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青原區富田鎮經濟怎麼樣

青原區富田鎮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8-21 15:37:59

『壹』 青原區的行政區劃

截止2013年全區轄1個街道、6個鎮、1個民族鄉:河東街道、天玉鎮、值夏鎮、新圩鎮、富灘鎮、富田鎮、文陂鄉、東固畲族鄉。共有18個社區、107個村委會。 鄉鎮名稱下轄村委會河東街道鄧家、新生、貿易廣場、師院、鐵路、芫下等6個社區,贛江、雲江、滸崗、大塘、大路、菱塘、梅林、夏家、庄塘、沙芫、勝利等11個村委會。辦事處駐青原大道。天玉鎮臨江社區,邱家、田心、平湖、塘尾、流坊、橋上、嶺上等7個村委會。鎮政府駐虎背山。值夏鎮值夏社區,芳洲、思敬、坪上、馬埠、永樂、毛家、城上、大前、樟溪、新車、桐坑、萬勝、先鋒、塘坡、南田等15個村委會。新圩鎮新圩社區,大前、河邊、江頭、馬塘、黃塘、璋塘、爐下、洋田、田北、城山、郭城、新圩、粟溪等13個村委會。富灘鎮富灘社區,龍塘、南團、三友、作埠、丹村、宋溪、古富、施家邊、固山、社山、棠溪、龍口、張家渡、富灘等14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宋溪街。富田鎮文山社區,富田、雲樓、中洲、龍會、高庄、木湖、花岩、下廳、橫坑、水口、奩田、山中、匡家、楊渡、王田、楊柳、坪田、北坑、草坪、江背等20個村委會。鎮政府駐金家嶺。文陂鎮文陂社區,荷塘、中村、武崗、沙灣、西竺、甲先、小水、文陂、渼陂、大賢等10個村委會。鄉政府駐渼陂村。東固畲族鄉東固社區,豐嶺畲族、江口畲族、樟洲畲族、六渡畲族、龍家塘畲族、南龍、敖上、靈豐、東固、三彩、白雲山、古竹、黃沙、殷富、螺坑等15個村委會。參考資料來源

『貳』 青原區的建置沿革

2000年5月11日,青原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轄原縣級吉安市的河東經濟技術開發區(副處級)、河東鎮、天玉鎮和從吉安縣劃入的東固鎮、東固墾殖管理區、富田鄉、雲樓鄉、新圩鎮、文陂鄉、值夏鎮,以及從吉水縣劃入的富灘鎮 。
2001年1月18日,吉安市青原區掛牌成立,並在吉安市金竹大道(後改為文天祥大道)舉行成立青原區揭牌授印儀式。2001年12月,河東鎮改置為河東街道。
2002年1月,雲樓鄉、富田鄉合並改置為富田鎮。2002年6月,東固鎮改置為東固畲族鄉。2010年8月,河東街道析置為河東、濱江兩個街道。2011年12月,文陂鄉改置為文陂鎮。

