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江蘇和浙江都是經濟發達地區 但是浙江出門經商的比江蘇多很多
江蘇和浙江都是經濟發達地區,是有歷史的。為什麼會這樣?就因為那條大運河!我們現代人都知道要想讓一個地區經濟發展起來,首先要把交通搞好,所以才有「要致富,先修路」的說法。因為沒有路,貨出不去,人進不來,你想做生意沒辦法做,也就只能種種田,糊弄飽肚子,遇到氣候變化,可能一年收成就完了,所以光靠農業很難致富。現代是這樣,古代更是這樣!古代不像我們現代,沒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汽車也能湊合著跑,一趟裝個三五噸也成。古代只有黃泥路和牛馬車!牛馬車能拉多少?遇到溝溝坎坎怎麼走?黃泥路怎麼可能平坦?一遇到下雨更是舉步艱難!但船運不存在,尤其是大運河,是人工開建,沒有湍急的河床,只要不是枯水季,一條船的運輸即使在現代,也是很可觀的!再加上江浙靠海,在不禁海的朝代,還能靠海外貿易賺錢。所以江浙從歷史上就發達,也有經商的歷史傳統和知識積累。具體到江蘇和浙江兩省,為什麼江蘇人沒有浙江人主動?其實還是地理條件造成的。江蘇全省都在大運河流經區域,可以說全國各地貨物貿易都會由此周轉出去,而且江蘇蘇北多平原,蘇南也不過是丘陵,地形相對簡單,便於家工作坊存在。而浙江沒這條件,雖然是大運河一端起點,但壞就壞在起點上,運河只能到浙北地區,浙江中部和南部還是覆蓋不到。再加上浙南浙西多山,交通不便,土地又少,想務農都不行,只能逼著人們走出來做生意,這也同樣是傳統。時間久了,浙商行天下的名號就出來了。
㈡ 浙江的經濟為什麼會這么強
浙江,省會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
㈢ 為什麼浙江這些年經濟發展的好,主要有哪些原因
浙江省作為我國的經濟大省之一,近幾年來發展尤為突出,由於電商行業的沖擊,原本小商品市場美名揚名海內外,吸引不少外國人來中國做生意。
我們也不難發現,電商行業的發展都集中在浙江和廣東一帶,因為這些位置都是對外貿易最方便距離最近的,外商來投資也是情理之中,同時大多的工廠隨著生意的開始不斷壯大,浙江的民營企業越來越多,國家也鼓勵人們創業,所以浙江人也是比較勤勞的。
㈣ 浙江外貿出口貢獻究竟有多大
從外貿依存度來看,外貿對浙江經濟的影響程度不斷加大;以外貿凈出口(外貿順差)貢獻率與拉動度來衡量分析,新時期外貿出口對浙江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超過投資與消費;外貿相關性回歸模型、進口分解法、經濟增長彈性、工業出口外向度等方法的分析,驗證了外貿對經濟增長發揮的顯著作用。當前保持外貿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對轉變浙江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其意義在於強調經濟增長要顧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顧及可持續性,顧及就業、分配等社會需要。當前,浙江外貿的發展已到了從數量型擴張向集約型發展的階段,需要著力調整和優化外貿結構,強調外貿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新時期外貿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增長,出口規模與市場份額的迅速擴大;另一方面,要進一步關注或加深外貿對經濟發展作用的認識。 (一)從外貿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來看外貿對浙江經濟發展的作用 外貿依存度是使用最廣泛的衡量經濟外向度的指標,按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常用的概念,指的是「外貿與國民生產總值比率」,即外貿總額與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值。 筆者計算了1999-2006年浙江外貿依存度,結果表明浙江外貿依存度處於穩步上升的態勢。從上世紀末的28.18%上升到2006年的70.89%,年均提高6個百分點左右。與 同期全省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國民經濟發展總量指標比較,外貿出口的增長是最快的,年均增長比同期GDP增長高出18個百分點左右。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外貿依存度並不表明一個地區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也不是經濟的「風險程度」,准確的說是表明外貿對經濟的「影響程度」。浙江外貿依存度處於穩步上升態勢,說明外貿對浙江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不斷增大。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外貿依存度確實存在著高估。