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慶未來發展如何會不會成為一線城市
重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溫泉之都。同時也是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政治、文化、 科技 、教育、藝術等中心。中西部水、陸、空型綜合交通樞紐。重慶擁有中新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渝新歐國際鐵路、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西永綜合保稅區、萬州綜合保稅區、過境72小時內免簽,進口整車、水果、肉類等口岸。擁有這些條件,重慶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發展都會特別好。
重慶,被國家定位為超大城市,就整體城市發展而言,重慶與成都組成成渝城市群,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其他地區發展。
就整體經濟發展而言,重慶與武漢、上海共同構成長江經濟帶,推動經濟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發展。重慶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是功能性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是中西部地區水、陸、空型綜合交通樞紐,是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重慶的經濟發展也特別好,經濟增速領跑全國,我相信重慶未來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但是,我們仍然要正視事實。看清重慶發展的不足。 我們要清醒的看到,重慶仍處於欠發達階段,仍屬於欠發達地區,正處在統籌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形成內生增長機制的「四個關鍵節點」,前進道路上還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重慶離一線城市距離還有一定距離。但是已經有部分媒體提出了「新一線城市」這個概念,重慶也在其中,說明重慶近年來的發展還是得到了認可。成為一線城市還是大有可能的
我是在四川長大的,在重慶讀的大學,說實話,在得知要去重慶的時候,對於一個成都都沒去過幾次的人來說,我還是很震驚的,第一反應就是要去大城市了。中國總共就4個直轄市,所以自然的認為重慶很厲害。
但是在重慶呆了快10年了,我認為重慶的發展並不好,距離真正的一線城市也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重慶對外地遊客而言,是一座大城市,是一座聞名全國的網紅城市,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燈火璀璨,但這種都是表面光鮮而已,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談談。
人均收入隨著重慶的樓價一波瘋漲,現如今在重慶生活的性價比是比較低的。典型的高消費,低收入的城市,很多人在吐槽房價的上漲和工資的上漲是成反比的。
重慶gdp總量的數據在全國排名很靠前,可是算人均收入的話,那就是很差了,重慶的就業水平事實上比沿海地區的一些小城市都低
同一個行業同一個職位,比隔壁成都的薪資都要差好幾百,之前在大學的時候,去過深圳一個小鎮打工,月薪四五千,租個單間500,回頭看重慶,租單間至少七八百一月吧,市中心區的怎麼都要上千了。
薪水呢,打工的話普遍都在三四千的水平,跟許多縣城一個水準。
教育在教育層面,重慶的幼兒園,中小學校許多全是私立的。我同事2個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是也在渝北中心買個房子,但是這一切隨著孩子的出生都變了,幼兒園平均學費都在2500以上,想報名公立幼兒園,卻說要提前1年通宵排隊報名。
甚至還聽一個寶媽說,懷孕的時候就要去報名了,不然就沒名額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不協調的發展。
對一座城市而言,普通百姓關注的並不是摩天大廈有多少,gdp信息有多麼的好看,他們只關注這座城市是不是能安居樂業,重慶在這些方面是不夠的。
人才吸引力當初大學畢業的時候,班上很多同學都志氣滿滿的說著,要在重慶打出一片天,10年過去了,還留在重慶的屈指可數。沒有辦法,重慶的公司給出的工資真是太低,並且是低了許多。就連我,也被朋友勸了無數次了。
重慶假如發展得好,那為何這么多重慶人要離鄉背井去外地混飯吃呢?回頭看,你在重慶又能碰到好多個在重慶打工的江蘇人,或是浙江人呢?
很多人會說,重慶是因為面積太大,周邊貧困區縣太多,拉低了發展,但是不可否認上面的一些基礎問題也是存在的,也掣肘了重慶的發展。
真心實意期待重慶能發展得越來越好。重慶之前的一路向北,取得了巨大成功,而現在國家號召的成渝城市群一定是重慶未來發展的風口。
重慶向西配合成都東進,打破了以往各自發展各自的情況,「雙城記」連城一片,發展動力十足,重慶西站的開通必將是下一個發展的重大信號。
結語:在重慶呆了快10年了,也算是我的第2個故鄉了,挺喜歡重慶的。網上有很多的成渝之爭,實際真的沒有必要,川渝本是一家人,和和氣氣多好,只要是在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在逐步提高就行!