『叄』 吉安富田鎮是哪個縣的

富田鎮是屬於吉安縣管轄,大哥。往城北到了城北轉盤,繼續往北走往長塘方向,長塘過去就是福田了,有路牌的。

『肆』 富田鎮的風景名勝

古街:由王家古街和匡家古街組成,整個古街全長約1500米。王家古街長約600米,連接龍川閣古碼頭和誠敬堂兩個旅遊景點,同時穿過馬路到達匡家古街。匡家古街曾是一條古老的驛道,街上古民居、古商鋪多,東南西北由四個古廟串聯,多為明清時期建築。這里是紅色標語的大海洋,革命教育的大課堂。
在大革命時期,富田是紅白軍競相爭奪的地方,爭奪的遺跡主要表現為牆上密密麻麻的標語,匡家古街現在保存下來清晰可辨的紅色標語就達500多條。古街里還有中共贛西南特區委、蘇維埃中央郵政總局、江西省總工會等機構舊址。
江南第一詞王家大祠堂—誠敬堂(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富田鎮王家村,始建於明朝中期,祠堂長82.3米,寬44.3米,總面積為3645.89平米,是江西省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古祠堂,有「江南第一祠」的美譽,在全國范圍內極為罕見。祠堂建築構思奇特。座東朝西,俯瞰呈「丁」字形,與對面呈「人」字形的照壁相對應,暗寓王姓「人丁興旺」;誠敬堂的門樓風格特異。底層為門廊,俗稱「拴馬廊」,整座門樓全靠兩根立柱支撐,頂層為喜鵲聚巢閣;祠堂的整個布局猶如一座城堡,除大門外,另有6道小側門,縱身分為五個層次:門廊、前廳、天井、正廳和後廳,而且祠堂的平面設計成縱階梯形,寓含了步步高升的意思;後廳的門是一個完整的圓形,且圓形的下方剛好與中廳牆壁的缺口底端相切,就像是太陽從地平線升起一般,寓意「日」,這恰好與祠堂後面的「月光台」交相輝映,每年舉行祭祖慶典時,旺盛的香火將後廳映襯得紅彤彤的,又因祠堂是座東朝西的,遠處看來,彷彿一輪紅日從東邊冉冉升起,充滿了朝氣和活力;整座祠堂共有五口天井。後廳兩口,中間的院子是一個大的天井,兩邊的耳房也各有一口,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形成一個品字,這也是祖先希望子孫後代做人有品行,讀書有品味,做官有品階。木料銜接都用木榫。全棟祠堂的木料構件數以千計,所有木料銜接部位都用木榫,沒用一顆鐵釘,特別是正廳的穹頂和門樓的鵲閣,這樣高難度的建築不用一顆鐵釘,實在是匪夷所思,令人嘆為觀止,這也是評為國保單位的主要原因。2006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丞相祠復原工程項目總投資900萬元,佔地1036平方米,為二井三進式結構,祠館結合,祭祀成列。該文丞相祠在歷史上曾得朝廷「敕令」修建而成,歷經三建三毀。作為文天祥故鄉的青原,基於打造文天祥正氣文化承載平台的考慮,於2013年9月決定按照原址原貌規劃復原文丞相祠。2014年1月,青原區以祠館結合的形式對文丞相祠進行維修復原,復原工程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市委辦、市政府辦、吉安縣政府以及文氏後裔、社會各界紛紛慷慨解囊,為項目認捐資金600餘萬元。經過精心的維修復原,文丞相祠終於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
下一步,青原區將啟動祠內布展,於明年上半年正式對外開放文丞相祠,並做好周邊古碼頭、古街修復工作,將文丞相祠打造成富田景區新景點。揭牌後,王萍、王少玄、吳敏、劉宗華等在家的市四套班子領導參觀考察了文丞相祠和周邊古碼頭、古街及富田鎮陂下古村。 橫坑古村(國家3A級景區)橫坑古名泓溪,有683年的歷史。橫坑古村田野阡陌,綠樹成蔭,古樟、古楓環繞,竹林掩映,風景優美,是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第四批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
古村內原有23座祠堂,現存11座,其中7座保存完好。村內數條古巷縱橫交錯,祠堂、磚雕、石雕彰顯著古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橫坑古村擁有富有特色的農耕文化歷史。為了讓遊客切身體會農耕文化特色,該區在古村重點打造了農耕文化體驗區,建設了1個榨油坊,布置了水車、油槽、碾米間、豆腐磨坊等。建設了兩處游樂池塘,以及300多米的游步道。 白雲湖(白雲山水庫)位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白雲山,距吉安市中心城區60公里。白雲湖是白雲山水電站蓄水形成的人工湖,自然風光優美,生態環境良好,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庫區水面總面積7500畝,庫容總量1.2億立方米,湖區總面積20餘平方公里。湖區前接民族英雄文天祥故里,後接「東井岡」二次反「圍剿」主戰場一東團畲族鄉,人文景觀豐富。白雲湖聚「紅色、綠色、古色」之秀,是水上娛樂、避暑休閑勝地。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1])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2],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胡立教 (1928-2006),江西吉安人。192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10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8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1928年至1930年,任江西省吉安縣村團支部書記,歷任連副政治委員、紅軍總司令部電台報務員,新四軍後方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後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財政部副部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代行長、黨組代書記。「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3年後,歷任河南省革委會副主任兼省政協副主席、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1981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袁昇平 (1912-2003),中將軍銜,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木湖村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游擊隊班長,贛南獨立團排長、連長,紅軍衛生學校政治教員、政治指導員,紅一軍團第一師十三團總支部書記,一團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副營長,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一、二、三團政治委員,第一支隊政治委員,陝甘寧晉綏聯防教導第二旅政治部主任、旅副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遼西、遼吉、遼北軍區政治部主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七縱隊政治部主任,第十二縱隊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四十軍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政治委員,志願軍幹部部副部長,華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濟南軍區第二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第二政治委員,北京軍區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央委員。