首先外貿總額是銷售收入的概念,而國內生產總值是增加值的概念,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數值相比。其次,我國生產總值統計不完全,GDP被一定程度低估,而外貿總額里卻有重復的部分——加工貿易進口料件價值。據筆者測算,剔除加工貿易重復統計因素,浙江外貿依存度平均下降5個百分點左右,2006年為65%左右。 比外貿依存度更為深入地反映經濟開放度的指標是出口依存度。它 比外貿依存度的概念更強調出口貿易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更能說明區域經濟的開放程度,避免了加工貿易的重復計算。據測算,浙江出口依存度由1999年的不足20%上升到2006年的超過50%,年均上升4.3個百分點。社會生產價值的一半已靠出口實現,對浙江經濟增長起到基本的支撐作用。同全國與沿海主要外貿6省市比較,浙江外貿出口規模居全國第四位,出口依存度在沿海主要6省市中也居第四位,兩者是相吻合的。目前浙江出口依存度低於廣東41個百分點,低於上海36.3個百分點,低於江蘇7.8個百分點。 筆者認為,與沿海其他外貿大省相比較,浙江目前的出口依存度在正常合理區間,更沒有達到危及經濟運行、帶來極大風險的程度。浙江外貿以一般貿易出口為主、民營企業出口為主,在全國獨樹一幟,其運行質量和效益也較好。 (二)從凈出口貢獻率、拉動度來看外貿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外貿貢獻率是指外貿增加值與生產增加值中的比重,通常用外貿凈出口增加額佔GDP增加額的比重來計算,因而也稱為「凈出口貢獻率」。這里「凈出口」的概念,指出口減進口,也即常說的「外貿順差」,只不過在分析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時,約定俗成地使用「凈出口」這個詞。 從1999-2006年浙江外貿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指標趨勢來看,有所起伏,有所變化。外貿凈出口對地方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000年達到42.83%的高度後,2001年回落到23%,2005年達到69.23%的高點,2006年有所回落。外貿凈出口貢獻率走勢與出口依存度走勢區別較大,它不是穩步上升,它更客觀地反映了當年外貿對經濟的貢獻變化。凈出口貢獻率與出口增長率存在高度正相關的關系,2001年凈出口貢獻率的深度回落與當年出口增速比上年回落32.8個百分點密切相關。 凈出口拉動度,是從總需求的角度來衡量外貿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是指外貿增長進而拉動生產增長而引起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程度,也即生產總值增長中對外貿易的貢獻所佔份額。 浙江外貿凈出口拉動度走勢與凈出口貢獻率走勢完全一致。在2000年達到4.71的相對高點,2001年回落,2005年達到8.86的高點,2006年因外貿增速有所放緩導致凈出口拉動度略有回落。2006年,浙江外貿凈出口對全省經濟增長的拉動度為7.9,即GDP增長13.9%,其中有7.9個百分點是由外貿增長而實現的。 2000-2006年浙江投資、消費、凈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的表現: 備註: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貢獻率表示投資貢獻率,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表示消費貢獻率,凈出口表示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 上圖可見,2000年,浙江省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高於凈出口和消費,2001-2002年凈出口貢獻率回落,2003年起,隨著投資貢獻率大幅下降,凈出口貢獻率穩步攀升。2005-2006年,外貿凈出口貢獻率分別達到69.23%和56.87%,遠遠大於投資和消費的貢獻率。 需要說明的是,計算貢獻率與拉動度應包括國際服務貿易,由於我國服務貿易統計口徑不一致、統計體系尚未成形完善,在目前的計算分析中均未包括這一重要內容。外貿凈出口拉動度、貢獻率指標本身也是有缺陷的。首先,通常計算外貿貢獻率和拉動度使用的都是凈出口指標,凈出口指標既低估了出口對生產的支撐作用,也不能反映進口對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技術裝備水平提高的作用。其次,貢獻率和拉動度的計算方法中注重增量而不注重基礎規模中占的比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低估了外貿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用其進行經濟增長分析有一定的片面性,會掩蓋進口與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實際作用。
