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是由我國什麼決定的
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B. 蘇聯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是怎麼確立的
蘇聯曾經有過三大經濟政策
1918年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21年的新經濟政策,1928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直到1936年斯大林式高度集中經濟政治體制形成
而也有歷史學家把農業集體化政策算上了
戰時共產主義算不上計劃經濟
只能算是一些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非常時期布爾什維克政權的城鎮和軍隊的糧食與武器供應的命令---主要包括糧食控制,重要工廠的國有化和鐵路控制軍事化等等,臨時性很強,而且地方上執行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直到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時,即1928年,計劃經濟才算開始真正實施
而在193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農業集約化形成,重工業已經上馬,這時候才算是計劃經濟形式基本建立了
蘇聯計劃經濟解體發生在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開始逐步實施新思維---計劃經濟開始解體
到1991年蘇聯解體,計劃經濟徹底完結
C. 經濟體系是什麼含義
經濟體系:一群經濟個體之間具有相互聯系關系,個體間的通貨可以互相兌換,任一個體的變動都會對總體造成影響,如歐盟即是一個經濟體系。這個地區性組織在促進該地區的經濟合作和一體化,以及在維護拉美國家的合法利益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它反對美國對拉美國家實行經濟封鎖和制裁,要求美國取消對古巴的經濟和貿易封鎖,並譴責美國旨在懲罰同古巴進行貿易、投資的國家和企業的赫爾姆斯—伯頓法。該組織同中國的經濟貿易關系發展順利。
(3)經濟體系是如何確定的擴展閱讀: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改革開放所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2、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從自由競爭過渡到壟斷階段,進而在一般壟斷基礎上形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先後出現了自由競爭型、壟斷競爭型 和國家干預下的壟斷競爭型三種模式。
D. 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麼它是由什麼決定的
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它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1、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必須堅持公有製作為制度基礎.
2、我國社會主義處在初級階段, 生產力發展的總體水平不高, 發展不平衡, 呈現多層次性, 決定了我國所有制結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我國現階段不能實行單一的公有制, 而只能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3、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互聯系, 公平競爭, 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E. 請運用經濟常識,分析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確立的依據是什麼
1.公有制經濟———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有關論述。《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加快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2.非公有制經濟———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有關論述。《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消除體制性障礙。放寬市場准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非公有制企業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的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做強做大。非公有制企業要依法經營,照章納稅,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和監管。」3.混合所有制經濟———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有關論述。《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F. 中國經濟體系是怎樣的
中國經濟體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猶如一個極度貧弱的巨人,近5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國家,全國主要工業品最高年產量僅為:紗44.5萬噸,布27.9億米,原煤6188萬噸,發電量60億千瓦小時;糧食最高年產量也只有1.5億噸,棉花84.9萬噸。此為新中國經濟發展的起步點。
通過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50餘年後的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國之一,人民生活也整體達到小康水平。從1953年到2000年,中國已陸續完成九個「五年計劃」,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而1979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則使中國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步高速增長,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萬億元,增長速度達8%。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最重要的改革內容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的前30年,中國政府一直推行計劃經濟體制,由國家專門機構「計劃委員會」來規劃和制定經濟發展各個領域的目標。工廠按照國家計劃生產產品,農村按照國家計劃種植農作物,商業部門按照國家計劃進貨和銷售,所有的品種、數量和價格都由計劃部門統一制定。這種體制使中國經濟能夠有計劃有目標地穩定發展,但也嚴重地束縛了其本身的活力和發展的速度。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當時的中國領導人注意到中國經濟及其發展速度與世界的差異,作出重大決策:對中國實行了幾十年的經濟體制進行改革。
1978年,改革率先在農村展開。推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農民重新掌握土地的使用權,可以自主安排農活和處置農產品,由他們自行決定種什麼、種多少;在農產品的經營方面也給予農民更多的選擇權,取消統購派購的做法,放開大部分農副產品價格;取消過去眾多的限制性政策,允許農民發展多種經營、開辦鄉鎮企業,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以空前提升。
1984年,經濟體制改革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1992年,經過十幾年改革開放的嘗試,中國政府有了更加明確的改革方向,此便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根據政府正式發布的文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為城鄉居民提供同中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1997年,中國政府進一步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使經濟體制改革邁出更大步伐。
到2002年,各項改革有序推進,成效明顯。現在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顯著增強,宏觀調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和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按預定計劃,到2010年,中國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G.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是什麼由什麼確立的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基本經濟制度是國家依據社會性質及基本國情,通過法律對社會經濟秩序中生產資料歸誰所有做出明確規定的經濟制度,是社會經濟在生產關系中最基本的規定,即所有制。
原因:從根本上說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具體說來,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最後,實踐證明,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促進了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
(7)經濟體系是如何確定的擴展閱讀:
中國現處於並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經濟制度是生產關系的總和。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由三個方面構成:生產資料歸誰所有;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產品如何分配。其中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是最基本的、決定的方面,是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由社會生產組織方式、社會生產的交換方式、社會生產成果的分配方式等內容來綜合體現的動態過程。
所有制是生產資料佔有、使用、處置並獲得收益等一系列經濟權利和經濟利益關系的總和,就是生產資料歸誰所有。 所有制是指人們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中對物質資料的佔有形式,通常指對生產資料的佔有形式。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存在著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不同的生產關系包含著不同性質的所有制形式。所有制決定著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分配、交換關系,也決定著社會存在性質和政治法律制度。是一切社會不可缺少的條件,是人們進行生產的前提。
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其實質是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為誰所支配的問題,它決定了生產關系的其它方面。因為誰佔有了生產資料,誰就在生產過程中居支配地位,產品的分配也必然是按照有利於生產資料佔有者的原則進行,從而也就決定了社會生產的目的。所以,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和根本特徵,是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區分經濟制度、社會制度的根本標志。
由於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反映著國家制度的本質特徵,制約著社會經濟制度的其他方面,並進而決定著國家政權的階級本質,因而是國家經濟制度的基礎。因此,不同性質的國家,其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也不同。概而言之,資本主義國家實行以私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結構,而社會主義國家則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結構。我國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就必須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基礎。
H.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怎樣的
1. 堅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2. 堅持和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3. 堅持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4. 堅持和完善改革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