最後說一點,重慶的日均公共交通客流量數據,表現是在一線水平的,這也是最令我相信重慶潛力的一點,有人才會有發展,如何吸引人才是發展的重中之重。
我是湖南人,不站在成渝角度看問題, 我的觀點是:重慶經濟總量已經具備一線城市的實力,但是因為體量太大,人口太多,特別是貧困人口佔比較大,拖了後腿,在人均GDP, 科技 ,創新能力,本土知名大企業,居民人均收入,政府財政收入等等各項指標離一線城市差距都還太遠,甚至低於很多新一線城市,比如成都,武漢,杭州,南京等。 所以重慶還需要繼續努力,如果重慶可以加強和補齊這些方面的短板,我認為重慶一定可以成為一線城市! 但是我非常認可重慶取得的經濟成就和脫貧攻堅做出的成績,簡直太贊了!
我去過全國很多城市,也關注過城市發展狀況,在所有城市裡,可以說重慶的發展歷程和發展規劃是最困難的,全國沒有一座城市是像重慶那樣建立在高低不平的山上的。
我去過重慶,當時就被那種很魔幻的場景震撼到了,覺得太神奇了!輕軌從樓房裡穿過,下個地鐵站要坐幾分鍾電梯,上個地鐵站要爬好多層樓,到處是高架和橋梁,城市基建實在是比其他城市更費勁多了,相比重慶,成都的平原真的太幸福了!
我專門了解了一下,重慶每一屆ZF都大力興建基礎設施,基本上從沒有中斷過,要想富,先修路,要想發展經濟,必須興建基礎設施,這樣才可以引進投資,引進企業,增加就業,我可以這么說,重慶ZF是最努力的政府,而且是最有明確方向的ZF,他們知道發展經濟需要什麼。
觀點:重慶暫時不是一線城市,但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未來必將成為一線城市。 我將從重慶受四川成都限制40多年的 歷史 展開,重慶如何從政經文教完備的西南局中央直轄市,淪落成為四川省內單一的重化工業基地? 01
《一線城市》概念,最早來自房地產領域,指的是北上廣深四個城市的房價,在全國范圍內處於領先。
另外四個城市的薪資待遇、發展機遇、物質條件等也是全國獨一檔,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近些年,杭州、重慶、成都、武漢、南京、青島、天津、合肥等城市發展較快,房價、經濟等快速增長,人才、資本、資源加快集中,已經成長為區域性的重要中心城市。
02 重慶當然可以。重慶作為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副國級兼任書記,擁有較高的政治地位和戰略資源。
重慶是內陸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工業、商貿等規模都是內陸城市第一,經濟硬實力強勁。
重慶文化 旅遊 業發達,山水碼頭文化、民國陪都文化、巴渝民族文化、三峽移民文化、現代都市文化等融為一體。
其 旅遊 接待人數位居全國城市第一, 旅遊 收入高居全國城市第二,百強餐飲品牌數量全國城市第二,消費總額全國城市第三。
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軟體應用、生物工程、大數據等前沿 科技 領域,相對杭州、武漢、成都、西安等城市,重慶前些年暫時發展緩慢。
但是近些年,重慶官方幾乎每周,都會會見國內外一流的高校、院所、機構、央企、國企、外企等主要負責人,為重慶引智引才助力,重慶的 科技 領域正在加速彎道超車。
03 制約重慶發展的枷鎖正在逐步解開。在四川省管轄的40多年,重慶由西部地區政治、經濟、文教齊全的西南局中央直轄市,淪落為四川省內單一的重化工業基地,工廠、院校、大區機構、科研院所等大量搬遷至成都。
後幾十年還要受到制約,中東部和國家下放到四川的重大項目,幾乎全都集中在成都周邊,公共資源的不合理分配,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重慶的發展。
重慶恢復直轄市以來,前後獲批北部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兩江新區、自貿區、渝新歐鐵路、果園保稅港區等重大項目,還有11家總領事館和300家世界500強企業入渝,這些都是在四川省轄期間想都不敢想的。