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劉賢權 (1914-1992),少將軍銜,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江背村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幹事,政治指導員,衛生隊隊長兼政治指導員,師衛生部政治委員,敵工科幹事,民運科科長,民運部部長兼統戰部部長,支隊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分區司令員,師政治委員,縱隊政治部主任,師長,副軍長,軍政治委員,海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軍長、沈陽軍區副參謀長、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青海省軍區司令員,鐵道兵政治委員、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土地革命戰爭中,他參加了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中,他帶領部隊多次粉碎敵人的清剿和掃盪,殲滅大量敵人。解放戰爭中,他參加了東北秋季攻勢和遼沈、平津、渡江、衡寶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他為軍隊建設做了大量工作,為祖國的鐵路建設做出了貢獻。
劉華香 (1913—2007),少將軍銜,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江背村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六軍第二縱隊政治部宣傳隊隊長,機炮連政治指導員,紅三軍第八師二十四團政治委員,紅九軍團第三師七團團長,紅三十二軍第九十四師參謀長,第九十六師團長,參加了一至五次反「圍剿」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雁北第六支隊支隊長,第五軍分區參謀長,參加了「反掃盪」和「百團大戰」等戰役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第五軍分區副司令員,綏蒙軍區參謀長,綏遠軍區參謀長,參加了綏包、朔縣、大同等戰役戰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綏遠軍區莎縣軍分區司令員,蒙綏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內蒙古軍區副司令員。
劉昂(1916—2002),江西省吉安縣(今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江背村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九軍團第三師九團連政治指導員,紅三十二軍政治部敵工科科長、團政治委員。曾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九旅七一八團營長,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五團副團長,八路軍南下支隊分隊長,湘鄂贛軍區東分區參謀長,軍政幹部學校副校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幹部教導團團長,晉冀魯豫軍區第一軍分區參謀長,冀魯豫軍區第一軍分區副司令員,軍區司令部參謀處處長,華北軍政大學高級幹部隊隊長、副總隊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三十二步兵學校校長,南京步兵學校校長,南京軍區炮兵副司令員,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空軍軍政治委員,南京軍區空軍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錢江(1915~1996),少將軍銜,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橫坑村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參加長征。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歷任紅軍總司令部宣傳員,軍委二局報務員,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二局工作隊隊長,中原軍區司令部二局政委,東北軍區二局處長、局長,中南軍區二局政委,軍委三部三局局長,總參三部副部長兼解放軍工程學院院長,總參三部政委、顧問等職。一生從事無線電軍事偵察工作,為全國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曾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羅通(1915—2005),少將軍銜,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雲樓村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瑞金特科學校排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連政治指導員,陝甘寧邊區關中保安司令部政治科科長,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第四團政治委員,中共豫鄂區委軍事部副部長,路西指揮部參謀長,新四軍第五師十四旅四十一團政治委員,中原軍區第四軍分區副政治委員,湘鄂贛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鄂東軍區參謀長,晉綏軍區第九軍分區副政治委員,中原軍區補充旅政治委員,江漢軍區獨立第二師師長,第四野戰軍五十一軍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一戰車學校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政治部幹部部部長,濟南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政治委員,濟南軍區政治部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得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廖鼎琳(1914- ),少將軍銜,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木湖村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軍團炮兵營通訊員、警衛員、教導師2團連指導員,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長征和直羅鎮戰役。1936年入陝北紅軍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指導員、抗大一分校政治處組織股股長、八路軍總部特務團營教導員、冀中軍區第2軍分區自衛營指導員、17團政治處主任。第7軍分區36區隊政委、第7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軍區3縱11旅政治部主任、冀中軍區第9軍分區副政委、第10軍分區副政委、定縣軍分區司令員。參加了清風店、石家莊等戰役。建國後,任綏遠軍區旅政委、師政委,36軍106師政委。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36軍106師政委、志願軍裝甲兵指揮部政委。獲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回國後,歷任63軍副政委、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政委,69軍政委、65軍政委、國防科委訓練基地政委,炮兵學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叄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伍』 青原區富田鎮木湖煤礦開采是否合法對生態環境污染及破壞很嚴重嗎