㈤ 一季度兩項數據居全國首位,浙江外貿何以穩進
中新網杭州5月2日電(記者 黃慧)在全球疫情反復的大背景下,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嚴峻復雜,穩外貿壓力巨大。放眼各地,千方百計穩住外貿基本盤成為重要動作。作為外貿大省,今年1月至3月,浙江實現進出口總額10761.5億元,同比增長24.4%,進出口、出口增長貢獻率居全國首位,為中國經濟“添動能”。
㈥ 浙江現在的經濟實力到底有多強未來能否超越北上廣
1.0 浙江經濟實力的強大在於發展均衡浙江的經濟實力,非常強。衡量經濟實力的指標很多,使用不同指標進行對比,結果往往大相徑庭。浙江經濟實力之強在於,但凡我們使用主流的衡量指標,浙江都會名列前茅。從這里,我們會發現,浙江在國內,是一個發展非常均衡的省份,其他省份沒得比(直轄市除外)。
所謂主流的指標,肯定是GDP總量、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企業數量等常見指標。羅列這些指標數據之後,我們會發現,就算浙江做不了老大,但排名絕對靠前。這就是浙江經濟實力強大的底蘊之所在。太冷門、太小眾的指標,就不要拿出來說事了。雞蛋挑石頭沒意思。
至於未來能否超越北上廣這個問題,其實在GDP總量這一點,浙江早就超越了北京和上海,和廣東還有比較大的差距。這個差距,浙江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無法超越的。不過,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浙江領先廣東不少,廣東想短時間內趕上浙江,也不可能。
關於追趕這個問題,既可以討論GDP總量,也可以討論人均數據。就GDP總量而言,浙江已經不存在追趕北京和上海這個問題了,早已經遙遙領先了。不過廣東,浙江確實確確實需要追趕。不過,就算浙江拼盡全力,都未必追得上廣東。
原因很簡單,廣東的GDP總量,幾乎是浙江的2倍,浙江會拼盡全力發展,廣東一樣會。如果廣東落後的東西兩翼以及粵北山區可以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廣東甚至有可能會把這個差距拉大。浙江必須長時間全力以赴,還得寄望於廣東長時間犯錯,發展停滯甚至倒退,才有可能追上廣東。
不過,我認為廣東發展經濟長時間犯錯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故,眼下的浙江,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老三山東的身上。山東2020年的GDP是73129億元,浙江在三五年內或有機會追上。至於老二江蘇的102700億元,也不是那麼容易追趕的。至於人均數據方面,浙江想短時間內追上北京和上海,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㈦ 浙江省是一個怎樣的省份浙江經濟為何這么發達
看題目,我理解為是一個比較學的討論范疇。問浙江是一個怎樣的省份,其實也在問全國其他所有的省是什麼樣子的?橫向比較,因為地理、人口、文化、歷史、民族等原因,必然會千差萬別,有的政治先進,有的文明程度高,有的全民體質好,有的科技實力強。但我相信每個人都認同:各個省份縱向(自己與以往比)比較,現代各方面都比近代強很多,更不用說比過去封建體制社會比了。第二個問題是經濟方面的,關聯到「發達」的定義,我是這么看的,歷史上:從唐代結束開始,江南的經濟就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到南宋,全國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到清末,資本主義萌芽南方啟動,浙江等南方經濟在歷史上已經奠定相對其他省份較「發達」的地位。
所以,浙江經濟是不是發達,個人認為應該是上一代人、現在一代人、下一代人比較,是不是一代人比一代人勤奮肯干、有創新精神、有開拓精神,這些精神的繼承和突破,才是發達不發達的正真衡量標准,也是和其他省份比較的核心。
㈧ 浙江到底有多發達到底強到了哪種程度
均存款和人均社會商品銷售額排名全國第三,排在北京和上海之後;上市公司數量全國第二,僅次於廣東。
大家看了,這一系列數據當中,浙江沒有一個排名第一,那麼怎麼體現出浙江的強呢?
四、浙江模式給我們的啟示
浙江的快速發展,歸根到底還是在於一個「以我為主」的思路。怎麼講呢?也就是說要在本省打造出教育、文化、科研、醫療等一系列優厚的條件,力爭將浙江的人留在浙江,讓更多的人願意來浙江!
地位是政府給的,資源是政策傾斜的,外資是人家投的……但是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條件,只有人,只有留住了人,才能化腐朽為神奇,才能變不可能為可能!
浙江正是利用自身獨特的優勢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留住了大量的人才,而這些人轉而又使浙江更快的發展,變得更好,進而再吸引更多的人……如此良性的循環之下,使浙江的發展宛如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