04但是統管西南地區重大事項的部門,包括中建、中交、中鐵、中能、中水、中電等西南分局和總部,以及重大項目的規劃、勘察、設計、建設、管理、監督等分部分局,由於 歷史 原因,幾乎全都集中在成都。
盡管表面上只是國家派駐下轄地方的機構,但是這些機構的大部分成員都是四川成都戶籍,或者在四川成都有著大量利益關系,實際上已經同四川成都緊密捆綁,制約同四川成都競爭巨大的對手重慶,短時間內很難改變。
隨著重慶經濟 社會 發展勢頭的逐步增強,川渝雙城經濟圈合作的逐步展開,重慶對解開身上枷鎖的呼聲會越來越高漲。 如果重慶發展的枷鎖完全解開,重慶會迎來新生,重慶會成為西部絕對的中心城市,中國的一線城市。
不可能的,重慶恢復直轄重立直轄市之初的任務就是建設超大型生態和諧城市群。
這明顯可以看出重慶的發展就不可能按北京那種攤大餅的方法使勁修,也不可能深圳那種30年新建一個城市,更不可能像隔壁成都那樣修空城。
要知道重慶在建國初期可是中國最大最完善的工業城市,就算成都搬走了一半工業、教育和醫療又被國家放一邊自生自滅,東三省也追了十幾年才追上。
不過由於給成都輸血、文革、被國家冷落、安置三峽移民、接管四川貧困縣、改革開放較晚等種種原因導致重慶的發展耽擱了幾十年,到1978年重慶才真正開始高速發展。
不過不能忘記目標,依舊要朝著建設超大型生態和諧城市群的目標前進,要做到與自然和諧共處就不能盲目跟風那些不用腦子思考問題就下的行政文件,不能盲目復制那些假大空的做法,不能盲目競爭一些虛假的排名,這樣做既是對國家負責也是對百姓負責。
所以重慶不可能去競爭那些無所謂的名號的,會堅持走生態和諧城市群的道路,當然這也不是像某些地方那樣一刀切的查環保,重慶在保證工業、農業的同時逐步提升森林面積和完成工業、農業轉型,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目的。
時勢造英雄。天津,上海也是近代才進入全國前列的。深圳更是從改革開放後才騰飛,從漁村變成一線城市。重慶直到90年代GDP總量都是全國前四,遠超現在的一線城市廣州。所以再發達的城市不努力也會落後,再落後的城市只要努力也會趕上來。我們既要正視差距,同時也不妄自菲薄。重慶的基礎條件起碼在二線城市裡不算差,只要有好的政策和環境,通過努力是完全能更進一步的。相比很多特區,城市,國家給重慶的政策並不算特別突出,也沒有很多的國家扶持資金和項目。比如深圳,天津等。國家給了天津這么多國家大項目,重慶好像還沒什麼特大國家項目落地。反倒是在眾多國家優先發展區域,城市裡,重慶負擔最重。承擔了1600萬人口,6萬余平方公里土地的欠發達地區(涪陵,萬州區除外)的脫貧,扶貧任務。重慶政府沒有四處張揚,重慶人也沒叫苦連天,朝國家要著要那。我想給北京,上海這么大的貧困區域,也不會輕松,人均GDP也會大幅度下滑。從釣魚城,到陪都,再到現在的直轄,重慶從來就沒有輕裝前行過,從來都是肩負重擔,負重前行,但也從來沒有逢人便說,沒有四處招搖,沒有八方宣傳,沒有主動向國家要政策,要補貼,談條件。低調,實誠的重慶人不負國家,不負國人,埋頭苦幹,力爭上游。一線不一線不重要,人民的生活,成為國家的大後方,作為戰略性基石才是重慶的天然責任所在。
我在上海過五六年,現在在重慶學習,我覺得上海規劃好,整齊,干凈,平整,而重慶城建比上海宏偉,高大,恐怖,立體,坐輕軌像是過山車一樣緊張,開車沒走過平路,全是坡,動不動就是一個上坡,下雨路滑都上不去,上海呢,節奏快,但是單調,重慶節奏相對來講慢一些,但是像活在游樂園一樣,動不動一個長梯就是世界第一,相對來講我還是喜歡重慶,至於北京深圳,就那樣吧,2個小時我都橫穿深圳了,沒意思,感覺太小,再精緻也就那樣了,除非擴大,而北京,地鐵我就沒坐過位子,我是江蘇人,講的還算客觀