很嚴重

『陸』 青原區屬於哪個市

青原區所屬的市:江西省吉安市。

青原區位於江西省西南部,吉安市東南部,贛江東岸。其東部、東南部、南部、西南部、西部、西北部分別與吉水縣、永豐縣、興國縣、泰和縣、吉安縣、吉州區相接。地理坐標為東經114°56′—115°30′,北緯26°38′—27°10′之間,面積915平方千米。

青原區境內地勢大體由東南向贛江逐級降落,從東南邊境依次為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吉泰平原)。最高點為東南邊境大烏山,海拔高度1204.5米。

風景名勝:

青原山位於青原區南面,距城區6公里,青原山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19.4平方公里,有凈居寺、稠塘湖、銅壺滴漏、天玉山四大景區50個景點140處景物景觀,主峰海拔316米。1993年被評為省級森林公園,1995年被列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014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陂下古村位於青原區東南隅富田鎮,距吉安市青原區南50公里,距富田鎮政府2公里,地處富水河畔;佔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保存了大量明清贛派建築,包括牌坊、祠堂、古井,及宋朝仁宗皇帝所賜的千年歷史鑾架45件。

『柒』 富田鎮的歷史文化

喊船,也叫請神送神,五十多年前,這種活動是青原區富水河一帶比較有有特色的民間文化活動。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陸續被終止這種活動至今,民間基本上未再開展。近幾年,富水河流域,有的家族再續這項活動,並且有一定的活動基礎,如富田陂下胡氏家族,在幾位老人的帶動下,基本上把過去的喊船儀式和過程傳承下來,渼陂梁氏也保留完整的1941年版的《渼陂梁氏團和神文》,為進一步推動這一古老的文化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喊船活動起於何時,不見文獻記載。民間相傳,喊船是江西特有的祭神活動,它與道教張天師有關。李世民將張道陵刺封為天師,俗稱張天師。然而朝中有官員聽到百姓盛贊張天師的恩德,對他的道術極其崇拜,心中不服,便攛輟皇帝要試試張天師的道術,皇帝正有此意,便與大臣們精心設計了一場考試。殿試那天,皇帝說地下有鬼在吵鬧,要張天師鎮邪。張天師說沒有鬼,皇帝不依,硬要張天師施展道術鎮邪,無奈,張天師端起一碗清水,用指一彈,殿底下「鬧鬼」的大臣便紛紛躲雨,一時喧鬧聲安靜下來。皇帝急了,一跺腳,「鬧鬼」的大臣又敲鑼打鼓的鬧起鬼來。