季度的數據顯示中國還是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
社會固定資產增加值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
發展雖然有所放緩,
但經濟發展水品還是很高的
雖然金融不景氣但是中國金融資產的佔有國民經濟總量中很少
同時中國自身的消費市場巨大,我們的正常生活不會受太大影響
中國政府的應對政策
除了拿出4萬億用於就是之外
銀行將進行數次降息,同時對陷入困境的中小企提供貸款,和減稅政策
為大型企業提供融資渠道
根源
追尋此次危機的根源是現有的金融體制存在嚴重缺陷
所以這次危機過後肯定會制定新的金融經濟秩序
而中國將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
中國很可能藉助此次千載難逢的機遇,美歐經濟不景氣,美元這一世界貨幣疲軟的機遇崛起 世界經濟新格局將因此形成
㈨ 經濟危機何時復甦
經濟危機何時結束,我來預測
這次經濟危機來勢兇猛,誰都躲不過去,是繼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堪稱百年一遇。今年是1929年大蕭條式經濟危機80周年紀念。80年來一次大輪回,歷史何其相似。
這次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美國人借錢消費造成的惡果。在過去幾年裡,美國借中國、日本的錢給美國人消費;借未來的錢維持現在的消費,造成虛假繁榮。由於美國人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導致石油、煤炭、礦石、鋼鐵等原材料價格瘋漲,造成經濟生產不堪重負,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虛假泡沫破滅,先由次貸危機、房地產信貸危機、金融危機逐步釀成嚴重的經濟危機。
不能將經濟危機簡單地說成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只不過是經濟危機的前奏和序幕。將經濟危機說成是金融危機,是不敢正視現實,諱疾忌醫的表現,那樣會掩蓋主要矛盾,看不清危機的實質,也不能對症下葯。社會各界面對經濟危機不必杞人憂天、驚慌失措;要泰然處之、從容應對、統籌兼顧、措施得當、變危機為機遇。
經濟危機的實質是舊的生產力產能過剩,有效需求飽和與不足;要擺脫經濟危機,使經濟復甦,需要適度增加有效需求;同時必須開發、創造新的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戰勝經濟危機。
歷史上每一次經濟危機過後,都是產生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我們要抓住機遇,乘風破浪,在下一輪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浪潮中搶佔先機、有所作為、開拓進取、發展壯大。
兩千年前老子曾經說過: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對我國來說可能是一個發展壯大的極好機遇,要變危機為機遇。
我預測,2009年年末經濟危機將到達谷底,2010年上半年開始復甦。
這次經濟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與1929年那次經濟危機不同。1929年那次經濟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是由於美國全民瘋狂地爆炒股票,因而導致股票市場泡沫破裂進而引發曠日持久的經濟大蕭條,造成股票市場崩盤,銀行大量倒閉,實體企業大規模破產,國民大批失業,使整個經濟體系陷入山體滑坡、泥石流傾瀉、江河絕口、堤壩崩潰式的災難之中。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那場席捲全球的經濟大蕭條的前因後果。
1929年,世界發生了一場前所未有、波及全球、毀滅性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並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原因。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對於美國的經濟以及股民來說,都是最黑暗的一天。上午10點,紐約證券交易所剛一開市,猛烈的拋單就席捲而來,「拋!拋!拋!」所有股票成了燙手的山芋,不計價格、不計成本,只要拋掉就好,經紀人被「拋」得發暈、交易大廳一片混亂,隨之而來的就是道·瓊斯指數一瀉千里,股指從最高點386點跌至298點,跌幅達22%。這是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這個被稱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為發端,美國乃至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全民炒股催生股市崩盤
對於這個黑色的夢魘,所有人都陷入恐慌和怨天尤人之中,但他們沒有想到,這個日子的降臨恰恰是他們自己親手釀造的。這一切都要從美國經濟大發展說起。
對於美國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個千載難逢的發家致富機會,美國利用戰爭大發橫財,戰爭結束後,美國由債務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紐約也取代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美國經濟的突飛猛進,帶來的是股市一派牛氣,對於股民來說,一個黃金時代來到了。