1997年重慶恢復直轄後,城市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工業基地得到全面改造升級,政府對重慶未來發展科學合理布局,城市投資環境全面改善,吸引了大批投資和項目落地重慶,新興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產業結構和經濟質量得到全面提升,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經濟規模不斷壯大,GDP從直轄時全國省級單位排名24到現在排名第16,人均GDP從直轄時低於全國平均水平37.8%到現在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全國省級單位人均GDP排名第8名,數據可以證明直轄後的重慶得到全面發展,並帶動貧困庫區全面脫貧,GDP城市排名超過廣州進入全國前4行列,重慶的進步得到國家的高度認可,國家對重慶有很高的期望,國務院城市總規中就明確,重慶是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 科技 創新中心,重慶要加快建成國家中心城市,提升國際大都市形象,並提出重慶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結合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要求重慶做好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支撐作用,充分發揮西部最大超級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重慶對自身發展有充分的認識,並科學合理的規劃,相信未來重慶會發展得更好,重慶不斷壯大自身實力,去年二產增加值重慶超過廣州3000億,超過成都5000億就是最好的城市實力體現,強大的城市實力也是未來發展的底氣和後勁,重慶不像某些城市靠忽悠神吹炒作靠嘴巴吹實力,當然重慶未來發展還需要努力帶動庫區一起致富,這點不像其他城市可以輕裝上陣,更不像省會城市有集中全省資源的優勢,但重慶有實力又信心做好西部領頭羊作用。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6年中國城市GDP(經濟總量)100強排名」,重慶2016年GDP總量為17010億元,同比增長10.7%,位列全國第6位!由此可見,就經濟總量而言,重慶還是很有一線城市的范的。但重慶人口眾多,負擔重,底子薄,工業基礎扎實,經濟 社會 發展潛力巨大。就中國目前發展而言,我認為中國至少需要達到20-30個超大城市,吸納5個億的人口,80-100個大城市,從而使主要城市吸納10個億的城市人口,是比較合理的。從國家城市布局而言,西部僅有成都,重慶,西安這么少的超大城市顯然是不合理的,西部還需要更大的發展。一線,二線城市的提法我認為不太貼切。目前的北上廣深,我認為跟重慶,成都,杭州,武漢相比,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和明顯的優勢。
重慶的日均公共交通客流量,表現在一線水平的,這也是重慶特別有一線潛質的能力。
重慶直轄頭十年,其注意力都在解決「脫貧攻堅」的目標,當然其發展的速度是有目共睹的。
為解決農村農民進城,重慶首 創「地票」制度,這也是平衡了各方利益啊。
估計到現在都沒幾個弄明白,重慶為什麼有這么多商品房用地指標,首功就在於「地票」。
在當時的環境下,農民要進城,農村的老宅基本閑置。
與其讓它慢慢損耗,既浪費又可惜,還不如換兩個小錢。
一開始,宅基地復墾搞得如火如荼,所以重慶的「地票」應運而生。
其運作模式就是:農民出讓宅基地 復墾 然後賣出復墾指標 再交易到主城商品房的用地指標中去。
總體上農耕用地沒變,同時又解決了城市商品用地的囧境。
也就是在那十年,重慶主城一路向北的造城運動,幾乎沒有受到多大阻力。
並且用地成本,比其他地方要低廉許多,所以才吸引到更多外來投資者入駐重慶。
這也是為何重慶的房價,與生活、生產條件同等的城市相比較,要便宜很多。
當然,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規模宏大公租房也功不可沒。
回到題主所問的問題,重慶會不會成為一線城市?
順其自然吧,有了基礎自然就會梧桐樹,有了梧桐樹還怕引不來金鳳 凰?
當金鳳 凰成群結隊涌來之日,也就是重慶成為一線城市之時!
弱弱地問一句,圖其虛名有意思嗎,「一線城市」真的狠重要?
❷ 重慶的經濟怎麼樣呢
重慶,一個發展中的城市,它雖沒有北京上海那麼富裕,但它是有足夠潛力的,所以,重慶我的家鄉,我永遠相信他會變得更好!