皇帝故意揶揄張天師本事不濟,張天師也急了,猛地將碗中水盡數潑將出去,殿底立刻漲起了洪水,很快便將說有鬧鬼的大臣淹死了。皇帝後悔了,張天師後悔了。為了妥善安排遇難大臣的靈魂,張天師答應將他們靈魂送回江西老家享受鄉親們的祭祀。然後再送到河南洛陽封神,以表自己的愧疚。於是,江西便有了這項喊船活動福建。以前,江西各地都有喊船活動。在吉安,富水河一帶的活動最為發達。各地民俗不同、摻雜的內容也各不相同。活動規模大小、內容因村莊而定,以喊船為主線,根據本村的人口多少,財力情況,各種小習俗,連續活動一個月甚至一個多月。自臘月二十四開始,正月至十六甚至二月初一結束,因各族人力財力不同而有差異。頭一年臘月請神,每晚安排一戶當值,輪到的當值戶負責點香燭敬神,喊船班子的夜宵(如有的村用米果、糕點招待;有的村莊煮「八寶粥」招待;有的村則有酒肉招待等)。請神必須有請神圖,紙畫船(如橫坑不僅有請神圖、十八層地獄圖、篾扎紙畫船,布畫船等),還要彩旗引路,篾扎船隨後、菩薩殿後,最後是樂隊,中間雜的花缽、鯉魚、蚌殼、獅子、龍等,後山請神、祭拜天地及過往神紙,游村一周,途中,扛菩薩的要將菩薩左顛右顛,俗稱「扛起菩薩打靈」,意為大臣的靈魂受到菩薩歡迎,菩薩高興得手舞足蹈,再往河邊遊行一段路後,引至宗祠內安座,有條件的村莊會用篾扎十多二十個大臣的畫像游村安座。祠內搞龍、舞獅、祭拜天地祖宗、儀式方告一段落。如匡家村有裝擎、陂下村有御賜48副鑾架出遊、木湖村要將江里的荊棘砍掉,為船清道,為讓大臣們的船來到順爽,走得高興。一路上必須是鞭爆不斷,神銃連連。晚上喊船,一人領,眾人和男女老少都可參與,喊船各村不盡相同,各具特色,如王家村會跑到江邊去喊船。喊一會,歇一會,熱鬧夠了才吃夜宵散場。每晚必喊,天天如此。大革命前夕,各村都有戲班子,互通往來,搭台唱戲,說是演給大臣們看,實則豐富村民的業餘生活。元宵節,又是上燈節,也是送半月神的節日,各村娶妻生子的稱為添丁,屆時要請全村老幼及親友吃燈酒,歡聚一堂,其間,有的村莊又會像請神一樣熱鬧一番,所不同的是要將一部分大臣的靈魂先行送走。送到河邊將篾扎船、紙畫船草龍放入水中漂走,並將部分祭品燒毀,即宣告儀式結束。正月三十日送神,有的地方是二月初一日為送神日。儀式照舊。扮鯉魚、蚌殼精的穿綠色的衣服,化裝臉部;執花缽的穿上紅下綠,化裝臉部;執彩旗的勁裝打扮,腰束紅綢;抬菩薩統一著著褐色勁裝,束紅綢;抬篾扎大臣的化裝成鬼神模樣;
秧歌隊著大紅衣褲,紅綢束腰;趕龍的反穿皮襖,手執纏穗的趕神鞭、舞獅的獅身裝束;搞龍的統一看黃色頸裝、束黃綢腰帶。 陰歷二月十九日,觀音老母的生日。每年這天,富田家家戶戶都要打筍苨米果和齋敬觀音老母,村子裡面的碓整天響個不停,孩童們更是跳進跳出,歡喜不已。沒在筍苨摘的地方,就用艾葉替代,所以又叫艾葉米果。年復一年,這種又香又軟又甜的筍苨米果,成了富水河流域一大特色美食。