為了吸引更多的游資,美國的券商僱傭大批股票推銷員,在城市的街道,在鄉鎮的小路,在千家萬戶的門前,一遍遍向民眾講述炒股的好處,但他們卻從不提及炒股的風險。民眾的熱情被激發起來,入市炒股成為全民的投機行為。
到1928年,股市幾近瘋狂。在地鐵中,人們紛紛指責地鐵公司沒有在車廂里裝上電傳打字電報機,以致人們在乘車途中無法炒股。在波士頓的一家工廠,所有的車間都安放有大黑板,並有專人每隔一小時就用粉筆寫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在得克薩斯州的大牧場上,牛仔們通過高音喇叭收聽電台的消息,實時了解行情。當乘客乘坐計程車時,司機會和乘客熱情地討論股票行情,就連賓館門口擦皮鞋的小童也會向顧客介紹當天的熱門股。
大多數股民都是炒短線,並非為了長期投資。在瘋狂的投機熱潮刺激下,紐約股市一漲再漲。所有投身其中的人們都未曾想到,泡沫終究有破滅的一天。當時股市的行情遠遠超出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且很多炒股者都是以股票作為抵押,進行信用交易,一旦投機人信心下降,就必然要增加更多的保證金,而缺乏資金的投機者就只能拋售更多的股票來彌補,其結果就是股價進一步下跌。
1929年9、10月間,投機者的信心開始下降,股市崩盤開始於10月24日星期四的拋售狂潮,到10月29日,股市徹底崩潰。當天美國鋼鐵公司的65萬股股票以每股179美元出售,卻找不到一個買主,於是其股價開始下跌,就像傳染病一樣,緊接著一個接一個公司的股票都開始下跌,大崩盤終於來臨。股票成為廢紙,數字全無意義,一個煤炭公司的老闆看著正在下跌的指示板,倒地死在了他經紀人的辦公室里。無數昔日的「百萬富翁」一覺醒來便一貧如洗。一些開船出海遊玩的富人們回來後發現,他們已變成了身無分文的貧民。當時跳樓的絕不僅僅是股價,還有一大批精神崩潰、悲觀絕望的百萬富翁。
股市的崩潰不僅使投機者一貧如洗,隨之而來的是銀行業的破產,美國經濟癱瘓,西方經濟的大蕭條。股災徹底打擊了投資者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再次達到1929年的水平,股災帶來的黑色夢魘不堪回首。
1929年10月24日,美國迎來了它的「黑色星期四」。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峰山巔跌入萬丈深淵,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從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兩個星期內,共有300億美元的財富消失,相當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開支。但美國股票巿場崩潰不過是一場災難深重的經濟危機爆發的火山口。
當時紐約流行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隨著股票巿場的崩潰,美國經濟隨即全面陷入毀滅性的災難之中,可怕的連鎖反應很快發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貧困來臨、有組織的抵抗、內戰邊緣。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大量銷毀「過剩」的產品,用小麥和玉米替代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銀河」。城巿中的無家可歸者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了簡陋的棲身之所,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稱為「胡佛村」。流浪漢的要飯袋被叫做 「胡佛袋」,由於無力購買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動的 汽車叫做「胡佛車」,甚至露宿街頭長椅上的流浪漢上蓋著的報紙也被叫做 「胡佛毯」。而街頭上的蘋果小販則成了大蕭條時期最為人熟知的象徵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經營流動水果攤討生活的人中,有許多從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銀行家。
股票巿場的大崩潰導致了持續四年的經濟大恐慌,這次經濟危機很快從美國蔓延到其它工業國家。對千百萬人而言,生活成為吃、穿、住的掙扎。各國為維護本國利益,加強了貿易保護的措施和手段,進一步加劇惡化世界經濟形勢。經濟衰退的後果是大規模失業:美國1370萬,德國560萬,英國280萬。盡管西方國家想盡辦法救亡,包括羅斯福新政,但危機卻遲遲未能終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這場危機才告終結。
㈩ 2021年世界貿易的復甦,希望會被寄託在哪裡
還是那句話,想要經濟復甦,那麼就要首先把疫情控制住世貿組織表示,盡管這一次疫情直接肆虐了全球,並且也是史無潛力的大流行,但是全球貿易仍然可能會在2021年復甦,但是復甦的程度怎麼樣,或者到底會不會復甦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的持續時間,以及各個國家對抗疫情的政策是否有效果?
世貿組織總幹事也表示通過經濟學家的預測,如果這一次新冠肺炎能夠在快速內被控制住,每個國家都採取正確的策略去抑制住疫情的發展,那麼貿易及產出最早就可能在2021年重新回到之前的軌道,並且這一個預測是不管今年所受的打擊有多大,那麼意味著不管今年的貿易下降幅度有多大,只要能夠控制住,明年仍然能夠回到本來的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