❸ 為什麼重慶作為一個直轄市,人均GDP如此低
因為重慶經濟不夠發達。
現在重慶作為西部最重要的工業城市,在中國經濟版圖的權重不言而喻。再加上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全國經濟形勢也不容樂觀,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國內很可能出現東部城市經濟發展增長放緩,西部城市增長較快的局面。
老牌發達城市已經進入城市化的中後期,而中西部地區還有很大的城市化空間,重慶依舊未來可期。
全國GDP前30重慶連續3年第五
重慶作為西部唯一的直轄市,擁有超過8萬平方千米的面積,常住人口更是超過了3000萬,如果按照省人均GDP來計算,重慶的是在這17個萬億城市中排名最後的城市,比起廣州15.44萬元的人均GDP,重慶僅有廣州的一半。
而我們的隔壁成都,也是突破了人均GDP10萬元大關。在此次排名的前30強城市中,24座城市的人均GDP超過10萬元,只有重慶、西安、天津、唐山、徐州和溫州還未突破10萬元大關。
❹ 重慶的發展狀況
懸掛在聯合國大廳的世界地圖上,僅僅標出了中國四個城市的名字,其中一個就是重慶。重慶市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四川盆地東部邊緣,地跨東經105°11'—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地界東臨湖北、湖南,南接貴州,西靠四川,北連陝西。轄區東西長470公里,南北寬450公里,轄區總面積8.24萬平方公里,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總面積的2.39倍,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城市,其中主城區建成面積為647.78平方公里。
巍峨的高山,低回的河谷,承載著重慶三千年的文明史。在浩盪的歷史長河中,重慶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輻射力,成為古代區域性的軍事政治中心和重要的商業物資集散地,歷千載而不衰,從容吐納萬物,化育生機。近代一百多年來,重慶又經歷了因商而興、內遷而盛、改革騰飛的發展道路,從一個古代軍事要隘,發展成為開放的、連接我國中西部的戰略樞紐;從古代的區域商貿中心,發展成為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從十九世紀的單一型轉口貿易城市,成長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多功能的現代工商業城市;從位居四川盆地東部的港口城市,發展成為立足中國內陸、面向五洲四海的中央直轄市。重慶在我國西部地區的迅速崛起,不論是過去的輝煌歷程還是今天的日新月異,都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為世人所關注凝眸。
在世紀之交的重要時刻,歷史又一次把重慶推上了新的起跑線。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建設和庫區移民開發,為重慶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央直轄市的設立,開辟了重慶發展的新天地;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揭開了重慶加快發展的新篇章。今天的重慶在地理、人文和社會環境上,正在形成越來越強的磁場,產生著不可抗拒的引力,正日益凸顯其氣度恢宏、激情飛揚的魅力!一個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豐姿綽約!一個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正在催生無盡的現代神話!一個世界最大的內陸山水城正在不斷創造人間奇跡!一個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新重慶正在開發中走向世界! 重慶是一個美麗的山城城市十二、飲食文化重慶的飲食以川菜為主。川菜的味型之多,居各大菜系之首。當今川菜計有24種味型,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為麻辣類味型,其中魚香、陳皮、怪味是川菜獨有的味型,烹調難度大,菜品有魚香肉絲、陳皮牛肉、水煮牛肉、宮保雞丁等。第二類為辛香類味型,具有代表性的菜品有煙熏排骨、麻醬鳳尾、五香熏魚、醬爆羊肉等。第三類為咸鮮酸甜類味型,這一類味型使用較廣,菜品極多,有代表性的如干燒魚翅、芙蓉雞片、雞豆花、鍋巴肉片等。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底蘊深厚。由重慶、成都及川北、川南的地方風味名特菜餚組成。 川菜自古講究「五味調和」,「以味為本」。川菜有24種味型風味小吃:麻圓、涼糍粑、山城小湯圓、擔擔面、雞絲涼面、酸辣粉、麻辣小面、豆腐腦、瓷器口的麻花景點匯總
主城區景點:購物商圈:解放碑、三峽廣場、觀音橋步行街、楊家坪步行街、南坪步行街觀光休閑:朝天門廣場、南濱路、洪崖洞、一棵樹、洋人街、山城步道、中央半島溫泉、海棠曉月溫泉、白市驛天賜溫泉、北溫泉、南溫泉歷史古跡:重慶人民大禮堂、湖廣會館、磁器口古鎮、通遠門、巴曼子墓、龍骨坡200萬年人類遺址紅色旅遊:紅岩村、白公館、渣滓洞、曾家岩50號、重慶黃山抗戰遺址博物館、桂園、史迪威將軍博物館文化藝術:三峽博物館、重慶市規劃展覽館、坦克庫藝術中心、重慶美術館、畫家村、國畫院寺廟道觀:羅漢寺、華岩寺、老君洞道觀、塗山寺名人舊居:梁實秋雅舍、徐悲鴻舊居、三毛南山故居、施光南南山故居自然風光:金刀峽、縉雲山、南山植物園、歌樂山森林公園、鐵山坪森林公園、峨嶺公園、廣陽島