筍苨,是初春在稻田裡生長的一種匍匐狀植物,夏天會開金黃色的花。將鮮嫩筍苨芽葉採摘回來洗凈,放在鍋里煮熟,稍稍瀝水,待用。將糯米和早米按8:2的比例放入碓臼中搗碎成粉,過篩。加入瀝好水的筍苨再在碓臼中搗勻成團,然後揉搓成一個個半兩重、中間裹糖的米果,上籠蒸熟即可。筍苨米果,其實就是筍苨加上糯米粉和適量的早米粉做成的米果,做法非常簡單。剛出籠的筍苨米果又香又軟,咬一口,香在口鼻,甜在心裡。為什麼二月十九日非要打筍苨米果和米齋呢?傳說東海孽龍難耐龍宮的寂寞,每年清明節都要找借口去南海為龍王燒錢掛紙,實則要出海遊玩。父親以為兒子孝道,卻忽略了兒子的頑性。且說孽龍出了水晶宮,心裡好不高興,一路騰雲駕霧,興之所至,狂飆連天卷,冰雹當頭砸,暴雨傾盆而下,房倒樹拔,老百姓無處臧身,死傷累累。有一年陰歷二月十九,觀音菩薩路過江南一帶,見孽龍肆虐人間,待要降服於他,又恐世人不識,也有違人子之道,怎麼辦呢?菩薩靈光一現,降下雲頭,化作一老太婆,告訴人們孽龍害怕什麼,應該怎麼去制服孽龍?人們便按照這個老太婆的指點,採摘筍苨或艾葉蒸煮,再點燃鞭炮。濃郁的芳香氣味、震耳的鞭炮聲直沖雲霄,孽龍被薰得頭昏腦脹,吵得心煩意亂,哪有興風作浪的興致?一路狂奔逃回海里。連續幾年,都是如此,孽龍乾脆懶得出來了。後來,人們得知這個老太婆就是觀音菩薩變化的,為了感謝她的拯救之恩,每年的二月十九日,家家都會採摘筍苨或艾葉做成米果,或者將揉好的米粉放進木板雕刻的觀音老母的佛像里,打成米齋來敬奉菩薩,這種風俗一直沿襲至今。還有一種傳說是筍苨有美容作用。觀音老母為什麼會青春永駐呢?那是她成佛前吃了筍苨米果的緣故,婦女們想要容貌美麗,又怕男人們罵她們「臭美!」所以,每年的二月十九日,婦女們便借口供奉觀音老母,大打筍苨米果,不但可以一飽口福,而且又可堵住男人。

閱讀全文

與青原區富田鎮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車管所事業編是什麼崗位 瀏覽:253
美女多的游戲貼吧有哪些 瀏覽:40
鍾祥婚姻登記處電話多少 瀏覽:622
怎麼判斷婚姻宮 瀏覽:851
龍男88年與馬女90年婚姻如何 瀏覽:634
美女問你吃飯了嗎什麼意思 瀏覽:405
現代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瀏覽:210
哪個生肖事業有成的比較多 瀏覽:563
怎麼看經濟房搖號 瀏覽:656
美女你在哪個城市我在江蘇等你 瀏覽:880
網易游戲健康系統怎麼換綁 瀏覽:494
如果你變身美女第一件事會做什麼 瀏覽:388
哪個美女dj 瀏覽:347
胸有成竹講的是哪個人物的故事 瀏覽:557
經濟法人源於哪個文獻 瀏覽:728
大國經濟是怎麼體檢的 瀏覽:631
婚姻不安是什麼意思 瀏覽:446
男人的婚姻什麼時候脆弱 瀏覽:960
無性婚姻該如何解決 瀏覽:178
愛情中的水果是什麼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