自然風光:長江三峽、小三峽 、小小三峽、烏江畫廊、白帝城、張飛廟、天坑地縫、黑山谷、石寶寨、天生三橋、仙女山草原、紅池壩草原、千野草場、東泉、西泉、中華龍泉、統景溫泉、桂花溫泉、冷泉、聖燈泉、海蘭雲天溫泉、清灣泉、桃花泉、南海泉、慈母山泉、芙蓉江、阿蓬江、桃花源、小南海、漢風神谷、武陵江、神女溪、大寧河、青龍瀑布、望鄉台瀑布、龍水湖、長壽湖、橋頭湖、永川茶山竹海、永川野生動物園、黃水國家森林公園、石篆山國家森林公園、聖燈山國家森林公園、芙蓉洞、雪玉洞、萬盛石林、金佛山、四面山、雪玉洞、江南龍宮、釣魚城、豐都鬼城、江津駱騋山、張關水溶洞名人紀念:聶榮臻故居、劉伯承故居、趙世炎故居、馮玉祥故居、秦良玉陵墓、甘寧墳、嚴顏墓、紅三軍司令部舊址、陳獨秀舊居、愚王祠、楊尚昆故居寺廟道觀:大佛寺、雙桂堂、銀杏堂、螺罐山、慈雲寺(全國唯一和尚、尼姑同廟寺院)歷史古跡:大足石刻、白鶴梁題刻、龍河懸棺群、小三峽懸棺群、江津蓮花石特色古鎮:中山古鎮、淶灘古鎮、龔灘古鎮、偏岩古鎮、龍潭古鎮、東溪古鎮、大昌古鎮、雙江古鎮、西沱古鎮、漢風古鎮、白沙古鎮、安陶古鎮、洪安古鎮、龍興古鎮、三江古鎮、黃龍古鎮、安居古鎮、塘河古鎮、豐盛古鎮、後溪古鎮、路孔古鎮、清泉古鎮、松溉古鎮、塘河古鎮、雙江古鎮、走馬古鎮民俗風情:銅梁龍燈、綦江版畫、秀山花燈、擺手舞、秀山木板畫 大橋橫卧長江,天塹變通途重慶地處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結合部,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運輸等運輸方式發展很快。重慶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匯集水、陸、空交通資源的特大型城市。2008年11月19日,「暢通重慶」啟動,加快重慶的交通運輸。重慶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中國六大工業基地之一,經濟綜合實力在西部領先,按重慶直轄市的經濟總量在西部十二個省級地區列第五位,主城區居第一位。同時重慶是一個大城市與大農村的結合體,農村地域廣闊,農業人口眾多。
❺ 重慶的經濟環境為什麼這么糟糕
重慶的經濟環境之所以那麼糟糕,是因為重慶他其實在經濟發展這邊並不是很好,她主要的發展就是山水一帶的景區之類的東西了,所以說他的經濟可能提升的不是很高,這也是導致她經濟環境糟糕的原因。
❻ 重慶區域經濟的特點
直轄以來,重慶經濟和城鎮化率均得到飛速發展,GDP年均增長11.4%,城鎮化率年均增長1.73%,兩者均高於全國平均增幅。2007年末重慶常住人口2,816萬人,比上年增加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61.35萬人,增加50.06萬人,城鎮化率48.3%,比上年提高1.6%,但同時重慶具有「大城市與大農村並存、大工業與大農業並存」的格局,具有幅員面積大、城鄉差距大、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等特點,這些特點也決定了重慶城鎮化的特點。重慶城鎮化發展特點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城鎮化絕對值偏低,但發展迅速
2007年重慶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1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5.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622元,比上年增長15.2%。按同期匯率計算,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以世界相近發展水平國家(地區)的城鎮化水平作為參照,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時,城鎮化率一般達到60%以上。2007年重慶城鎮化率僅為48.3%,與其應達到的水平相差十幾個百分點。重慶城鎮化發展水平絕對值偏低,但重慶城鎮化率由直轄初的31%增加到2007年的48.3%,10年時間內增長17.3%,年均增長1.73%,遠高於全國平均增速,也高於世界城鎮化發展的平均增速,重慶城鎮化發展迅速。重慶城鎮化絕對值偏低,但發展迅速,是重慶城鎮化發展的基本特點之一。
二、區域發展不平衡
重慶城鎮化區域發展不平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重慶1小時經濟圈、渝東北地區和渝東南地區三大經濟圈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二是重慶三大經濟圈內各區縣之間發展不平衡。
按照基礎條件較好、道路交通便捷、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經濟聯系密切、發展水平接近的原則,將距內環高速公路1小時車程范圍內符合條件的區縣,納入1小時經濟圈。1小時經濟圈有23個區縣,面積2.87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34.8%,2006年末常住人口1,673.6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59.6%,城鎮化率達到59.7%,遠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充分考慮經濟流向、發展水平、主要交通干線走向以及地理區位等因素,以重慶三峽庫區為主體,將11個區縣納入渝東北地區范圍,面積3.4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41.3%,2006年常住人口850.9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30.3%,城鎮化率僅為29.5%,遠低於全市平均水平。渝東南地區有6個區縣,幅員面積1.98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4.0%,2006年常住人口283.5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的10.1%,城鎮化率僅為21.5%,僅為全市平均水平的46%。
城鎮化發展區域差異的另一個表現是重慶所轄的各區縣之間的城鎮化差異。1小時經濟圈內各區縣城鎮化率差距明顯:有6個區城鎮化率達到100%,而同位於圈內的大足縣城鎮化率僅30.9%,剛步入城鎮化加速發展期,兩者相差3倍多。1小時經濟圈內城鎮化率高於60%的區縣有11個,其餘12區縣的平均水平僅41.3%,尚未達到重慶平均水平。渝東北地區除了萬州城鎮化率為47.5%,略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外,其餘區縣城鎮化率均低於30%,最高僅為28.6%。渝東南地區的六區縣均處於城鎮化發展的前期,僅黔江區和武隆縣城鎮化率超過25%,其他四區縣城鎮化率僅為20%左右,最低的酉陽縣才17.2%。
重慶城鎮化三大經濟圈之間、三大經濟圈內各區縣城鎮化發展不平衡是重慶城鎮化發展的另一個基本特點。
三、重慶城鎮化發展出現斷層
重慶2006年城鎮化率為46.7%,達到城鎮化平均水平的區縣16個,占重慶總區縣數的40%。超過平均水平的區縣中,有6個是完全城鎮化,城鎮化率達到100%。另外,雙橋區雖然總人口僅4.66萬人,但其城鎮化率達到89.5%,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此外,61%~68%之間有4個,47%~51%之間有5個,而區間51%~61%和61%~89%之間沒有。低於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個區縣中,40%以上的僅有2個,區間30%~35%有5個,其餘17個區縣城鎮化率均低於30%,處於城鎮化發展的初期階段。
從以上分析可得出重慶城鎮化的另一個基本特點,即各區縣城鎮化梯度發展的斷層現象明顯。
四、重慶城鎮化水平雖然在西部有較強的優勢,但和其他直轄市相比差距不小
將重慶城鎮化水平和西部其他十一個省區,即內蒙、寧夏、陝西、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和廣西比較可知:重慶城鎮化水平在西部地區排第二,僅次於內蒙古自治區,重慶在西部優勢地位明顯。但和其他三個直轄市相比,重慶差距還不小。從直轄這個層面上講,重慶的城鎮化率偏低。北京城鎮化率是其1.8倍,上海城鎮化率幾乎是其2倍,天津城鎮化率也是其1.6倍。北京、上海、天津城鎮化發展均超過70%,已經步入城鎮化發展的後期。重慶處於加速發展期的中期,未來發展形勢看好。
五、人口基數大,城鎮化發展任務艱巨
重慶2007年常住人口為2,816萬人,位列四個直轄市之首,遠多於其他三個直轄市,分別是北京總人口的1.8倍、天津總人口的2.6倍、上海總人口的1.5倍。在總人口不變的情況下,重慶城鎮化率提高一個百分點需轉移28.2萬鄉村人口,而北京、上海、天津僅為15.8萬人、18.2萬人、10.8萬人。
重慶人口基數大,城鎮化處於加速發展中期,發展任務艱巨是其另一個特點,要提高到一個較高水平還需著眼於長遠發展。作者:重慶大學 來源:《合作經濟與科技》
❼ 重慶宏觀經濟概況
(一)GDP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自1997年建直轄市以來,除1997—1999的短暫下降之後,重慶市地區生產總值連續保持了增長的勢頭。2010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94.24億元,比上年增長17.1%。
表一: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
(二)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重慶是投資主導型經濟,投資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年提高, 2010年建築業增加值658.58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實現利潤122.69億元,增長25.5%以上繳稅金91.52億元,增長29.5%。
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34.80億元,比上年增長30.4%。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911.45億元,增長23.9%;城鎮投資6342.98億元,增長27.9%;農村投資591.81億元,增長64.8%。
(三)財政收入連續十年保持穩定增長
從1997年起,重慶市的地方財政收入和支出表現出了平穩的上升趨勢。2010年,重慶市一般性財政收入1018.36億元,增長49.4%。。全年一般性財政支出1770.96億元,增長29.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71.02億元,增長25.4%。
(四)地區消費穩中有升
2010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17.83億元,比上年增長16.2%,佔全市生產總值的7.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42.11億元,增長1.4%,佔全市生產總值的1.8%。
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78.04億元,比上年增長1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7.0%。分城鄉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718.71億元,增長19.1%;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9.33億元,增長17.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430.75億元,增長19.3%;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47.29億元,增長17.3%。
表二: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
(五)居民收入逐年提高
除個別年份外,重慶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現為平穩的上升趨勢。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18991元,增長11.8%,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2元,增長11.3%。總收入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2738元,增長7.7%;人均經營凈收入1263元,增長24.0%;人均財產性收入313元,增長23.1%;人均轉移性收入4677元,增長20.1%。城鎮人均消費支出13335元,增長9.8%。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277元,增長17.8%。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335元,增長21.7%;人均家庭經營收入2324元,增長10.0%;人均轉移性收入527元,增長39.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625元,增長15.4%;
表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上年增長
表四: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上年增長
❽ 誰能介紹下重慶的經濟概況
重慶是中國西部最大的城市,處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具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它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和獨具特色的三峽旅遊資源,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建設和庫區移民開發,以及3000萬人民奔小康所產生的巨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為重慶未來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重慶是中國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內河口岸,經濟實力相對較強,大工業、大農業、大流通、大交通的特點突出,具有一批帶動能力較強的支柱產業、優勢行業和拳頭產品。農村經濟人一國發展,一些主要農副產品的產量在全國位居列。重慶已建成了一批面向全國、輻射西南的區域性市場。城市基礎設施初具規模,科技教育基礎較為雄厚,文化藝術、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有了較大發展。
❾ 2022上半年重慶GDP超越廣州,對此你怎麼看
GDP直接關系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經濟發展,沒想到在2022年上半年重慶的GDP居然超過了廣州,對此有怎樣的看法呢?
北上廣是三個著名城市,也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想要去到大城市裡面打拚,獲取不一樣的人生和未來。在新冠疫情的大形勢下,全國的經濟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其中也必然包括了重慶和廣州。廣州有很多基礎產業,也有很多相關的廠區發展,擁有很大的人口基數,也有著很大的競爭壓力,受到疫情影響,很多廠區都面臨著關門或者是另尋他路,同時伴隨著的是人才的流失!這次比對的基礎之下,廣州市受到疫情更多,擁有很多出口海岸,新冠真的是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